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旧版栏目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旧版栏目 > 数字书屋 > 正文
  • 《外科大成》(下)(3)

  • 来源: 作者:清·祈坤 时间:2007-06-13 09:54:23
  • 核心提示:水煎,加蜜调服治牙痛久不愈,诸药罔效者,只用石膏一两、麻五钱,水煎服,效。升麻四物汤治血虚牙痛。当归、川芎、赤芍、生地、白芷(各一钱)、黄芩(一钱)、升麻(五钱)、蒲公英(五钱)用水碗半,煎八分,食远服。珠金丸牙痛内外俱肿,状类伤寒

    水煎,加蜜调服
    治牙痛久不愈,诸药罔效者,只用石膏一两、麻五钱,水煎服,效。
    升麻四物汤
    治血虚牙痛。
    当归、川芎、赤芍、生地、白芷(各一钱)、黄芩(一钱)、升麻(五钱)、蒲公英(五钱)
    用水碗半,煎八分,食远服。
    珠金丸
    牙痛内外俱肿,状类伤寒发颐者,为搜牙风,先以绀珠丹汗之,次以贵金丸,卜之,再次用清痰降火之药调理。
    羌活附子汤
    治冬月大寒犯脑,令人脑牙疼,名曰脑风。
    麻黄、附子(各三分)、羌活、苍术(各五分)、黄(一分)、防风、甘草、升麻、僵蚕、黄柏、白芷(各二分)、佛耳草
    用水锺半,煎八分,热服。
    定痛塞耳丹
    细辛、盆硝(各一钱)、雄黄(五分)、牙皂(二个)
    为末,用大蒜一枚,杵和为丸,梧子大,每用一丸,绵 之,如左牙疼塞左耳,右耳痛塞右耳,良久即止,一丸可治数人。
    固齿白玉膏
    治一切牙疼,及齿动摇而不坚固者。
    龙骨(一两)、阳起石(五钱二味火通红淬後药汁内七次)、铅粉(一两)、珍珠(三钱)、象牙(末五分)、麝香(二钱)
    各末和匀,黄蜡三两溶化,滤净再化,俟温方入前药和匀,乘热摊纸上,如冷烧热熨斗仰放,纸铺斗上摊之,用时先漱口净,剪小条贴齿查上,闭口勿语,过宿如失。
    制龙骨阳起石药汁方
    僵蚕(四十九个)、防风、当归、川芎、牙皂、青盐、升麻、白芷、骨皮(各五钱)、细辛、? 说]各三钱)
    为粗末,长流水於砂锅内桑柴火熬汁,去渣再煎汁一碗,以淬前药,七次,焙乾为末。
    蟾酥丸(见疔疮门)
    绵 一粒,咬痛牙上,其痛立止,甚者用真蟾酥麦粒大咬之,更验,然痛牙即爆落如手取,齿根肿痛出脓者,名曰:风龋,及治虫蚀疼痛。
    乾虾蟆(一个烧灰)、青黛(一分)、芦荟(半分)
    共为末,用生地黄煎膏,和药涂之。
    补蛀丹
    虫牙痛者,研新巴豆和乳香,末为丸,塞蛀孔内,如虫已去而孔内空痛者,只用乳香炙软塞之。
    落齿方
    老鼠一枚,入砂一钱於肚内,碗盛密盖,自烂生蛆,取蛆炙乾为末,用时以刀剔破牙根四围而後涂之,半刻自落。
    血凒
    血? 禳A为牙缝中出血也,若胃经实热者,则血出如涌,口必臭而齿不动,宜清胃汤甚者调胃承气汤下之,熟若用酒制大黄末三钱,枳壳五钱煎汤,少加童便调服,下黑粪而愈,是治胍洪有力,阳明之热盛也,若胃经虚火者,宜二叁汤,及补中益气汤加黄连、丹皮,肾经虚者,血则点滴而出,齿亦悠悠然而痛,口不臭而齿动或齿落,治宜安肾,有火者六味地黄丸,无火者八味地黄丸,俱加猴姜,随手而应,肝气盛者兼服芦荟丸,俱外兼蒺藜汤、玄胡散、荔枝盐等,擦之漱之。
