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旧版栏目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旧版栏目 > 民族医药概览 > 正文
  • 第二节 病因、病理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4-10-27 10:17:50
  • 核心提示: 能使人们害病的诸因素,称为病因。病理就是在病因的作用下,体内正常机能失衡,从而产生各种不同的变化与病症的道理。
    一、病 因
    土家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和变化是很复

        能使人们害病的诸因素,称为病因。病理就是在病因的作用下,体内正常机能失衡,从而产生各种不同的变化与病症的道理。
        一、病  因
        土家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和变化是很复杂的,致病因素众多,概括起来,大致包括瘟气、饮食、劳伤、情志、惹因、内虚等。
        瘟气
        瘟气是由于自然界的气候变化,或动植物的腐败而产生的一种致病的因子。
        1.风
        风是72风症和72惊症的主因,许多疾病如癫痫、着凉等的发病与风有直接关系。
        风有热风、冷风、水风、内风之分。72风症中,热风能引起火风、漆风、热风、脐肚风、
    产后风、风痨、羊角风、破骨风等热风症。冷风能引起冷内风、钻骨风、眉毛风、摆头风、赶脚风、节骨风、头骨风、蛇风、头痛风、蚯蚓风、秋鱼风等冷风症。内风可引起内节风、歪口风、抽风等内风症。水风能引起水滞风、水盍风等水风症。
        2.寒
        寒是伤寒病和内寒病的致病主因。
        寒有外寒和内寒之分。外寒一般是指外界寒气侵犯肢节筋脉头面引起的发热、怕冷、脑壳痛、全身酸痛,是由于机体伤于寒气而发病,故药匠称为伤寒病。内寒是指外界寒气侵犯三元内脏而引起的病症,如寒气犯肚则出现呕吐、腹泻等症。
        3.湿
        湿是引起湿病的主因。
        湿往往与风和寒相兼致病,故有风湿和寒湿之分。
        风湿是引起风湿病和一些皮肤病的致病因子。风湿侵犯皮肤,可引起风劳、风疹、癞痢(头癣),临床上一般有瘙痒症状;伤及筋骨,引起骨节疼痛等症状,药匠称为风湿病。
        寒湿多侵犯肌肉和中下元,引起身痛沉重、肢体水肿、腹痛吐泻等寒湿病症状。
        4.火
        火有外火、火毒、三元内火三种。
        外火是引起红痧症、白虎症、雷火症等的主要原因,临床是常出现高热、心烦口渴、便结溲赤等症。
        火毒易伤及皮肉,导致筋脉阻滞,血瘀肉腐,而出现局部掀红、肿胀、灼热、疼痛等症状,如疔疮疱癀等。
        三元内火多由内脏本身功能失调而产生之火。上元火疾,病在脑心肺。脑火主要表现为神躁、神乱、神糊、神昏、神闭等;心火主要表现为心烦、胸闷、心痛等;肺火主要表现咯喘、咯血、咯吐脓痰等病症。中元火疾,病在肚肠,临床上多见于肠燥或泻下稀便黄臭或脓血,如痢症、干霍乱、便结等肠火,和口渴欲饮、饭劳(多食易饥)、大肚痛、烧心、牙肉溃烂出血等肚火。下元火疾,病在尿脬,临床出现血尿、尿痛、尿频的尿积病等。
        生活饮食
        1.生活起居
        生活起居,土家医认为一定要有规律性,否则,容易引起疾病的发生。
        (1)要适应气候变化。如四季避风,春防湿,夏防暑,秋防燥,冬防寒。反之容易产生风湿、寒湿、伤寒等病症。
        (2)要注意不过劳。适当劳作有利于气血的流通,筋骨的活动。但过劳则伤及筋骨气血而发生压劳、伤力劳等病症。
        (3)要节制房事。房事无度易伤腰子,使精血亏损,引起色劳、经劳、月家劳、碰头病等。
        (4)要防受惊。土家医称脚为“千斤顶”,受惊后病从脚起,慢慢传到全身,从而引起许多全身性疾病。理由就是“千斤顶”因受惊而致伤,不能支撑身体,人必然害病。
