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旧版栏目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旧版栏目 > 数字书屋 > 正文
  • 《外科大成》(下)(8)

  • 来源: 作者:清·祈坤 时间:2007-06-13 09:54:23
  • 核心提示:耳,如马咬伤,用原打马的皮鞭烧灰敷之,蜈蚣咬伤,以手指蘸鸡口内涎涂之, 子螫伤,取蜗牛一个捣烂涂之,俱能立愈者,以此推之,非寻类而治者乎。犬咬伤捣大蒜敷之。蛇咬伤即饮好醋一二碗,使气不随血走,以绳扎伤处两头,再次用白芷末五钱,

    耳,如马咬伤,用原打马的皮鞭烧灰敷之,蜈蚣咬伤,以手指蘸鸡口内涎涂之, 子螫伤,取蜗牛一个捣烂涂之,俱能立愈者,以此推之,非寻类而治者乎。
    犬咬伤
    捣大蒜敷之。
    蛇咬伤
    即饮好醋一二碗,使气不随血走,以绳扎伤处两头,再次用白芷末五钱,水调服,少时咬处出黄水,水尽则肿消口合而愈。
    一用雄黄五钱五灵脂一两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服,仍以此药敷患处。
    用灯照燃子薰之。
    马咬伤
    栗子嚼烂敷之
    毒气入 者,马齿苋煎汤饮之。
    蜈蚣伤
    取雄鸡倒控少时,以手蘸鸡口内涎抹伤处,其痛立止,危者生鸡血乘热灌之。
    子螫
    取蜗牛一个捣烂涂之,立止。
    藤黄、青黛、雄黄、蜗牛、蟾酥(等分)
    右为末,水和成锭,水磨涂伤处,立止
    天蛇毒(即草间花蜘蛛也)
    人被其伤则肿痛,有赤丝缠绕,用羊乳饮之,蓝汁和麝香、雄黄末涂之。
    若为灵水所濡,则生疮似癞非癞,煮秦皮汁饮之。
    射工伤(即树间杂色毛虫也)
    人触着则能放毛射人,初庠次痛,久则外庠内痛,骨肉皆烂,诸药罔效,用豆豉加清油捣敷 处,少时则毛出可见,去豉用白芷煎汤洗之,如肉已烂,用海螵 末掺之。
    蚯蚓伤(僄受其毒)
    则眉髯皆落,状如大风,但夜如蚓鸣於身为异耳,用盐汤洗之。
    蚕咬
    捣 根根汁涂之。
    近蚕种,则蚕不生,取其畏也。
    六畜损伤,夏月臭不可近者。
    蛇 (一两烧存性)、蝉 (五钱)、青黛(五钱)、细辛(二钱五分)
    右为末,每服三钱,黄酒调服,则疮内蛆化为水,蝇不敢落,外以寒水石末掺之,佳。
    小儿部
    小儿天真未凿,鲜五发之毒,亦无善恶之诊,其轻小疮疡,自可淋涤敷贴之,所谓频沐更衣外宣无病,不得已而药之,乃下法也,然必兼调乳母为确,其有大症,载前专科无异,第以小儿所司者,莫如丹毒等类,今则独加详焉。
    赤游丹毒
    丹者受毒於未形之先,发病於有生之後,由胎养失宜所致,预辨之法,小儿无故眼生厚眵,或眼胞红晕,微有气喘,夜则烦啼,此欲发丹之候也,急服蓝根等药,潜消其毒,已有赤肿者,即用芸薹等类,外锉其锋,然必兼吮砭洗贴等法治之,始获全效。
    胎热丹毒
