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中医文化 > 正文
  • 重阳节与“吴茱萸”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5-12-10 14:30:56
  • 核心提示: 诗圣杜甫脍炙人口的《九日蓝田崔氏庄》:“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羞将短发还吹帽,笑请旁人为正冠;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rdq

     

    诗圣杜甫脍炙人口的《九日蓝田崔氏庄》:“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羞将短发还吹帽,笑请旁人为正冠;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说的是当诗人抬头仰望秋山秋水时,感觉到自己已经衰老,所以他趁着几分醉意,将手中的茱萸仔细端详:茱萸呀茱萸,明年此际,还有几人健在,佩戴着你再来聚会呢?将诗人的离愁和思念体现得淋漓尽致。

    而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千古绝唱,更是重阳诗篇中的佳作,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还反映了古代就有重阳登高、插吴茱萸、佩戴茱萸香囊避灾这一民间风俗。据说这种习俗早在汉代就已经形成,因古人认为九是阳数之极,农历的九月九日,恰逢两个阳数重叠在一起,所以叫重阳节;九也被人认为是灾数,九月九日即是灾月灾日,人们在这一天里都要插茱萸以驱邪避灾。

    这两首诗中所提到的茱萸,均指芸香科吴茱萸属植物吴茱萸的干燥未成熟果实,性热、味辛、苦,有小毒,入肝、脾、胃、肾经,具有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之功效,对呕吐吞酸、腹痛泻痢均有奇效,尤其对虚寒性胃痛等疾病疗效显著。

    有关重阳节与茱萸的传说,在梁朝吴均的《续齐谐记》中还有一则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据说东汉时,汝南人桓景随道士费长房学道。有一天,费长房对他说:“九月九日你家将有一场大祸降临,全家人必须在那天迅速离开,每人都要用红色的袋子装满茱萸系在臂上,到一个高处饮菊花酒,才可躲过这场灾祸。”桓景依言而行,全家人于农历九月九日那一天,在胳膊上系上装有茱萸的红色袋子,到城外的高处饮菊花酒。过后回家,恒景发现家中鸡犬牛羊全部暴死,不禁出了一身冷汗。这件事情传开后,大家纷纷效仿,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佩戴茱萸绛袋,登高饮菊花酒,取“重阳登高,效桓景之避灾”之义。这个习俗至今仍流传在民间,人们相信登高佩戴茱萸能趋吉避祸,使自己逢凶化吉。这种传说虽不足信,但茱萸确是一味作用很好的中药。

    在重阳节里登高而聚为文人们抒发情怀提供了素材,尤其以茱萸入诗,更加重了重阳节的节日氛围,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除了登高瞻远,畅饮菊花酒外,还要身插茱萸或佩戴茱萸香囊。如今,重阳节消灾避邪的观念已经淡化,并逐渐演化成爬山、秋游和为老人祝寿的节日。人们在秋高气爽、五谷飘香的重阳节里,结伴登高,呼吸新鲜空气,的确是一项有益健康的活动。而茱萸作为一味中药,其在国人心目中的独特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从重阳节的身插茱萸和饮菊花酒,联想到端午节的悬艾叶、饮雄黄酒的习俗。其实,端午节和重阳节,一是春夏交替,一是秋冬交替,都是疾病容易流行的时节。而吴茱萸很早就被中医作为药用,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学巨作《神农本草经》就有收载。中医在临床上常用吴茱萸治疗多种痛证,如治疗巅顶头痛、妇女下腹寒冷、经闭痛经、寒湿脚气肿痛,以及胃寒呕吐、呃逆,胁痛口苦,呕吐吞酸,五更泄泻等。

    现代研究表明,吴茱萸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吴茱萸烯、罗勒烯、吴茱萸内酯等,还含有多种生物碱,有镇痛、升高体温、降压、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调节子宫兴奋性、抗肿瘤、抗炎等作用。近年来临床发现,吴茱萸外用治病,对高血压、慢性消化不良、口腔溃疡等病也有较好的疗效。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