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旧版栏目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旧版栏目 > 数字书屋 > 正文
  • 《外科大成》(下)(1)

  • 来源: 作者:清·祈坤 时间:2007-06-13 09:54:23
  • 核心提示:胫部(三里发〔生三里穴,形如牛眼,五七日出黑血,拘急冷痛,由劳力伤筋所致,惟汤药射其外自愈。(腓侶发〔生足小肚,寒热烦燥,由肾虚积热所,玫初宜卫生散加牛膝、木瓜,已溃,用十全大补汤及肾气丸补之,出清水者死。(黄鳅痈〔生小肚内

    胫部
    (三里发〔生三里穴,形如牛眼,五七日出黑血,拘急冷痛,由劳力伤筋所致,惟汤药射其外自愈。
    (腓侶发〔生足小肚,寒热烦燥,由肾虚积热所,玫初宜卫生散加牛膝、木瓜,已溃,用十全大补汤及肾气丸补之,出清水者死。
    (黄鳅痈〔生小肚内侧,长三四寸,一名胫阴疽,微红微肿,坚硬如石,痛甚,由脾经湿热,或肝经积愤所致,初宜五香流气饮,加下部引经药,溃而出清水,呕吐不食者,不治。
    (青蛇毒〔生足肚之下,亦长二三寸,寒热不,食由足少阴太阳湿热下注,蛇头向下者顺,向上难治,宜针蛇头,出黑血,搽拨疔散,肿处涂离宫锭子,内服药与腓侶发同。
    (接骨发〔生足接骨之上,足肚之下,形如核桃,色赤坚肿,不痛,宜早出脓,虑其损筋。
    (附阴疽〔生於内踝已上三寸,灵枢为兔啮,初起小泡,渐生赤肿,痛能彻骨,如无脓者,不治。
    (内踝疽〔生于内踝骨上,一名鞋带痈,灵枢为走缓,色不变而石,属肝胃二经虚热。
    (外踝疽〔生于外踝骨上,属胆与膀胱虚热。
    (穿踝疽〔初则内踝肿痛,久则串及外踝,内外通肿也,由足三阴经虚热下注,初宜绀珠丹、荣卫返魂汤,脓成者针之,溃者补之,补而不应者,必成废疾,灸患足大指端三壮。
    (湿毒流注〔生于足胫,状如牛眼,由风湿外漏,初宜绀珠丹加下部药。
    (瓜藤缠〔生于足胫,结核数枚,肿痛久之,溃烂不已,属足太阳经湿热,初宜荣卫返魂汤加减,或五香流气饮。
    (肾气游风〔生于足肚,红肿热痛,宜紫苏流气饮,及槟榔丸。
    (血风疮〔生於胫,一名爪风疮,由三阴经风虚血燥所致,初发则搔 无度,破流脂水,日渐沿开,宜当归饮子加栀子、柴胡,忌投风药,如寒热食少体倦者,肝脾郁火也,八味逍遥散,晡热盗汗者,肾肝虚也,六味地黄丸,若妇人,则由经胍不调,血气渍於足阳明也,五积散加黄柏、牛膝,俱外兼敷洗。
    (匫疮〔女人为裙风裤口,生於外匫者,由三阳经湿热,易治,宜胃苓汤,加紫苏、牛膝以渗湿,次服八珍汤,加荆芥、防风、羌活、白芷、连翘、金银花以固本。
    生於内匫者,由三阴经虚热,难瘥,宜补中益气汤,加茯苓、白芍,药,及六味地黄丸,八味地黄丸,外兼洗贴蒸灸等法。
    (鳝漏〔生于腿肚成疮,孔深出水,用石灰二三升入盆内,百沸汤,先薰後洗,以疮发 为效。
    (四弯风〔生于腿弯脚弯,一月一发, 不可忍,形如风癣,搔破成疮,用大麦,升入砂锅内,水煮麦开花为度,乘热先薰後洗,日二三次,五七日可愈。
