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贵州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示范基地 > 贵州 > 行业广览 > 正文
  • 贵州德江天麻擦亮名片再铸辉煌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4-11-20 09:02:22
  • 核心提示:  11月9日至11日,第三届全国天麻产业发展会议在德江县召开。会议由中国菌物学会主办,易菇网、德江县人民政府共同承办,中国天麻产业联盟、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贵州省微生物学

    05_05_3845.jpg

    05_05_3833.jpg

      11月9日至11日,第三届全国天麻产业发展会议在德江县召开。会议由中国菌物学会主办,易菇网、德江县人民政府共同承办,中国天麻产业联盟、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贵州省微生物学会协办。这个全国层面上的专业性产业会议,在铜仁市乃至省内都为鲜见。

      德江素有“天麻之乡”之称。历史上,德江天麻曾为朝廷贡品。新时期,在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道路后,德江县重振天麻产业,将之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农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做大基地、做广市场、做强品牌,向天麻大县迈进。

      这与国家和省市相关规划不谋而合。《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把德江天麻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扶贫规划(2012-2015年)》把天麻产业作得重要内容,提出在德江等地发展仿野生天麻栽培;铜仁市“十二五”规划提出,在德江实施中药材产业6万亩以上,其中规划天麻种植面积5万亩。

      该县坚持以“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民群众自愿种植、科技扶持支撑”的发展模式,通过“公司+示范点”的核心示范推动,“示范点+大户”的辐射示范带动,“大户+小户”的拓展示范联动的产业联结方式加快发展,让天麻产业真正成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和新农村建设的主导产业。

      目前,该县栽种天麻面积达3万余亩,带动沿河、思南等周边县发展天麻2万多亩,常年鲜麻总产量达1000吨以上,产值2亿元以上,带动1万余户农户走上了致富路。

     德江天麻大事记

      ●上世纪70年代,德江天麻野生变人工栽培取得成功;

      ●1993年,德江天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获得成功;

      ●1993年,德江天麻参展曼谷举办的“中国优质农产品及科技成果设备展览会”获银奖;

      ●1996年,德江天麻有性繁殖产品获国家科委“星火计划”十周年暨“八五”农业科技攻关成果博览会优秀项目奖;

      ●2006年,“德江天麻仿野生栽培”获铜仁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7年5月,德江天麻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08年,在贵州大学、温州大学协助下,成功研制出“天麻多糖口服液”。

      ●2009年2月,德江天麻质量标准通过贵州省地方标准评审,上升为省级地方标准;

      ●2010年12月,德江天麻被列为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第七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

      ●2011年2月,国家商标局批准德江天麻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2012年3月,贵州省科技厅批准德江为贵州省天麻规范化生产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县;同时列入37个中药材发展重点县。

      ●2012年7月,科技部批准德江天麻仿野生栽培与加工技术集成示范为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计划项目建设。

      ●2012年8月,《德江县仿野生天麻综合标准体系》通过省级专家评审、发布。

      ●2013年12月,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的第四届中国绿色生态农业发展论坛上,德江县被授予“中国绿色生态天麻之乡”;

      ●2014年6月,第五届中国绿色生态农业发展论坛授予德江“中国绿色生态天麻十强县”称号;

      ●2014年8月,德江天麻列入国家质检总局《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大典》编纂范围,与全省77个地理标志产品共同组成《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贵州分卷》;

      ●2014年11月,即将召开的2014第三届全国天麻会议暨中国(德江)国际天麻产业高峰论坛上,将授予德江“中国天麻之乡”称号。

     最有前景的特色产业

      天麻是德江的一张闪亮名片。

      德江有着悠久的天麻生产历史,早在明清时期就作为贡品。业内有“天麻佳品出贵州、贵州天麻看德江”之说。

      这并非空穴来风。据省质监局抽样检测,德江天麻的天麻素含量最高达1.3%,远远高于0.22%的国家药典标准。

      如此高品质让很多业内人士都为之惊叹。该县科技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与德江的地理环境、天麻品种以及科技等因素密不可分。

