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旧版栏目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旧版栏目 > 数字书屋 > 正文
  • 《幼幼集成》四

  • 来源: 作者:清·陈复正 时间:2007-06-15 08:30:03
  • 核心提示:伤湿证治 经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又曰︰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是湿之为病,有出于天气者,雨露是也;有出地气者,泥水是也;有出饮食者,酒浆生冷是也;有出人事者,汗衣卧湿,如小儿澡浴,粪秽,衣褓不干,皆是也。然所因虽异,悉由乎脾气之虚,

    伤湿证治

    经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又曰︰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是湿之为病,有出于天气者,雨露是也;有出地气者,泥水是也;有出饮食者,酒浆生冷是也;有出人事者,汗衣卧湿,如小儿澡浴,粪秽,衣褓不干,皆是也。然所因虽异,悉由乎脾气之虚,而辨治之法,其要惟二︰一曰湿热,一曰寒湿尽之矣。病而发热者,谓之湿热;病而多寒者,谓之寒湿。湿热之治,宜清宜利,热去湿亦去也;寒湿之治,宜燥宜温,非温不能燥也。

    一湿热证︰其证发热身痛,多烦渴,小便赤涩,大便秘结,脉见洪滑,方是热证。宜利宜清,柴苓汤、茵陈饮。如果湿热之甚,或元气壮而兼秘结不通者,方可推荡之,集成沆瀣丹。

    一寒湿证︰惟胀满泄泻呕吐,皆寒湿之病也。凡小儿喜弄冷水,坐卧湿地。其证头痛身重,寒热往来,宜胃苓汤。如兼呕吐,加藿香、砂仁。如因中湿浮肿者,胃苓汤合五皮汤。如不效,必用温补,俟阳气渐复,则阴邪始退,如理中汤、八味丸,宜择用之。

    凡脾虚多病湿,内因酒面停滞,嗜瓜果,喜生冷、烧炙甘肥,以致湿热壅溢而为病者,此内因也;复有坐卧湿地,雾露阴雨所客,澡浴为风所闭,涉水为湿所郁,郁于肌腠则发黄,此湿由外生。可见内外所感,皆由脾气虚弱,而湿邪乘而袭之。中湿发黄者,茵陈五苓散;不效,六君子汤燥里而黄自退。

    入方

    柴苓汤

    治中湿恶热如疟。

    官拣参(一钱)北柴胡(一钱五分)枯黄芩(一钱)法半夏(一钱)漂白朮(一钱)结猪苓(一钱)宣泽泻(一钱)上青桂(五分)白云苓(一钱)炙甘草(五分)生姜三片,大枣三枚,水煎,热服。