    胫部主治方
    紫苏流气饮
    治肾气游风。
    紫苏、厚朴、陈皮、香附、槟榔、大腹皮、桔梗、芍药、白芷、甘草
    用水二锺,气姜三片,红棘二个,煎一锺,食前服。
    槟榔丸
    治症同前。
    槟榔(二两)、枳壳(二两)、大黄(四两)、木瓜(两半)、木香(一两)
    为末,炼蜜为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酒水任下。
    当归饼子
    治血燥肤 ,及风热疮疥。
    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防风、荆芥、白蒺藜、何首乌(各一钱)、黄儀(五分)、甘草(五分)
    水二锺,煎一锺,食远服。
    搜风顺气丸(见痔漏门并癞风门)
    治腰腿疼痛,风湿脚气,及下注一切恶疮。
    海桐皮酒
    治风热肿痛。
    海桐皮、五加皮、薏苡仁、独活、防风、全 (炒)、杜仲(炒)、牛膝(各一两)、生地(三两)
    右俰咀,入布袋内,浸无灰酒一斗五升,密封,春冬浸七日,夏秋漏三日,任服。
    玄精汤
    洗血风疮,并匫疮, 至彻骨者。
    用盐卤水温洗之,或食盐一碗,滚水冲化洗之,洗去腐肉,以出红筋为度,则好肉自生,次用雄黄、黄柏各二两,轻粉三钱,和匀敷之,绢帛扎之,半月方解。一用漏芦煎汤洗之。
    乳香法纸
    治爪风等疮,及一切寒湿疮。
    用薄油纸四张,每张筛乳香末二钱五分,双折,卷一寸阔,复作三折,两头线扎,用甘草一两二钱,水三碗,煮纸,须压之,煮一炷香取起,去线将纸摊桌上,每张用轻粉三钱,不可研筛纸上,用棕帚刷之,令匀,阴乾收用,用时随大小剪贴,三日一换,自然生肌,如无水出,不必再换。
    银蜡法纸
    治症同前。
    厚绵纸铺热铛上,用黄蜡於纸上擦之,令蜡化入纸内,候冷,用真轻粉匀筛纸上,摺注压收,用时随疮大小剪块,润纸贴之,一日一换,即瘥。
    柏粉膏
    治血风等疮
    轻粉为末,用生柏油调,随疮大小摊纸上,先用米泔水煎甘草洗过,贴之,布扎紧勿动,先三日痛,次二日 ,再二日共七日去药,己全愈矣。
    三益膏
    治血风匫疮。
    先用银朱加蓖勨鈒肉,杵如泥,作夹纸膏贴,去黑肉令尽,随煮猪头肉汤洗之,次用青布五寸,入生猪板油一两,白蜡末三钱,卷条燃着,接其油搽之愈。
    生香膏
    匫疮血风等症。
    白松香(四两用? 警N乾为末、加生猪板油(二两)
    捣成膏贴之,次用红粉生肌。
    绛硼膏
    治下部一切寒湿血风顽匫等症。
    香油(半 )、荆芥、防风、川椒(各一两)、槐枝(二两)、杏仁(五钱浸七日)
    煎枯,去渣,入黄蜡一两溶化,离火,再下
    硼砂(五钱)、乳香、没药、儿茶(各三钱)、黄丹(一钱)、血竭(二钱),一加樟脑(五钱)、白花蛇(炙一钱五分)搅匀,收用。
    非疥药
    胫疮多年不愈者,此效。
