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药现代化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品牌经营 > 正文
  • 启古纳今五十载 厚德精术满园春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 时间:2008-09-16 13:57:50
  • 核心提示:50年,弹指一挥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匆匆一瞬。  50年,影响深远,在中医药教育发展史上,意义非凡。  50年,栉风沐雨,长春中医药大学历经了沧海桑田的巨变。几代人用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和敢于创新的时代气魄,在历史的坐

    50年,弹指一挥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匆匆一瞬。

      50年,影响深远,在中医药教育发展史上,意义非凡。

      50年,栉风沐雨,长春中医药大学历经了沧海桑田的巨变。几代人用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和敢于创新的时代气魄,在历史的坐标上画出一道灿烂的轨迹。

      岁月路漫漫,清晰地印下了长春中医药大学人发展中医药教育,振兴中医药事业矢志不渝的踏实足迹。他们艰苦创业,勇于开拓,谱写了一曲奋斗前行的华采乐章。

      公元2008年9月19日,长春中医药大学将迎来建校50周年华诞。

      长春中医药大学前身为1958年成立的长春中医学院,2006年更名为长春中医药大学,是吉林省重点高校。在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学校历经三次创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建校初期的第一次创业,开启了吉林省高等中医药教育的历史。1978年,学校在合校8年后重新恢复建制,开始第二次创业,确立了在吉林省中医药教育、科研、医疗领域的中心地位。进入新世纪,抢抓机遇、科学发展,完成了第三次创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002年,净月新校区建成并投入使用;200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04年,在全国具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中医学、中药学位居第6名、第9名;2004年,吉林省人民政府确定学校为省属重点高校;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长春中医药大学;2007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目前,学校占地面积820亩,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教职工1651人,全日制在校生7144人。

      在半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长春中医药大学坚持特色办学,积淀和形成了独特的办学思想和大学文化,凝炼出“启古纳今、厚德精术”的办学理念。50年来,学校以中医药教育为己任,立足吉林大地,辐射全国和东北亚地区,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合格的中医药专业人才,在医疗卫生事业及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明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理念,是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的前提条件

      经过50年的积淀,长春中医药大学形成了厚重的办学理念以及明确的办学指导思想,为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

      学校以几十年的办学积淀为基础,坚持长期狠抓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不断增强质量意识,逐渐形成了明确的办学思路,即确立“一个理念”,坚持“两个统一”,树立“三种观念”,弘扬“四种精神”,遵循“五为方针”。“一个理念”,即“启古纳今,厚德精术”的办学理念。“两个统一”,即“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和“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三种观念”,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人本教育观;“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科学人才观;“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全面质量观。“四种精神”,即“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拼搏进取的创业精神,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五为方针”,即“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的办学方针。

      经过50年的发展,学校形成了“启古纳今,厚德精术”的办学理念。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自觉践行这一理念,以传承为基础,以创新求发展,培养了大批德术双馨的中医药人才。

      “启古纳今,厚德精术”是长期办学实践的结晶。“启古纳今,厚德精术”办学理念的提出,是学校几代人执著追求、实践探索的硕果。

      “启古纳今,厚德精术”的办学理念集中体现了现代中医药教育的发观、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体现了传承与创新的统一和德育与智育的统一。“启古纳今”,体现了中医药事业“继承不泥古,发扬不离宗”的发展思路。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强调在系统、完整、充分地继承中医药传统基础上,实现更好地发展。又要广纳现代科学技术并根据中医药学内部的规律客观地认识、研究和丰富、发展中医药学,与时俱进,积极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不断扩大中医药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厚德精术”,体现了教育过程和教育目标的统一,体现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统一。强化思想道德建设,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升教师的师德、医生的医德和学生的品德,达到完美的思想境界。培养和树立“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不断攀登医学高峰的精神。精研古今中医药学及相关现代科学知识,精通教育方法,精熟医学技能,为人才培养和人类健康服务。

      长春中医药大学在践行“启古纳今,厚德精术”理念的实践中,始终注重发挥名老中医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树立中医经典课程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 “筑基功”训练,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还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与方法,吸纳现代科学技术成果,营造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开展具有中医药特点的德育工作,为办学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持。 

      进入新世纪,长春中医药大学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发展定位、目标定位、类型定位、学科定位、层次定位、发展规模定位、人才培养定位、服务面向定位。在明晰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学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谋划全局,合力推进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二、以重点学科为龙头,合理布局专业结构,带动学科群共同发展