    初发赤肿光亮,游走遍身者,由热毒之气极与血相抟而风乘之也,故又名之曰赤游风也,初宜升麻葛根汤表之,次用百解散、驱风散清之,甚者大连翘饮,如腹胀不乳,毒气入 也,紫雪散下之,外则吮之砭之,淋洗之,随用精猪肉片贴之,一时许,换药敷之,甚者日换二次,三日後身凉腹软,声清乳哺如常,砭处肉活者顺,反此者逆。
    丹起於腹背,流入於四肢者顺,起於四肢,流入於腹背阴囊者逆。
    胎惊丹毒
    初则面生水豆,根脚微红,出没无定,次至颈项,丹赤如珠,再次延及胸乳间者,由孕母受传袭於儿胎也,先用四圣散洗目,内服之药照前胎热,如微有痰喘作搐者,少加解惊药。
    食滞丹毒
    初发赤晕,行而缓慢,非若胎热之暴速者,此由食滞所致,治宜先消其食,食滞消而丹仍作者,用药与胎热药同。
    吮法砭法
    丹毒之法,急令人用甘草煎浓汁漱口净,随患处遍吮之,使毒各聚一处,淋洗之,敷贴之,自效,甚者吮毕,随行砭法,如赤晕走彻遍身,难以悉砭者,令人吮胸背四肢等数处而砭之,令微出血以 其毒,血红者轻,紫者重,黑者死,或出白汁如珠亮,如水晶,手粘起丝者重,砭毕,随以药水淋洗之,用精猪肉薄片贴之,一时许,换药敷之,甚者日换敷二次,次日如肿未全消,再量行砭法,洗敷照前,第砭时不可刮尽其血,血尽则出黄水矣,若身弱者有不测之变,盖为血去而气不能独居也。
    又儿生百日之内,不可砭之,以其肌肉不能任也,如患在头,令儿倒卧,头要低些,用铍针自下而上,偏针桃之出血,令毒从顶出,不行砭法,敷药同前。
    丹名虽多,其源则一,总以右法施之,自验(砭法见首卷针砭门)。
    凡治风丹,宜解毒托 ,令微通利,使元气内护而排外邪,慎用硝黄等大下之剂,若夫发散太过,则表虚热,赤不退者,补中益气汤,加防风、白芷,寒凉太过,则胃虚热,赤不退者,异功散加升麻、紫胡,或兼发搐者,四君子汤加升麻、当归、钩藤,如丹毒已解,发热作渴不者,七味白术散。
    主治方
    升麻葛根汤
    治丹毒面红,发热气急,啼叫惊搐等症。
    升麻、葛根、白芍、柴胡、黄芩、栀子(各一钱)、木通、甘草(各五分)
    用水二锺,煎一锺,母子同服。
    百解散
    治一切丹毒。
    升麻、葛根、赤芍、黄芩、连翘、麻黄、薄荷、半夏、荆芥、金银花、甘草
    水煎,母子同服。
    驱风散
    治紫赤丹毒,及诸疮咽喉肿痛,并伤风发热烦燥,鼻塞气喘,痰嗽惊风等症。
    金银花(三钱)、牛蒡子(炒)、防风、荆芥、当归、川芎、白芍、黄芩、连翘(各八分)、木通、甘草(各四分)。甚,加大黄。丹毒,加麻仁(炒研)
    水二锺,煎八分,母子同服。
    大连翘饮
    丹毒发热,痰涎壅盛,一切诸疮痧疹,颈项生核,或伤风伤寒,时行发热等症。
    连翘、牛蒡子、防风、荆芥穗、黄芩、柴胡、栀子、蝉 、当归、赤芍、石膏、滑石、木通、瞿麦、车前子、甘草(等分)
    用灯草二十根,水煎,母子同服。
    紫雪散
    治小儿赤游丹毒,甚者毒气入 ,肚腹膨胀,气急不乳,宜此救之,又治伤寒热燥发狂,及外科一切蓄毒在内,烦燥口乾,恍惚不宁等症
