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药现代化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科技前沿 > 正文
  • 基因遗传信息检测是医治“未病”的捷径

  • 来源:中医药报 作者: 时间:2009-03-13 16:25:00
  • 核心提示: 《黄帝内经》中曾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也曾提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 两者均提出

            《黄帝内经》中曾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也曾提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

            两者均提出“医治未病”这一理念。那么.何谓“未病”呢?用现代的语言来诠释.就是未来会发生的疾病。那么。怎么去发现一个人身上未来会发生的疾病呢?自古以来,中医以望闻问切.去发现和医治“已病”、“欲病”、“未病”,这已是世人皆知的常识。可以说,中医学说之所以能历经时代变迁,至今仍经久不衰,但是,不能否认,中医临床上确有许许多多宝贵的经验。随着岁月的消逝而失传了。特别是在诊断一个人的“未病”上.单靠望闻问切略显无力,所以中医在临床诊断上,也要靠现代医学的B超、CT、核磁共振等手段,才能准确诊断病人的状况。

            令人欣慰的是,基因遗传信息检测的诞生.让诊断“未病”有了捷径,也填补了中医医治“未病”上的一个空白。笔者亲身经历的一次基因遗传信息检测,就是明证。

            去年十一月初冬的一天。笔者做了一次检测。我原以为,这个检测采样和医院检查一样,便捋起袖管,习惯性地准备让检测人员抽血。

            其实不然,陪同人员告诉我,只要吐几口唾液即可了。于是,我在采样用的试管里连续吐口水,唾液量达到试管的三分之二,采样便完成了。

            隔数日,当我拿到约有一寸厚的报告时,我着实惊奇了:这哪是一份健康测试的报告,简直是一本书啊!里面是中英文对照的“分子遗传学检测分析报告”,背面是两张光盘,我的全部遗传检测信息都放在里面,还有“分子遗传学检测与生活健康指导”。

            里面凡是黑字的,都是没发现风险基因的。凡是红字的都是发现遗传基因中有关联的,而检测结果是一个‘+’的.则风险较小。两个‘+’以上的则要关注了,可能是未来疾病的主因了。”

            我遵嘱扫视了一下。眼球立即被一行中两个“+”的吸引了:“检测项目:脑卒中:检测结果:++;与疾病关联程度:中度关联,密切关注。”

            专家解释:“脑卒中,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脑溢血.二是指脑阻梗。这两种情况的出现,都归在脑卒中里。”

            难道遗传的基因是那么不可抗拒吗?我内心在惊呼!为什么?因为我的父亲就是脑溢血患者!

            专家见我面露惊奇,笑着说:“这就是科学,其准确度是不容置疑的。”又宽慰我:“当然。不是说这个结果会马上发生。这还要视变异的条件,如果日常生活中注意预防和治疗,是可以避免发生的。”

            为什么可以从唾液中进行检测呢?因为唾液细胞中含有DNA。将这些DNA提取出来并扩增到检测所需用量,然后通过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 DNA测序与位点检测,并与已发现的诸多种类的疾病基因位点比对.比对的结果再经过专家的分析就可以得出结论。这一突破,已经并必将继续为全人类造福。可以预期,随着基因遗传检测的普及与推广,治疗“未病”将更加便捷、科学和准确!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