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旧版栏目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旧版栏目 > 数字书屋 > 正文
  • 《备急千金要方》 五(3)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6-12 17:06:26
  • 核心提示:]各半两)、狸阴(二具)、蜈蚣(一枚)、鬼箭羽、乌头、羌活、露蜂房、曾青、真珠、桂心、杏人、防风、桃奴、鬼臼、鹳骨(各一两)、人叁、大黄(各一两半)、苏子(四合)、白术(二两)。右三十三味治下筛,酒服一刀圭,以知为度,当有虫从便出,治

    ]各半两)、狸阴(二具)、蜈蚣(一枚)、鬼箭羽、乌头、羌活、露蜂房、曾青、真珠、桂心、杏人、防风、桃奴、鬼臼、鹳骨(各一两)、人叁、大黄(各一两半)、苏子(四合)、白术(二两)。
    右三十三味治下筛,酒服一刀圭,以知为度,当有虫从便出,治鬼疰蛊疰毒气变化无常方。
    鲛鱼皮、犀角、麝香、丹砂、雄黄、蜈蚣、丁香、 荷根、鹿角、龙骨、蜀椒、乾姜(各一分)、具子(十枚)。
    右十三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加至二匕,日三。
    备急散,主卒中恶风气忤迷绝不知人方,出第十二卷三味备急丸是治暴心痛面无颜色欲死者方。
    以布裹盐如弹丸大,烧令赤,置酒中消服之,痢即愈。
    治蛊疰方。
    烧猫儿屎灰水服之,用雄猫儿。
    治卒得恶疰腹胀墨奴丸方。
    釜下墨一合盐二合。
    右二味合治下,以水一升半煮取八合,一服使尽,须臾吐下,即差。
    治哭疰方。
    梳齿间刮取垢水服之。
    又方。
    腊月猪脂一合乱发一两。
    右二味煎发令消烊服之,虫死矣。
    又方。
    熬大豆帛裹熨之。
    治一切病食疰方。
    釜下土,鸡子大末之,酢泔清一升和服,行五十步,吐,即差,治几食上得病名为食疰方。
    还取本食种数多少相似各少许,和合布裹烧灰,取杏人大,水服之。
    鹳骨丸,主遁尸飞尸积聚単痛连背走无常处台在脏或肿在腹或奄奄然而痛方。
    鹳骨(三寸)、雄黄、莽草、丹砂(一作丹叁)、牡蛎(各四分)、(一作牡丹藜)、芦桂心、野葛(各二分)、斑猫(十四枚)、巴豆(四十枚)、蜈蚣(一枚)、芫青(十四枚)。
    右十二味末之,蜜,丸服如小豆大二丸,日三,以知为度。
    蜥蜴丸,主症坚水肿蜚尸遁尸寒丧尸尸注骨血相注恶气鬼忤蛄毒邪气往来梦寤存亡流饮结积,虎狼所啮痢犬所咋嚨蘲入人五脏,服药以杀其毒,毒即消,妇人邪鬼忤亦能遗之方。
    蜥蜴(二枚)、地胆(五十枚)、? 铟]四十枚)、杏人(三十枚)、蜣 (十四枚)、嘮虫(三十枚)、杜消(七分)、泽漆(二分)、芍药(五分)、虎骨(六分)、甘草(一两)、桃奴(二分)、犀角(二分)、巴豆(七分)、鬼督邮(二分)、乾姜(四分)、桑赤鸡(二分)、款冬花(三分)、甘遂(五分)、蜈蚣(二枚)。
    右二十味,别治巴豆杏人如膏,内诸药末研调下蜜捣二万杵,丸如麻子大,食前服三丸,日一,不下加之,不敢吐下者一丸,旦服,有人风冷注癖坚二十年,得愈,与秽聚重重。
    治诸疰病毒疰鬼疰食疰冷疰痰饮宿食不消酒癖桔梗丸。
    桔梗、藜芦、皂荚、巴豆、附子(各二两)。
    右五味末之,蜜和捣万杵,宿不食,且起饮服二丸如梧子大,仰卧服勿眠,至食时膈上吐膈下下、去恶物如科斗虾? l,或长一二尺,下後当大虚,口乾可作鸡羹,饮五合大极饮一升,食粥三四日,病未尽更服,忌如药法。