      50年来,长春中医药大学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使专业结构布局更加合理。

      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一贯重视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工作,形成了重点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相互依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良好发展格局。学校现有8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建设对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

      学校不断加大学科建设投入力度,坚持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发挥重点学科的带动、示范作用,重点学科之间交叉融合、相互支撑,形成了较强的学科优势,带动了其他学科的共同发展。在8个省部级重点学科中,中医内科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均为博士授权学科,前两个为吉林省“重中之重”学科。2004年,国家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组织了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学校的中医学和中药学分别排名第6位和第9位。

      重点打造以中医急症研究为特点的中医内科学学科、以中药动物药研究为特点的中药学学科以及针灸推拿学学科。

      近年来,长春中医药大学按照专业建设发展计划,以8个省部级重点学科为依托,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建设新专业。学校现有13个本科专业,4个专业方向,基本形成了以中医药专业为主体,医学和非医学类专业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合理专业布局,较好地满足了中医药人才培养需要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近年来,为加强新专业建设,学校加大投入,用于新专业实验室建设、图书资料购置、语音室建设升级和师资培养。同时还建设了25个实践教学基地,满足了新专业的教学需要。充分利用和依托相近学科专业的教师资源,充实新办专业的教师队伍,加大新办专业教师的引进力度,保证了相对稳定的专业师资队伍。

      三、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

      多年来,长春中医药大学紧紧抓住教学工作这条主线,坚持以本科教学为中心,开创了全校服务教学的良好工作局面。学校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出发点,多次开展广泛而深入的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使干部职工树立起符合学校实际的教育思想新观念,有效指导了教学实践,促进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根据社会需求,学校适时合理调整专业结构,科学制定出体现办学特色的人才培养新方案。实现了体现自身办学特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知识教育、能力训练和素质培养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

         2007年,学校在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全面修订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外培养成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全面实施后,学校摒弃了“千人一面”的培养方式,代之以个性化的培养,使学生自身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还从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入手,使学生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发展。

      由于把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作为教学改革的核心,学校课程建设的整体思路更加明确,课程体系更加优化,素质教育含量更为突出。

      学校加大精品课程和优秀课程建设力度等有力措施开展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从1990年起进行优秀课程建设,2004年启动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到目前为止,已取得国家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省级优秀课程等多项令人满意的成绩。其中,内经选读和推拿手法学2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近3年,关于课程建设的课题获省级立项及在近两届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评奖中都取得了不斐的成绩。

      在教学实践中,学校高度重视教材建设,将“优、新”做为选用教材的严格标准。同时,积极鼓励教师参加教材编写。自2001年以来,学校教师参编了国家级规划教材、行业规划教材、创新教材、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259部,其中1部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医药优秀教材一等奖,13部主编教材被列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在“厚基础、宽口径、精技能、重个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下,学校注重因材施教,积极组织教师探索运用案例式教学、以问题为中心教学、研讨式教学、情景教学和模拟诊疗教学等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鼓励支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教学研究立项,注重教学研究成果的应用与推广。在教学质量考评中,将教学方法作为重要指标,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形成了积极探讨新教学方法并将新教学方法应用到实践中的良好氛围。

      学校注重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到教学工作中。在本校开发的网络课件上,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和其他教学网站开展网络教学。目前,校园网络已建设为有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9门省级精品课程和25门校级精品课的网络资源。

      学校通过不断加大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加强实习基地建设、规范实习管理、强调实习效果、学生积极参加教师科研活动等措施,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在实践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中,学校在基础实验中,强化综合知识的应用和实验设计能力的训练;在临床实习中,强化临床技能与临床思维的培养。

      为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校着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注重培养青年教师,充分发挥高年资教师、优秀教师作用,实行青年骨干教师导师制,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采取集体备课、示范教学、教学观摩等形式,开展中青年教师以说课为基础的教学基本功竞赛、双语教学竞赛、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等活动,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建校以来,长春中医药大学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许多人已成为学术带头人、名中医、专家和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

      四、以科技创新为根本,培育雄厚的科研实力,促进教学水平不断攀升

      多年来,长春中医药大学重视研发平台建设,现已拥有一批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包括1个国家科技部规范化中药药理实验室,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中药临床药理基地,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单位。有长白山药用真菌研究所、脊髓病研究所等11个研究所。有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吉林)基地中药药物临床实验(GCP)中心、中药药物安全评价(GLP)中心,是中药材规范化种(养)植(殖)(GAP)基地建设专家组组长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修正药业、东北师范大学等单位联合组建了“吉林省现代中药工程研究中心”这一新药研发的重要平台。