    水银、文蛤、铅粉、松香(各三钱)、陀僧(一钱)、银朱(五分)、樟脑(四钱)、象牙(二钱)、珍珠(二分)、大枫子(三个)、核桃肉(十三个)
    共捣匀,加香油调敷。
    松油膏
    治血风等疮,诸药罔效者。
    枯矾(十两)、矾红(二两)、麝香(三分)、冰片(五分)、熊胆(一钱)、轻粉(三钱)、乳香、没药、黄丹、甘草、黄柏、大枫子肉、天麻子肉(四味俱炒黑色各五钱)、雄黄、苍术、厚朴、苦叁(各一两)
    右为末,先用槐枝、勞鞡艾、川椒煎水洗过,次用松油调敷,纸盖布扎,二日一换,敷洗如前。
    (取松油法〔取松节五六 ,劈如指尖粗细,用水缸一个,贮水於内,用铜盆一个,水浸,盆底与缸平,上用米筛一个,堆松节於筛上,次用稻草灰盖松节令密,顶上置火,倘松节烟出,即用灰盖之,松油自下盆内,磁瓶收之,勿令泄气,其松节烧过而米筛不坏为异。
    弘济膏
    治下部浸淫疮疥,及上部头面蚀等疮。
    雄黑豆炒爆研破,入酒瓶内,与血馀相间铺之七八分满,以铁丝罩口,或槐、榭枝塞之,次将方砖一个,中凿一孔,以瓶口倒合於砖,口内泥封密,再次挖地一井井内安碗一个,将砖盖井上,以瓶口对碗为要,砖四围封密,勿令通风,次以乾马粪堆砖上,以埋过瓶底为度,尖上燃火焚之,过宿俟灰冷,取出碗内油,以鹅翎蘸扫患处。
    (顽匫蒸法〔取豆腐切指厚片,随疮大小贴之,腐上铺艾灸之,灸完加艾,以腐水乾,换腐再灸如前,腐以三换,艾以 许为度,则顽腐皆化,次敷他药,方能获效。
    一用面作井,圈围疮口,井内安蜡饼一铜钱厚,蜡上铺艾灸之,其蜡则化入疮内,俟火尽去艾灰,其疮之腐肉,及四边锁口,尽行挑去,换生肌药收口。
    胫部应用方
    卫生散、补中益气汤、十全大补汤、肾气丸、八珍汤、离宫锭子、绀珠丹(俱见首卷)、荣卫返魂汤(见肿毒门)、八味逍遥散(见瘰门)、拨疔散(见疔疮门)、五香流气饮(见流注门)。
    足部
    (经络〔足趺属肝胆胃三经,足大指属肝脾二经,次指中指俱属胃经,四指属胆经,小指属膀胱经。
    (足跗发〔一名足发背,属肝胃二经之会,由湿热乘虚下注也,初宜卫生散,加木瓜、槟榔、紫苏之类为引,壮实者由风痰热积而成,宜牛黄金虎丹,继以十全大补汤,托 温中汤,阳疽发足趺,脓稠可治,脓清难治,紫陷黑血者不治。
    (足心痈〔一名涌泉疽,初起涌泉穴,发热乃其也,由肾阴虚损所致,宜隔蒜灸之,服活命饮,送六味地黄丸,有表 症者,量为汗下,已成者十全大补汤、八味地黄丸,大剂饵之,取多年羊角灯烧烟薰之,若黑陷不肿,不溃脓秽,烦渴呕逆,小便淋 ,疼痛彻骨,胍微代者,为三阴败症也,不治。
    (脱疽〔生于足大指,亦生手大指,初起黄泡,次如煮熟红枣,久则黑气浸漫,相传五指,由膏粱之变及痛气秽者死,是症也,在肉则割之,在指则截之,欲其筋随骨出,以泄其毒,亦无痛苦,若待毒筋内断,骨虽去而仍溃者,亦不治也,有为遗体不忍伤之而至夭者,则尤伤矣,然又不可一己医治,必与众议,更听患者情意方可,盖为首尾变驳不定也。