    十疰丸,主十种疰气疰劳疰鬼疰冷疰生人疰死人疰尸疰食疰水疰土疰等方。
    雄黄、巴豆(各二两)、人叁、甘草、细辛(一作蒿本)、桔梗、附子、皂荚、蜀椒、麦门冬(各一两)。
    右十味末之,蜜丸空腹服如梧子大五丸,日二,稍加以知为度。
    太一神明陷冰丸,主诸病破积聚心下支满寒热鬼疰长病咳逆唾噫,辟除众恶鬼逐邪气鬼击客忤,中恶単中结气咽中闭塞有进有退绕脐绞。
    痛恻恻随上下按之挑手心中愠愠如有虫状毒注相染灭门方。
    雄黄(二两)、元青(五枚)、桂心(二两)、真珠(一两半)、麝香、人叁、犀角、鬼臼(各一两)、附子(一两半)、蜈蚣(一枚)、乌头(八枚)、杏人(三十枚)、射罔(一两)、丹砂(二两)、蜥蜴(一枚)、斑猫(七枚)、藜芦、矾石(各二两一矾石)、樗鸡(七枚)、地胆(七枚)、牛黄(一两)、当归(三两)、巴豆(一分)、大黄(二两)。
    右二十四味末之以蜜和捣三万杵丸如小豆大,先食,服二丸,日再。
    不知稍增以药二丸着门上令众邪不近,伤寒服之无不愈,若至病家及视病人夜行独宿服二丸,众鬼不能近也,胡洽无元青桂心真珠麝香人叁犀角乌头射罔蜥蜴樗鸡牛黄当归只十二味与积聚篇重江
    南度世丸。
    主万病症结积聚伏尸长病寒热疰气流行皮中,久病着床肌肉消尽,四肢烦热呕逆不食,伤寒时气恶疰汗出口噤不开心痛方。
    蜀椒(三两)、人叁、细辛、甘草(各二两)、茯苓、真珠、大黄、乾姜、丹砂、野葛、桂心、雄黄、鬼臼、麝香(各一两)、乌头、牛黄(各二分)、附子、紫菀(各六分)、巴豆(六十枚)、蜈蚣(二枚)。
    右二十味末之,蜜丸饮服小豆大二丸,加至四丸,日一,加獭肝一具,尤良。
    大度世丸,主万病与前状同方。
    牛黄、大黄、雄黄、细辛、附子、真珠、甘草、人叁、射罔、丹砂、鬼臼、莽草(各一两)、蜀椒、麝香、鬼箭羽、茯苓、桂心、紫菀(各二两)、乾姜(三两)、野葛(一尺)、蜥蜴、蜈蚣(各一枚)、巴豆人(八十枚)、地胆(五十枚)、元青(二十枚)、樗鸡(二十枚)。
    右二十六味末之,蜜丸以饮服如小豆二丸,日二,先食服之,治疰病相染易及霍乱中恶小儿客忤长病方。
    獭肝(一具)、雄黄、莽草、丹砂、鬼臼、犀角、巴豆(各一两)、麝香(一分)、大黄、牛黄(各一两)、蜈蚣(一枚)。
    右十一味末之,蜜丸空腹服如麻子大二丸,加至三丸,以知为度。
    雷氏千金九,主行诸气宿食不消饮实中恶心腹痛如刺及疟方。
    大黄(五分)、巴豆人(六十枚)、桂心、乾姜(各二两)、消石(三分)。
    右五味末之,蜜丸捣三千杵,服如大豆二丸,神验无比,已死者折齿灌之。
    治卒得尸疰毒痛往来方。
    乱发灰、杏人。
    右二味等分,研如脂酒服梧子三丸,日三,(姚氏以猪膏和丸)。
    治遁尸尸疰心腹刺痛不可忍者方。
    桂心、乾姜(各一两)、巴豆人(二两)。
    右三味治下筛,以上酢和如泥传病上,乾即易之。
    芥子薄,主遁尸飞尸,又主暴风毒肿流入四肢头面方。
    白芥子一升蒸熟捣,以黄丹二两搅之,分作两分,? 炯U盛之,更蒸使热,以薄痛上,当更迭蒸袋,常使热薄之,如此三五度即定。
    治遁尸尸疰心腹及身有痛处不得近方。
    取艾小 令碎,着痛上厚一寸馀热汤和灰令强热,置艾上,冷即易。
    不过二三度差。
    治人皮肤中痛名日症疰方。
    醋和 窠土傅之。
    治走疰方。
    烧车 令热,暂入水以湿布裹熨病上。
    治三十年气疰方。
    豉心(半升)、生椒(一合)。
