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中医文化 > 正文
  • 宫廷医学里的温病方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佚名 时间:2014-06-07 11:44:26
  • 核心提示:   在中医发展史上,温病学在明清时代得到发展,开始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体系。其间温病学家辈出,诸如吴又可、叶天士、薛雪、吴瑭等,他们的学术思想对于整个祖国医学都产生了极为

       在中医发展史上,温病学在明清时代得到发展,开始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体系。其间温病学家辈出,诸如吴又可、叶天士、薛雪、吴瑭等,他们的学术思想对于整个祖国医学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观清代宫廷医案,自顺治朝至宣统朝绵亘200多年,或许是温病学派已完全形成,故清太医院的著名医家和清代宫廷医学对温病作出的贡献少为人知。

      但通过对清宫医案的整理,笔者发现宫中不乏运用当时温病名家代表方剂的记载,此外还包含大量自制时令新方,包括对当时盛行温病时方的加减变化;这些均显示了清代宫廷的医疗水平,他们师古不泥古,承先启后,丰富和发展了温病学说的内容。下面通过几首清宫常用方剂,来简要举例说明。

      清解二香汤

      乾隆四十三年六月二十日,乾隆朝之循嫔患“停饮伤暑感冒之症”,由御医陈世官、牛永泰诊得“头疼身热,呕恶胀满”,“脉息浮数”,“用清解二香汤”治疗,其方如下:

      香薷一钱五分,藿香一钱五分,苏叶一钱五分,羌活一钱五分,厚朴二钱,扁豆三钱,黄连一钱,陈皮一钱,半夏一钱五分,制赤苓二钱,滑石三钱,生甘草八分。引用生姜二片,灯心五十寸。药后其病即愈。

      考本案清解二香汤,是清宫自制时方,实系由黄连香薷饮与藿香、苏叶等味变化而来,辛凉与辛微温合法,可解暑清热利湿,为清宫化湿解表之独特经验,治湿重而兼暑热者为宜。

      分析此案,因暑热重于暑湿,且挟风邪,故辛凉解表之药偏多,仍以香薷、藿香为要药,故称清解二香汤。总结二香汤类方剂,不难看出虽宫中自制时方,依据病情,仍有变化之法,并不泥执。

      清咽消毒饮

      清咽消毒饮用治咽喉肿痛,其配方为《东垣试效方》之普济消毒饮化裁,与《温病条辨》之普济消毒饮去升麻柴胡黄芩黄连方立意有一致处。纵观清宫之配方用药,此方为治咽喉赤肿之常用方,亦称清热利咽汤。据清宫医案载,其配伍合理,疗效确实,值得今日临床之借鉴。

      如乾隆朝惇妃于乾隆四十二年七月三十日病“风热结喉之症”,“脉息弦数”,“项外微觉宣肿”,咽内尚有“紫肿”,御医陈世官、刘世基处以清咽消毒散,内吹牛黄散,外敷如意金黄膏调治,药用:

      黄芩一钱五分,生黄连一钱,连翘三钱,桔梗二钱,柴胡一钱,僵蚕二钱,薄荷一钱,瓜蒌一钱五分,元参三钱,牛蒡子三钱,陈皮一钱,生甘草八分,大青叶一钱。引用荷叶一钱。

      据以后之脉案记载,本此法调治,至八月初四日,“咽痛已好”,改用凉膈饮通便泻热而收功。与普济消毒饮原方比较,清咽解毒散加用瓜蒌、荷叶等养阴利咽,防止表散太过,同时又说明御医们治病并非一味师古,而是看到了疾病的不断发生、发展、变化。

      除了上面所举的代表以外,宫中大量运用温病时方,而且取得很好疗效的案例尚有不少。

      温病大家叶天士说:“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揭示了温病卫气营血次序辨治的大法。这些在清宫医案中都有充分的反映。

      如温病初起邪在卫分,代表方有银翘散、香薷饮、桑杏汤等;气分邪热则用清气法,清宫医案中以凉膈散、白虎汤等多见;凡热邪入营而未入血分者,应用清营法,御医的立法处方与温病学家极为一致,宫中常用方名养阴清热汤(清营汤加减化裁而来)。

      此外值得强调的是,对于热入营分,出现斑疹者,宫中治法多一面清营泄热,一面视其兼气兼卫而配伍不同;温病热入血分,症势重险,清宫之处方多为犀角地黄汤加减之变方,符合温病血分证治规律。

      除了卫气营血不同阶段所用的主要治法,温病的其他治法在清宫医案中亦有体现,并具有其独特之处。其中不乏清宫先行使用的温病时方,如雍正朝之五汁饮,乾隆朝之青蒿鳖甲汤等,被后来之温病学家采用。不难看出,无论是辨证论治思想还是理法方药方面,清宫中治疗温病经验都是对温病学的丰富和补充。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