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药现代化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光谱中药 > 正文
  • 【中药用量】基于民国中医名家临床用药的半夏剂量研究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5-05-27 15:56:41
  • 核心提示: 半夏辛、温,微寒,功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可用于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等多种疾病,外治还可治疗痈肿痰核。为寻求其剂量变化

     半夏辛、温,微寒,功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可用于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等多种疾病,外治还可治疗痈肿痰核。为寻求其剂量变化与临床运用规律,本研究试以民国中医名家运用半夏的经验方为载体,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的规定用量(3-9g)为对照,对半夏在汤剂中的临床用药剂量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本组资料全部来自于曹颖甫、陈莲舫、丁甘仁、费绳甫、陆渊雷、冉雪峰、唐宗海、汪逢春、吴瑞甫、恽铁樵、张锡纯、张山雷、周小农、祝味菊等14位民国著名中医药学家的临床用药经验(以下简称“中医名家”)。


    1.2文献检索 借助Excel2003软件,以半夏为检索词,对以上14位民国中医名家公开出版的临床专著或用药经


    1.3分析方法 采用均数、百分位数(Px)和极差(R)等统计方法对中医名家运用半夏的剂量进行研究,并与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华本草》中规定的半夏剂量作对比分析。


    2、结果


    为了便于统计分析,按1钱=3.125g,1分=0.3125g计算,将原始数据的剂量统一换算成克(g),保留2位小数。见表1~2和图1。






     

    由表1可见,655首方剂中半夏的最小剂量为0.94g,最大剂量为31.25g;9g及以下者369方,占56.3%;9g以上(不含9g)者286方,占43.7%;3-9g者364方,占55.6%。半夏的平均剂量约为8.52g,极差R为30.31。


    根据百分位数(Px)公式Px=L+i/fx(n·x%-∑fL)

    P10=2+2/200(655x0.1-33)=2.33(g)

    P90=13+3/50(655xO.9-562)=14.65(g)

    结果显示,半夏P10-P90的值约为2-15g。

    根据图1可见,4-6g(不含6g)、6-8g(不含8g)、8-10g(不含10g)3个剂量区间出现的频率较高(共472方),占72.1%。


    3、讨论


    汤剂是临床最常用的剂型之一。本研究仅就半夏在汤剂中用药剂量,对中医名家运用半夏的经验进行总结,试图揭示半夏用药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半夏提供参考和借鉴,也可为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修订提供依据。


    3.1半夏剂量阈和治疗窗 所谓剂量阈,是指方药起效的最低剂量;所谓治疗窗,是指药物的有效剂量范围。即从最小的起效剂量(剂量阈)到发挥治疗作用的最大剂量。从表1可见,半夏的剂量阈为0.94g,治疗窗为0.94-31.25g,提示半夏在较低的剂量阈和较宽的治疗窗内都能发挥治疗效果。其中,80%分布在约2-15g之间,这是中医名家运用半夏最常用(或最佳)的剂量范围,见图2。从图2可见,半夏的剂量范围呈不一致性。其中,治疗窗的剂量范围最大,常用量较大,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剂量范围较小,半夏的剂量范围大致依次为治疗窗>常用量>药典量。




    3.2半夏剂量的集中趋势 均数是反应数据集中趋势(或平均水平)的重要指标。本组资料中半夏剂量均数为8.52g,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法定半夏剂量(3-9g)相比,平均水平(集中趋势)偏大。其中,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法定剂量(≤9g)者为56.3%,不符合率为43.7%。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法定的半夏的剂量并不完全为临床所遵循,民国中医名家使用半夏的剂量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相比并不完全一致。


    3.3半夏剂量的离散程度 极差系指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是反应一组数据离散程度(或波动范围的重要指标。本组资料中R30.31,说明半夏临床剂量的波动范围较大。其中,4-6g(不含6g)、6-8g(不含8g)、8-10g(不含10g)3个剂量区间处于高位态势,占72.1%。在诸剂量区间中,4-6g区间的峰值最高,占30.5%。由此可见,尽管民国中医名家运用半夏剂量的集中趋势略偏大,波动范围较宽,4-6g仍是民国中医名家使用半夏频率最高的剂量。


    3.4半夏剂量的用药规律 从民国中医名家对半夏的运用来看,其处方剂量变化与医家经验、个人习惯、药物炮制等关系密切,如小剂量(1钱以下均出自张山雷、陈莲舫、恽铁樵、丁甘仁、费绳甫之手,大剂量(15g以上)多出自张锡纯、陆渊雷、祝味菊、丁甘仁等,其中张锡纯最大可至1(31.25g)若兼阴虚血少、有热者(如霍乱、风温等)、虚损等,用量多偏小;痰湿较重者如肿胀、湿阻、痰饮、寒湿),苔厚腻,或与大量淸热滋阴药如石膏、麦冬等)同用时量多偏大,治疗失眠或呃逆时其用量亦大。


    3-9g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临床使用半夏的约束性范围,对临床安全、有效使用半夏起到了积极作用。从以上研究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法定的半夏剂量偏小,建议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其用量上限可适当提高至12g15g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