    右二味以水二升煮取半升,适寒温,用竹筒缩取汁,令病者侧卧,手擘大孔射灌之,少时当出恶物,此法垂死悉治得差,百千不可具说。
    凡五尸者,飞尸遁尸风尸沈尸尸疰也今皆取一方兼治之,其状腹痛胀急不得气息上冲心単傍攻两胁或累块 起或挛引 背,治之法,灸乳後三寸男左女。
    右,可二七壮,不出者,多其壮,取愈止。
    又灸两手大拇指头各七壮。
    又灸心下三寸十壮。
    又灸乳下一寸,随病左。
    右,多其壮数。
    又以细绳量患人两乳头内,即裁断中屈之,又从乳头向外量,使当肋? 灭Y灸三壮或七壮,男左女。
    右。
    卒疰忤攻心単,灸第七椎,随年壮。
    又灸心下一寸三壮。
    又灸手肘丈,随年壮。
    一切病食疰,灸手小指头随年壮,男左女。
    右。
    五毒疰不能饮食百病,灸心下三寸胃管十壮。
    水疰口中涌水,经云肺来乘肾,食後吐水,灸肺输,又灸三阴交,又灸期门,期门在乳下二肋间泻肺补肾也,各随年壮一切疰无新久,先仰卧,灸两乳边邪下三寸第三肋间,随年壮,可至三百壮,又治诸气神良,一名注市。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七。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八(大肠腑)。
    大肠腑脉论第一。
    论曰,大肠腑者,主肺也,鼻柱中央,是其候也肺合气於大肠,大肠者为行道傅写之腑也,号监仓掾,重二斤十二两,长一丈二尺,广六寸,当脐。
    右回叠积还反十二曲,贮水谷一斗二升,主十二时,定血脉,和利精神,(千金明堂外台同难经云长二丈一尺大四寸径一寸之少半十六曲盛谷一斗水七升半)
    鼻遂以长,以候大肠。
    右手关前寸口阳绝者,无大肠脉也,苦少气心下有水气,立秋节即咳,刺手大阴,治阴,在鱼际间。
    右手关前寸口阳实者,大肠实也,苦肠中切痛如针刀所刺,无休息时,刺手阳明,治阳,在手腕中泻之。
    大肠病者,肠中切痛而鸣濯濯,冬日重感於寒,则泄,当脐而痛不能久立与胃同候,取巨虚上廉。
    肠中雷鸣,气上冲単喘,不能久立,邪在大肠,刺肓之巨虚上廉三里。
    大肠胀者肠鸣而痛,寒则泄,食不化。
    大肠有寒 溏,有热便肠垢。
    大肠有宿食,寒栗发热,有时如疟状。
    肺前受病移於大肠,肺咳不已,咳则遗失便利,厥气客於大肠,则梦田野。
    肺应皮,皮厚者大肠厚,皮薄者大肠薄,皮缓腹裹大者大肠缓而长。
    皮急者大肠急而短,皮滑者大肠直,皮肉不相离者大肠结。
    扁鹊云,手太阴与阳明为表里,大肠若病实则伤热,热则胀满不通口为生疮,食下入肠,肠实而胃虚,食下胃,胃实而肠虚,所以实而不满,乍实乍虚来乍去,虚则伤寒,寒则肠中雷鸣,泄青白之利而发於气,水根在大肠,方在治水篇中。
    大肠绝,不治,何以知之,泄利无度,利绝则死。
    手阳明之脉,起於大指次指之端,外侧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
    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上入肘外廉,循 外前廉上肩出侳骨之前廉,上出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直而上颈,贯颊入,下齿缝中,还出侠口交人中,左之。
    右。
    右之左。
    上侠鼻孔,是动则病齿痛颊肿,是主津所生病者,目黄口乾鼽凁?