    (截法〔於未延散时,用发十馀根,缠患指本节尽处,扎十馀转,渐渐紧之,随用蟾酥饼於原起米粒头上,加艾灸至肉枯疮死为度,次日,本指尽黑,方用利刀,寻至本节缝中,将患指徐顺取下,如血流,以金刀散止之,馀肿以离宫锭子涂之,次,日倘有黑气未尽,单用蟾酥饼研末掺之,膏盖之,黑气自退,其脓自生,用红黑二膏,照常法生肌收口,内服滋肾健脾安神补气养血等药,须内无变症,外无混杂,十中可治三四,若割取之後,黑气仍漫,痛肿尤甚,气秽无脓,口乾舌硬,神昏不食者,死。一灸有关穴。有因修甲受伤,咬伤冻伤,或因扎伤所致者,宜各详其因,分而治之,此为形似而来,非穴真而受异也。
    (敦疽〔惟大指为脱疽,其馀足指患之则为敦疽,一名足指发,肿痛赤色,自溃者由元气虚而湿毒壅盛也,宜隔蒜灸之,或阳燧锭子灸之,离宫锭子涂之,服无忧散、托 散,已溃者十全大补汤、加减八味丸。 踝骨尖壮。若先渴而後患者,或先患而後渴者,色黑而不溃不痛者,此高粱伤脾,房劳伤肾,精气已竭也,不治,或治如前法,亦有得生者。
    (甲疽〔因剪甲伤肌,或甲长侵肉,致使气血沮遏而不通,久之腐溃而生疮泡,或僜肉 上,指甲肿痛者,此肌肉之病,不循经络,亦不形於诊也,大抵甲疽,惟宜剔甲,则不药可愈,先用陈皮煎汤浸洗,次用木绵旋摺,塞入甲内,渐渐添之 甲起以剪去之,搽乌倍散。
    (足跟疽〔生于足跟骨下,一名兔啮,若兔之啮也,此处乃督胍发源之所,肾经所过之地,若疮口不合,则 气不能发生,肾气由此而泄,惟宜大补,否为终身之疾,如漫肿寒热,体倦食少者,脾虚下陷也,补中益气汤,晡热作痛头,头目不清者,脾虚阴火也,补中并六味地黄丸,痰涎上升,口舌生疮,肾水乾涸也,补中并加减地黄丸,皆以滋其化源也,外以盐汤洗之,白术为末掺之,二日一换。
    (厉痈〔生于小指,延于足傍,其状不大。
    (四淫〔生于足上下,其状大痈。
    二症辨形如脱疽,用药如敦疽。再足指缝肿 出水者,脚心发热作 肌羸作渴吐痰者,俱用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以滋化源,肿硬色白不溃者,由阴虚为外寒所袭也,大防风汤,若专攻其毒,未见其有生也,足指缝烂至足底,大块厚皮脱去,外若浅而内深,痛难行步者,取东行树根白皮四两捣烂,同生白酒入瓶内,重汤煮数十滚取服,再饮以醉为度。
    (臭田螺〔生足指丫,起白斑作烂, 痛流水,甚则寒热,足面俱肿,由胃经湿热下注,用甘草汤洗之,嚼细茶涂之,或用鹅掌皮烧存性敷之,或生桐油调敷,甚者蟾酥饼搽之,三日後易珍珠散,肿处敷金黄散。
    (牛程蹇〔足根肿胀,皮肉顽硬,由热脚下水见风,致令气滞血枯所致,初起用盆一个,内安砖,砖上安鸽粪,粪上合罩篱上,次以滚水从旁冲入,蒸之浸之,冷则易之,或用新砖烧红,用韭菜汁和醋泼之,以脚踏之薰之,内注者针之,硬皮敲裂者剪之,破流脓水者牛角散,肉不生者绛珠膏,皮不生者珍珠散。
    (土栗〔生足跟之旁,黄肿如琉璃,无脓,由行路崎岖,肭伤筋骨所致,宜活命饮,脓熟针之。
    (冷疔〔生于足跟,初起紫白泡,疼痛彻骨,渐至腐烂紫黑,深孔出血水,气秽,经久不瘥,宜以灯照照之,铁粉散敷之。
