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旧版栏目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旧版栏目 > 数字书屋 > 正文
  • 《备急千金要方》 七(7)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6-12 17:06:41
  • 核心提示:两傍各一寸半。白环输在第二十一椎下两傍各一寸半。上 在第一空腰髁下一寸侠脊两傍。次 在第二空侠脊陷中,中 在第三空侠脊陷中。下 在第四空侠脊陷中,会阳在阴尾骨两傍。脊中第三行十三穴远近法第七。附分在第二椎下附

    两傍各一寸半。
    白环输在第二十一椎下两傍各一寸半。
    上 在第一空腰髁下一寸侠脊两傍。
    次 在第二空侠脊陷中,中 在第三空侠脊陷中。
    下 在第四空侠脊陷中,会阳在阴尾骨两傍。
    脊中第三行十三穴远近法第七。
    附分在第二椎下附项内廉两傍各三寸。
    魄户在第三椎下两傍各三寸。
    神堂在第五椎下两傍各三寸。
    俫嘻在肩膊内廉侠第六椎下两傍各三寸。
    膈关在第七椎下两傍各三寸。
    魂门在第九椎下两傍各三寸,(外台云十椎下)。
    阳纲在第十椎下两傍各三寸,(外台云十一椎)。
    意舍在第十一椎下两傍各三寸,(外台云九椎下)。
    胃仓在第十二椎下两傍各三寸。
    肓门在第十三椎下两傍各三寸。
    志室在第十四椎下两傍各三寸。
    胞肓在第十九椎下两傍各三寸。
    秩边在第二十一椎下两傍各三寸。
    手少阳三 经十七穴第八。
    关冲在手小指次指之端去爪甲角如韭叶。
    掖门在小指次指间陷者中。
    中渚在小指次指本节後间陷中。
    阳池在手表腕上陷者中。
    外关在腕後二寸陷中手少阳胳别走心主。
    支沟在腕後三寸两骨间陷中。
    会宗在腕後三寸空中手少阳俕也。
    三阳胳在臂上大交脉支沟上一寸,不刺。
    四渎在肘前五寸外廉陷中。
    天井在肘後外大骨後一寸两筋间陷者中,屈肘得之。
    清冷泉在肘上三寸伸肘举臂取之,(泉亦是渊字)。
    消泺在肩下臂外开腋斜肘分下行。
    天宗在秉风後大骨下陷中,(外台属小肠经)。
    输侠肩 後大骨下胛上廉陷中。
    肩外输在肩胛上廉去脊三寸陷者中。
    肩中输在肩胛内廉去脊二寸陷者中。
    曲垣在肩中央曲胛陷者中按之应手痛。
    手太阳小肠经九穴第九。
    少泽在手小指端外侧去爪甲一分陷中。
    前谷在手小指外侧本节前陷中。
    後溪在小指外侧本节後陷中。
    腕骨在手外侧腕前起骨下陷中。
    阳谷在手外侧腕中兑骨之下陷中。
    养老在手踝骨上一空在後一寸陷者中,手太阳俕也。
    支正在腕後五寸手太阳胳别走少阴。
    小海在肘内大骨外去肘端五分。
    肩贞在肩曲胛下两骨解闲肩侳後陷者中,(外台在三 经)。
    足太阳膀胱经十七穴第十。
    至阴在足小指外侧去爪甲角如韭叶。
    通谷在足小指外侧本节前陷中。
    束骨在足小指外侧本节後陷中。
    京骨在足外侧大骨下赤白肉际陷中。
    申脉阳 所生在外踝下陷中容爪甲。
    金门在足外踝下陷中一名关梁足太阴俕也。
    仆叁一名安耶在足跟骨下陷中。
    昆仑在足外踝後跟骨上陷中。