    茵陈饮

    治中湿发黄作热,大小便涩。

    茵陈蒿(二钱)黑山栀(一钱五分)赤茯苓(一钱)甜葶苈(一钱)小枳实(五分)生甘草(五分)灯芯十茎,水煎,食前服。

    沆瀣丹

    方见卷二胎疾门。

    胃苓汤

    治中湿头重体重,往来寒热,和水土,调脾胃。

    漂苍朮(二钱)炒浓朴(一钱)广陈皮(一钱炒)白朮(一钱)白云苓(一钱)结猪苓(一钱)宣泽泻(一钱)炙甘草(五分)上青桂(五分)生姜三片,水煎,食前服。

    五皮散

    此方合胃苓汤,专治浮肿,神效。

    生姜皮、大腹皮、茯苓皮、桑白皮、五加皮(以上各二钱)灯芯十茎,大枣三枚为引,水煎,空心服。

    理中汤

    方见卷二伤暑门。

    八味地黄汤

    方见卷一保产门。

    茵陈五苓散

    治中湿发黄。

    茵陈蒿(二钱)漂白朮(一钱)白云苓(一钱五分)结猪苓(一钱)宣泽泻(一钱)青化桂(五分)炙甘草(五分)生姜三片,大枣三枚为引,水煎服。

    六君子汤

    方见卷二非搐门。

    霍乱证治

    经曰︰足太阴厥气上逆则霍乱。又曰︰不远热则热至,热至则身热,吐下霍乱。夫霍乱之病,起于仓卒,其证挥霍扰乱,无有宁止,故名霍乱。多因夹食伤寒,阴阳乖隔,上吐下泻,而烦躁闷乱者是也。盖人有三焦︰上焦受纳水谷,主入而不主出;中焦腐化水谷,流行于五脏六腑;下焦分别水谷,主出而不主纳。故邪在上焦则吐,邪在下焦则泻,邪在中焦则上吐下泻。凡霍乱得吐泻,则邪气上下得出,斯无苦也;陈出尽,而吐泻自止。乃有上不得吐,下不得泻,为干霍乱,又名绞肠痧。其病因脾胃之邪无从而出,若加喘满作搐者,十不救一。其有上吐下泻者,当分寒热而治之,亦宜止其乳食,恐其增痰也。故霍乱饮米汤必死,以其助胃邪故也,宜藿香正气散。

    有先泻后吐者,乃脾胃虚寒,故先泻白水,而吐亦不多,口气缓而神色慢,额上有汗,六脉沉细,此为虚冷,宜温之,六君子汤。不愈,则理中东加藿香、木瓜各一钱。

    有先吐后泻者,乃脾胃有热,故喘促唇红,吐多面赤,渴饮水浆,脉洪而数。此为热也,宜和解之,五苓散加藿香。

    其干霍乱上不得吐,下不得泻,最为危迫,速用盐汤探吐之,必待其吐出宿食积痰,然后用药,或以针刺十指甲边令血出,或刺膝湾名委中穴,出血即解,后用藿香正气散。

    入方

    藿香正气散

    治风邪伤胃,阴阳不和,上吐下泻。

    紫苏叶(一钱)大腹皮(一丸)芽桔梗(一钱)白云苓(一钱)制半夏(一钱五分)川浓朴(一钱)真广皮(一钱)炙甘草(一钱)生姜三片,大枣三枚,水煎,热服。

    六君子汤

    方见卷二非搐门。

    理中汤

    方见卷二乳子伤寒门。此加藿香、木瓜。

    五苓散

    方见二卷中暑门。加藿香。

    盐汤吐法

    其法以温水调食盐略咸,一大碗,令儿服之。良久,以指探其喉间则吐,一吐即松。

    霍乱简便方

    凡霍乱吐泻腹痛者,切忌热汤及米汤,犯之必死,必待其吐泻后一二时久,服药过后,俟其胃气稍回,渴止知饥,方可以稀粥与之。

    凡霍乱呕吐,不能受纳药食危甚者,速以新汲水和百沸汤各一盏和匀,名阴阳汤,饮数日即定。

    凡痰疟及宿食恶毒之物,阻塞中焦,而令腹胀欲作霍乱者,即与盐汤,令其顿服,吐尽痰食即安。

    霍乱吐泻诸药不效,绿豆、胡椒各二十一粒,研细,水煎服;如口渴甚者,将二物研细,以新汲井水调服则安。

    一方以六一散一二钱,浓姜汤调服,夏月更妙。盖六一散凉,姜汤热,亦寒因热用之意也。

    干霍乱即绞肠痧,其证忽然心腹绞痛不可忍,上不得吐,下不得泻,痰壅腹胀,手足厥冷,六脉沉细或伏,死在须臾,真恶候也。急用食盐一两,生姜五钱,捣散,同盐炒黑色,水一大碗,煎数沸,温服。良久,以指探喉中探吐之,或不吐即泻。

    绞肠痧亦有阴阳。阴痧腹痛手足冷,看其身上有红点,以灯火于红点上淬之;阳痧腹痛手足暖,以针刺其十指背近爪甲处一韭叶许,出血即安,仍先自两臂捩下其恶血,令聚指头,然后刺之。

    凡发痧手足厥冷,腹痛,用温水一碗,令病患伏卧凳上,以手蘸水,拍其两膝湾,名委中穴,看其有紫黑点现,以针刺出恶血即愈(脾脉、肝脉、肾脉、三阴之脉皆从此委中穴过。)

    又法,以香油拍两手曲池穴,即肘内湾处,以贮麻蘸油戛之,刮起紫疹,立刻即愈。(肺脉、心脉、心包络脉皆从此曲池而过。以上所为,亦疏散之意也。)