    二叁汤
    治牙冦紊? C
    人叁、玄叁(各二钱或五七钱)
    水煎服。
    蒺藜汤
    治牙? A及牙痛根肿动摇者。
    白蒺藜(一两为粗末)
    水二锺,煎一锺,入食盐一撮漱之。
    玄胡散
    治牙宣。
    玄胡索生为末,用前汤漱过,以此敷之。
    荔枝盐
    治牙痛牙宣,更坚齿明目。
    荔枝一个,攒一孔,入食盐七分,花椒三分,以满为度,纸包泥固,炭火存性,为末,早晚擦之。
    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八味地黄丸(俱见溃疡)、芦荟丸(见疳疮门)
    攒齿疳
    搅齿疳者,为牙根肉内钻出,骨尖如刺,而作痛也,小儿多有之用铍针刺开好肉,取出本牙,如出血不止,以湿纸换贴二次,自止,戒厚味,其牙复生如旧。
    牙疔
    牙疔为牙缝中肿起一粒,痛连? 窗A或兼麻 ,或流血水,异於常症者,疔也,用竹签挑破,以见鲜血为度,搽拨疔散,再以蟾酥丸噙之服之,或灸天应穴二七壮。
    牙(附多骨)
    牙为牙床上坚肿疼痛,身发寒热,势盛如常者,也,初宜贵金丸下之,蟾酥丸噙之,或灸外踝骨尖三壮,或刺破搽冰硼散,如初时坚肿,破流脓水,久不收口者,多骨也,必俟骨尖刺出,摇则内动,方可取出,其口自愈。
    贵金丸(见首卷)、蟾酥丸(见疔毒门)
    走马牙疳
    走马牙疳,疳者迅速之为也,故有鼻疳、唇疳、喉疳之称,其症牙根作烂,随变黑腐,臭秽难闻,由肝胃二经虚火,热极上攻所致,宜芦荟消疳散、二黄香黛散,以清府热,人叁茯苓粥以养胃气,外用手法,取去腐肉,见红肉流鲜血者为吉,如顽肉不脱,腐黑复生,牙落无血,? }唇, 肿外发,身热不退,臭秽不止,用药罔效者,俱为不治。
    芦荟消疳散
    芦荟、银柴胡、胡黄连、黑玄叁、牛蒡子、羚羊角、桔梗、栀子、石膏(各五分)、薄荷叶(四分)、升麻(三分)、甘草(三分)
    用水二锺,淡竹叶十片,煎六分,食远服。
    三黄香黛散
    牛黄、黄连、大黄(酒蒸)、木香、青黛(各等分)
    右为末,用淡竹叶、薄荷煎汤,调服。
    人叁茯苓粥
    必先服此,以养胃气。
    人叁、茯苓
    为末,每用一锺,同米二锺,煮粥食之,先用盐汤漱口。
    洗牙疳方
    先用効竜通口噙漱,觉无油气,吐之,如式六七次,次以百沸汤入盐、醋,漱吐三四次,再次以绵胭脂拭乾,然後上药,此秘法也。
    再生散
    治走马牙疳,牙落鼻崩,久不愈者。
    土鳌(四十九个存性)、山豆查、人中白()、辰砂(飞各二钱)
    右为细末,先割净腐肉,用前法洗净,拭乾掺之,七日内长肉如旧。
    大牙散
    治走马牙疳烂极者。
    象牙梳(油透者存性为末)、加冰片掺之。
    一用蝼蛄、雄黄、黄柏等分,为末掺之,一用乌鸦头、龙骨、枯矾、赤石脂、焙黄铅粉、麝香为末乾掺,或用油调。