    承山一名鱼腹,一名伤山,一名肉柱,在兑踹肠下分肉间陷者中,飞扬一名厥阳,在外踝上七寸足太阳,胳别走少阳承筋一名踹肠,一名直肠,在胫後从脚跟上七寸侶中央陷中不刺,合阳在膝约中央下三寸。
    委中在 中央约文中动脉。
    委阳在足太阳之前,少阳之後,出於 中外廉两筋间扶承下六寸,浮俕在委阳上一寸,展足得之。
    殷门在肉俕下六寸,扶承一名肉俕,一名阴关,一名皮部,在尻臀下股阴下文中,(一云尻臀下横文中)。侧人明堂图,(六门八十七穴双)。
    侧人耳颈二十穴远近法第一。
    颔厌在曲周颞俻上廉,悬颅在曲周颞俻中。
    悬厘在曲周颞俻下廉,天衢在耳上如前三寸。
    率谷在耳上入发际一寸半,曲鬓在耳上发际曲隅陷中。
    角孙在耳郭中间开口有空,和 在耳前兑发下动脉。
    耳门在耳前起肉当耳 ,听会在耳前陷中张口得之。
    听宫在耳中珠子大如赤小豆,天容在耳下曲颊後。
    天牖在颈筋缺盆上天容後天柱前完骨下发际上一寸。
    缺盆在肩上横骨陷中,扶突在气舍後一寸半。
    天吔産曲颊下扶突後动应手陷中。
    天鼎在颈缺盆直扶突曲颊下一寸人迎後。
    人迎在颈大脉应手侠结喉傍以候五脏气不灸。
    水突在颈大筋前直人迎下气舍上,(一本云水突在曲颊下一寸近後)。
    气舍在颈直人迎侠天空陷中。
    侧侸十穴远近法第二。
    章明一名长平,在大横文外直脐季肋端。
    京门在监骨腰中季肋本侠脊。
    带脉在季肋下一寸八分。
    五枢在带脉下三寸,一云在水道下一寸半。
    维道在章门下五寸三分。
    居侫在长平下八寸三分监骨上。
    泉腋在腋下三寸宛宛中举臂得之,(中风卷云腋门在腋下攒毛中一名泉腋即渊腋是也)。大包在泉腋下三寸。
    辄筋在腋下三寸复前行一寸着侸。
    天池在乳後一寸腋下着肋直腋撅肋间。
    侧人手阳明大肠经二十穴远近法第三。
    商阳在手大指次指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
    二间在手大指次指本节前内侧陷者中。
    三间在手大指次指本节後内侧陷者中。
    合谷在手大指次指歧骨间。
    阳溪在腕中上侧两筋间陷中。
    偏历在腕後三寸手阳明胳别走太阴。
    温留在腕後小士五寸大士六寸(一作小上大上)。
    手阳明俕也。
    下廉在辅骨下去上廉一寸,上廉在三里下一寸。
    三里在曲池下二寸,按之肉起兑肉之端。
    曲池在肘後转屈肘曲骨之中。
    肘 在肘大骨外廉陷中。
    五里在肘上行向里大脉中,不刺。
    臂 在肘上七寸侼肉端。
    肩 在肩端 上斜举臂取之。
    秉风侠天 外肩上侳後举臂有空。
    肩井在肩上,陷解中缺盆上大骨前。
    天 在肩缺盆中上毖骨之际陷者中。
    肩侳在肩端两骨间,(脉极篇云在肩外头近後以手按之有解宛宛中外台名扁骨)。
    巨骨在肩端上行两叉骨间陷中。
    足少阳胆经十五穴远近法第四。
    窍阴在足小指次指之端去爪甲如韭叶。
    侠溪在足小指次指歧间本节前。
    地五会在足小指次指本节後不灸。
    临泣在足小指本节後间陷者中去侠溪一寸半。
    丘墟在足外踝如前陷者中去临泣三寸。
    付阳在外踝上三寸太阳前少阳後筋骨间。
    悬锺一名绝骨,在外踝上三寸动者中足三阳胳。
    阳辅在外踝上辅骨前绝骨端如前三分许去丘墟七寸。
    光明在足外踝上五寸足少阳胳别走厥阴。
    外丘在外踝上七寸足少阳俕也少阳所生。