    肩前 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气盛有馀,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盛者则人仰大三倍於寸口,虚者则人迎反小於寸口也。
    大肠虚实第二(脉二条方二首灸法七首)。
    大肠实热。
    右手寸口气口以前脉阳实者,手阳明经也。
    病苦肠满善喘咳,面赤身热喉咽中如核状,名曰大肠实地也,治大肠实热腹胀不通口为生疮者生姜泄肠汤方。
    生姜、橘皮、青竹 、黄芩、栀子人、白术(各三两)、桂心(一两)、茯苓、芒消(各三两)、生地黄(十两)、大枣(十四枚)。
    右十一味俰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下芒消,分二服,肠中胪胀不消,灸大肠输四十九壮。
    大肠有热,肠鸣腹满侠脐痛,食不化喘不能久立,巨虚上廉主之。
    大肠虚冷。
    右手寸口你杏以前脉阳虚者,手阳明经也。
    病苦単中喘肠鸣虚渴唇乾目急善惊泄白,名曰大肠虚冷也,治大肠虚冷痢下青白,肠中雷鸣相逐黄连补汤方。
    黄连(四两)、茯苓、芎 (各三两)、酸石榴皮(五片)、地榆(五两)、伏龙肝、鸡子大(一枚)。
    右六味俰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下伏龙肝末,分三服。
    肠中雷鸣相逐痢下,灸承满五十壮,穴在侠巨阙相去五寸,巨阙在心下一寸,灸之者侠巨阙两边各二寸半。
    饮不下,腹中雷鸣,大便不节,小便赤黄,阳纲主之。
    腹胀肠鸣气上冲単,不能久立,腹中痛濯濯,冬日重感於寒则泄,当脐而痛,肠胃间游气切痛,食不化,不嗜食,身肿侠脐急,天枢主之。
    肠中常鸣时上冲心灸脐中。
    肠鸣而痛,温留主之。
    肛门论第三。
    论曰,肛门者,主大行道,肺大肠候也,号为通事令史,重十二两长一尺二寸,广二寸二分,应十二时,若脏伤热,则肛门闭塞,大行不通,或肿缩入生疮,若腑伤寒,则肛门大行洞写,肛门凸出良久乃入,热则通之,寒则补之,虚实和平,依经调之,方在第二十四卷中。
    皮虚实第四(论一首方二首)。
    论曰,夫五脏六腑者,内应骨髓,外合皮毛肤肉,若病从外生,则皮毛肤肉关格强急,若病从内发,则骨髓痛疼,然阴阳表里,外皮内髓其病源不可不详之也,皮虚者寒,皮实者热凡皮虚实之,应主於肺大肠,其病发於皮毛,热则应脏寒则应腑治皮虚主大肠病寒气关格蒴 蒸汤方。
    蒴 根叶(切三升)、昌蒲叶(切二升)、桃叶皮枝( 三升)、细糠(一斗)、秫米(三升)。
    右五味,以水石五斗煮取米熟为度,大盆器贮之,於盆上作小竹床子单盆人身坐床中,四面周回将席荐障风,身上以衣被盖覆,若气急时开孔对中泄气,取通身接汗可得两食久许,如此三日,蒸还温药足汁用之,若盆里不过热,盆下安炭火,非但治寒,但是皮肤一切劳冷悉皆治之。
    治皮实主肺病热气栀子煎方。
    栀子人、枳实大、青杏人、柴胡、芒消(各二两)、生地黄、淡竹叶(切各一升)、生玄叁(五两)、石膏(八两)。
    右十味俰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下芒消,分为三服。
    咳嗽第五(论二首证七条方六十首灸法十四首)。
    论曰,经云五脏六腑皆令咳,肺居外而近上合於皮毛,皮毛喜受邪。
    故肺独易为咳也,邪客於肺则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喉鸣,甚则唾血,肺咳经久不已,传入大肠,其状咳则遗粪,肾咳者其状引腰背痛,甚则咳涎,肾咳久不已,传入膀胱,其状咳则遗尿,肝咳者其状左侸痛,甚者不得转侧肝咳经久不已,传入胆其状咳则清苦汁出,心咳者其状引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甚者喉痹咽肿心咳经久不已,传入小肠其状咳则失气,脾咳者其状。
    右侸痛阴阴引肩背甚者不得动,动则咳剧,经久不已,传入胃,其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久咳不已,三焦受之,三焦咳之状,咳而腹满,不能食饮,此皆聚於胃,关於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