    勒马听徽散
    治牙疳臭烂者,神验。
    白砒(一分)、麝香(三分)、青黛(飞一两)、青偞蒥一根扯碎)
    清油拌匀收之,用时,先以清米泔水漱口净,次以针尖挑些须塞牙齿根缝内。
    青莲膏
    治走马牙疳
    白砒(一分)、轻粉(一钱)、青黛(二钱)、乳香(一钱)、麝香(五分)
    右为细末,用香油调薄,摊纸上,用捶捶实,阴乾收之,每於卧时,漱净口,拭乾,随疮大小剪药封之,至晓去药,漱净吐之,三上效。
    咽喉部
    (经络〔咽者也,接三 以通胃,故以物,喉者候也,通五脏以系肺,故以候气,有云:嗌者即咽之低处也,然喉痹则呼吸不利,天气闭塞也,咽痛则饮唾不入,地气闭塞也,是以喉痹,必兼咽嗌痛,而咽嗌痛未必兼喉痹也,又十二经皆凑於喉,而内经独言一阴一阳结为之喉痹者,重於君相二火也,又一阴心胞与肝,一阳三焦与胆,四经皆有相火,气热则为痹必矣,第火有虚实之分,喉有紧慢之别。
    紧喉
    紧喉者其发暴,咽喉肿痛,痰涎壅盛,声音不出,脓水不入,由膏粱厚味所致,为之实火,斯时也,不及用药,宜刺少商穴委中穴,出紫黑血以泻其热,噙牛黄点舌丹以消其毒,俟稍缓,吹以冰硼散,服清咽利膈散以清其源,痰盛者桐油饯导之。
    牛黄点舌丹
    治喉风喉痹,痰火壅盛,并大头瘟及痈毒等。
    牛黄(五分)、熊胆(五分)、蟾酥(三分)、犀角(三分)、羚半角(三分)、珍珠(三分)、冰片(五分)、麝香(三分)、沈香(五分)、辰砂、雄黄、硼砂、血竭、孔香、没药、葶苈(各一钱)
    各为细末,称准和匀孔汁为丸,绿豆大,金薄为衣,每用一丸,呷舌下噙化,徐徐,化尽口内麻,以冷水漱口之,则患处出汗。
    冰硼散
    治咽肿,及口齿肿痛,并久嗽痰火,咽哑作痛。
    冰片(五分)、硼砂(五钱)、玄明粉(五钱)、朱砂(六分)
    共为末,日吹五七次。
    金锁匙
    治喉风喉闭,痰涎壅盛,口禁不开,汤水不入者。
    硝(一两五钱)、硼砂(五钱)、雄黄(二钱)、白僵蚕(一钱)、冰片(二分半)
    各研末,和匀吹之,痰涎即出,或化为水。
    桐油饯
    治喉闭痰壅,呼吸不利,汤水难入者。
    用温汤半碗,加桐油三四匙,搅匀,用硬鸡翎蘸油,探入喉内,连探四五次,其痰壅出,再采再吐,以人醒声高为度。
    清咽利膈汤
    治咽喉肿痛,痰涎壅盛,及乳蛾喉痹喉,重舌大舌,或膈胸不,利烦燥饮冷,大便闭结等症。
    黄芩、栀子、连翘、薄荷、甘草、桔梗、黄连、玄叁、金银花、牛蒡子、防风、荆芥(各一钱)、朴硝、大黄(各二钱)、一加、升麻、葛根、大青、青、羌活、半夏、射干、山豆根等类。。
    水二锺,淡竹叶二十片,煎八分,加蜜二匙,食远服。
    慢喉
    慢喉者虚火也,其发缓,其色淡,其肿微,其咽乾,其便,利其胍微细,甚则舌生白胎,唇如矾色,此由忧思太过所致,午前痛者,补中益气汤,加麦冬、五味子、玄叁、桔梗、牛蒡,如不应,以补中益气汤加乾姜、大附子为引导,若夫午後阴虚,作痛作渴,身热足冷者,肾虚也,忌用清凉,宜地黄丸料恣意饮之,兼用八珍汤补之,再如阴虚於下孤阳飞越於上者,胍必浮大,重取必涩,又宜独叁汤细细饮之,立验,或灸心俞穴,不拘壮数,待喉宽即止,胍浮大,遇劳则甚者,脾肺虚膀胱热也,理中汤加山药、山茱萸,妇人咽肿色白者,月经不调也,治宜调荣,色微白而脚冷者,虚阳上攻也,治宜降气。
