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旧版栏目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旧版栏目 > 数字书屋 > 正文
  • 《中药基础知识》动物药基础知识/环节动物门 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 来源:中医药在线 作者: 时间:2007-07-13 08:36:10
  • 核心提示:环节动物门 ANNELIDA 本门常见的药用动物有蚯蚓、水蛭、沙蚕等,是身体分节的高等蠕虫,全世界约有8千7百余种。它们生活在淡水、海水中,或陆地上,少数营寄生生活。一般经济价值不高,除一些种类可作药用外,少数种类可供食用
    环节动物门   ANNELIDA 本门常见的药用动物有蚯蚓、水蛭、沙蚕等,是身体分节的高等蠕虫,全世界约有8千7百余种。它们生活在淡水、海水中,或陆地上,少数营寄生生活。一般经济价值不高,除一些种类可作药用外,少数种类可供食用,如蚯蚓、禾虫;蚯蚓又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由于蚯蚓能处理废料、垃圾,井产生有机肥,因此国外有用以来处理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使其仍能耕作。目前国内外对蚯蚓的养殖正在蓬勃发展,有的并已发展为工厂,成为商品化生产。蛭纲某些种类能吸食人、畜血液,造成对人畜的伤害,某些地方由于数量大给旅行者造成很大的危害和威胁。

      本门动物开始出现分节现象,并具有疣足或刚毛,是原始的运动器官;体壁和肠壁间出现次生体腔(真体腔),神经系统更为集中,形成一链状神经索:有按节排列的后肾管等,这些都是较高等的特征。

      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分节现象

      环节动物的躯体是由许多彼此相似,而又重复排列的部分构成,它们被称为体节。这些体节不仅外部相似,而且内部的重要器官,如循环、神经、排泄、生殖等也都按节重复排列,在节与节之间并往往有一双层的隔膜,动物体的这种分成若干体节的结构,称为分节现象。大多数环节动物除前两节和最后一节外,其余各体节的形态和机能都基本相同,这种现象称为同律分节,如蚯蚓;也有一些种类,体节有明显的不同,一部分体节较粗,而另一部分体节较细,或一部分体节具有附肢,而另一部分体节无附肢,这一现象称为异律分节,如沙蠾。

      体节的出现使动物体开始分化,对于加强动物体的新陈代谢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都有很大的意义,因而也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异律分节使动物的生理分工更为显著,不同的体节有不同的功能,身体分化更为复杂,各部分的分工更为精细,这对动物体更向高级的分化,如形成头、胸、腹等部分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

      分节现象的起源,一般认为是由原始分节现象,以及动物的运动两个因素结合起来而逐渐演化形成的。在低等的蠕虫,如涡虫、纽虫体内的消化道的侧盲囊和生殖腺已按节排列,这些动物作蛇形运动时,在前后生殖腺之间,最容易弯曲使体壁形成褶缝,然后在前后褶缝之间长出特殊的肌肉群,最后便形成了体节。

      2.刚毛和疣足

      多数环节动物的每个体节都长有能作辅助运动的刚毛,它是由表皮细胞内陷形成刚毛囊,再由刚毛囊细胞分泌而形成的,刚毛作为一种运动器官,远比低等动物的纤毛稳固而有力。海产的环节动物在身体的两侧并往往长有一对疣足,它是由体壁向外突出而形成的扁平片状物,体腔也随之伸入其中,有爬行和游泳的功用。刚毛和疣足的出现,加强了动物体爬行、游泳等运动的功能,增强了环节动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能力。

      3.次生体腔(真体腔)及其发生的意义

      环节动物在身体的体壁和消化道之间有一个很大的空腔,从胚胎发育过程来看,最早是由两个中胚层细胞发育为两团中胚层带,后来每团裂开,分为成对的体腔囊,其靠近内侧的中胚层和内胚层合成肠壁,靠近外侧的中胚层和外胚层构成体壁,空腔即位于肠壁中胚层和体壁中胚层之间。由于这种空腔比初生体腔出现较晚,故称为次生体腔或真体腔。