    阳交一名别阳,一名足 阳维俕,在外踝上七寸邪属三阳分肉间,(一本云踝上三寸)。阳陵泉在膝下一寸外廉陷中。
    关阳在阳陵泉上三寸犊鼻外,(一本云关陵)。
    中渎在髀骨外膝五寸分肉间,钚铫在髀枢中。
    足厥阴肝经十一穴第五。
    大敦在足大指端去爪甲如韭叶及三毛中。
    行间在足大指间动应手陷中。
    太冲在足大指本节後二寸或一寸半陷中。
    中封在足内踝前一寸,仰足取之伸足乃得。
    蠡沟在足内踝上五寸足厥阴胳别走少阳。
    中俕在内踝上七寸 骨中与少阴相值一名中都。
    膝关在犊鼻下三寸陷者中,足厥阴俕也,(甲乙铜人经云二寸甲乙又以中俕为厥阴俕)。曲泉在膝辅骨下大筋上小筋下陷中,屈膝乃得。
    阴包在膝上四寸股内廉两筋间,五里在阴廉下二寸。
    阴廉在羊矢下去气冲二寸动脉。
    足少阴肾十一穴第六。
    涌泉一名地冲,在足心陷中,屈足卷指宛宛中,(肝脏卷云在脚心大指下大筋)。
    然谷一名龙泉,在足内踝前起大骨下陷者中,(妇人方上卷云在内踝前直下一寸)。
    大溪在足内踝後跟骨上动脉陷者中。
    大锺在足跟後冲中足少阴胳别走太阳。
    水泉在大溪下一寸内踝下足少阴俕也。
    照海阴 脉所生,在足内踝下。
    伏留一名昌阳,一名伏白,在足内踝上二寸陷中。
    交信在内踝上二寸少阴前太阴後廉筋骨间,筑宾在内踝上踹分中。
    阴谷在膝内辅骨之後大筋之下小筋之上,按之应手屈膝而得之,会阴一名屏翳,在大便前小便後两阴间。
    巳上三人图共三百四十九穴。
    手三阴三阳穴流注法第二。
    手三阴三阳穴流注法第二上。
    凡孔穴所出为井,所流为荥,所注为输。
    所过为源,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灸刺大法。
    春取荥,夏取输,季夏取经,秋取合,冬取井。
    肺出少商为井,手太阴脉也,流於鱼际为荥,注於大泉为输,过於列缺为源,行於经渠为经,入於尺泽为合。
    心出於中冲为井,心包胳脉也,流於劳宫为荥,注於大陵为输,过於内关为源,行於间使为经,入於曲泽为合。
    心出於少冲为井,手少阴脉也,流於少府为荥,注於神门为输,过於通里为源,行於灵道为经,入於少海为合。
    大肠出於商阳为井,手阳明脉也,流於二间为荥,注於三间为输,过於合谷为源,行於阳溪为经,入於曲池为合。
    三 出於关冲为井,手少阳脉也,流於腋门为荥,注於中渚为输,过於阳池为源,行於支沟为经,入於天井为合。
    小肠出於少泽为井,手太阳脉也,流於前谷为荥,注於後溪为输,过於腕骨为源,行於阳谷为经,入於小海为合。
    足三阴三阳穴流注法第二下。
    胃出於厉克为井,足阳明脉也,流於内庭为荥,注於陷谷为输,过於冲阳为源,行於解溪为经,入於三里为合。
    胆出於窍阴为井,足少阳脉也,流於侠溪为荥,注於临泣为输,过於丘墟为源,行於阳辅为经,入於阳陵泉为合。
    膀胱出於至阴为井,足太阳脉也,流於通谷为荥,注於束骨为输,过於京骨为源,行於昆仑为经,入於委中为合。
    脾出於隐白为井,足太阴脉也,流於大都为荥,注於太白为输,过於公孙为源,行於商丘为经,入於阴陵泉为合。
    肝出於大敦为井,足厥阴脉也,流於行间为荥,注於太冲为输,过於中封为源,行於中俕为经,入於曲泉为合。
    肾出於涌泉为井,足少阴脉也,流於然谷为荥,注於太溪为输,过於水泉为源,行於伏留为经,入於阴谷为合。
    针灸禁忌法第三。