    升葛补中汤
    治咽喉口舌,虚火肿痛生疮。
    升麻、葛根、赤芍、人叁、桔梗(各二钱)、甘草(一钱)、生姜(三片)
    水二锺,煎八分,食远服。
    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俱见溃疡)
    喉痹
    喉痹恶寒者,乃寒折热也,治宜发散,服凉药反甚,未破者生姜汁漱之,痰甚者桐油饯导之,微者用醋代之,惟醋能消积血也,喉症急者,刺少商穴、太溪穴、虎口动胍,或灸少冲穴,其功甚捷,喉痹肿达於外者有脓,肿胀不肯针刺者,用皂角末取嚏即破,离宫锭子涂之即消,或皂角末醋调厚敷项,须臾即破,血出立瘥,或韭菜根和伏龙肝捣敷,乡村皆相似者时气也,宜随运气以散之,喉痹声鼾者肺气将绝也,急以叁膏或独叁汤漱之,卒然如哑,吞吉不利,寒气客於会厌也,蜜炙附子片 之,勿咽。
    古喉痹不刺血,喉风不倒痰,喉不放脓,乳蛾不针烙,皆非治也,如针刺无血,探吐无痰,声如拽锯,痰喘鼻 ,唇反舌卷,面青目直,自利,乾痛无痰者,皆为不治,已溃而肿不消者,难治。
    冰苋散
    治喉癣
    冰片、苋菜根(灰)、薄荷、黄柏(各一钱)、石、儿茶(各一钱五分)、人中白、山豆根、胡黄连(各二钱)、枯矾、青黛、龙骨、乌梅肉(各五分)
    右各为末,和匀用。
    杨梅喉癣,加轻粉一钱,柿霜一钱,白砒五厘。(枣内去核煨熟用)
    哑瘴喉风哑瘴喉风,其症牙关不开口不能言也,治同紧喉,再用甘草汤漱,以解桐油之气。
    弄舌喉风弄舌喉风,亦哑不能言,但舌出,常以手拿是也,急刺少商穴,噙蟾酥丸,导桐油饯,吹金锁匙,服金蟾酥毒丸,喉内如松子鱼鳞者,用大附子片,噙之咽之,喉内生疮如黄豆者,用乌药醋磨, 之漱之。
    喉疖喉疖初生如梅核,吐之不出咽之不下,久之渐上喉节之间,宜 金锁匙,服金蟾解毒丸,及四七汤。
    喉瘤(喉瘤形如元眼,血丝相 ,由肺经受热所致,禁用针刀,宜益气疏风汤,吹黄连冰麝散。
    锁喉锁喉毒生於听会之端,注於悬膺之侧,形如瘰,妨碍饮食,由心经热积所致,宜清心牛黄丸。
    婴儿痘逼咽喉婴儿感冒,风热攻逼咽喉,及痘疮蕴热上攻,咽喉肿痛,痰气不顺,咳嗽失音者,用
    人叁(五钱)、桔梗(蜜炙一两)、甘草(半生半熟三钱)
    水煎服。
    清咽解毒汤
    治婴儿出痘咽喉痛者,首尾可服。
    山豆根、麦冬(各一钱)、牛蒡子、玄叁、桔梗(各七分)、防风(五分)、甘草
    水煎服
    外科大成卷四
    不分部位大毒
    不分部位为随处可生也,以其不按穴次故另分之。
    内痈总论
    夫痈肿生於背外者,看俞穴,而内痈生於腹内者,则看募穴矣,宜各随募穴以分其经,如其穴隐隐痛而不已,视其肉微起者痈也,肉不起者疽也,而本经之脉必满而实。