    幼幼集成、、卷三

    清、陈复正

    咳嗽证治

    帝曰︰肺之令人咳,何也?岐伯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又曰︰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夫肺为华盖,口鼻相通,息之出入,气之升降,必由之路,故专主气。经曰︰形寒饮冷则伤肺。由儿衣太薄,及冷冻饮料之类,伤于寒也。经曰︰热伤肺。由儿衣太浓,爱养过温,伤于热也。又曰︰皮毛者,肺之合。皮毛先受邪气,邪气得从其合,使气上而不下,逆而不收,充塞咽嗌,故令咳嗽也。

    凡有声无痰谓之咳,肺气伤也;有痰无声谓之嗽,脾湿动也;有声有痰谓之咳嗽,初伤于肺,继动脾湿也。

    在小儿由风寒乳食不慎而致病者,尤多矣。经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然必脏腑各受其邪而与之,要终不离乎肺也。但因痰而嗽者,痰为重,主治在脾;因咳而动痰者,咳为重,主治在肺。以时而言之,清晨咳者,属痰火;午前嗽者,属胃火;午后嗽者,属阴虚;黄昏嗽者,火浮于肺;五更嗽者,食积滞于三焦。肺实者,顿嗽抱首,面赤反食;肺虚者,气逆虚鸣,面白飧泄;肺热者,痰腥而稠,身热喘满,鼻干面红,手捏眉目;肺寒者,嗽多痰清,面白而喘,恶风多涕。故治者各因其虚实寒热而调之,斯无误矣。

    因于寒者则气壅喘促,声浊而无汗,鼻塞声重,宜参苏饮微汗之。

    咳而气逆,喘嗽,面白有痰。此肺本经病,宜清肺饮。咳甚,葶苈丸微利之。

    咳而喉中介介有声,面赤发热心烦,或咽喉痛声哑者,此肺病兼见心证,宜清宁散。咽喉痛,沆瀣丹。

    咳而面黄体倦,痰涎壅盛,或吐痰,或吐乳食。此肺病兼见脾证。大抵咳嗽属脾肺者居多,以肺主气,脾主痰故也,宜橘皮汤。

    咳而面青多怒,痰涎壅盛而发搐者,盖因咳嗽声不能转,所以瞪目直视。此肺病兼见肝证,宜集成金粟丹。

    咳而面色暗黑,久咳而吐痰水。此肺病而兼见肾证,宜六味地黄丸加麦冬、五味。

    咳而声不出,口鼻出血者,此气逆血亦逆也。须顺气宁嗽为主,宜人参冬花膏。

    咳而久不止,并无他证,乃肺虚也。只宜补脾为主,人参五味子汤。

    咳而胸高骨起,其状如龟者,谓之龟胸。此肺热之极,阳火熏蒸而致也,清燥救肺汤。

    咳而日久,胸前疼痛,口吐脓血腥臭者,此肺火壅盛,已成痈也,桔梗汤。治不如法,其证多死。

    凡咳嗽痰涎壅塞,逆气冲并而作搐者,多难治。故头摇目上视,及闭目呻吟,手足摆舞,肩息胸突,喉中痰鸣,口噤不乳,喘而手足冷,皆死证也。

    入方

    人参败毒散

    此方辛平升散,为咳门第一神方,举世少有知者。凡有咳嗽,无论内伤饮食,外感风寒,夹湿夹毒,不拘男妇大小,胸紧气急,咽痛口苦,痰不相应,即用此方升散之。或感冒重者服此,其咳愈甚,不知者以为药不相符,弃而勿服,不知正是升散之力,佳兆也;再服之,渐次轻减,不拘剂数,只以痰应为度,声响痰出,是其效也。枯燥之人,数剂之后,略加沙参、玉竹、当归、白芍、生地,麦冬之类,以滋其阴,无不愈者。再有叮咛︰凡咳嗽初起,切不可误用寒凉及滋阴之药,闭其肺窍,为害不小,但以辛散为先着,俟痰应之后,渐加滋阴则得矣。