    针禁忌法。
    大寒无刺,(素问云天寒无刺天温无疑)。
    月生无泻。
    月满无补,月郭空无治。
    新内无刺,已刺无内。
    大怒无刺,已刺无怒。
    大劳无刺,已刺无劳。
    大醉无刺,已刺无醉。
    大饱无刺,已刺无饱。
    大饥无刺,已刺无饥。
    大渴无刺,已刺无渴。
    乘车来者,卧而休之如食顷,乃刺之。
    步行来者,坐而休之如行十里顷,乃刺之。
    大惊大恐,必定其气乃刺之,刺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
    刺中肺三日死,其动为咳,刺中肝五日死,其动为语。
    刺中脾十五日死,其动为吞。
    刺中肾三日死,其动为嚏,(刺中五脏死日变动出素问刺禁篇又诊要经。
    终篇云中心者环死中脾者五日死中肾者七日死中肺者五日死又四时刺逆。
    从篇云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中肝五日死其动为语中肺三日死其动为咳。
    中肾六日死其动为嚏欠中脾十日死其动为吞王冰注云此三论皆歧伯之。
    言而不同者传之误也)。
    刺中胆一日半死,其动为呕。
    刺中膈为伤中,不过一岁必死。
    刺跌上中大脉,血出不止死。
    刺阴股中大脉,出血不止死。
    刺面中流脉,不幸为盲。
    刺客主人内陷中脉,为内漏,为聋。
    刺头中脑户,入脑立死,刺膝膑出液为跛。
    刺舌下中脉大过,血出不止为 。
    刺臂太阴脉,出血多立死,刺足下布胳中脉,血不出为肿。
    刺足少阴脉重虚出血,为舌难以言。
    刺俕中大脉,令人仆脱色,刺膺中陷中肺,为喘逆仰息。
    刺气冲中脉,血不出为肿鼠鼷。
    刺肘中内陷气归之,为不屈伸,刺脊间中髓为伛。
    刺阴股下三寸内陷,令人遗溺。
    刺乳上中乳房,为肿根蚀,刺腋下侸间内陷令人咳。
    刺缺盆中内陷气泄,令人喘咳逆。
    刺小腹中膀胱溺出,令人小腹满。
    刺手鱼腹内陷为肿,刺侶肠内陷为肿。
    刺目匡上陷骨中脉,为漏为盲。
    刺关节中液出不得屈伸。
    神庭禁不可刺,上关刺不可深。
    缺盆刺不可深,颅息刺不可多出血。
    脐中禁不可刺,左角刺不可久留。
    云门刺不可深,(经云云门刺不可深今则都忌不刺学者宜详悉之)。
    五里禁不可刺,伏兔禁不可刺,(按甲乙足阳明经伏免刺入五分则不当禁)。
    三阳络禁不可刺,伏留刺无多见血。
    承筋禁不可刺,然谷刺无多见血。
    乳中禁不可刺,鸠尾禁不可刺。
    灸禁忌法。
    头维禁不可灸,承光禁不可灸。
    脑户禁不可灸,风府禁不可灸。
    门禁不可灸,阴市禁不可灸。
    下关耳中有干适低无灸。
    耳门耳中有脓及适低无灸。
    人迎禁不可灸,阳关禁不可灸。
    丝竹空灸之,不幸使人目小及盲,承泣禁不可灸。
    脊中禁不可灸,乳中禁不可灸。
    脉禁不可灸,石门女子禁不可灸。
    白环输禁不可灸,气冲灸之,不幸不得息。
    泉腋灸之,不幸生脓蚀,天府禁不可灸。
    经渠禁不可灸,伏兔禁不可灸。
    地五会禁不可灸,鸠尾禁不可灸。
    五脏六腑变化傍通诀第四。
    凡五脏六腑变化无穷,散在诸经,其事隐没,难得具知,今篡集相附,以为傍通,令学者少留意推寻,造次可见矣。