    但疑似之间,以点阴胶法试之(阴胶即久用甑中气垢也),用少许於口中,即知脏腑所起,直达至住处,知痛足可医也,雷公云:知疮所在,口点阴胶,或以生豆浆饮之,不嫌生气者,痈也,或将患人两手扶起过头,忽然侸下吊痛过心者,痈也,再吐痰於水中,沉者是脓痈也。
    脉数身无热,内有痈也,浮紧在表,沉实在 ,不浮不沉,知为在经,紧则主痛,脉紧而数,其脓未成,紧去而数,其脓已成,又滑数实促者下之,芤迟虚弱者补之,长而缓者易治,为胃气盛也,短散结代,补而不应者不治。
    初起者,外兼灸法尤良,用独蒜切片三钱,厚安穴上灸之,三壮一易,以灸至不痛为率,其毒自消,若内毒已溃者,及肝胆部份者,生於脐者,惟宜服药攻之,禁用针灸。
    (总治法〔穴在心膈之分者,属上焦气分,宜神效瓜蒌散之类,穴在腹肋之分者,属中下二焦气血之分,宜薏苡仁汤之类,肚中肿起只一点,痛而不移者,肚痈也,会脓散,腹痛如锥手不可近,六脉洪数者,阳侤毒也,加味贵金汤,内痈已久,败脓腥秽,脐腹冷痛者,怀忠丹,心胸有孔,久不愈者漏也,补漏丹。
    内痈主治方
    神效瓜蒌散
    治内痈脑髭背腋诸毒,瘰倁便毒,乳痈、乳疽、乳劳、乳岩等症,悉效。
    大瓜蒌(一个子多者佳子少者用二个)、当归(五钱)、甘草(四钱)、没药(三钱)、孔香(一钱)
    用黄酒二碗,煎八分服,或去当归,加皂角刺一两六钱半生半熟炒,名立效散,与原方兼服之,尤佳,服将愈,加叁、儀、芎、术,以培其元。
    薏苡仁汤
    治内痈肠痈,腹痛胀满不食,小便僈滞,妇人产後多有此症,但疑似之间便可服之。
    薏苡仁(三钱)、瓜蒌仁(三钱)、丹皮(二钱)、桃仁泥(二钱)、一加白芍一钱
    水二锺,煎一锺,温服。
    会脓散
    治肚痈内痈,未溃自消,已溃者脓从便下。。
    黄儀、归尾、川山甲(炒)、大黄(各一两)、白芷(六钱)、蜂房(一个重六七钱者酒浸瓦焙六次)、连翘(二钱)、蜈蚣(大者七条酒浸瓦培二次)
    右为末,每服三五钱,无灰酒调服,再多饮以助药力,如背疽加羌活,侸痈加柴胡,乳症加升麻,各随经络加引经药五七分,酒煎服药,尤佳。
    加味贵金汤
    治阳侤毒,腹痛如锥,手不可近,六脉洪数者。
    大黄、白芷、僵蚕、川山甲、贝母
    用水二锺,煎一锺,食远服。
    怀忠丹
    治内痈久溃,脓血腥秽,脐腹冷痛,兼治妇人白带,腥秽不堪者,立验。
    单叶红蜀葵花根(四两)、白芷(二两)、枯白矾(一两)、白芍(一两)
    为末,熔黄蜡四两为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清米汤送下,推下脓血令尽,次服大补之药,以培其元,忌发物。
    补漏丹
    治心胸有孔久不愈者,及胃痈、井疽、肝痈、心俈等症。
    鹿茸(去毛酥炙)、大附子(炮去皮脐)、食盐(等分)
    为末,煮枣肉为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黄酒送下。
    肺痈
    肺痈之发,必先中府穴隐痛不已,穴在孔上三肋间,初则寒热咳嗽,项强不能转侧,脉滑而数,久则肢肿,咳腥臭脓痰,甚则胸膈胀满,呼吸不利,食少脉洪,自汗,视其身凉脉细,脓血交粘,痰色鲜明,饮食知味者顺,手掌皮粗,脉洪气急,颧红鼻 ,呕哕不食,污脓白血如米粒者逆。
