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药现代化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产业动态 > 正文
  •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创建一流中医药大学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 核心提示: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脉动,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命题。强调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全会对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脉动,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命题。强调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全会对“十一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了全面部署,这些都对高等中医教育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如何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创建高水平中医药大学,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必须作出回答。 一、明确办学定位,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办学定位体现的是一个学校在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中的座标。其确立的依据应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自身条件和发展潜力。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需要发展科技教育和壮大队伍,以增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提高中医药的贡献率,以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这些历史性的课题,都需要高等中医教育的办学定位作出反映。南京中医药大学作为新中国建校最早的高等中医学府之一,曾开创性地实现了中医从传统师承向现代高等中医教育模式的转型与跨越,为新中国的高等中医教育模式的确立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的时代,我校又确立了以中医药为主体、现代医学为借鉴、多学科为支撑协调发展的办学模式,并抓住时机,开辟了新的校区,开始了高等中医教育的又一次转型与跨越。历史悠久的学术积淀,教学科研的雄厚实力,使南中医展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有可能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更大贡献。 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面向“十一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我校对办学定位问题初步形成了下列共识。办学目标定位是:建成国际著名、国内一流的高水平中医药大学,并跻身于全国具有特色的重点大学行列。办学功能定位是:人才培养方面,成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中医药人才的重要基地;科学研究方面,成为解决中医药重大课题的重要阵地;服务社会方面,成为推动中医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国际交流方面,成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办学类型定位是:建校之初至20世纪90年代初 为教学型院校;进入“九五”时期至今。发展成为教学研究型大学;面向未来,将努力创 建研究教学型大学。办学层次定位是:以本科教育为基础和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大力推进境外教育,继续拓展成人继续教育。办学学科定位是:建成以中医药为主体、现代医学为借鉴、多学科为支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服务面向定位是:立足中医药行业、面向全社会,立足江苏、辐射全国,走向世界;为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我们将根据上述面向未来的办学定位,开始制定学校“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 二、锁定科学发展。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回顾我校的办学历程,一些转变和发展的历史线索是十分明晰的。特别是进入九五时期以来,从规模看,实现了千人院校向万人大学的转变。从学科来看,开始由单科性院校向多科性大学转变。从类型看实现了由教学型院校向教学研究型院校转变,面向“十一五”,开始向研究教学型大学跨越。这些巨大的变化,一方面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高等中医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性。同时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外延扩张的成分比较多。内涵建设的滞后,以及质量和效益的许多不确定性,迫使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来审视现有的工作。锁定科学发展,处理好规模与结构、质量与效益的关系,坚持以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作为学校的发展的目的。 锁定科学发展,首先把握的是社会的需求。适应和满足社会的需求是我们发展事业的基本出发点。历史上大学功能的演变很能说明这一点。中世纪大学仅是传统知识培养人才,到了19世纪工业革命需要新的科学技术,德国大学首先历史性地实现了大学承担起科学研究的功能。到了20世纪,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大学直接参与经济社会生活,由此美国大学又率先承担起服务社会的职能。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到来。世界上一流的大学又不约而同地承担 起国际文化交流的职能。这就是大学适应社会需求科学发展的轨迹。就高等中医教育而言,上世纪50年代也是社会对高层次中医人才的需求而催生了高等中医院校。现在我们需要研究的是,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中医教育提出了哪些需求,我们有无能力去适应和满足这些需求。