    五脏、肾(水一)、心(火二)、肝(木三)、肺(金四)、脾(土五)。
    六腑、膀胱、小肠、胆、大肠、胃、三 。
    五脏经、足少阴、手少阴、足厥阴、手太阴、足太阴。
    六腑经、足太阳、手太阳、足少阳、手阳明、足阳明、手少阳。
    五脏脉、沈濡、洪盛、弦长、浮短、缓大。
    五脏斤两、一斤二两(又云一斤一两)、十二两(三毛七孔)、四斤四两(左三叶、右四叶)、三斤三两(六叶两耳)、二斤三两。
    六腑斤两、九两二铢、二斤十四两、三两三铢、二斤十一两、二斤十四两。
    六腑丈尺、纵广七寸(又云九寸)、长二丈四尺(广二寸四分、三寸三分、一寸二尺(广六寸)、大一尺五寸。
    六腑所受、九升一合(又云九升九合)、二斗四升、一合(难经作三合)一斗二升、三斗五升。
    五脏官、後宫列女、帝王、上将军(又为郎官)、大尚书(又为上将军)、谏议大夫。
    六腑官、水曹掾、监仓吏、将军决曹吏、监仓掾、内啬吏。
    五脏输、十四椎、五椎、九椎、三椎、十一椎。
    六腑输、十九椎、十八椎、十椎、十六椎、十二椎、十三椎。
    五脏募、京门、巨阙、期门、中府、章门。
    六腑募、中极、关元、日月、天枢、中管、石门。
    五脏脉出、涌泉、中冲(此心胞胳经心经出少冲)、大敦、少商、隐白。
    流(甲乙作留)、然谷、劳宫(心经流少府)、行间、鱼际、大都。
    注、大溪、大棱(心经注神门)、大冲、大泉、太白。
    过、水泉、内关(心经过通里)、中封、列缺、公孙。
    行、伏留、间使(心经行灵道)。
    中俕、经渠、商丘。
    入、阴谷、曲泽(心经入少海)、曲泉、尺泽、阴陵泉。
    六腑脉出、至阴、少泽、窍阴、商阳、厉兑、关冲(此三出入)。
    流、通谷、前谷、侠溪、二间、内庭、腋门。
    注、束骨、後溪、临泣、三间、陷谷、中渚。
    过、京骨、腕骨、丘墟、合谷、冲阳、阳池。
    行、昆仑、阳谷、阳辅、阳溪、解溪、支沟。
    入、委中、小海、阳陵泉、曲池、三里、天井。
    五窍、耳(二阴)、舌(口)、目、鼻、唇。
    五养、骨(精)、血(脉)、筋皮毛(气)、肉。
    五液、唾、汗、泪、涕、涎。
    五声、呻(噫)、言、呼、哭、歌。
    六气、 、吹呼、呵、嘘、唏。
    五神、志(精)、神(性又作脉神)、血(魂)、气(魄)、意(智又作营意)。
    五有馀病、胀满、笑不止、怒、喘喝仰息、泾溲不利。
    五不足病、厥逆、夏(一作悲)、恐、息利少气、四肢不用。
    六情、恶哀、怵虑(一作惠好)、好喜(一作直喜)、威怒、乐愚、贪狼、廉贞、阴贼、宽大、公正、奸邪。
    八性、欲忌、友爱、慈(惠悲)、气(正)、公私(怨)。
    五常、智(谋)、礼(哲)、仁(肃)、义(叉)、信(圣)。
    五事、听(聪)、视(明)、儿(恭)、言(从)、思(睿)。
    五咎、急、豫、狂、僭、蒙。
    五音、吟咏、肆呼、讽、唱、歌。
    五声、羽(四十八丝)、徵(五十四丝)、角(六十四丝)、商(七十二丝)、宫(八十一丝)。五色、黑、赤、青、白、黄。
    五味、咸、苦、酸、辛、甘。
    五臭、腐、焦、膻(臊)、腥、香。
    五宜(子来扶母)、酸、甘、苦、咸、辛。
    五恶(味之恶)、甘、咸、辛、苦、酸。
    五恶(气之恶)、燥、热、风、寒、湿。
    五数、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五(十)。
    五行、水、火、木、金、土。