    (脚气愈〔足膝间生疮,由肾虚风湿相搏所致,久则渐增肿痛,出黄水,身热,经久不瘥,宜服犀角散,洗漏芦汤,敷龙骨散。
    (田螺泡〔生于足间,忽如火燃,随生紫白黄泡,胀痛,由脾风热所致,服解毒泻脾汤,外则排破贴膏。
    (肉刺〔俗名鸡眼,用针拨破,以蟾酥五分汤化,调铅粉一钱,涂之 之,一以刀修净厚皮,取河豚鱼胆涂纸上贴之,二三次,不发,以胆阴乾收用。
    足部主治方
    牛黄金虎丹
    治足面生疮,下连大指,上连匫骨,每岁数,发 痛不常,血出如涌,服此丹,良久大痛,下硬物数十粒如铁,则痛 顿除,数日结痂而愈,此方原载风门,治中风痰壅塞,今以治脏腑久积毒,如神。
    牛黄(五分)、冰片(一钱)、腻粉(五钱)、雄黄(飞三两)、白矾(枯五钱)、金箔(为衣)、天雄(炮去皮脐二钱五分)、胆南星(五钱或酒蒸蒸七日夜)、天竺黄(五钱)
    右为末,炼蜜为丸,重钱半,金箔为衣,每服一丸,新汲水化下,孕妇勿服。〔
    百草霜
    脚面生疮浸淫不已,不问 痛,新旧悉效。
    羊粪置互上,四畔炭火烧,盏覆,存性为末,麻油调敷, 加轻粉,痛入麝香。
    乌倍散
    治嵌甲
    草乌(五钱)、白丑(一两)、龙骨(二钱五分)、文蛤(全者四两)
    先将三槌碎,入文蛤同炒,至焦黑色,只用五倍子为末,油敷,湿则乾掺。
    牛角散
    治牛程蹇,破流脓水。
    牛角尖(烧灰)、水龙骨、松香、轻粉(等分)
    右为末,用牛骨髓调搽。
    铁粉散
    治冷疔
    生铁粉(即针砂如无用黑铅四两铁杓倾水中再化倾以铅尽为度去水取末用三钱)
    右各为末,和匀,先用? ~净,以効竜调搽,油纸盖之扎之。
    加味神灯照
    治脱疽敦疽。
    依原方加蜈蚣三条,番木鳖一个。
    右为末,和匀作拈薰照如常。(见首卷)
    立应灯照法
    治漏蹄风,足跟疽,及杨梅结毒。
    依原方,(见首卷)、加银朱二钱水,水银一钱,黑铅七分,和匀薰照如法。
    一方,朱砂、雄黄、银朱各三钱,黑铅一钱化入,银一钱五分,右为末,用红枣肉二十个,杵如泥,分十丸,每日用一丸,放小口罐内,对患处烧薰,勿令泄气,三日三丸,即愈。
    犀角丸
    治脚气肿痛,风毒生疮,心神烦燥。
    犀角尖、天麻、羌活、枳壳(麸炒)、白蒺藜、防风、黄儀、白鲜皮、黄芩(各七分)、槟榔(一钱)、甘草(炙五分)、乌梢蛇(二钱酒浸)
    用水锺半,生姜五片,煎一锺服。
    漏芦汤
    洗风毒肿痛,湿疮脚气。
    漏芦、白傾、槐白皮。、五加皮、甘草(各一两五钱)、白蒺藜(四两)
    右俰咀,每用五两,水一斗,煮,六升,去渣淋洗。
    龙骨散
    治脚疽,并久远恶疮。
    白龙骨、轻粉(各二钱五分)、 猪粪(新瓦焙乾烧存性五钱)
    共为末,先以口噙 水或汤洗疮净,见红肉,次以香油调敷。
    足部应用方
    卫生散、十全大补汤、托 温中汤、六味地黄丸、阳燧锭子、离宫锭子、加减八味丸、补中益气汤(俱见首卷)、大防风汤(见股部)、蟾酥饼(见疔疮门)。
    补遗经文