可以这样认为,中医药事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继承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介入经济社会生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走向世界。作为全国高等中医学府的一所老校。我校必须承担起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国际交流的职能。 锁定科学发展,核心的问题是把握规律。规律存在于客观事物的运动之中,只能探索、发现和遵循,而不能主观任意创造。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面前,我们所需要把握的规律实质是根据学校的自身条件选择做什么、能不能做、怎样做。能作为而不作为,不能作为而作为,均属于违背规律。如我校在新时期确立的以中医药为主体、多学科为支撑协调发展的办学模式,带来的不仅是学校内涵的变化,同时也出现了规模和数量的扩张。这是我们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的一种选择。但最终成效取决于这种办学模式培养的人才是否适应社会的有效需求,以及中医药科技的有效创新。我们试图探索的正是这样一种规律.即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复合性和中医药依赖多学科的创新性。 锁定科学发展,最终的目的是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效益最大化的过程表述。高等中医教育如何实现效益最大化,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我校来看,首先是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全面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国际交流四项职能。人才培养的努力目标是造就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科学研究的努力目标是创新中医药学术思想和解决中医药重大问题的能力,服务社会的努力目标是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社会现实生产力,国际交流的努力目标是使中医药更高水平地走向世界。其次是正确处理好办学的规模、结构、质量与效益的关系。在办学规模上要适度控制满足社会的有效需求。在办学结构上要努力优化各种变量的比例,使学校成为各种办学要素协调发展的有机整体。牢固树立质量立校观念.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三、坚持以人为本,牢牢把握学校工作的中心和主体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告诉我们,人类的一切社会活动都是为了人,为了满足人的精神物质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必须重视和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高等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阵地,如何贯彻以人为本,促进学校的科学发展,较之社会其他领域,意义更为重大而深远。高校坚持以人为本。集中体现在学校以学生为本,必须坚持育人为中心;办学以教师为本,必须坚持教师为主体。这是办好教育最重要的指导思想。 学校必须以学生为本,坚持育人为中心。学校之所以成为学校,其源盖出于学 生的存在。可以这样认为。学校一切资源配置,都是为了学生成才。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了学生展开。学校一切人员的生计都有赖于学生的存在而得’以维系。我们要明确学校的一切教育工作,必须着力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对于学校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来说,确实要做到无微不至。我们也要看到,学生不仅是一个被动的受体,而且又是一个能动的主体。所以学校的教育活动,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对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以学生为本,以德育为先,又更能体现教育以人为本的观念。由此我们根据50年办学文化积淀,阴确弘扬中医“以仁存心”、 “大医精诚”的人文传统,并不断赋予时代精神,逐步形成了“仁德、仁术、仁人”的教育观念。所谓“仁德”,就是要使学生养成高尚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所谓“仁术”,就是要使学生获得扎实的知 识、精湛的技能以及求真的科学精神、博爱的人文精神;所谓“仁人”,就是人的全面发展,即品格、知识’、技能与素质整体进步,人文科学、创新能力有机统一的高级中医药人才,用我校的学风来表述,就是“谦诚、勤奋、博古、通今”的现代中医药人才。 办学必须以教师为本,坚持教师为主体。学校之所以成为学校,其源也盖出于教师的活动。教学是学校的主导活动,教师自然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这一主体的学识、水平、声望,构成了一所学校的学术地位,品牌和形象。故有人说,大学,非大楼之谓,乃大师之谓也。古今中外,著名的大学无不以拥有一流学术水平的教师而成为学校领导者孜孜以求的目标。这样的理念要我们必须尊师重教。学校管理者和职工应围绕教师这一主体做好服务,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应围绕教学这一轴心有效运转。教师履行好教书育人职责是有条件的,生活充分保障,自身首先发展,人格得到尊重,学术创新自由。教学秩序良好,积极参与管理等问题,就成为学校领导者必须履行职责的范畴。同时这也构成了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基本要素。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是在教师问题上以人为本理念的又一必然要求。根据我校50 年师资队伍建设的经验,以及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我校确立了“博学进取、勤谨树人”的教风,以期通过优秀教风的引领.培养良好的学风。这就是做好学校教师这一主体工作的全部意义之所在。 四、弘扬“三创"精神,努力创建富有特色的高水平中医药大学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十六届五中全会确立的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指导原则。创新是一个民族繁荣昌盛重要指导原则。创新是一个民族繁荣昌盛和引领时代的不竭动力。而教育的创新乃是提升民族和国家创新素质的基石。构建教育创新体系已成为高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课题。我校创建以来.几代南中医人秉承继承创新、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不断开创高等中医教育的新局面。建校之初敢为人先,把中医传统师承教育成 功地向现代高等中医药教育体系转型,形成了以中医药为主体、现代医学为借鉴的高等中医教育模式。