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药现代化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产业动态 > 正文
  • 中医动物模型研究现状及展望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 核心提示: 童元元(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动物实验是医学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动物模型是医学研究的重要载体和手段。中医动物模型的研究始于1960年,邝安堃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建立小白鼠阳虚证模型。发展至今,动物实验已成为中
    童元元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动物实验是医学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动物模型是医学研究的重要载体和手段。中医动物模型的研究始于1960年,邝安堃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建立小白鼠阳虚证模型。发展至今,动物实验已成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标准化的动物模型的复制对于探明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防治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中医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 中医动物模型常见的造模方法有以下三种: 1·l病因造模此类模型的复制途径为依据中医传统理论,模拟临床病证形成的原因,并将该病因施加于模型动物。病因可以是单因素、双因素,或者多因素。如:根据中医七情过度,可导致气郁、气滞,进而导致血瘀的理论,有人采用电针反复刺激家兔,建立气滞血瘀模型;郑小伟等将大鼠置于低温冰箱中,一15℃,4h,意在模拟寒邪伤阳,阳虚而致瘀;王学江,丰平等采用对小鼠双侧后肢低温冷冻,造成寒凝而致瘀。病因造模中的“病因,选择主要是根据中医学的发病学原理,故相比其它两种造模方法,此法更符合中医理论。 1·2病理造模此类模型的复制是以模拟研究中所发现的疾病的病理生理异常改变为造模方法。模型动物有特异和明确的病理变化。例如,采用注射高分子右旋糖酐或盐酸肾上腺素建立血瘀证模型。高分子右旋糖酐可产生红细胞聚集,从而导致组织血流灌注明显减少,引起严重的组织缺氧,很快出现微循环障碍。而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后的模型,出现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压积等指标的改变造成血瘀证。 l·3病因病理结合此类模型的构建方法是对以上两种方法的综合。以冠心病血瘀证模型的建立方法为例,高积慧、何军锋采用在同型半胱胺酸法制造兔冠心病模型的基础上,加用耳缘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制备冠心病血瘀证模型;王晓岚、周次清制备急性心肌缺血寒凝瘀证大鼠的方法为:大鼠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9mg/kg),lh后放 入4℃左右冰水中浸泡5min,2h后重复注射1次, 造模后禁食不禁饮。目前,此法见于建立病证结合模型的报道,但这种简单的加1的模式能否有效的建立病证结合模型,是否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目前中医动物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动物模型在中医药研究中的重要性已被充分认识,40余年的研究结果发现,一些根本性的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将严重限制中医动物实验的发展。其中,最主要的是由于模型动物存在取证困难、不全;同时,又不具备规范、统一的诊断标准,导致了完全采用西医的形态、生化、化学指标来反映症状、体征,诊断证候,其结果将是,中医动物模型丧失中医特征。具体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造模方法局限 目前的模型建立多采用单因素造模法。但是,中医疾病的发生是内外环境、饮食、情志等诸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此种造模方法与临床不相符,而且,在实际操作中,致病因素的作用时间及施加强度均不易控制,有的病因也不适用于动物。另外,中医病因具有非特异性,一种病因可致多种病证,多种病因又可致同一种证,因此,传统病因未必是引起相应病证的必要条件。 2.2缺少病证结合模型 中医的“证”是指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本质。因此,“证”首先是指在“病”的前提下的“证”。它是对疾病过程中,所处一定阶段的病因、病位、病性以及病势所作的病理概括,同一疾病,因“证”的不同,可有不同的表象,而“证”也可因病的不同,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有所差异。故研究“证”要以病为始基,抛开病而孤立地研究“证”的方法是不科学的,与临床不相符的。 另一方面,“证”是相对的,其具有稳定性,同时也具有可变性。