    升麻、寒水石、石膏、犀角、羚羊角(各一两)、玄叁(二两)、沉香、木香(各五钱)、甘草(八钱)
    用水五碗,煎至一碗,滤清再煎,滚投提净朴硝三两六钱,微火慢煎,水气将尽,欲凝结之时,倾入碗内,下朱砂、冰片各二钱,金箔百张,各预研细末和匀,将碗顿水内,候冷,凝成紫雪,收用,如大人每用一钱,小儿用二分,十岁者用五分, 口内,徐徐咽之,即效,甚者倍服之,或用淡竹叶、灯心煎汤化服,亦佳。
    四圣散
    治胎受热毒,两目不开,及丹毒眼胞红晕。
    黄连、秦皮、木贼、灯心、枣子(等分咀片)
    每用二三钱,水一盏,煎七分,澄清去渣,不时洗目。
    淋洗丹毒等方
    丹毒赤晕渐开,或晕有碎疮,用甘草两许,水一大锺,煎半锺,待温,令乳母满口含漱徐徐吐淋病处,以手掌并指揩洗之,勿犯指甲,仍与小儿些须饮之,只一次,则晕不开大矣,良久再淋,三淋必瘥,一用柳叶或桑白皮,每取一升,用水一斗,煎三升,於避风处淋洗之,日五七次。
    敷丹毒类方
    芸薹菜子研末,酒调,澄清饮之,渣涂之,或轻粉末杵芫荽汁调稀,鹅翎蘸扫患处,须臾,赤色变白,或生瘟,或自破,而愈,或景天草杵汁,加陈醋涂之,或檀香一块,水磨汁涂之。
    丹流入腹者,杵马齿苋汁饮之,渣敷。
    丹流入阴,赤肿出血者,用牛膝一两,生甘草五钱,水一锺,煎五分,加鸡子清调龙肝末涂之,(伏龙肝即窑心烧红之土也)
    胎毒疮疡
    宝鉴云:初生芽儿,一块血也,无形证也,无脉有惊,即系是胎惊,有热即系是胎热,盖婴儿在腹,与母一体,凡患疮疾,但审乳母之症为确,如乳母肝经有热,加味小柴胡汤之类,肝经虚热,加味逍遥散之类,肾水不能生肝木者,六味地黄汤,心经积热者,柴胡 子散,心经虚热者,茯苓补心汤,膏梁积热者,东垣清胃散,脾经郁热者,钱氏 黄散,脾经虚热者,钱氏异功散,如式治之,自能获效,若用犀角丸、化毒丹,及外敷寒凉等药,复伤元气,反促其危也。
    柴胡栀子散
    治三焦及肝胆二经风热,以致耳内作 生疮,或出水疼痛,或胸乳间作痛,寒热晡热。
    柴胡、栀子(炒)、丹皮(各一钱)、茯苓、川芎、芍药、当归、牛蒡子(炒各七分)、甘草(三分)
    水锺半,煎七分服。
    茯苓补心汤
    治心气不足,气血不和,虚热疮疡。
    酸枣仁(炒)、茯苓(各二钱)、人叁(一钱五分)、白术、五味子(炒)、当归(各一钱)、远志(六分)、石菖蒲、甘草(炙各五分)
    右分二三服,水煎服。
    东垣清胃散
    治胃经有热,齿牙作痛,或饮冷作渴,口舌生疮,或唇口肿痛, 连头面,或重舌马牙,流涎吐舌等症。
    升麻(五分)、生地(四分)、黄连(三分)、丹皮(三分)、归尾(四分)
    水煎,母子同服,如加柴胡、栀子,则为加味清胃散。
    钱氏 黄散
    治脾经郁热,作渴饮冷,卧不露睛,手足热,遍身黄者,宜之。
    藿香叶(七钱)、栀子仁(一两)、石膏(五钱)、甘草(三两)、防风(四两)
    右 ,同蜜酒微炒香为末,水一锺,煎五分,澄去渣服。
    钱氏异功散
    治吐 不思食,温中和气
    人叁、茯苓、白术、陈皮、甘草(等分为末)
