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药现代化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鉴别新法 > 正文
  • 黄芩和黄芪的区别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9-02-18 10:14:00
  • 核心提示:名称:黄芩
    类别:清热药
    拼音:HUANG QIN
    拉丁:Radix Scutellariae
    别名:腐肠、黄文、空肠、元芩、土金茶
    药用部位:根
    药材性状:本品呈圆锥形,扭曲,长8~25cm,直径1~3cm。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稀疏的疣状细根痕,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

    名称:黄芩
    类别:清热药
    拼音:HUANG QIN
    拉丁:Radix Scutellariae
    别名:腐肠、黄文、空肠、元芩、土金茶
    药用部位:根
    药材性状:本品呈圆锥形,扭曲,长8~25cm,直径1~3cm。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稀疏的疣状细根痕,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或不规则的网纹,下部有顺纹和细皱。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黄色,中心红棕色;老根中心枯朽状或中空,呈暗棕色或棕黑色。气微,味苦。
    产地:河北、山西、内蒙古
    采收加工:11~12月间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后撞去粗皮,晒干。
    地道沿革:
    栽培要点:
    性味归经:寒;苦;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禁忌: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禁服。

    名称:黄芪
    类别:补益药
    拼音:HUANG QI
    拉丁:Radix Astragali
    别名:蜀脂、百本、王孙、百药绵、绵黄耆、黄耆、箭芪、独根
    药用部位:根
    药材性状:本品呈圆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较粗,长30~90cm,直径1~3.5cm。表面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强,并显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老根中心偶有枯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
    产地:内蒙古、山西、甘肃
    采收加工:种后1~7年采收,春、秋二季采挖。切去根头,除去须根及泥土,晒至六至七成干时按大小捆成把,晒干。
    地道沿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名医别录》云:“生蜀郡、山谷、白水、汉中。二月、十月采,阴干。”《本草经集注》云:“第一出陇西、叨阳、色黄白,甜美,今亦难得。次用黑水、宕昌者,色折肌肤粗,新者亦甘温补。又有蚕陵、白水者,色理胜蜀中者而冷补。又有赤色者可作膏帖。”《新修本草》云:“今出原州及华原者最良,蜀汉不复采用。宜州、宁州者亦佳。”《本草图经》云:“今河东、陕西州郡多有之。 根长二三尺已来,独茎,或作丛生,枝干去地二三寸,其叶疏作羊齿状,又如蒺藜苗。七月中开黄紫花,其实作荚子,长寸许。八月中采根用。”宋代《本草别说》云:“黄耆本出绵上者为良,故名绵黄耆。”《本草蒙筌》云:“绵耆出山西沁借鉴绵上同,此品极佳。” 《药物出产辨》云:“正芪产区分三处,一关东,二宁古塔,三卜奎。”当今黄芪药材主产山西,内蒙古及东北地区。质量为佳。
    栽培要点:选择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肥沃的中性或微酸性砂质壤土栽种。用种子繁殖。
    性味归经:微温;甘;归脾、肺经
    功能主治: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大剂量120g);或入丸、散、膏。
    禁忌:表实邪盛、湿阻气滞、肠胃积滞、阴虚阳亢、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者,均禁服。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