    官拣参(五七分,不用亦可)芽桔梗(一钱二分)正川芎(一钱)白云苓(一钱)陈枳壳(一钱)信前胡(一钱)川羌活(七分)川独活(五分)北柴胡(一钱)南薄荷(一钱)荆芥穗(一钱)北防风(一钱)净连翘(一钱)炙甘草(五分)生姜一片为引,水煎,半饥服,每日二剂。

    参苏饮

    治四时感冒,头痛发热,咳嗽痰盛。此方不如前方,用之多不效,姑存之。

    官拣参(五分)白云苓(一钱)陈枳壳(一钱)法半夏(一钱)信前胡(一钱)芽桔梗(一钱)老苏叶(一钱)粉干葛(一钱)真广皮(一钱)炙甘草(五分)生姜三片,葱白三寸,水煎,温服,取微汗。

    清肺饮

    治气逆而咳,面白有痰。

    信前胡(一钱)北柴胡(七分)桑白皮(五分)陈枳壳(一钱)净知母(一钱)川贝母(一钱)南薄荷(七分)白云苓(一钱)白桔梗(一钱)金井胶(一钱)大麦冬(一钱)荆芥穗(一钱)炙甘草(五分)水煎,热服。切忌油腻。

    葶苈丸

    治乳食冲脾,伤风咳嗽,面赤身热,痰多喘嗽。

    甜葶苈(去土,隔纸略炒)黑牵牛(炒)光杏仁(去皮、尖,炒黄色,另研)汉防己(炒)上药等分为细末,入杏仁泥,和蒸枣肉为丸,绿豆大。每五七丸,姜汤化下,量儿大小加减。

    此丸因乳食伤脾痰甚者,及壮实小儿可用之。苟不因乳食所伤,并怯弱者,本方去牵牛,易家苏子等分,炒研为丸。效。

    清宁散

    治心肺有热而令咳嗽,宜从小便利出。

    桑白皮(蜜炒)甜葶苈(微炒)赤茯苓(酒炒)车前子(炒)炙甘草(减半)上为细末,每服五分,生姜、大枣煎汤调服。

    集成沆瀣丹

    方见卷二胎热门。

    橘皮汤

    治咳嗽痰甚呕吐。

    法半夏(一钱)白云苓(一钱)真广皮(一钱)旋复花(一钱)北细辛(五分)官拣参(五分)芽桔梗(一钱)陈枳壳(一钱)炙甘草(五分)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水煎,徐服。

    集成金粟丹

    方见卷二类搐门。

    六味地黄汤

    方见卷二胎疾门。

    人参冬花膏

    治气逆咳血,痰中见血。

    官拣参、天门冬、麦门冬、款冬花、川贝母、桑白皮、金井胶、片枯芩、白当归(以上各一钱)北五味炙甘草(各五分)上为细末,炼蜜为丸龙眼核大。每一丸,灯芯汤下。

    人参五味子汤

    治久嗽脾虚,中气怯弱,面白唇白,此神方也。

    官拣参(一钱)漂白朮(一钱五分)白云苓(一钱)北五味(五分)杭麦冬(一钱)炙甘草(八分)生姜三片,大枣三枚,水煎,温服。

    清燥救肺汤

    喻嘉言制。治诸气、郁,诸痿喘呕,皆属肺之燥也。

    鲜桑叶(经霜者,得金气而柔烂不凋,取之为君,用一钱)炙甘草(利胃,生用,一钱)熟石膏(禀清肃之气,极清肺热,用一钱二分)官拣参(生胃之津,养肺之气,七分)胡麻仁(炒,研,一钱)真阿胶(八分)杭麦冬(去心,一钱二分)北杏仁(泡,去皮、尖,炒黄,七分)枇杷叶(一片,刷去毛,蜜涂,炙黄用)水一碗,煎六分,频频分二三次服。痰多,加川贝母、栝蒌;血虚,加生地黄;热甚,加犀角、羚羊角。

    桔梗汤

    治肺痈出脓血。

    芽桔梗(二钱)白当归(一钱)川贝母(一钱)栝蒌皮(一钱)汉防己(一钱)光杏仁(五分)陈枳壳(一钱)薏苡仁(二钱)生黄、(一钱)鲜桑叶(一钱)润玄参(一钱)用芦、茅桂三钱为引,水煎,热服。

    查看《幼幼集成》所有内容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