    右顺时有风寒冷人触冒解脱,伤皮毛间入腑藏为咳上气如此也,有非时忽然暴寒,伤皮肤中与肺合,则咳嗽上气,或単侸叉痛咳唾有血者,是其热得非时之寒暴薄之不得,渐散伏结深喜肺痈也,因咳服温药,咳尤剧,及壮热吐脓血汗出恶寒是也。
    天有非时寒者,急看四时方也。
    问曰,咳病有十,何谓也,师曰,有风咳有寒咳有支咳有肝咳有心咳有脾咳有肺咳有肾咳有胆咳有厥阴咳,问曰十咳之证以何为异,师曰,欲语因咳言不得音谓之风咳,饮冷食寒因之咳谓之寒咳,心下坚满咳则支痛其脉及迟,谓之支咳,咳则引侸下痛,谓之肝咳,咳而唾血引手少阴,谓之心咳,咳而涎出续续不止引少腹,谓之脾咳,咳引颈项而唾涎沫,谓肺咳,咳则耳无所闻引腰并脐中,谓之肾咳,咳而引头痛口苦,谓之胆咳,咳而引舌本,谓之厥阴咳,风咳者,不下之,寒咳支咳肝咳,刺足太冲,心咳,刺手神门,脾咳,刺足太白,肺咳刺手太泉,肾咳,刺足太溪,胆咳。刺足阳陵泉,厥阴咳,刺手太陵。
    夫久咳为偸髖而时发热脉在九菽(一作卒弦)。
    者,非虚也,此为単中寒实所致也,当吐之。
    天咳家,其脉弦,欲行吐药,当相人强弱而无热,乃可吐耳。
    咳家,其人脉弦为有水,可与十枣汤下之,方见下,不能卧出者,阴不受邪故也,留饮咳者,其人咳不得卧引项上痛,咳者如小儿掣纵状,夫酒客咳者,必致吐血,此坐久极饮过度所致也,其脉沈者不可发汗,久咳数岁,其脉弱者可治,实大数者死,其脉虚者必善冒,其人本有支饮在単中故也,治属饮家,上气汗出而咳,属饮家,咳而小便利,若失溺不可发汗,汗出即厥逆冷。
    夫病吐血喘咳上气,其脉数,有热不得卧者死,寒家咳而上气,其脉数者死,谓其人形损故也,脉大而散散者,为气实而血虚,名曰有表无里,上气面 肿肩息,其脉浮大不治加痢尤甚,上气躁而喘者属肺胀,欲作风水发汗愈。
    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方。
    麻黄、芍药、细辛、桂心、乾姜、甘草(各三两)、五味子、半夏(各半升)。
    右八味俰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乃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弱者半升,若渴,去半夏加栝楼根三两,若微痢去麻黄君荛花如鸡子大若食饮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若小便不利小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者,去麻黄加杏人半升。
    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沈尺脉微,手足厥冷气从少腹上冲単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心甘草五味子汤治其气冲方。
    茯苓(四两)、桂心、甘草(各三两)、五味子(半升)。
    右四味俰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冲气即低而反更咳単满者,用茯苓甘草五味子,去桂加乾姜细辛,以治其咳满方。
    茯苓(四两)、甘草、乾姜、细辛(各三两)、五味子(半升)。
    右五味俰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咳满即止而更复渴冲气复发者,以细辛乾姜为热药也,服之当遂渴而渴反止者为支饮也,支饮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内半夏以去其水方。
    半夏(半升)、茯苓(四两)、细辛、乾姜、甘草(各二两)、五味子(半升)。
    右六味俰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服,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应内麻黄以其人遂痹,故不内麻黄内杏人方。
    杏人、半夏、五味子(各半升)、茯苓(四两)、细辛、乾姜、甘草(各三两)。