    每服二钱,水一锺,生姜二片,枣一枚,煎五分服。
    加味小柴胡汤、加味逍遥散(见瘰门)、六味地黄丸(见首卷)。
    热毒疮疡
    热毒者,因膏梁厚味,或乳母七情郁火所致,宜宣风毒,凉心火,解胃热,如加味当归散、牛蒡子汤,涂以四黄散、一抹金,及用四时洗法,如结肿 痛,有表症者,解表消毒散, 症者,攻 消毒散,邪在经络者,托 荣卫汤,欲作脓者,托 消毒散,脓成不溃者,八珍汤,宜分始末,攻补随时,药之对症,不无不愈也,。
    加味当归散
    顺调气血,和解表 ,爽利心腹,疏理百病,及治温热停积自利,烦燥不宁等症。
    当归(酒洗)、赤芍(各二两)、川芎(五钱)、甘草(半生半熟)、大黄(半生半炮各一两)、麻黄(制五钱)加黄连、升麻、葛根。丹毒,再加连翘、荆芥
    每服三钱,姜、葱、灯心、水煎服(丹毒不用葱)。
    牛蒡子汤
    治伤风发热烦燥,鼻塞气喘,痰嗽惊啼,及诸疮紫赤丹毒,咽喉肿痛。
    牛蒡子(炒研三两)、防风(去芦一两)、薄荷叶(一两)、荆芥穗(去梗四两)、大黄(一两五钱)、甘草(一两二钱)、丹毒,加麻仁(炒研)
    每服三钱,水煎服。
    四黄散
    治小儿一切热毒疮疾,燥 流汁不乾者。
    黄连、黄柏、黄芩、大黄、滑石(各一两)、文蛤(去虫屑五钱)
    右为末,清油调涂。
    一抹金
    治小儿遍身生疮,糜烂燥痛,流水不乾者,多因风化虫结於皮肤,浸淫不已,治以杀虫药,是究其源也。
    藜芦(洗净焙)、蛇床子(去土)、黄丹(水飞各一两)、硫黄、赤石脂、白矾(枯)、黄柏、五倍子(去虫各五钱)、轻粉(五两五钱)
    各为末,研匀,加生猪脂,再杵如膏,涂抹患处,或清油调涂
    解表清毒散
    治小儿疮毒,肿高 痛,便利调和,脉浮洪而有表症者。
    黄儀(上部酒拌炒中部米泔水浸炒下部盐水拌炒一钱五分)、升麻、葛根、赤芍、玄叁、牛蒡子(炒研)、麻黄(去节)、甘草(各五分)、连翘(一钱)
    更看分野,加以引经,手少阴,加细辛三分,足少阴,加独活七分,手太阴,加桔梗、白芷各五分,足太阴,加苍术七分,手厥阴,加柴胡七分,足厥阴,加柴胡、青皮各五分,手太阳,加本五分,足太阳,加羌活七分,手阳明,加白芷五分,足阳明,加升麻、葛根各七分,手足少阳经,俱加柴胡七分。
    用水一锺,生姜二片,葱白一根,煎七分服。
    攻 消毒散
    治小儿疮疡,肿硬痛深,大便秘结,脉沉实而有 症者。
    牛蒡子(炒研)、连翘、当归、白芍(各一钱)、大黄(一钱五分)、芒硝(五分)、甘草(七分)、瓜蒌(连皮子锯切三钱)
    用水一锺,煎七分服,未利,再服。
    托 荣卫汤
    治小儿疮毒,外无 肿,内亦便利调和,知邪在经也。
    黄儀(炒一钱)、红花(一钱)、苍术(米泔炒)、柴胡、连翘、羌活、防风、归身、甘草(炙)、黄芩、人叁(各一钱)、桂枝(七分)
    用水一锺,酒半锺,煎八分服。
    四时洗恶疮法
    春用柳条、荆芥,夏用枣叶、槐枝,秋用苦叁,冬亦苦叁,随儿大小,量用三二两,煎汤洗之。
    垂痈(附重舌、重? B重齿)