    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溪,溪谷之会,以行荣卫,以会大气,邪溢气壅,血热肉败,荣卫不行,必将为脓,内消骨髓,外破大 ,(言热也热则筋弛)积气留舍,荣卫不养,肉缩筋挛,肘不得伸,(言寒也寒则筋挛)内为骨痹,外为不仁,命曰:大寒留於溪谷也。(谷者臀也,溪者二肘二膝四腕也。)
    五脏有邪,留於四肢节,经曰:心肺有邪,其气留於两肘,肝有邪,其气留於两股,脾有邪,其气留於两髀,臀有邪,其气留於两膝,又曰:脾病在溪。
    外科大成卷三 分治部下(小疵)
    此系头面小疵,及眼耳口鼻喉舌等部位,因其症治多岐,不可紊乱於大毒之内,故另立之以便检阅。
    头部 头痛头疯
    头痛头疯,多由风火湿痰四气所致,或因梅毒上攻,及妇人产後当风,梳洗太早,并宜天麻饼子,新久悉效,及鱼鳔散、无忧散,俱可选用,若头仰视深者危, 痛摇头者重,头痛连脑手足冷者死,胍则浮滑易愈,短涩难医,再如头痛发热气喘,而左手胍大於右手者,虚也,速用叁、儀、归、术、陈皮、甘草,加大附子,佐以茯苓、芍药数剂,大汗而愈,若以右大为内伤,左大为外感,宁不耶。
    天麻饼子
    治头痛头风,及头目昏眩,项拘急,肢体烦痛,肌肉蠕动,耳鸣鼻塞,皮肤顽麻,瘙 瘾疹,又治妇人头风,眉棱骨痛,牙齿肿痛,痰逆恶心等症。
    天麻、川芎、细辛、苍术、防风、白芷、薄荷、甘松、白附子、甘草、草乌、川乌(二乌汤泡去皮各五钱)、全 (三钱)。
    食面打糊为丸,碗豆大,捻作饼子,每服二十三饼,食後细嚼,? e下,火热痰痛,茶清送下,甚者日进二服,忌诸般发物。
    鱼鳔散
    治八般头风。
    鱼鳔(用裙带者剪碎用茴勑癫麳同炒胖透去勈絕
    为末,每服三钱,卧时刻勴閟服,日轻夜重者,血虚头痛也,用当归一两酒,二锺,剪一锺,调服,梅毒头痛目肿者,用本门汤药内调服。
    蠲痛无忧散
    治偏头痛立验(方见诸痛门)。
    油风
    油风则毛发成片脱落,皮肤光亮, 如虫行者是也,由风热乘虚攻注,血不能荣养所致,宜神应养真丹服之,以培其本,海艾汤之,以治其标。
    (神应养真丹〔治风寒暑湿袭於三阳部位,以致血胍不能荣运,肌肤虚 眉发脱落,皮肤光亮节(见股部)。
    海艾汤
    海艾、菊花、薄荷、防风、? 说B藿香、荆芥穗、甘松、蔓荆子(各五钱)2
    用水五碗,煎入盆内,先薰後洗。
    白屑风
    白屑风生发内及面目耳项,初起微 ,久生白屑,叠叠飞起,脱之又生,由肌热当风,风热之所化也,宜祛风换肌丸。
    祛风换肌丸
    治白屑风紫白癜风,顽风顽癣,湿热疮疥,一切 疮,日久不绝,愈,而又发者。
    威灵仙、石菖蒲、大胡麻、何首乌、天花粉、苦叁、苍术、牛膝(等分)、当归、川芎、甘草(减半)
    右为末,用新安酒跌丸 豆大,每服二钱,白滚汤送下,忌发物火酒。
    玉肌散
    洗白屑风,及风湿雀斑酒刺。
    豆(半升)、滑石、白芷、白附子(各二钱)
    右为末,每用三匙,洗面时用之。
    润肌膏