        (5)不要过分劳神。生活起居无规律,容易损神。夜不安寐,易于伤神。神受损伤日久则导致丧神。
        2.饮食
        饮食为人体营养的源泉,但贵于有节,否则成为致病因素。
        (1)饮食过量,超过中元内脏克化能力,容易引起中元功能紊乱和虚衰一类的病症。
        (2)饮食过冷过热,易引起中元内脏损伤致病。
        (3)饮食不洁之物,如臭鱼烂虾、腐烂霉变及有毒之品(如毒菌),容易导致食物中毒,而发生肚子痛、呕吐、腹泻等病症。
        (4)偏食。药匠很讲究膳食,要求多食新鲜蔬菜和五谷,少吃陈菜、辣味。小儿偏食,易害食积和走胎病;老人偏食,易使气血亏损,而发生黄肿病、脚气病等。
        (5)酗酒。饮少量的酒,有助于气血筋脉的流通,有健身之功;酗酒,会损伤内脏,是致病的因素之一。
        劳伤
        土家族以勤劳勇敢著称于世。由于土家族人民多居住在崇山峻岭之中,在生产劳动中,易受到损伤。
        土家医认识到劳伤有外劳伤和内部机理损伤之分。
        外劳伤的原因较复杂,主要包括:①劳动中的跌打、损扭、砸压、烧灼、冷冻等。常见有金创出血、骨折、错榫、扭挫伤、烫火伤、冻疱等。②蛇伤。位于武陵山脉的土家山寨,属亚热带山区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地形复杂,林木繁茂,是蛇类适宜生长繁殖和隐伏盘踞之地。本地毒蛇种类较多,有五步蛇、烙铁头、菜花烙铁头、眼镜蛇、蝮蛇、金环蛇、银环蛇、竹叶青、眼镜王蛇等剧毒蛇和毒蛇,每年被毒蛇咬伤的发病率占3.47%,病死率为4.98%,致残率为2.07%(田华咏等“湘西自治州蛇伤流行病学调查”,国际毒素会议资料,1989)。③毒虫咬伤。常见的有蜈蚣、毒蜂、霍辣子伤等。④癫狗咬伤。土家山寨过去有养狗看家的习惯,因此癫狗咬伤病人仅次于毒蛇咬伤,其病死率明显高于其他外伤病死率。
        内伤,多由劳力或同房过度,引起筋脉、肢体、三元受损,气血壅滞而发生伤力劳等病症。临床上多见腰腿酸痛,软弱无力,头晕目眩,饮食不振,心烦不安,气短多汗等症状。
        情志
        情志活动,是人体对外界环境的一种生理反应。主要指人的喜乐、悲哀、惊怒、忧悔等。土家医提倡喜乐有度,悲哀有节,防惊克怒,除忧舒悔,从而保持人体的身脑舒畅。如情志活动失限,就会伤脑损神,神损必伤体,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症,如神癫、气癫、蒙癫、梅癫、风癫等,以及恐吓惊骇引起的小儿惊痫等。
        惹因
        惹因是引起惹来病的原因。惹来病,一般是指病人自己逗惹而来的病症,大部分是指传染病、流行病,主要包括:
        1.生活上不检点,惹来性病:男性惹来病有蜡烛花、阴书霉,女性的阴霉,男女共患的衙门疮、洋疮等病症。
        2.饮食上不注意:如与黄病、痢泻病人一起共餐,密切接触,惹来黄病、痢泻。
        3.起居上密切接触:惹来兔眼病、肺痨等。
        4.瘟疫互相招惹:土家族人民解放前生活贫穷,卫生条件差,经常有疫病流行,如麻子病、打摆子、出夫子等。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大搞爱国卫生运动,人民生活、文化水平不断提高,这类病例在不少地方已经绝迹。
        二、病理
        由于致病的原因、环境、气候条件及体质上的差异,疾病演变过程中的病理变化是错综复杂的。古代药匠们经过千百年的临床观察与亲身体验,认识到疾病的病理变化是有规律性可循的。
        土家医认为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为气血失调、冷热失衡。
        气血失调
        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所在,血是人体营养的源泉,气血充足,人体生命力旺盛,气血失调百病丛生。