    五时、冬、夏、春、秋、季、夏。
    五形(外台云外应五行之形内法五脏之象)、曲、兑、直、方、圆。
    五畜、豕(外台云豕鼠)、羊(外台云蛇马)、鸡(外台云虎兔)、犬(外台云猴鸡)、牛(外台云龙羊犬牛)。五谷、大豆、麦、麻、稻(黄黍)、稷。
    五果、栗、杏、李、桃、枣。
    五菜、藿、薤、韭、勞鞡葵。
    论曰,假令人肾心肝肺脾为脏,则膀胱小肠胆大肠胃为腑,足少阴为肾经,足太阳为膀胱经,下至五脏,五果,五菜,皆尔触类长之,他皆效此,(外台续漆二十三条本非千金之旧今更不附入)。
    用针略例第五。
    夫用针刺者,先明其孔穴,补虚泻实,送坚付濡,以急随缓,荣卫常行,勿失其理,夫为针者,不离乎心,口如衔索,目欲内视消息气血,不得妄行,针入一分,知天地之气,针入二分,知呼吸出入,上下水火之气,针入三分,知四时五行,五脏六腑,逆顺之气,针皮毛腠理者,勿伤肌肉,针肌肉者,勿伤筋脉,针筋脉者,勿伤骨髓,针骨髓者,勿伤诸络。
    东方甲乙木,主人肝胆筋膜魂。
    南方丙丁火,主人心小肠血剎神。
    西方庚辛金,人肺大肠皮毛魄。
    北方壬癸水,主人肾膀胱骨髓精志。
    中央戊巳土,主人脾胃肌肉意智。
    针伤筋膜者,令人愕视失魂。
    伤血剎者,令人烦乱失神。
    伤皮毛者,令人上气失魄。
    伤骨髓者,令人呻吟失志。
    伤肌肉者,令人四肢不收失智。
    此为五乱,因针所生,若更失度者,有死之忧也,所谓针能杀生人,不能起死人,谓愚人妄针必死,不能起生人也。
    又须审候与死人同状者,不可为医,与亡国同政者,不可为谋,虽圣智神人,不能活死人存亡国也,故曰,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凡愚人贪利,不晓於治乱存亡,危身灭族,彼此俱丧,亡国破家,亦医之道也。
    凡用针之法,以补写为先,呼吸应江汉,补写校升斗,经纬有法则,阴阳不相干,震为阳气始,(火生於寅)。兑为阴气终,(戊为土墓)。
    坎为太玄华,(冬至之日夜半一阳爻生)。
    离为太阳精,(为中女之象)。
    欲补从卯南,(补不足地户至巽为地虚)。
    欲写从酉北,(天门在乾)。
    针入因日明,(向寅至午)。
    针出随月光,(从申向午午为日月光之位)。
    如此思五行,气以调荣卫,用以将息之,是曰随身宝。
    凡用锋针针者,除疾速也,先补五呼,刺入五分留十呼,刺入一寸留二十呼,随师而将息之,刺急者深内而久留之,刺缓者浅内而疾发针,刺大者微出其血,刺骨者疾发针浅内而久留之,刺涩者必得其剎,随其逆顺久留之,疾出之,压其穴勿出其血,诸小弱者勿用大针,然气不足,宜调以百药,馀三针者,正中破痈坚瘤结息肉也,亦治人疾也,火针亦用锋针,以油火烧之,务在猛热,不热即於人有损也,隔日一报,三报之後,当脓水大出为佳。
    巨阙太仓上下管此之一行有六穴,忌火针也,大症块当停针转动须臾为佳。
    每针常须看剎,剎好乃下针,剎恶勿乱下针也,下针一宿发热恶寒,此为中病勿剈之。
    灸例第六。
    凡孔穴在身,皆是脏腑荣卫血剎流通,表 往来各有所主,临时救难,必在审详,人有老少,体有长短,肤有肥瘦,皆须精思商量,准而折之, 得一概,致有差失,其尺寸之法,依古者八寸为尺,仍取病者男左如手手中指上第一节为一寸,亦有长短不定者,即取手大拇指一节横度为一寸,以意消息,巧拙在人,其言一夫者,以四指为一夫,又以肌肉文理节解会宛陷之中,及以手按之,病者快然,如此子细安详用心者,乃能得之耳。