    垂痈,小儿初生五七日间,喉 舌上,有物如芦箨盛水,状如悬痈,以绵裹长针,留锋粟许,刺出青赤黄汁,一刺止,如未消,次日又刺,三刺自消,刺後用盐汤洗之,掺一字散,甚者服金朱散,如生於舌下者为重舌,生於颊 及上? 鬼珎 A生齿 者名重齿,皆刺敷如前。
    一字散
    治垂痈、重舌、重? B重齿
    朱砂、硼砂(各五分)、朴硝、冰片(各一字)
    右为末,用蜜少许,调刷口内。
    金朱饮
    治胎惊壮热,伤寒伏热,上焦虚热,及重舌赤眼,口鼻生疮等症。
    天竺黄、马牙硝、甘草(炙各五钱)、郁金(五钱水煮)、蝉 (十四个洗去土)、朱砂(五分)、麝香(少许)
    右为末,每服三五分,蜜汤调下。
    胎风
    胎风者,小儿初生身如汤泼火伤之状,由孕由厚味太过所致,令母服清胃散、逍遥散,清其气,或婴儿亦饮少许, 赤发热者,胃火也,用石膏粉敷,不 赤者,胎母脾虚也,粳米粉敷之,儿大者,由脏热内蒸,湿气外袭所致,则名玉烂疮也,宜金黄散蜜水调敷。
    逍遥散(见瘰门)、清胃散(见胎前疮疡)
    胎赤
    胎赤者,初生月 ,肌肤忽然发赤如丹,由胎热所致,宜清母热,外以蓝叶末涂之,与赤游丹门叁考,又,初生浴儿,洗目不净,则眼边赤烂,至长不瘥,亦名胎赤,宜二金散洗之。
    二金散
    治胎赤眼。
    黄连、黄柏(等分为粗末乳浸一宿焙乾。
    每用少许,绵裹,用荆芥汤浸,时时洗之。
    胎瘤
    胎瘤者,初生头背胸乳间,肿起如梅如李如馒头者,乃胎中瘀滞也,候满月外,方可刺之,出赤汁而安,内服五福化毒丹。
    脐疮、脐突
    脐疮因水湿伤脐所致,久不愈则发搐,由风邪外袭也,恐变风 ,用乾虾蟆烧灰敷之,或加枯矾,或再加龙骨,或旧绵烧灰当头末等分,加麝香少许掺之。
    脐突者,肿赤虚大也,由胎母失养,儿受积热所致,直调其母,清其热,不必敷治,恐反为害,如旬日外,忽肿如吹,不赤,捻动微,或惊悸作啼者,宜白芍药汤加薏苡仁,外以外消散敷之。
    白芍药汤
    治脐突,及冷疝腹疼。
    白芍药(一两)、泽 (五钱)、甘草(一钱二分)、薄桂(去粗皮三钱为粗末)
    每服二钱,水一锺,煎六分,空心服,脐下痛加钩藤、生姜、食盐。
    外消散
    治脐突叫啼,及感湿热,阴器肤囊浮肿者。
    大黄、牡蛎(各五分)、朴硝(二钱)
    为末,用田螺洗净,再以清水半碗养之,过宿,取水调药涂之,其螺仍放水中,勿害方效。
    阴器肤囊浮肿者,车前子煎汤,候冷调敷。
    阴肿
    阴肿者为阴囊肿大也,古谓之脱囊,由久坐阴湿之地,为风寒所袭也,间有怒叫气闭,结聚於下者,桃仁丸主之,若寒气客於厥阴少阴者,则阴囊肿痛,腹痛冷汗,引缩二子入腹,痛止方出,谓之内吊,乌梅散、匀气散主之,有阴茎全缩不见,或不缩而阴囊肿大光亮,不燥不疼者,肝肾气虚也,橘核煎汤,调匀气散主之,囊肿及四肢俱肿,二便不利者,膀胱蕴热,风热相乘也,三白散主之,女儿阴户肿胀者,心热相传也,木通散、导赤散,或五苓散,用蕙苡仁、车前子煎汤调服,俱外敷立消散。
    桃仁丸
    治坐感阴湿,或因怒气闭。