    脉洪滑身热者难瘥,脉细身凉者易治,若溃後短僈者生,洪大者死,孟冬两尺浮洪,孟春两寸洪数,惟夏月可虑。
    肺痈由外感风寒,未经发泻所致者多,故肺痈必先解表,宜叁苏饮,外受风寒,咳嗽喘急者,小青龙汤,胸胀气喘,身肿面浮者,葶苈大枣汤,胸膈痛,脉芤者,瘀血也,四顺散加丹皮、红花,瘀血吐出,其痛自止,发热,烦渴引饮,脉洪数而无力者,加减八味丸加麦冬,大剂服之,再以人叁五钱,麦冬二钱五分,五味子二钱,水煎代茶饮之,因房劳丹石,消烁肾水者,肾气丸、金液戊土丹,劳伤夜热,脉微数者,日饮童便三五次,朝服人乳,间服金鲤汤,咳嗽喘急气短,小便短僈者,叁蓍补肺汤,体倦少者,叁术补脾汤。
    盖诸气本乎肺,肺气治则病已,再面白当补肺脾,面赤当补肺肾,若专攻其毒,脾肾愈虚,而有不误者则鲜矣。
    灸合谷穴七壮,再灸肾俞穴三七壮。
    肺痈主治方
    小青龙汤
    此解表傜硪? w之剂。
    半夏(一钱二分)、乾姜(炮)、细辛、麻黄、肉桂、芍药、甘草(炙各一钱五分)、生姜、五味子(蜜拌炒一钱)
    水二锺,煎八分,食远热服。
    葶苈散
    炙? 挚s太过,喘急胀满,不卧,咳吐浊痰。
    甜葶苈、瓜蒌仁、薏苡仁、桑白皮、桔梗、升麻、葛根(各一钱)、甘草(炙五分)
    用生姜三片,水二锺,煎八分,食远服。
    四顺散
    治肺痈吐脓,咳嗽气急,心烦热壅者。
    贝母、紫苑、桔梗(各一钱五分)、杏仁(七分)、甘草(七分)
    水二锺,煎八分,食远服。
    金鲤汤
    治肺痈已成未成,胸中隐痛,咯吐脓血者。
    金色活鲤鱼一尾,约四两重者,连鳞,剖去肠肚,勿经水,掺贝母末一钱於肚内,线扎,用白色童便半碗浸之,重汤顿,以鱼眼突出为度,取起去鳞骨,将肉仍入便内,顿热,食之饮之,一日一枚,其功甚捷。
    人叁补肺汤
    咳嗽喘急短气,吐脓发热作渴,小便短僈,或肾水不足,虚火炎上,痰涎壅盛者。
    人叁、黄儀、白术、茯苓、陈皮、当归(各一钱)、熟地(一钱五分)、山萸(二钱)、山药(二钱)、丹皮(八分)、麦冬(七分)、五味子、甘草(炙各五分)
    生姜三片,胶枣二枚,水二锺,煎八分,食远服。
    叁儀补脾汤
    治咳吐脓涎,中满不食,由脾气亏损者。
    人叁、白术(各二钱)、黄儀(三钱五分)、茯苓、陈皮、当归(各一钱)、麦冬(七分)、桔梗(六分)、甘草(炙五分)、升麻(三分)、五味子(四分)
    用生姜三片,胶枣二枚,水煎,食远服。
    九制草灵丹
    治肺痈肺痿,又能止嗽化咳,及肠风痔漏。
    槐角子(十 )、侧柏叶(三 冬至後取者佳)、陈皮(十 )、枸杞(一 )
    合一处,黄酒洗入甑内,蒸透,晒乾,再用酒浸透,蒸之如式,九蒸九晒足,为末,炼白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一二钱,空心白滚汤送下。
    肺痈单方
    太乙膏三五钱,水一茶锺,顿化,通口服之,则膏入肺,三二服即愈,若为丸服,则入肠胃矣,故不验,腌芥菜卤,贮内,封固,埋地内二十年,为佳,十年者亦效,每饮一小杯,三二次,立瘥。