世纪之交,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又开始探索以中医药为主体、现代医学为借鉴、多学科为支撑协调发展的高等中医教育模式,为高等中医教育构建了新的发展平台。我们深知,现代科技发展的周期越来越短,只有持续不断的创新,学校才有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我校的目标定位是国际著名、国内一流的高水平中医药大学,为此大力弘扬艰苦创业,敢于创新,争先创优的精神,以塑造新时期南中医人的精、气、神,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艰苦创业,这是成功者的必由之路。一部南中医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艰苦创业史。学校许多重大的成就往往都是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奋发而为。无论是建校之初物质条件的极其匮乏,还是20世纪70年代末恢复建制时的一贫如洗,就曾出现过艰苦奋斗的重大业绩。在校大业大的今天,如何按照中央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继续发扬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不仅具有节约资源的经济学意义,更重要的是培养和塑造新一代南中医人的一种精神和行为,成为更能催生敢于创新、争先创优的精神动力。这一点对于南中医开始又一次转型与跨越显得十分重要和宝贵。敢于创新,这是成功者的实践轨迹。自主创新既然已成为民族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也自然构成了一所学校教学、科研的核心竞争力。学校的体制、机制创新在整个教育体系的创新中具有决定性的牵引作用。组织管理体制机制的活力,不仅能有效地保证精英治校,更重要的是能激活教育创新和科技创新。要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出发点,构建起创新教育体系,切实转变 教育理念,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德育要 从简单的规范约束学生向陶冶学生的情 操,健全学生人格,提升学生人文精神转 变。智育要从传授知识技能向发现问题、探 求未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转变。科学研究要从追踪移植向学科前沿自主研发创新转变。要使大学真正成为新思想的发源地、新思维的散发点、新技术的卯化器,以此引领经济社会的发展。 争先创优,这是成功者的追求目标。古 人云:法乎上,取乎中;法乎中,取乎下。这 是说,实际也许达不到,但追求的目标一 定高。在如此竞争激烈的时代,争先创优 的心态就成为一个地区、一个单位重要的精神财富和强大动力。南中医历史上有许多争先创优的范例,构成了南中医辉煌的历史。但这已成为历史,不应成为我们的包袱。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新时期我们确立的奋斗目标就是国际著名、国内一流, “十一五”期间要努力跻身于全国有特色的重点大学行列,这就要我们在内涵建设上有新的突破,以中医药为主体、 现代医学为借鉴、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模式不断优化,办学特色及优势日益凸显,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力明显提高.国际国内的学术与社会影响力不断攀升。由此我们拟通过实施创新创优战略.质量立校战略、教学主体战略、科研兴校战略、人才强校战略、服务社会战略、国际合作战略,推动学校事业发展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五、实施科学管理,不断探索现代大学治理结构 现代意义的大学,已不是单纯承接文明、传授知识的场所。大学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国际合作交流的多项职能,已由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轴心。大学的职能与经济社会的各种生活密切相关,并日益对社会发生重大影响,大学内外活动的各种变量的组合及相互影响,对大学传统管理者构成了全面的危机与挑战。特别是我国的大学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在世界大学管理的经典教科书中找不到现成的答案。现代经济社会对大学提出的许多新课题,需要我们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以便有效地组织调动各种教育资源实现大学的目标。在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旗帜,下,我们要努力实施科学治校、依法治校、民主治校。具体选择的模式应是,党委领导、校长行政、专家治学、民主管理四位一体的现代大学治理结构。 大学由党委领导,这是由中国的政体所决定。中国共产党必须对全社会各个领域实施全面领导。另外其必要性还在于大学是上层建筑,传承和创造文化,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某种程度上掌控和影响国家的未来。这样的使命要求大学的行为,必须符合执政党的性质和纲领。学校党委作为执政党的基层组织,又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实行民主决策和集体领导,这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发生偏离方向和决策失误。学校党委领导班子应是一个精英决策团队。 大学由校长行政,这是大学行为的客观需要。校长行政的前提是校长行为的确定性、程序的规范性和实施的有效性。这就需要建立校长的权威和组织指挥的流畅。大学校长的权力一方面受高等教育法和学校章程的规定和保护,同时必须接受学校党委的领导和制约。由此可见,校长的权力是有限的,也是充分的。大学校长应是学术智慧的掌门入。 大学由专家治学,这是大学属性的本质要求。大学无论随着时代的演进派生出许多新的职能,但其基本也是最主要的职能是传承和创造文化。党委领导管方向,校长行政管规范,而治学需要多维发散和创新,这就需要专家自治学术。党委和校长的职能是为专家治学提供组织保证和政策环境,治学的具体问题应由专家决定,实行学术自由。党委和校长应把治学放手于学术组织和专家自身。只有如此,大学才能有学术思想的创新,才能有学术大师 的成长。破除大学的官本位,破除党委和行政包揽学术发展的权力,这是促进学术自由、学术创新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大学实行民主管理,这是构建和谐大学的必然要求。大学人才荟萃、学耆云集;莘莘学子,追求真理。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应率先在大学得到充分体现。实现公平正义,最主要的途径是民主治校。学校事务必须实行公开。师生要有充分的知情权,才有可能行使监督权和参与权:师生要有充分的话语权,才有可能成为学校的建设者。实行民主管理,领导与师生才能相互尊重,人格平等。广泛实行党代会制度,教代会制度、教授会制度、学代会制度、民主党派协商制度、校务听证制度等。将是学校实行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和载体。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