    桃仁(七钱五分去皮尖麸炒微黄)、丹皮、白蒺藜(微炒去刺)、桂心(各五钱)、牵牛(头末二钱五分)
    为末,蜜丸黍米大,每服十丸,黄酒送下。
    乌梅散
    治腹痛脐下痛,疝气等症。
    乌梅肉、玄胡索、粉甘草(半生半炙各五钱)、钩藤、没药、乳香(各二钱五分)
    为粗末,每服二钱,用水一锺,煎七分服。
    匀气散
    治气滞不和,冷疝腹痛。
    桔梗(二两炒)、陈皮(去白一两)、砂仁、茴香(各五钱)、粉草(炙四钱)、白姜(炮二钱五分)
    为末,每服五分或一钱,如调气,用滚水下,如腹痛疝痛,用烧盐汤下。
    三白散
    治囊肿肢肿,及大小便不利。
    桑白皮、白术、白丑(半生半熟)、陈皮(去白)、木通(去皮)、甘草(炙各一钱)
    水煎服
    立消散
    治膀胱久受热毒,以致阴器肤囊赤肿胀痛。
    赤小豆、赤芍药、枳壳、商陆、风化硝(各五钱俱不见火晒为末)
    用柏叶煎汤,候冷调涂。
    腊茶散
    治阴囊生疮,疼痛出水,久不愈者。
    腊茶、文蛤(各五钱)、腻粉(少许)
    为末,先用葱、椒煎汤洗之,次以香油调敷,或紫苏叶煎汤洗之,及紫苏末掺之托之。
    地龙散
    治阴囊肿大
    甘草煎汁,调地龙末涂之。
    脱肛
    脱肛者,肺实热则秘结,肺虚寒则脱出,用补中益气汤,加羌活、白芍、煨姜主之,又绯红作痛者,血虚有热也,佐以丹皮、四物,微红作痛者,气虚有热也,佐以丹皮、四君,再审手足,指热属胃热,指寒属胃寒,宜消息之。积热者,升麻一两,条芩六钱,水煎服。
    蛤硝散
    洗脱肛
    文蛤四两,水五碗,煎汤,入朴硝四两,通手淋洗,至水冷方止,若觉热痛,用熊胆加冰片水化涂之,或用收肛散(见痔漏门)。
    一用荔枝核为末托之,一用陈年酱萝卜片托之,一用坎宫锭子涂之。
    肛门作
    肛门作 ,虫也,视其下唇内,必生小白疮,或耳之前後,结小核如贯珠者是也,书云:下唇有疮,虫蚀其肛,宜九味芦荟丸服之,外以雄黄、铜绿等分为末掺之。
    芦荟丸(见府症门)
    遗毒
    遗毒者初生如点,次成烂斑,甚则口角眼眶面鼻及谷道等处俱伤,由乳母传染者轻,父母遗体者重,初生时,用井水调白矾,令母口 水吮之,一吸一换,使毒聚一处,磨紫金锭涂之,破烂者,用黄柏蜜炙为末掺之,乾用香油调搽,内以人中黄末,每用分许,每日五七次,煎土茯苓汤调服,或服二黄散,再与痘 夹疮门叁考。
    二黄散
    治小儿遗毒。
    牛黄(七分)、胡黄连、山茨菇(各二钱)、甘草(一钱五分)
    右为细末,每服三二分,蜜汤调服。
    紫金锭
    葡萄疫
    葡萄疫者,形如青紫葡萄,大小不一,头面身体,随处可生,由感四时不正之气,郁於皮肤,乃腑症也,初起服羚羊角散,清热凉血,久则牙根出血,邪传入胃也,服胃脾汤,滋益其内,如牙腐烂者,於牙疳门叁考。
    羚羊角散
    羚羊角、牛蒡子、防风、麦门冬、知母、玄叁、黄芩(各八分)、甘草(一分)
    水锺半,淡竹叶十片,煎七分服。
    胃肠汤