    凡经云,横三间寸者,则是三灸两间,一寸有三灸,灸有三分,三壮之处即为一寸,黄帝曰,灸不三分是谓徒,冤,炷务大也,小弱炷乃小作之,以意商量。
    凡点灸法皆须乎直,四体 使倾侧,灸时孔空不正,无益於事,徒破好肉耳,若坐点则坐灸之,卧点则卧灸之,立点则立灸之,反此亦不得其穴矣。
    凡言壮数者,若丁壮遇病,病根深笃者,可倍多於方数,其人老小羸弱者,可复减半,依肩鹊灸法,有至五百壮千壮,皆临时消息之,明堂本经多云针入六分灸三壮,更无馀论,曹氏灸法有百壮者,有五十壮者,小品诸方皆有此,仍 准病轻重以行之,不可胶柱守株。
    凡新生儿七日以上,周年以还不过七壮,炷如雀屎大。
    凡灸当先阳後阴,言从头向左而渐下,次後从头向。
    右而渐下,先上後下。
    皆以日正午已後。
    乃可下火灸之,时谓阴气未至,灸无不着,午前平旦谷气虚,令人癫眩不可针灸也,慎之。其大法如此,卒急者不可用此例。
    灸之生熟法,腰已上为上部,腰已下为下部,外为阳部荣,内为阴部卫,故脏腑周流,曰经络,是故丈夫四十已上气在腰,老妪四十已上气在乳,是以丈夫先衰於下,妇人先衰於上。
    灸之生熟,亦宜撙而节之,法当随病迁变,大法外气务生,由气务熟,其馀随宜耳,头者身之元首,人神之所法,气口精明,三百六十五络皆上归於头,头者,诸阳之会也,故头病必宜审之,灸其穴不得乱,灸过多伤神,或使阳精玄熟,令阴魄再卒,是以灸头正得满百,脊背者,是体之横梁,五脏之所系着,太阳之会合,阴阳动发冷热成疾,灸太过熟大害人也。臂脚手足者,人之枝干,其神系於五脏六腑,随血剎出能远近采物,临履薄,养於诸经,其地狭浅,故灸宜少,灸过多即内神不得入,精神闭塞,否滞不仁,即臂不举,故四肢之灸。不宜太熟也,然腹脏之内为性,贪放五味无厌成疾,风寒结瘤,水谷不消,宜当熟之,然大杼脊中肾输膀胱入 ,可至三百壮,心主手足太阳可至六七十壮,三里太溪太冲阴阳二陵泉上下二可至百壮,腹上下管中管太仓关元可至百壮,若病重者,皆当三报之,乃愈病耳,若治诸沈结寒冷病,莫若灸之宜熟,若治诸阴阳风者,身热剎大者,以锋针刺之,间日一报之,若治诸邪风鬼注,痛处少气,以毫针去之,随病轻重用之,表针内药随时用之,消息将之,与天同心百年永安,终无横病,此要略说之,非贤传之,凡微数之剎,慎不可灸,伤血剎 筋骨,凡汗已後勿灸,此为大逆。剎浮热甚勿灸。
    头面目咽灸之最欲生少,手臂四肢灸之欲须小熟,亦不宜多,単背腹灸之尤宜大熟,其腰脊欲须少生,大体皆须以意商量,临时迁改,应机千变万化,难以一准耳。其温病随所着而灸之,可百壮馀,少至九十壮,大杼胃管可五十壮,手心主手足太阳可五十壮,三里曲池太冲可百壮,皆三报之,乃可愈耳,风劳沈重,九部尽病,及毒气为疾者,不过五十壮,亦宜所着者,灸头面四肢宜多灸,腹背宜少,其多不过三十壮,其少不减三五七九壮,凡阴阳濡风口 僻者,不过三十壮,三日一报,报如前,微者三报,重者九报,此风气濡微细入,故宜缓火温气推排渐抽以除耳,若卒暴催迫,则流行细入成固疾,不可愈也,故宜缓火,凡诸虚疾,水谷沈结流离者,当灸腹背,宜多而不可过百壮,大凡人有卒暴得风,或中时气,凡百所苦,皆须急灸疗。慎忽忍之停滞也,若王相者可得无佗,不尔渐久後皆难愈,深宜知此一条,凡人吴蜀地游官,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

    查看《备急千金要方》所有内容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