    治白屑风油风,及秃疮白斑作 。
    麻油(四两)、当归(五钱)、紫草(一钱)
    浸三日,文火 ,枯入渣,入黄蜡五钱,溶化,倾碗内,搽患处。
    秃疮
    秃疮生白痂成个而不相连,若疮则生黄痂成片有脓为异耳,夫头为诸阳之首,而疮亦属火,乃二阳相灼所致,其治法必当解陈 之积热,导心经之烦燥,故宜以防风圣散俱用酒浸过,焙为末,每日三服,量见大小,食後白滚水调服,服至头上有汗出为验,外兼以杀虫散风等药搽之,若虫死则 止,风散则发生,血潮则斑润,随用生姜蘸润肌膏之,则发生伏,忌动风发物。
    (麦钱散〔治秃疮,白痂垒叠, 若虫行者,先用艾叶鸽粪煎汤,洗净疮痂,次用肥猪肉汤洗之,良久其虫自出,用踯躅花油调麦饯散搽之毡帽戴之,随後作痛发肿,忍之,三日後其痂渐落,其发自生矣,戒诸发物。
    (踯躅花油方〔取根四两捣烂,用菜油一碗 枯,去渣,入黄蜡少许,冷调前药,或用青布蘸此蜡油,每日上三五次,可愈。
    (麦饯方〔用小麦一升,炒枯黄色,乘热入僞内,和硫黄四两,白砒一两,为细末搅匀,待冷取起,加烟胶半 ,椒三两,生枯矾各二两,共研细末,用时? ~洗净,用効竜调搽,油纸盖扎,三日一换,三次即愈,又治小儿痘风疮,甚效。
    (华盖散〔用糯米煮烂饭,捣如膏,随将秃疮剃净,将米膏厚罨之,其虫尽入米膏中,俟膏自脱,发自生矣,一用白豌豆为末,水调糊头上一厚,布 之,带束之,俟豆蒸发则觉痛矣,去药,亦效。
    鼠蒜膏
    治白秃,及诸疮疥癣起白痂者。
    鼠粪为末,杵大蒜和成膏,涂之。
    疮(由母受胎日,食酸辣海味太过,多生此疮。)
    乌云膏
    治头,并坐板脓疥,及下部寒湿等疮。
    松香末为君,硫黄末减半和匀,香油拌如糊,摊南青布条上,少半厚,卷成条线扎之,再用油浸一日,取出,刮去馀油,以火点着一头,下粗碗接之,其布灰陆续剪去,取所滴药油,浸油,浸冷水内一宿,出火毒,搽用。
    连蛤散
    治头头疮
    黄连、文蛤、黄柏、白芷(等分)
    为末,用水调,摊於碗内,覆於砖上,烧艾薰之,以黑乾为度,再研为末,清油调敷。一用生牛皮烧存性为末,陈醋调敷。一生於面者,用百药煎五钱,生白矾二钱,为末,香油调敷。
    蝼蛄疖
    蝼蛄疖即鳝拱头,其因有二,胎中受者小而悠远,生後受毒者大而易愈,但其内有衣膜,故愈而复发未溃时用绀珠膏贴之,脓熟者针之,插三品一条枪於孔内,化尽内膜,自不再发,又有不肿而不收口者,必风袭之用,用败铜散搽之,兼戒口味。一择晴日,须午时,於向阳卧铺上侧卧,耳前有穴名蝼蛄穴,用麦粒大艾,於穴上灸之,只一壮即愈。
    (败铜散〔蝼蛄疖已破而不收口者,化铜旧罐子为细末,用香油调敷。
    绀珠膏(见首卷)、三品一条枪(见瘰门)。
    发际疮
    发际疮为生於发际间也,其形如粟如芡实,头白肉赤,痛 相兼,甚则状如葡萄而更痛,由风热上壅所致,宜绀珠丹发之,或酒制防风通圣散解之,生内,顶平而 ,结黄蜡痂者,梅疮也。生脑後窝中,发 流汁浸淫者,名燕窝疮,治同疮。
    绀珠丹(见首卷)、酒制防风通圣散(见秃疮门)。