    右七味俰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若逆而内麻黄者其人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
    若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 耳面,加大黄利之方。
    大黄、乾姜、细辛、甘草(各三两)、茯苓(四两)、五味子、半夏、杏人(各半升)。
    右八味俰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咳而上气肺胀,其脉浮,心下有水气,侸下痛引 盆,设若有实者必躁其人常倚伏,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方。
    石膏、乾姜、桂心、细辛(各二两)、麻黄(四两)、芍药、甘草(各三两)、五味子(一升)、半夏(半升)。
    右九味俰咀,以水一斗先煮术黄减二升,下药煮取二升半,强人服一升,蠃人减之,小儿四合,仲景用治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踹脉浮者心。下有水外台同。
    夫上气其脉沈者,泽漆汤方。
    泽漆(三斤细切以东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去滓澄清)、半夏(半升)、紫菀(一作)、紫叁、生姜、白前(各五两)、甘草、黄芩、桂心、火叁(各三两)。
    右九味俰咀,内泽漆汁中,煮取五升,一服五合,日三夜一。
    大逆上气,咽喉不利,上逆下气,麦门冬汤方。
    麦门冬(汁三升)、半夏(一升)、人叁、甘草(各三两)、粳米(二合)、大枣(二十枚)。
    右六味俰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服半升,日三夜一。
    咳而上气,喉中如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方。
    射干、紫菀、款冬花(各三两)、麻黄、生姜(各四两)、细辛(三两)、半夏、五味子(各半升)、大枣(七枚)。
    右九味俰咀,以东流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药煮取三升。
    去滓分三服,日三。
    咳而大逆,上气単满,喉中不利如水鸡声,其脉浮者,厚朴麻黄汤方。
    厚朴(五两)、麻黄(四两)、细辛、乾姜(各二两)、石膏(三两)、杏人、半夏、五味子(各半升)、小麦(一升)。
    右九味俰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小麦熟,去麦内药,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日三。
    治上气単满者,麻黄石膏汤方。
    麻黄(四两)、石膏(一枚如鸡子大)、小麦(一升)、杏人(半升)、厚朴(五两)。
    右五味俰咀,以水一斗先煮小麦熟,去之下药,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深师方用治久逆上气喉中如水鸡鸣名小投一杯汤咳者加五味子半。夏各半升乾姜三累。
    咳逆上气,时时唾浊,但坐不得卧,皂荚元方。
    皂荚八两末之,蜜和丸如梧子大,以枣膏和汤服三丸,日三夜一,必。
    效以酥灸皂荚。
    夫有支饮家咳烦,単中痛者,不卒死至一百日一岁,可与十枣汤方。
    甘遂大戟芫花各等分。
    右三味捣为末,以水一升五合煮大枣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一钱匕,蠃人半钱,顿服之,平旦服而不下者,明旦更加药半钱。
    下後自补养。
    咳而引侸下痛者,亦十枣汤主之用前方。
    食饱而咳,温脾汤主之方。
    甘草(四两)、大枣(二十枚)。
    右二味俰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温服之,若咽中痛声鸣者,加乾姜二两。
    治嗽日夜不得卧,两眼突出,百部根汤方。
    百部根、生姜(各半斤)、细辛、甘草(各三两)、贝母、白术、五味子(各一两)、桂心(四两)、麻黄(六两)。
