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药现代化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产业动态 > 正文
  • 自主创新 主体发展 和合共进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大会报告摘要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 核心提示:曹洪欣 中国中医科学院为贯彻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中国中医科学院召开了全院科学技术大会,邀请了院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共商“十一五”与中长期发展大
    曹洪欣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为贯彻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中国中医科学院召开了全院科学技术大会,邀请了院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共商“十一五”与中长期发展大计,为在“十一五”期间和今后更长时间内,增强中国中医科学院自主创新能力,更好地促进中医药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一五”发展的总体思路为:推进自主创新,坚持主体发展,倡导和合共进。   自主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原动力。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明确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指导方针。中医药作为我国具有自主创新的优势领域,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医学具有东方系统思维特征,体现了科学与人文的有机融合,其天人合一、形神统一的整体观念,强调以人为本的个体化诊疗模式,根据机体反应状态把握疾病动态变化的辨证论治方法,其理论的先进性至今仍在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   主体发展才能把握中医药的前进方向。从有利于中医药服务人类健康出发,坚持从古医籍文献中继承发展中医药理论;坚持有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促进中医药理论升华;坚持基于临床实践的理论创新,切实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   和合共进是中医药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促进中医药的创新发展。为此,我们在健全科学技术委员会咨询制度的同时,成立了由院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组成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其宗旨是集大家睿智,指导我院把握科学发展方向,提高我院科学决策的水平。本着“自主创新,主体发展,优势互补,和合共进”的理念,我们组织全国部分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成立了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创新体系建设合作委员会,有28个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签署了“建设合作委员会宣言”,携手并存,共同促进中医药创新发展。   为实现“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我们要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推进全院各项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人才强院和创新兴院战略,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中医研究与中药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相结合,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防病治病能力相结合,促进中医药科技进步,实现中国中医科学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未来15年我院将发展成为队伍精干、优势突出、代表国家水平的中医药科学研究与临床基地,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重要基地,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中心,创建世界一流的中医科学院。   为此,我们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实施“三大工程”,提高自主创新与防病治病能力   为促进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我们计划实施“三大工程”:   岐黄工程:以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理论为主要任务,着重解决中医药理论传承与创新的重大科学问题。深入开展证候理论、藏象学说、经络学说、方剂配伍与中药药性理论等研究;进一步加强中药安全性与有毒中药合理应用研究;积极推进医史文献研究,加强对存世中医孤本、善本的保护与利用,通过开展海内外中医药古籍文献挖掘,整理及数字化研究等,促进中医药学理论创新。   仲景工程:以提高防病治病能力为主要任务,以中医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研究为重点,开展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艾滋病、乙型肝炎等重大疑难疾病研究,以及骨与关节疾病、视网膜与视神经疾病等中医优势病种研究,全面提高临床疗效;系统研究中医药养生保健、亚健康干预的理论和方法,为拓宽中医药服务的优势领域提供支撑。   时珍工程:以标准建设、疗效评价和共性技术研究为主要任务,研究适合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的前沿技术与方法;加强中医药基础标准、技术标准、管理与工作标准的研究;重点建设中医药疗效评价体系,开展适合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前沿技术、中医诊疗技术、中药炮制技术、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和中药制药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培育一批疗效显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新药,满足临床需求。   同时,重点建设20个中医药行业领先、辐射作用明显、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重点学科。创建1至2个达到国家水平的重点实验室。组建中医药发展中心,积极开展中医药理论与实践重大问题,以及中医药发展的前瞻性和战略性问题研究。   二、加强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   根据我院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重点强化专科(专病)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以推进百项中医优势病种临床研究项目为切入点,积极开展重大疾病防治的国内外联合攻关,建立符合中医特点的临床研究方法和疗效评价方法,有效地提高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的能力和水平,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能够解决中医临床重大问题的名医,建设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的国家临床研究基地。加强中医药防治肿瘤、艾滋病、肝炎的临床研究机构建设。发挥中医药干预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疾病的特色和优势,创建30~50个中医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疗效显著的名科。   三、构建中医药创新团队   围绕中医药科技创新,实施1386人才工程,即两院院士10名,首席研究员30名,学科带头人80名,学术骨干600名,形成以两院院士、首席研究员和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优势创新团队。   实施“三百”人才计划。以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和百项中医优势病种临床研究项目为依托,造就和培养100名社会认可、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名中医;根据我院创新发展的需要,引进和培养100名优秀科技人才;为提高管理水平与对外交流能力,着力培养100名优秀管理人才。   四、加强科技创新条件与平台建设   以医学实验中心为核心,加强医学实验和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实验室条件建设,建立面向全院和社会开放的医学实验共享平台。以中医药科学数据中心和信息研究中心为支撑,建立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对中医孤本、善本的保护与利用,开展中医药古文献的挖掘与整理,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建立中医药文献研究与利用平台。结合临床重大疾病和疑难疾病的研究,建立适合中医临床特点的研究方法与评价体系。制定并完善药用种质资源数据标准,建立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共享平台。依托中药新药研发中心、中药复方新药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新药临床研究中心等,形成我院新药研发平台。   五、加强中医药科技国际交流与合作   坚持“主体发展、优势互补、平等互利”的原则,积极开展高层次、宽领域、多途径的国际中医药学术交流与合作。重点开展高水平的国际科技合作,加强与国际著名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知名企业的合作,争取取得一批有利于提高中医药国际地位、造福于人类健康的科研成果。加强与国际组织、学术团体的合作,促进中医药的学术交流。组织实施“1211”工程,即在境外建立10个示范中医医疗机构;在20个国家开展研究生培养与继续教育培训;接受100个国家的短期人才培训;派出100名中医药专家赴国外研修。   六、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坚持科学办院、民主办院、依法办院,按照“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要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院所长负责制,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健全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完善科学技术委员会咨询制度与职工代表大会监督制度。加强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合作,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创新体系建设合作委员会为基础,建设有利于中医药知识与技术创新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由院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组成的学术委员会在我院发展中的咨询与指导作用。   加强科研过程和经费管理,重点加强科研档案管理。积极推行课题制,充分调动课题负责人的积极性。鼓励科学家自由探索,建立我院自我选题、自主创新机制与资源统筹、协调机制,优化科研资源配置,集中力量形成优势学科和研究基地。   七、科学作风与文化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解放思想,宽容自信,科学求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理念,倡导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精神。建设科学与人文结合、有利于我院发展的文化环境,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倡导良好的职业道德、尊重学术民主、鼓励学术争鸣,反对急功近利,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树立大医精诚的职业风范。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