•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江苏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示范基地 > 江苏 > 产业动态 > 正文
  •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 时间:2009-02-04 10:11:00
  • 核心提示: 当前,中医药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党的十七大第一次将中医药写进党的工作报告,强调“坚持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不久前,世界卫生组织通过的《北京宣言》特别
         当前,中医药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党的十七大第一次将中医药写进党的工作报告,强调“坚持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不久前,世界卫生组织通过的《北京宣言》特别倡议全球促进传统医药发展;江苏省委省政府对中医药工作高度重视,研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最近省政府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快实现由中医药大省向中医药强省转变的奋斗目标。

      经过多年努力,江苏省中医药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中医药工作还存在重视程度不够、投入总量不足、发展不平衡、优秀人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与广大群众的需求和建设中医药强省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省政府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医药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使江苏省成为全国重要的中医临床基地、中医药科研教育基地和中药生产研发基地,逐步实现由中医药大省向中医药强省转变,中医药整体实力继续位居全国前列。按照上述要求,需要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的中医药工作:

      第一、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将中医药服务机构建设纳入区域卫生发展总体规划,合理配置中医药服务资源,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基本医疗领域的重要作用。

      一是优化中医药机构布局。继续抓好政府主办的中医医疗机构建设,每个县(市)办好一所中医院,形成以省、市、县级中医院和专科医院为主体,以综合医院中医科室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科室为重要力量,以中医诊所、门诊部、中医“坐堂医”等为补充,涵盖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等功能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二是积极推进中医院达标建设。各地要将未达标的中医院分年度纳入政府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完善基础设施,配齐基本设备,提高综合诊疗能力和水平。经过5年左右努力,市级以上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全部达到三级甲等中医院标准,90%以上的县级中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中医院标准。

      三是形成一批高水平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医院。要以现有条件较好的大型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为基础,形成一批服务功能健全、临床疗效显著、社会影响广泛、中医特色突出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

      四是加强综合医院中医科建设。在县及县以上综合医院按标准设立中医科、中药房,并设置一定比例的中医病床,省属及苏南、苏中全部综合医院和苏北90%以上的综合医院5年内要达到国家建设标准。

      五是大力发展基层中医药服务。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要设立中医科或中医诊室,并配备一定比例的中医药人员,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要实现中医药服务全覆盖。要继续开展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县创建活动,加快推进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第二、进一步强化中医药特色优势。这是中医药生存发展之本,也是中医药服务能力最直接的体现。各地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努力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一是培育中医重点专科。深入开展重点中医临床专科、中医临床示范专科、农村医疗机构特色中医专科建设。力争通过5年的建设,使每个县级中医院都有省级重点中医专科,每个市级中医院都有国家级重点专科,农村医疗机构特色中医专科数量有较大幅度增加。培育一批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疗效显著的中医名科,在全省形成中医药优势明显的专科群。

      二是推动中医医疗机构内涵建设。坚持中医院以中医药为主的办院方向,建立有利于发挥中医药优势的激励机制,支持中医药专业人员积极运用中医药手段防治疾病,运用中医药价格相对低廉的优势为群众解决看病就医问题。加强中医医疗质量监测评价网络建设。

      三是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参与的运行机制,有效整合各类资源,把预防保健与临床服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中医文化等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推进以预防、保健、养生、康复为主要内容的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进一步拓展中医药服务范围。

      第三、进一步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发展中医药事业,需要一大批具备较高思想业务素质的专业人才作支撑。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中医药人才队伍。

      一是加快培养中医药领军人才。制定实施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定期遴选一批重点中医药领域人才进行重点资助和培养,造就一批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新一代中医药领军人物和学科带头人,建立江苏省中医药人才高地。对在中医药领域科研、教学、成果转化、疑难病症诊治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人才,要优先推荐享受有关待遇。

      二是强化中医药骨干人才培养。依托中医药高等院校和大型中医院,每年为各级中医医疗机构培训一批中医药骨干人才。重视发挥名老中医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采取师带徒的方式,造就新一代名中医。

      三是提高基层中医药队伍素质。通过实行相关引导政策,选拔一批中医药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充实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鼓励各类中医药人才到基层工作。健全中医药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制度,建立一批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和基层中医药专业人员培训基地,选拔培养熟练掌握中医临床技能的中医药专业人员和在当地有影响的中医临床技术骨干。

      四是完善中医药人才培养评价体系。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改革中医药人才培养和评价机制,研究制定有利于中医药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探索建立省、市、县级名中医和基层优秀中医药工作者的评选机制。以中医临床能力培养和评价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中医师承制度。

      第四、进一步推动中医药自主创新。中医药作为我国原创的医药科学,具有很大的自主创新潜力。要以提高临床疗效为出发点,推进多学科融合,鼓励多种形式的科技创新。

      一是加快中医药理论研究和临床技术创新。深入开展重大、疑难疾病防治研究,科学评价中医药防治疾病的相对优势,形成技术规范和治疗方案并进行推广。加强基础理论创新,争取在证候、病因病机、药性理论等方面有所进展,并指导临床实践。

      二是加强中医药研究平台建设。整合全省中医药科技资源,加大投入,吸引人才,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临床研究基地(中心)、重点研究室(实验室)、中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公共研究平台,构建资源共享、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管理科学的中医药科技创新技术平台。

      三是改善中医药科技创新基础条件。根据中医药科技创新发展要求,进一步增加政府对中医药科技经费投入。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和促进中医药科研人员研究、推广现代中医药诊疗技术。中医药科研课题立项、科技成果评审等,要充分尊重中医药的学术特点,对列入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予以重点扶持。省、市、县中医院要按不少于业务收入1%提取科研经费,用于中医药科研创新。

      第五、进一步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中药产业是支撑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江苏省中药材资源比较丰富,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努力做大做强中药产业。

      一是促进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开展中药资源普查,建设中药资源监测和信息网络,加强中药资源的保护、研究和利用。支持野生药材家种家养,扶持中药材规模化种植,进一步加大中药资源开发力度。

      二是培育中药名厂、名店、名药。打造中药制造名厂和中药经营名店,开发中药名品牌,提高中药产业的竞争力。加强中药产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加大对中药行业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的扶持与保护力度。

      三是加强中药质量监管。制定完善并严格执行中药质量标准,修订《中药材质量标准》和《江苏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加大中药监督抽验力度,规范中药材、中药饮片生产、经营和使用行为,确保中药质量安全。

      第六、进一步深化中医药事业体制机制改革。振兴中医药事业的动力在改革。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在中医药管理体制、办医体制、内部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按照统一管理、归口协调、分工合作、权责一致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加快推进中医药行业管理,重视加强机构、人员的准入管理,强化对中医医疗机构服务行为的监管。建立完善中医药管理规范与技术标准,建立中医师承人员和民间确有专长中医药专业人员的资格认定标准。继续深化办医体制改革,集中力量办好承担中医药学继承发展任务、代表区域中医药发展水平的中医医疗机构,同时广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医疗机构。积极推进公立中医医疗机构运行机制改革,创新人事和分配制度,推行以聘用制为主的用人制度,实行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分配办法,充分发挥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积极性。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