      次生体腔的形成,使中胚层的肌肉组织参与了消化道和体壁的构成,并使消化道和体壁的运动加强,同时又由于有了很大的空腔,使体壁的运动与肠壁的运动分开,这就大大加强了动物的运动和消化摄食的能力,对动物的循环、排泄、生殖等系统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次生体腔内还充满了体腔液,在每个体节间的隔膜又有孔相通,因此次生体腔内的体腔液又可与循环系统共同完成体内运输的作用,并使动物体保持一定的体态,因此次生体腔的形成,在动物进化上有重大的意义。

      4.后肾管排泄系统

      环节动物具有后肾管的排泄系统,即通常每节具有1对大肾管,如异唇蚓;或每节具有众多的小肾管,如环毛蚓。后肾管由原肾管变成有管细胞,以代替低等的焰细胞,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后肾管与原肾管一样,都来自外胚层。典型的后肾管是1条两端开口迂回盘曲的管子,一端开口于前一体节的体腔,顶端为1具有纤毛的漏斗,即肾口,另一端开口于体壁腹面的外侧,或开口于消化道,即肾孔或排泄孔,有排泄含氮废物和平衡体内渗透压的作用。

      某些环节动物每个体节内的体腔上皮,能向外形成1对管子,称为体腔管。体腔管大多开口于体外,如体腔管作为排出体腔内的生殖细胞时,则称为生殖管,如排出体内的代谢产物时,则称为排泄管。

      5.闭管式循环系统

      典型的环节动物的血液,是从一条血管流到另一条血管,中间由微血管相连结,故血液始终在血管内流动,而不离开血管流到组织间隙中去,这样的血液循环称为闭管式循环系统。从环节动物的个体发育看,循环系统的形成和次生体腔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左右的体腔囊逐渐扩大,必然会使原体腔逐渐缩小,结果在消化道上下的地方被挤得只剩下小空隙,这便是背血管和腹血管的内腔,体腔囊的体腔膜在接触的地方留下的空隙,就形成了血管弧或心脏,所以循环系统的内腔,实际上是初生体腔被排斥后所遗留下来的痕迹。

      6.链状神经系统

      环节动物的神经系统较低等蠕虫的梯状神经系统更为集中,而且是按节排列的。神经中枢为在身体的前端背部,有1个由两叶形成的咽上神经节,或称为脑神经节或脑,与1对围咽神经和腹面的腹神经索相连,组成1个链状,形成一条贯穿全身的腹神经链,腹神经链是由两条纵神经索向腹面中央合并而成,咽下神经节是腹神经链的第一个神经节,其下在每一个体节内部都有一个合并的神经节,这样的神经系称为链状神经系统。咽上神经节或脑有控制全身的运动和感觉的功能,由它再分出神经到身体前端的感受器,同时也分布到消化道等内脏器官(类似交感神经系统)。各个神经节又分出若干对神经分布到体壁等处,以调节体壁的感觉和运动的反射动作(类似外周神经系统)。

      7.担轮幼虫

      海产的环节动物在发生初期,具有一个能自由行动的幼虫时期,称为担轮幼虫。体似陀螺形,在腰部有口,口前、口后各有一圈纤毛环,在口前的纤毛环称口前纤毛环,或原担轮;口后的纤毛环称口后纤毛环,或后担轮。口后通食道,往后连接膨大的胃,胃后端为肠,末端为肛门,开口于身体的末端,近肛门处有纤毛环。有口的一面为腹面,相反的一面为背面,身体顶端有顶纤毛束及眼点,内有集中的神经组织,称感觉板或脑板,这种幼虫具有很多原始特点:①无体节;②有原体腔;③具原肾管;④神经组织与表皮相连;⑤以纤毛环作为唯一行动器官等,这都与低等的动物相似。担轮幼虫到后期开始变态,后端长出体节,中胚层按节分裂,并形成各节的次生体腔,外胚层形成腹神经索,前端与脑相连,口前叶和围口节形成头部,每节产生后肾管,并逐渐发育为成虫。担轮幼虫又和软体动物等在发生初期的幼虫相似,因此担轮幼虫的出现,在动物进化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查看《中药基础知识》所有内容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