在某一阶段内,证是稳定的,而在疾病整个发展过程中,却并非一成不变。而在目前的动物试验中,模型的证候往往都是绝对的,静止的。这种方法违背了中医“证”的本质。 2.3评价标准缺乏中医特色评价指标特异性差 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其中,“证”的判定是基于中医“四诊”资料的采集。这些信息采集在动物模型有一定困难,所以,对动物模型的评价很少,也很难对症状、体征进行辨证诊断。但是,若仅以实验室指标为依据,又不符合中医理论。而且,在实践操作中,实验室检查指标虽然较多,但客观性、特异性、重现性较差。没有一个可用于动物证候诊断的较公认的、规范化的标准是中医动物实验研究道路上的最大障碍。 2.4动物体质差异不同种属的动物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同一种属,不同品系也可存在差异。然而,同一种属,同一品系,由于动物的体质差异,也可出现,同一因素作用于不同动物,导致不同疾病;同一疾病于不同动物,产生不同证候,不同的发展和预后。如何选择实验动物,减小动物差异值得探讨。 3中医动物实验的研究思路 3.1加强临床研究动物模型的研究应建立在大量的临床研究基础上,动物模型与临床相互印证、反馈。综合分析临床研究资料,深入“证”实质研究,尽快建立统一的、规范的中医证候标准,是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标准化的前提条件。 3.2精心选择实验动物确立动物模型时须充分考虑动物的种属差异,以及低等动物与人类的本质差异,精心选择实验动物。对实验动物解剖、生理、病理、遗传倾向、实验敏感程度等生物学特性的了解,可作为实验动物的选择依据。 3.3控制造模因素分清临床上导致该证候病因的主次,优选纯化造模因素,并尽可能采用复合因素造模。在造模过程中,注意控制模型复制的实验环境及影响因素,以确保模型的一致性、可重复。总之,造模因素的选取以既符合多因素又符合自然致病为原则。 3.4建立完整、规范的动物模型评价体系 模型的成功与否需要评价标准的判断。一般而言,成功的模型建立必须满足:模型与原型之间有相似关系;模型能够代替原型;对模型的研究,应该能够得出原型的信息。就中医证候动物模型而言,最为重要的是模型要符合中医理论。目前评判动物证候模型的标准是建立在人的证候诊断标准的基础上,而动物与人毕竟有别,人体的证候规律在动物机体上只能进行一定程度的模拟,不可能完全对等,如果完全遵循临床模式的望、、问、切,四诊八纲,这在于动物缺乏可行性。 已有学者指出:动物模型的证候诊断依据应包括病因(正证)、症状(本证)、客观指标(佐证)、相关因素(佐证)、治疗(反证)五个方面。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评价体系应包括如下内容: (1)动物模型评价应以临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为依据。动物和人之间存在有差异,有鉴于此,可在人的证候诊断标准的基础上,注重结合动物的生理、病理等信息特征,对模型进行恰当的辨证诊断,但模型的诊断依据只能在上述前提下做一些非原则性的变通。 (2)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诊断依据必须以宏观症状体征为主。症状、体征是四诊的内容及来源,在中医的辨证论治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再实际应用时,症状尽量采用全国或地方级的统一标准。而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手段测得的实验室指标只能作为诊断标准的辅助手段。 (3)病因评价可作为动物模型诊断依据之一。其中,病因是否是传统病因,与传统中医经典理论是否一致;病因是否是证候的最主要病因,与证候之间有无特异性;与现代临床研究的的内在实质是否相一致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4)治疗作为反证法,也是衡量模型是否成功的一个必要的标准。治疗方药可以自拟,也可选用经典处方。治疗诊断时,应选择不同类的方药,进行证属性的排比性的确定。 (5)除以上几点,还应虑动物年龄、性别及实验季节、气候、环境等相关因素,及对该造模方法的成功率、死亡率进行统计。 3.5建立病证结合模型 病证结合,即辨病又辨证,取中、西医之所长。所以,建立以病统证、病证和参的病证结合模型是研究中医药比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对于病证结合模型的构建方法,仅仅采用西医病理模型简单叠加中医病因模型,其结果是否科学、有效,符合临床,值得怀疑。鉴于此,我们设想构建一西医疾病模型之后,对其进行宏观、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动态观察,采集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归纳出,在某一阶段,疾病所属的中医证候。该方法的优点一方面是,实验条件相对可控,模型稳定性较好;另一方面,在整个造模过程中,体现了“证”的时相性,与“证”的本质相一致,也符合临床规律。 3.6注重模型的实用性建立动物模型的目的是为了揭示中医理论的实质、内涵;协助临床诊疗疾病;研究药理,开发新药。并非为了造模而造模。所以,我们造模应注重模型的实用性,模型建立后,尽快对其进行评价、完善,以进入下一步的研究或实际应用。 建立中医动物模型,既要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方法、手段,又要坚持中医理论的指导。只有在这个前提下,中医动物实验研究才能突破目前的瓶颈,不断发展,带动传统中医学向理性中医学的转变。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