    沙叁、白术、陈皮、茯神、远志、麦冬(各六分)、五味子、甘草(各五分)
    水煎服,有汗去沙叁,加人叁、黄儀
    痘 疮疡
    (痘 夹瘿〔结於颈项,或生耳後腋下,形如桃、李、枣、瓜,身烙烦渴,由痰气凝结所致,治在审日期之先後,视元气之厚薄,纪男女之大小,范时令之寒暑,庶几免紊乱之愆。
    痘初起即发瘿者,治宜托 消痰解毒,如木通、桔梗,解毒而彻关锁,恶实、生地,除枭而祛荣炎,甘草清诸邪,蝉 祛风辟毒,芍药泄诸经之郁火,荆芥散阳明之风邪,如是之药,缺一不可,若芩、连等药,及耗烁之剂,俱不宜用。
    痘发在三四日而 作者,则毒随痘泄,毒随痘灌,自可挽全而无害,宜服三消散,倘斯时红肿将脓,一溃则元气泄而痘焉能克灌乎,七八日之期,急用黄儀卫元汤补之。
    痘至七八日克灌时而发瘿者,冲和饮子主之,是痘黄蜡色而作瘿者,服保元兼以消毒,虽溃无妨。
    三消散
    治痘发至三四日而作瘿者。
    半夏、当归、茯苓、甘草、木通、红花、生地、芍药、牛蒡子、天花粉、蝉 、灯草
    水煎服。
    黄儀卫元汤
    治痘发三四日而瘿溃者,宜此补之。
    黄儀、人叁、当归、红花、芍药、桔梗、甘草、防风
    水煎服。
    冲和饮子
    治痘至七八日而发瘿者。
    人叁、黄儀、麦门冬、芍药、柴胡、防风、荆芥、白茯苓、白术、桔梗、连翘、当归、天花粉
    水煎服。
    (痘 发丹〔由内热之极也,宜生地、牛蒡子、芍药、甘草、木通,荆穗,其毒自消,肿痛加柴胡、羌活,头顶盛者,毒凑於上焦也,宜炒黄连、柴、甘、车前、栀子等类,外以化斑汤浴之,慎服寒药,及用胆、京墨、冰片等涂抹之类。
    (痘 夹疮〔宜紫苏、荆芥煎汤浴之,随用升麻、黄儀为君,芍药、生地、白术为臣,羌活、防风为佐,甘草、僵蚕、蝉 为使,此准则也,若杨梅疮,如皂角子仁,肥疳疮,如松香、轻粉、黄丹、雄黄,俱不可用。
    (痘夹损伤〔宜拱元散,人叁、黄儀、伏凤雏、当归、红花、芍药、蝉 、防风、甘草,一加橘红、生地、土鳖,以补其内,用文蛤、棕灰罨之,收 其外,若损而未破者,虾蟆皮贴之,痕阔弗收者,白芨、白傾、象皮末掺之,慎用峻利及败血等药,如汤火伤者,忌敷凉药。
    (痘疔〔俗谓之贼痘,生於五六日之间,或三五枚六七枚,杂於诸痘之间,其色紫黯,甚则黑硬於石,有此,以致诸症蜂起,不能灌脓,甚至不救,由热毒势甚并结之也,有中心黑陷四畔突起戴浆者,有中心戴浆四畔乾陷焦黑者,有头戴白浆自破溃烂者,有水泡溶溶易破者,有血泡色紫易破者,有疮头针孔浆水自出者,已上数症,生於四肢,身温音清,浮高而润者轻,生於腰腹,身热音哑,深陷而焦者重。
    (看疔秘法〔天庭承浆黑陷,男应阴囊,女应阴户,两颧两颐有黑陷,应在腰下,人中有黑陷,应在脐下,太阳有黑陷,应在腿足,耳上有黑陷,应在手足,轻则黑陷,重则疔也。
    (卷帘疔〔生於舌根,小如黑豆,大似葡萄,令儿舌卷喉痛,急用银钩钩破,尽净恶血,随以苦茶漱口,搽龙宫丹,冰片、硼砂、青黛、黄连、薄荷、荆芥、炒僵蚕,为细末,吹用。