        气的病理,一般包括气亏、气阻和气逆而引起的一系列变化。气亏,主要指三元之气不足。人体之内脏、十窍、肢节、筋脉,全赖三元之气弥布灌注,方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若上元之气不足,则脑心肺功能衰减,而出现心慌恐惧、汗多、气促息微。中元之气不足,水谷的受纳运化功能失常,而见纳减体倦、腹痛肠鸣、腹泻食不化。下元之气不足,则不能主水固精,而出现脚膝酸软、水肿、遗溺滑精、崩漏带下。气阻,主要为三元之气壅滞不通。若气阻上元,则出现胸部胀闷、心痛、气促。气阻中元,则肚腹气胀、腹痛。下元气阻,可出现腰痛、小便淋涩不畅、小肚胀痛。气逆,主要为三元之气向上冲逆而出现咯喘、呃逆、嗳气、反酸、呕吐、头晕胀痛等一系列肺、肚、肝、肠病症。
        血的病理,一般包括血亏、血瘀和出血三种情况而引起的一系列变化。血亏,主要指人体因产血不足及出血过多而造成的血液减少病症。三元血亏,重点指上元的心,中元的肝,下元的腰子的血不足,临床上常见面色萎黄、神疲倦怠、唇舌爪甲色淡苍白,寅脉、辰脉、未脉、酉脉快而细弱等病症。血瘀,是指由多种原因,如外伤、久病、冷热失调等,致使血液在筋脉中流行不畅或停滞于筋脉外所引起的临床病症。土家医认为血瘀主要有上元筋脉血瘀而血挡心肺,可有心口疼痛、出气困难、咯喘;中元筋脉血瘀而血挡肚肠,可有肚腹刺痛、大便下乌血、肚腹有肿硬之物;下元筋脉血瘀而血挡小肚,可引起妇女月经不顺,闭经和养儿肠肿块;肢体血瘀,可见肢节疼痛、麻木,手脚运动不灵活,甚至瘫痪等。出血,又称见红,是由于筋脉受到损伤,以致血液从脉道溢出,通过十窍排出于外的病症。常见有咯血、呕血、鼻血、溲血、便血等。
        气与血,相互促进,相互转换,所以土家医认为二者在病理上不能截然分开。气病则血病,气亏则血虚,气阻则血瘀,气逆则见红;血亏则气虚,血瘀则气阻。所以临床上以气血失调、气血共病多见。
        冷热失衡
        冷热平衡是维持机体正常功能的基本条件。在各种病因的作用下,破坏了人体正常的冷热调节机能而出现偏盛偏衰,于是产生一系列病变。所以土家医认为,冷热失衡是人体发生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之一。
        冷的病理,一般包括上元心肺气冷,而出现心痛、咯喘稀白痰涎清水、肢体清冷;中元肚肠气冷,则见肚腹冷痛、呕吐清水、腹泻清稀、完谷不化、手足清冷;下元腰子与养儿肠冷,常见腰膝冷痛、小肚寒冷、白带清稀等;肢节冷气入侵,可见骨节冷痛、手足寒冷之冷骨风。
        热的病理,常见心肺热症,而见心胸烦闷、咯痰黄稠、气喘鼻扇、舌红糜烂、脉快等;肚肠热症,往往出现食多消瘦、便结或腹泻黄臭,甚则脓血等;十窍热症,常表现为目眼红赤或发黄、耳肿流脓、鼻孔烂赤、口苦、口舌生疮、肛门瘙痒红烂、小便淋漓、涩痛热赤、体表长疖、疔、疱、疮、癀等。
        冷和热,是两种性质不同的致病因素,又是一种截然相反的病理现象,但二者在病理变化过程中,常常可以相互转化,如冷症可以转变成热症,相反,热症也可以转变成冷症。由热转冷,即可见于一些慢性疾病,由于体内冷热气的消长,而使热症变成冷症。也可见于急性疾病引起的高烧,因药物或体内气血的耗伤,而出现体温骤降,手足冰冷等一系列冷症的表现,是病情转向恶化的情况。由冷转热,也可因体内冷气逐渐消退,热气逐渐增长,而使冷症变为热症。也可因用药过热,助长体内热气,而使冷症变为热症。
        由于冷热既相矛盾,又可相互转化,因此在临床上常出现冷热错杂的病理变化。如有时表现为外冷内热,外热内冷;有时表现为上冷下热,上热下冷;有时表现为先冷后热,先热后冷等。
        冷与热的病理表现,是土家医诊断疾病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应用中要善于分析辨别,反之冷热不分,必然会影响治疗效果。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