    蒲公英俗呼山芥菜,取根,磁器刮去粗皮,石臼杵烂,绞汁,用无灰酒或白酒浆冲服,立效。
    肺痈应用方
    加减八味丸、肾气丸(俱见首卷)、金液戊土丹(见脱疽)。
    小肠痈
    小肠痈之发,必先关元穴隐痛不已(穴在脐下三寸),初起发热恶风,脉芤而数,腹急肿痛,大便坠,小便涩,久则腹胀下淋,转侧有水声者,内痈成也。
    由饱食负重,或醉饱入房,或产难弩力,或暴急奔走,致令气血壅遏,周旋失度,凝滞而成,如失治则流注关节,变为败症矣。
    初起小腹殷痛,俨似奔豚,小便淋涩者,薏苡仁汤加大黄下之,如已成,腹痛胀满不食,小便淋者,薏苡仁汤主之,如腹痛重按则止,时时下脓者,毒未解也,牡丹皮汤并太乙膏主之,如下後脓多者,梅豆汤和之,如面白食少,气血虚也,加减地黄汤,十全大补汤加丹皮、五味子补之。
    肠痈宜灸两肘尖各百壮,艾如 豆大,则大便下脓血,立愈,肠痈为病不可惊,惊则肠断,凡坐卧转侧,俱宜徐缓,饮食宜少宜软烂,大宜兹补,固其元气。
    脉则左寸洪数,又云:趺阳脉滑而数,知当屎脓,古为脓从脐出者不治,惟大补之亦有效者。
    一人肠痈误治服,腹胀如鼓,诊其脉细数而有力,视其腹,脐下一块光亮大热,腹内不时场鸣,知为痈也,令备净桶一个,入滚水半桶,盖之听用,随以薏苡仁汤加酒大黄三钱,徐徐服之,待腹觉痛,扶坐桶上,脓下如涌,其痛立减,随大补之而愈。
    一人误作胀治,致毒内攻,腹痛连阴,阴器腐烂,色败无脓,水流臭秽,燥热口乾,不治,果殁。
    一妇腹如怀孕,疼痛不止,余用川芎、当归、炒蒲黄、炒吴茱萸、炒五灵脂、红花,水煎服,下血块上许而愈。
    肠痈主治方
    牡丹皮汤
    治肠痈冷症,腹濡而痛,重按则止,时时下脓者。
    牡丹皮、桃仁泥、薏苡仁、白芷、人叁、黄儀、茯苓、当归、川芎、白芍(各一钱)、官桂、甘草(各五分)、木香(三分)
    水二锺,煎八分,温服。
    加味地黄汤
    治肠痈溃後,淋漓不已,或精神减少,饮食无味,自汗盗汗等症。
    熟地、山药、山茱萸、白茯苓、丹皮、人叁(等分)、黄儀(倍之)
    用煨姜三片,大胶枣二个,水二锺,煎一锺,空心服。
    梅豆汤
    治肠痈下後,脓多者。
    薏苡仁(二合)、黑豆(百粒)、乌梅(一个)
    水煎熟取汤一大锺,入阿胶一钱,生蒲黄一钱,再煎服。
    天丁散
    治肠痈内痈,已有脓者。
    皂角刺(一两)
    酒水煎,服则脓下。
    薏苡仁汤(见前内痈)、十全大补汤。
    大肠痈
    大肠痈之发,必先天枢穴隐痛不已(穴在脐旁二寸),右边痛甚,脉则右寸洪数,治与内痈及小肠痈同法。
    胃痈
    胃痈之发,必先中 穴隐痛不已(穴在脐旁二寸),令人咳吐脓血,寒热如疟,由寒气隔阳,热聚胃口所致,以寒气逆於胃,故胃脉沉细,以阳气不得上升,故人迎紧盛。
    脉迟芤僈者瘀血也,牡丹皮汤下之,脉洪数者脓成也,赤豆薏苡仁汤排之。
    膏粱之人初起者,宜清胃射干汤,体倦,气喘作渴,小便频数者,肺气虚也,补中益气汤,加山茱萸、山药、五味子、麦门冬,或兼加减八味丸,再夏月以生脉散,代茶饮之,是症以壮气助胃为主,佐以前药,不可专攻其毒。