      德江地处纬度较低的中亚热带,气候具有季风性、高原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德江天麻产区内植被以杂木林与灌丛组成自然植被为主,土壤多偏酸性,非常适宜蜜环菌生长。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优质的德江天麻。据悉,该县自然分布的有红天麻、乌天麻、绿天麻、黄天麻四个品种。

      此外,该县科技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德江天麻采用野生态育种和仿野生栽培,栽培在山林中,和其他地方在大棚里栽培的方式大有不同,品质自然更胜一筹。

      作为一个前景十分看好的产业,德江天麻的发展历程可谓一波三折。

      天麻作为传统名贵中药材,深受人们喜爱。上世纪70年代前,德江和其他天麻产区一样,主要依靠采挖野生天麻供应市场。但因过度采挖,到70年代末,德江野生天麻几乎断绝。

      不过,上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无性繁殖方法栽培天麻获得成功,并很快转化到生产中。1972年,德江县派员赴陕西学习天麻栽培技术,实现天麻从野生到家栽的转变。

      然而,到上世纪90年代,由于多代繁殖,德江天麻种性退化严重,不但产量越来越低,特色也逐渐退化。

      当地政府组织力量进行种植技术攻关。1993年,该县邀请“天麻之父”、原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真菌室主任、研究员徐锦堂先生为天麻技术顾问,在其指导下,德江天麻无性繁殖、有性繁殖种植技术获得成功。

      从此,德江天麻生产栽培技术产生了一次飞跃和革新,率先在西南地区采用有性繁殖技术栽种天麻,解决了天麻种性退化和规模化生产种源缺乏的技术难题。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德江农民种植天麻的积极性高涨,全县种植天麻达20万平方米,主要供于本县天麻酒生产。后因德江天麻酒厂的经营不善,德江天麻产业链迅速断裂,很多麻农只好断种弃栽,天麻种植面积锐减。前些年,全县年栽培天麻实际面积不足5万平方米,年产商品天麻(干品)不足20吨。德江天麻一时陷入困境。

     重整旗鼓突破困境

      今年7月,在贵阳举行的生物医药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说:“贵州一个天麻就应该做成几十个亿的产业”。该论坛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4年年会的分论坛之一。张院士认为,贵州无大工业,污染少,发展中药材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事实上,德江县早已将天麻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

      为重振天麻产业,德江不断探索发展新路。2007年,德江申请地理标志产品,其中11个乡镇获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德江天麻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德江县意识到,重振天麻产业,必须走规模化发展之路,做大规模,扩展市场,通过生产上规模、营销上台阶,带动更多群众脱贫致富。

      按照德江天麻获准保护范围,该县以高山、沙溪核心区为重点,在6个适应天麻生产的乡镇大种天麻。在广大干部和天麻企业的动员下,群众种植天麻的积极性高涨,掀起天麻种植热。为减轻麻农负担,调动麻农的生产积极性,县政府专门建立了项目扶持激励机制,对农户栽培每1平方米补助70元,用于带动企业购买麻种、菌种和技术培训、指导与运杂等费用,对企业种植每1平方米补助麻种、菌种费35元。

      近几年来,该县积极争取财政扶贫资金和整合各部门资金进行全方位投入,共投入7000多万元,带动了10个乡镇106个行政村3712户农户增收。

      堰塘乡村民文玉朝2012年返乡,用多年打工积蓄50余万元投入天麻产业。当年,种植天麻有性繁殖1000平方米,实现无性繁殖3000余平方米。2013年,第一批天麻翻窝采收干天麻1500余公斤,毛收入达60余万元。在他的带动下,该村成立“凤凰山天麻产业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群众种植天麻有性繁殖1.1万平方米,今年底可实现无性繁殖3万平方米以上。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天麻已成为了德江的特色优势产业。目前,全县天麻种植面积达3万亩,正常年景鲜麻总产量达1000吨,产值超过2亿元,带动农户1万户以上。

      根据规划,该县将发展天麻5万亩,带动周边市县发展5万亩,继续研发下游精深产品,力争天麻产业的产值5亿元以上。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