    面部
    面属乎诸阳,而统属惟阳明胃也,其或胃热则面热,胃寒则面寒,宜升麻汤,热加黄连,寒加附子,胃有风热则面浮肿,胃有湿热则面生疮,或面鼻紫色,或风刺瘾疹,宜升麻消毒散,及秦艽汤、黑龙丸、二叁汤。
    黄水疮
    黄水疮,头面耳项,忽生黄粟,破流脂水,顷刻沿开,多生痛 ,由外伤风热内伤湿热所致,宜升麻清毒散清之,盐汤洗之,青蛤散搽之。
    升麻消毒散
    治面肿生疮。
    羌活、防风、升麻、白芷、桔梗、连翘、栀子、芍药、金银花、甘草、牛蒡子(如身有,加归尾、红花。)
    用水二锺,煎八分,食远热服。外用杏仁去皮尖,杵如膏,敷之。
    青蛤散
    治黄水湿热等疮。
    蛤粉(一两)、石膏(一两)、轻粉(五钱)、黄柏(生五钱)、青黛(三钱)
    右为末,先用香油调成块,次加凉水调稀,将疮洗净,薄涂患处。
    二白散
    治黄水疮,头眉,耳蚀羊胡子,燕窠脓窠等疮。
    铅粉(一两水调摊碗内艾薰五七次以粉黄色为度)、加轻粉(一两)
    为末,用効竜 槐枝稍枝,去渣取油,调敷患处。
    一黄
    治症同前。
    黄连(一两为末水调摊碗内艾内加川山甲一分烧薰以纯黑为度)、加轻粉(五钱)、冰片(二分)
    用槐枝煎油调敷,或猪胆汁调敷。
    二合散
    治症同前。
    铅粉(炒)、槐花(炒等分为末听用)、老松香(一两)、银朱(四钱)
    共为末,纸卷成条,効竜浸透,火羔着,一头滴下油药,以器接之,用调前药,三次即愈。

    眉生两眉间,形如疥癣,属肝胆二经热,用柴胡栀子散,因乳母食厚味醇酒者,加味清胃饮,由郁怒者,加味逍遥散,母子同服。
    (面疮〔煎盐汤,浸偤? A贴之洗之,日五七次。
    一用鲫鱼头烧,存性为末,酱内清汁调敷。
    (面浮肿及阴囊浮肿者〔使君子肉一两,白蜜五钱,炙乾为末,每服一二钱,米饮调服。
    摩风膏
    治面游风毒。
    麻黄(五钱)、羌活(一两)、防风(二钱)、升麻(二钱)、归身、白檀香、白芨(各一钱)、香油(五两)
    浸五日,文火 ,药黄,即去渣,入黄蜡五钱溶化。
    肺风酒刺
    肺风由肺经血热郁滞不行而生酒刺也,宜枇杷清肺散,或用荷叶煮糊为丸,白滚水服,外用白矾末,酒化涂之。
    枇杷清肺散
    治肺风酒刺
    枇杷叶、桑白皮(鲜者更佳各二钱)、黄连、黄柏(各一钱)、人叁、甘草(各三分)
    用水锺半,煎七分,食远服。
    黧黑斑
    黧黑斑多生女子之,由血弱不华,火燥结成,疑事不决所致,宜服肾气丸以滋化源,洗玉容散,兼戒忧思方可,一云:风邪入皮肤,痰饮渍腑脏,则面僢僣,又当随其因而调之也。一用密陀僧为细末,入乳调敷,鹿角尖用酒磨涂之。
    肾气丸(见疮疡门)、玉容散(见雀斑)。
    雀斑
    雀斑由水亏不能制火,火滞结而成斑也,宜六味地黄丸服之,用玉容散洗之,久久

    查看《外科大成》所有内容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