      2000年以来,学校共承担了国家级科研项目41项(包括863计划项目2项,国家“十五”攻关项目9项,国家“十一五”支撑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1035工程项目2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1项,国家新药基金项目3项等),承担省部级课题255项。近年来,共出版学术著作419部,发表学术论文2750篇。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励49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奖项。

      长春中医药大学凭借自身突出的科技创新能力,在吉林省实现中医药现代化过程中、在国家北药基地建设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科研工作中,学校坚持走学研产相结合之路,在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中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50年来,学校汇聚和培养了一批中医药学者,奠定了科学研究的人才基础;长白山丰富的中药材,奠定了科学研究的资源基础;医药企业对生产技术和品种的需求,为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了机遇。2000年在国家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战略和吉林省被科技部确认为“北药基地”后,中药产业成为吉林省优势产业之一。学校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加大了教学和科研投入,加快了人才培养步伐,加强了科研成果转化力度,进一步密切了与企业的合作。相继承担了一大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并与企业联合进行开发研究,共获得纵、横向科研经费1.1亿元。相继建成和完善了40个实验室(研究室)和1个新药开发中心,教学科研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教学和科研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科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学校坚持学研产相结合,为“北药基地”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学校相继承担了“973”计划项目“中医伏邪病因学说的整理与创新研究”和“中药药性理论及复方配伍规律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两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抗癌中药复方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教育部重点课题“非阿片类中药镇痛机理的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课题“中医基础理论归真”等多项国家级重大课题,这些瞄准突破中医药基本理论和重大科学问题开展的研究,为“北药基地”建设明确了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进行中药开发研究的方向,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通过学研产的紧密结合,学校研发的数十种中药新药在吉林省医药企业中实现了产业化,创造了上百亿元的经济效益和较大的社会效益。吉林省一些医药企业的知名品牌和市场主打产品,如镇脑宁、颐和春、颈痛灵等均为学校科研成果, 2000年以来,累计产值80.71亿元。仅“镇脑宁”一项就累计创产值27亿元,是吉林省医药企业中第一个年产值过亿元的中药大品种。作为北药基地GAP专家组组长单位,参与起草了国家GAP基地建设标准。多次组织专家对全省22个品种36个中药材规范化种(养)植(殖)基地进行了技术指导、咨询与服务,并参与制定了规范化生产操作规程。

      50年来,在科研项目的引导下,学科形成了连续稳定的研究方向。以国家“白求恩奖章”获得者任继学教授为代表承担的国家“七五”至“十五”中医药治疗中风病攻关课题为引导,进一步向脑神经系统疾病和脑血管病扩展,形成了中医内科急症的研究方向;以科技部“66种中药材质量标准研究”和“十五”攻关项目“人参、鹿茸产业化关键技术的研究”、“十一五”支撑项目“北药资源及其关键技术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课题“我国名贵珍稀动物药基础研究”等一大批省部级以上重大、重点课题为引导,形成了中药药性化学物质基础、中药活性成分及应用等研究方向;以“人体经络腧穴、头穴、耳穴微机化模型”、“循经感传和可见的经络现象的研究”、“视觉系统可塑性变化与针刺调节的机理研究”、“中国推拿”等课题的研究为引导,形成了经穴针灸推拿治疗脏腑病、特定穴治疗脏腑病等稳定的研究方向。

      五、以“三特一提高”医疗方向为指导,打造名医品牌,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长春中医药大学高度重视医疗工作,附属医院(吉林省中医院)坚持“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专科特长,体现时代特点,提高综合实力”的办院方向,打造名医品牌,情系民生,服务社会,为地方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五十年来,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坚持中医办院方向,以提高医疗和服务质量为核心,以改革促发展,医疗、教学和科研等工作不断与时俱进,协调发展,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迅速提升,成为吉林省中医医疗机构的领头军,带动了全省中医医疗机构的发展。医院临床学科齐全,中医特色显著,名老中医荟萃,诊疗设备先进,科研实力雄厚,服务高效优质,管理科学高效,是集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现代化的省级综合性中医院。医院是全国百佳医院、全国杏林示范中医院、全国中医急症医疗中心,被命名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师资格认证基地、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等,曾获吉林省十佳医院、省突出中医药特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两次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2004年,该院的国家名老中医、终身教授任继学同志获得了我国医学最高荣誉奖项——“白求恩奖章”。医院现有临床科室32个,医技科室10个,其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专科7个(脑病科、心血管内科、儿科、骨伤科、推拿科、眼科、肛肠科),省重点专科6个(针灸科、五官科、糖尿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肾病内科),其临床能力和中医临床研究能力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为改善患者就医环境,切实解决群众就医需要,2007年,医院开始进行改扩建工程。一期建设主体工程仅历时15个月,就于2008年8月投入使用,如此惊人的速度,再一次彰显了医院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使附属医院实力得到明显增强。