    胃痈主治方
    丹皮汤
    治胃痈肠痈,腹肿痞坚,按之即痛,脉迟而紧者,脓未成也,宜此汤下之。
    丹皮(一钱)、瓜蒌仁(一钱)、桃仁泥(二钱)、朴硝(二钱)、大黄(五钱)
    水二锺,煎一锺,去渣,入硝再煎数滚,不拘时服。
    赤豆薏苡仁汤
    治胃痈脉洪数者,脓已成也,宜此排之。
    赤小豆、薏苡仁(炒)、防己、甘草(五分)
    水二锺,煎八分,食远服。
    射干汤
    治痈疮肿痛,脉洪实数者。
    射干、犀角、升麻、玄叁、黄芩、麦冬、大黄(各一钱)、栀子(五分)、加竹、叶芒硝(为竹叶芒硝肺胃二经药也)
    水煎服,以利为度。
    应用方
    补中益气汤、生脉散、加减地黄丸。
    脾痈
    脾痈之发,必先章门穴隐痛不已(穴在乳下右侸端与内痈肠痈同法)。
    肝痈
    肝痈之发,必先期门穴隐痛不已(穴在直乳二肋间不容旁一寸五分),令人两 满,卧则惊,不得小便,由愤郁气逆所致,初宜瓜蒌散,或柴胡清肝汤调之,溃後用六味丸、八珍汤,滋阴托 ,此肝心火盛而虚中有热也,禁用温补药,及针灸等法。
    柴胡清肝汤
    治肝痈初起侸痛。
    柴胡(一钱五分)、黄芩(一钱)、人叁(一钱)、栀子(一钱五分)、川芎(一钱)、连翘(一钱)、桔梗(一钱)、甘草(五分)
    水二锺,煎八分,食远服。
    瓜蒌散(见内痈)、六味地黄丸、八珍汤(见溃疡门)。
    心痈
    心痈之发,必先巨阙穴隐痛不已(穴在心窝下敝骨下一寸实胃经之募也),发则寒热身痛面赤,口乾饮水,由酷饮嗜热物所致,宜升麻葛根汤以清胃,清心丸以退火。
    清心丸
    黄连(一两)、茯神(五钱)、赤茯苓(五钱)
    为末,炼蜜为丸,梧子大,每服百丸,米饮送下。
    升麻葛根汤
    肾痈
    肾痈之发,必先京门穴隐痛不已(穴在侸下季侸实胆之募也),发则侸下至小腹满,由房劳过度,外挟寒邪所致,惟八味地黄丸相宜,禁用寒凉等药。
    八味地黄丸(见首卷)
    三焦痈
    三焦痈之发,必先丹田穴隐痛不已(穴在脐下二寸实膀胱之募也),治与小肠痈同法。
    疔疮症治
    大疔者钉也,如丁之钉也,其形小,其根深,随处而生,不拘穴次,凡初起如疥形粉刺,如小泡疙瘩, 痛发麻,游走不定,寒热恶心,但其稍异於常者疔也,书云:见其小异,则当大惊,故宜虚心辨认,随其形色缓急,用药得法,庶保无虞,迟则走黄,变异莫测,俗云:走马看疔,势不容缓也,是症多感於肃杀乖戾之气,或畜恶尸忤之变,故有朝发夕死,随发随死,五七日不死,一月半月而终死者,此在岁运之顺逆,五脏虚实而然也。
    再以形色而言之,如初起至四五日间,由白色而至青紫色,内无七恶等症者为顺,初起似疔非疔,灰色,顶陷如鱼脐,如蚤斑,青紫黑泡,软陷无脓,至六七日间,孔深臭秽无脓,内见七恶等症者为逆,若疔疮出脓,形如蜂窠者易愈。
    再以部位而言之

    查看《外科大成》所有内容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