    (火珠疔〔生鼻孔内,阗塞喷火,面赤眼红,用钩钩破,用黄连膏加冰片滴鼻内,服 金散,犀角、牛蒡子、桔梗、芍药、生地、红花、紫苏、甘草,煎服。
    (忘汲疔〔生於眼沿,封蛤肿胀,烦热面紫,治宜挑破,用瓦葱捣烂罨之。
    (虎疔〔生於耳内,於会脓之时,宜挑破,搽拨疔散。
    (燕窝疔〔生於腋下,肿硬,面赤谵语,如在左腋潜注,则右体之痘沉伏失色,右则反之,宜银针挑破,去其根,用拨疔散,服消毒饮子,牛蒡子、犀角、芍药、生地、红花、甘草、木通、茯苓、连翘、灯心,水煎服。
    (注命疔〔生两足心,於痘期 肿硬如钱如豆如椒,有紫筋直透足股,挑之去血净,用田螺水调冰片点之,次用慎火草,浸胀 豆,捣烂敷之。
    (透肠疔〔生肛门旁,在六七朝肿痛如锥,挑之,煎金银花防风汤冷洗之,次用轻粉、珍珠、冰片、白傾、末涂之,内服黄连解毒汤。
    (骊龙疔〔生尿孔内,於五六朝,身热谵语,眼翻肢厥,腹胀小便闭是也,急用蟾酥、牛黄、银朱、冰片、麝香,研末,次用黄连、细茶浓煎候冷,取半匙调药,用细软稻心蘸药,送於孔内,内服木通败毒散。
    痂後痘疔,溃见筋骨者。
    密陀僧(二钱)、赤石脂、腻粉、黄柏、杭粉(炒)、伏龙肝、血竭(各一钱)、飞丹(八分)、发灰(五分)乳香、没药(各三分)、冰片(半分),有臭气,加阿魏(三四分)
    为极细末掺之,外用膏药盖之,内服人叁败毒散,加川山甲、蝉 、连翘。
    痘烂身无完肤,脓水浸淫,粘拈衣被者,用茶叶拣去梗,入滚水一 ,即捞起,再拣去梗,湿铺床上,上铺草纸一层,令儿卧之,一夜则脓乾,此秘诀也。
    痘烂生蛆,及夏月诸虫咬伤,臭秽不堪者,用蛇 一两烧存性,蝉 用水洗净焙之,青黛飞,各五钱,细辛二钱半,为末,每服三钱,酒下,仍以生寒水石细末掺之,则虫化为水,蝇亦不敢近。
    蛆痘,形化气化兼之也,先哲云:蛆痘不死,以其枭毒尽化於外也,用经霜艾叶、野薄荷煎汤洗之,或紫苏、甘草煎汤洗之,或用艾薰之,其蛆自去,禁用雄黄、矾石等药。
    痘痂不脱,久之必成瘢陷,用生蜜、苏合油二味,调匀敷痂沿处,其痛立止,其痂速脱,无苏合油以线鸡油代之。
    痘痂落後,其面瘢或赤或黑,用四白灭瘢散,临卧搽之,至晓洗去,自然白莹,更不得早见风日,经年不灭,如疮瘢凸者,热毒未尽也,解毒防风汤,外用蚬子肉水涂之,如疮瘢凹者,脾胃虚也,人叁白术散加黄儀主之,四白灭瘢散,搽面僢效,用白芷、白附子、白姜蚕、鹰屎白、密陀僧,等分为末,清蜜水调搽。灭瘢散,治瘢黯或凸或凹者,韶粉一两轻粉一钱为末,猪骨髓熬熟调敷。
    痘後痈
    痘痈发於收靥之後,由毒气留藏於经络虚处,或关节动处,轻者止生结核肿疖,甚者头项胸背尽皆流注,难医,由实热者,用赤芍、甘草节、连翘、桔梗之类,上引升麻、葛根,下引槟榔、牛膝,更助以贝母、忍冬、瓜蒌、白芷,寒热加芩、柏,散瘀加苏木、红花,便闭加大黄,气血虚者,身凉不渴,慎用苦寒,反伤中气,兼服保元汤为要,外用马齿苋杵汁,猪脂、石蜜,共熬成膏涂之,或天麻子肉,捣松香末为膏贴之,脓者针之。
    溃者海巴

    查看《外科大成》所有内容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