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药现代化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科技前沿 > 正文
  • 益心通脉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临床研究

  • 来源: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作者: 时间:2008-05-28 10:49:32
  • 核心提示: 冠心病发病机制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或闭塞,或者冠状动脉痉挛,或者冠脉内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出血,胶原纤维和胶质核暴露,诱发局部血小板聚集及凝血系统激活等一系列反应,以致心肌缺血而出现心绞痛发作。其病因多与血

     

    冠心病发病机制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或闭塞,或者冠状动脉痉挛,或者冠脉内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出血,胶原纤维和胶质核暴露,诱发局部血小板聚集及凝血系统激活等一系列反应,以致心肌缺血而出现心绞痛发作。其病因多与血液粘稠度改变有关。目前西医治疗多选用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B一受体阻滞剂以及抗血小板活性药物,但症状缓解不理想且不良反应多。笔者于20063月一20076月采用益心通脉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患者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符合诊断的60例患者均为本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及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4571岁,平均(4875±1310)岁:病程16年,平均(434±125)年。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4870岁,平均(4686±1305)岁;病程17年,平均(468±144)年。2组资料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均符合《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中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标准以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1986年制定的《血瘀证诊断标准》中的血瘀证的诊断标准。同时排除其他心脏病患者,对本药过敏者,合并心、脑、肝、肾功能不全者,精神病患者,不配合用药或资料不全者。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益心通脉汤治疗。药物组成:黄芪25 g,太子参15 g,丹参30 g,沉香6 g,砂仁6 g,五灵脂10 g,蒲黄(包煎)10 g,赤芍药lO g,炙甘草6 g。由本院统一使用高压浓缩煎药机煎煮后将药液浓缩分装,每日剂量药物煎煮后分装2袋,i00 IIlL/袋,口服,1袋/次,2次/d

        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上海第一制药厂生产,国药准字Z3302017)治疗。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500 mL加入复方丹参注射液1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2组均l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视病情给予硝酸甘油、钙离子拮抗剂、B一受体阻滞剂及阿司匹林等药物对症处理。   

      13观察指标及方法

      131心电图试验前后各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1次,受试者有胸痛不适发作随时检查,静息心电图用日产心电图机(型号为ECG6511)记录,以NST∑ST表示用药前、后心电图缺血变化改善情况(NsT表示常规12导联中sT压低的导联数,∑ST表示常规导联中sT压低的总和)

      132血液流变学指标清晨空腹采取静脉血,采用LZANG-100-微机显示自动记录血液血浆粘度计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内皮素1(ET—1)、血栓素B2(TxB2)6一酮前列环素(6 keto-PGF)采用SN695型智能放射免疫Y测定仪检测。试剂盒由中国原子能研究院提供。

      14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订。

      显效:心绞痛等主要症状消失或达到显效标准,心电图恢复至正常心电图或达到大致正常。有效:心绞痛等主要症状减轻或达到有效标准,心电图改善达到有效标准。无效:心绞痛等主要症状无改善,心电图基本与治疗前相同。加重:心绞痛等主要症状与心电图较试验前加重。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以XS表示,计数资料用x。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采用SPSSl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讨论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血粘度增高与冠心病的发生有直接关系。冠心病患者的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外周阻力增加,毛细血管内粘度增大,导致冠脉阻塞,心绞痛发作。ET—l为反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特异性指标之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作用最强、持续时间最久的缩血管多肽,它与冠心病的发生也有密切联系。TxB6-keto-PGF。分别是机体血栓素A(TXA2)和前列环素(PGl2)的稳定代谢产物,TXA2主要由血小板、白细胞所分泌合成,是很强的缩血管物质,且有促进血小板粘附、聚集的作用,可导致血栓的形成;PGI主要来自血管内皮细胞,有舒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能抑制血栓的形成。两者平衡对维持血管紧张性和协调凝、溶血机制起重要作用。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气虚血瘀、心脉痹阻而发病。气者血之帅也,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因此,其发生多与气虚血瘀密切相关,“不通则痛”。针对病因病机,应治以益气活血化瘀之法,故采用益心通脉汤治疗。方中黄芪入肺脾两经,大补肺脾之气,重用为君;加入太子参使益气之功更著,相得益彰,共显益气生脉之功;丹参活血化瘀止痛,能“破宿血,补新血”,有祛瘀不伤血之长,为臣药;加入沉香、砂仁加强行气止痛之功;五灵脂主入血分,长于行血,加入蒲黄,二药相须为用,主能活血祛瘀;赤芍养血活血。诸药合用,使心气复,瘀血去,痛自止,共奏益气活血化瘀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含有黄芪皂苷、黄芪多糖等成分,可以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血供,清除氧自由基,避免氧自由基过多生成,抑制血小板聚集。丹参也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减轻血细胞聚集、加速血流等作用。失笑散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循环和微循环、增加冠脉流量和心肌耐缺氧能力以及降血脂等作用,因而被应用于治疗多种心血管疾病。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