    右九味俰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古今录验用杏人四两紫菀三两)。咳而下利,単中痞而短气,心中时悸,四肢不欲动,手足烦不欲食。
    肩背痛时恶寒,海藻汤主之方。
    海藻(四两)、半夏、五味子(各半升)、细辛(二两)、杏人(五十枚)、生姜(一两)、茯苓(六两)。
    右七味俰咀,以水二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日三,一方无五味子生姜。
    白前汤治水咳逆上气身体肿,短气胀满,昼夜倚壁不得卧,咽中作水鸡鸣方。
    白前、紫菀、半夏、大戟(各二两)。
    右四味俰咀,以水一斗浸一宿,明旦煮取三升,分三服治九种气嗽欲死百病方。
    乾姜、半夏、细辛、紫菀、吴茱萸、荛花(一作芫花)、茯苓、甘草、甘遂、防葵、人叁、乌头、大黄杏人(各一分)、葶苈(二分)、巴豆、厚朴、白薇(各三分)、五味子、远志、前胡、昌蒲、枳实、蜀椒、皂荚、当归、大戟、桂心(各半分)。
    右二十八味末之,蜜丸先食服如梧子大二丸,日三服,以知为度,不知,增之。
    麻黄散主上气嗽方。
    麻黄(半斤)、杏人(百枚)、甘草(三两)、桂心(一两)。
    右四味治下筛,别研杏人如脂,内药末和合,临气上时服一方寸匕。
    食久气未下,更服一方寸匕,日至三匕,气发便服,即止,一方去桂心甘草。
    太医令王叔和,所撰御服甚良,蜀椒丸治上气咳嗽方。
    蜀椒(五分)、乌头、杏人、昌蒲、皂荚、 石(各一分一云)、矾石、细辛、款冬花、紫菀、乾姜(各三分)、吴茱萸、麻黄(各四分)。
    右十二味末之,蜜丸暮卧吞二丸如梧子,治二十年咳,不过三十丸。
    通气丸,主久上气咳嗽咽中腥臭,虚气搅心痛冷疼,耳中嘈嘈风邪毒注时气食不生肌単中隔塞呕逆多唾恶心心下坚满,饮多食少,二疰淋痛病方。
    饴糖(三斤)、蜀椒(二升)、乌头(七分)、桂心(六分)、乾姜、人叁(各四分)、杏人(一升)、天门冬(十分)、蜈蚣(五节)、大附子(五枚)。
    右十味末之,别治杏人如脂,稍稍内药末,捣千杵,烊糖乃内药末中令调和,含如半枣一枚,日六七,夜三四服,以単中温为度,若梦与鬼交通及饮食者,全用蜈蚣,食不消加杏人五合,少腹急腰痛加天门冬杜仲,有风加乌头三枚附子一枚,立夏後勿加也有留饮,加葶苈一两。
    治咳嗽上气方。
    麦门冬(十分)、昆布、海藻、乾姜、细辛(各六分)、海蛤、蜀椒、桂心(各四分)。
    右八味末之,蜜丸饮服如梧子十丸,加至二十丸,日三服,有人风虚中冷,単中满上气,喉中如吹管声,吸吸气上欲咳,服此方,得差。
    治咳嗽単侸支满多唾上气方。
    蜀椒(五合)、乾姜(五分)、吴茱萸(四分)、款冬花、紫菀、杏人(各三分)、细辛、黄环(各二分)、 石(一作矾石)、乌头(一方不用)、昌蒲(各一分)。
    右十一味末之,蜜丸着牙上一丸,如梧子,咽汁日五六服,剧者常舍不止。
    又方。
    酒一升半,浸肥皂荚两挺,经宿煮取半升,分三服,七日忌如药法。
    若吐多,以酢饭三四口止之。
    又方。
    姜汁(一升半)、沙糖(五合)。
    右二味,煎姜汁减半,内糖更煎服之。
    又方。
    白糖(五合)、皂荚(末方寸匕)。
    右二味,先微暖,糖今消,内皂荚未合和乳得,先食服如小豆二丸。
    又方。
    巴豆炮去皮,勿伤破肉白,饮吞之初日二枚,二日三枚。
    又方。
    服豆子七丸,以油酒下之。
    射干煎治咳嗽上气方。
    生射干、款冬花(各二两)、紫菀、细辛、桑白皮、附子、甘草(各二分)、饴糖(五两)、生姜汁(一升)、一云乾姜五两、白蜜(一升)、竹沥(一升)。
    右十一味,以射干先内白蜜并竹沥中,前五六沸去之,俰咀六物,以水一升合浸一宿煎之,七上七下,去滓,乃合饴姜汁煎如 服如酸枣一丸,日三,剧者夜二,不知加之,以知为度。
    治冷嗽上气鼻中不利杏人煎方。
    杏人(五合)、五味子、款冬花(各三合)、紫菀(二两)、甘草(四两)、乾姜(二两)、桂心(二两)、麻黄(一斤)。
    右八味,以水一斗煮麻黄取四升治末,诸药又内胶饴半斤白蜜一斤。

    查看《备急千金要方》所有内容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