      多年来,在发展壮大的同时,医院努力构建现代化管理和全程优质服务新模式,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诚信服务大众的管理和服务理念,以建好服务窗口、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全心服务患者、维护群众利益为工作重心,积极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优势,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医院确定了“坚持中医特色,发挥专科特长,体现时代特点,提高综合实力”的“三特一提高”办院方针,实施了建设学习型、和谐型和研究型现代化中医医院的发展战略,大力加强基础设施、专科专病、医疗质量、人才队伍、规章制度和医德医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附属医院加快中医药继承和创新步伐,深入实施中医药“三名三进”战略,培养名医,打造名科,建设名院。还启动了以攻专病、中医药服务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为主题的“一攻三进”工程,牵头成立了吉林省中医医院集团,建立了吉林省首家中医“治未病”中心等,使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功能不断完善,特色优势得到有效发挥,综合服务功能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社会和经济效益实现了同步快速增长。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高度重视内涵建设,积极开展医疗临床和中医临床科学研究,汇聚了在全国和省内有较大影响的一大批名医、名师,形成了在全国位居领先地位的一大批优势学科、专科,原创出一大批特色突出的中医药诊疗技术、方法,获得了一批中医药临床研究重大科研成果,引领和带动了吉林省省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国家和省内中医药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其良好的临床条件既满足了医学生实践教学的培养需求,也为学校实践教学开创出美好的前景。

      六、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在五十年改革发展的实践中,长春中医药大学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为学校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证。

      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学校在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方面,将重点放在贯彻落实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坚持不懈地用科学的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教育广大师生,努力抓好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和理论武装建设,实现学校的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学校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不定期的分散自学和集中学习讨论,推动了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研究了问题,促进了工作,形成了很好地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工作作风,进一步提高了领导班子用科学理论分析、辨别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长期以来,学校领导班子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审时度势,发扬民主,科学决策。在“十五”期间,学校取得了跨越式、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成就。其根本的一条,就是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实现了发展。同时学校注重抓好二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以专题辅导报告、时事政策宣传等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使广大教师和学生在实习和实践中提高了认识,升华了思想,逐步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忠实实践者、和谐校园建设的积极促进者。

      学校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三贴近”原则,加强基层党组强建设,切实把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党的基层组织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引导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学校的重大决定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职责。对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维护校园稳定、促进校园和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通过坚持以政治理论学习等活动为载体,以解决广大师生员工关注的难点、疑点问题为重点,凝神聚智,推动发展,促进和谐,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战斗堡垒和政治导向作用,夯实和谐校园建设的群众基础和政治基础,创造性地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学校创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取得辉煌成就,这是学校各级党组织上下团结,凝聚人心,不断激发全校教职工创业精神和积极进取工作劲头的有力实证。同时,注重加强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学生党员的数量和比例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切实把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凝聚在党组织的周围。

      学校还以师德建设助推党的建设。良好的师德和医德是合格的中医药人才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学校注重发挥校内名医、名师和名家的典范作用,不断加强学校的师风和学风建设,并通过编辑出版宣传画册、《厚德精术——长春中医药大学师德风范纪实》、《笃行——优秀毕业生风采录》等书籍,凝练和总结学校师德建设的优秀成果,以此来推进学校党的建设。  

      五十载风雨兼程一路耕耘一路硕果,半世纪奋发拼搏满园桃李满园春色。而今,在社会对中医药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的新形势和新条件下,长春中医药大学将以50年校庆为契机,秉承“启古纳今、厚德精术”办学理念,继续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宏伟蓝图,积极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富于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合格中医药人才,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服务,努力建设成国内同类院校一流、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办学特色鲜明的中医药大学,开创中医药教育事业更加美好的明天。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