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追忆大师 > 正文
  • 拼将剩事生前了—缅怀上海中医药大学名师柯雪帆教授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5-09-10 08:47:33
  • 核心提示:柯雪帆先生,1927年5月出生于江苏常熟,17岁从师学医,上世纪40年代在家乡行医。1962年作为上海中医学院首届毕业生留校任职,长期以来担任伤寒教研室主任,历任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委

    柯雪帆先生,1927年5月出生于江苏常熟,17岁从师学医,上世纪40年代在家乡行医。1962年作为上海中医学院首届毕业生留校任职,长期以来担任伤寒教研室主任,历任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伤寒温病论教研室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委员、顾问,全国中医药类规划教材编审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兼内科分会主任等职。在工作中勤勤恳恳,鞠躬尽瘁,深受广大师生的爱戴,被评为上海中医药大学名师。曾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要论著有《伤寒论平脉辨证新探》《伤寒论选读》《中医辨证学》《中医外感病辨治》《疑难病证思辨录》(医案章回体小说《医林掇英》的续写和扩展,有30回本和50回本)等。

    20150910091656.jpg

    柯雪帆教授

    2009年1月10日,柯雪帆教授病逝于上海龙华医院。一位平凡而伟大的老师永远地走了!回想2009年5月,我与任天洛老师曾一起去医院探望他,虽然穿着棉毛衫裤,但难掩消瘦的身形。柯老师缝蜷病榻多年,入住龙华医院已第3个年头。交谈中他满怀欣喜地说到自费印刷的诗集《雪帆诗稿》,诗集共收入60多年以来423首旧体诗词。匆匆间,他离去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仍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一、诗路纪程

    柯雪帆老师年轻时就喜欢作诗。生活如海洋,喜悦如浪花,生活随时有激动人心的喜事和浪花,他便以小诗即事抒情。《七度申年有感—甲申元旦于常熟御兴园》和《余生九度逢丁岁—丁亥正月初七作》两诗,即是柯老师的生平纪程诗,回顾了他一生的主要和重要经历和事件。

    《七度申年有感—甲申元旦于常熟御兴园》共八句(按十二年为期纪程):

    余生七度逢申岁,五岁孩童历劫艰。
    深记姑苏忧故国,再探杏苑换新天。
    埋妻虞岭家何在?设帐扶桑医道宣。
    教本主裁难落笔,鼠标轻按学新鲜。

    他出生于常熟徐市镇,1932年(壬申)5岁,为避淞沪之劫去了北涸农村;1932—1937年就读于智林小学。1937年1月侵华日军在野猫口登陆,炸毁徐市镇,地处里睦塘北的智林小学也被毁,登陆之夜,放火焚烧居民房屋。后徐市中心小学新址改建在塘南。柯雪帆老师的《母校徐市小学(原名智林小学)百年校庆感怀》四首,即回顾了孩童时期的这段经历:“七十年前进学堂,前尘历历岂能忘。皮球虽小无钱买,画地抛砖-造六房……”

    1994年(甲申),就读于吴县县立中学,又在家乡从师学中医,3年后在徐市镇行医。自觉根基太浅,故于1956年(丙申)考取上海中医学院求学,时年29岁。上海中医学院毕业后留校任职,1968年(戊申)“文革”动乱,前妻琴卿蒙冤而死。1980年(庚申),53岁,为赴日本讲学作准备;1992年(壬申)65岁,主编统编教材《伤寒论选读》。2004年(甲申),77岁,开始用计算机写作,即“鼠标轻按学新鲜”。

    《余生九度逢丁岁—丁亥正月初七作》也是八句(按十年为期纪程):

    小兔降生里睦边,十龄遭劫八年艰。
    悬壶就读亥酉岁,家破妻亡丁未前。
    插队十年已岁尽,卯年二度子孙贤。
    宜山除胃休医业,续献余温已十年。

    1927年(丁卯)出生于徐市镇里睦塘边旧宅,生肖属兔。1937年(丁丑)日本大举侵华,中国人民浴血抗战八年。1947年(丁亥)在徐市镇行医,1957年(丁酉)在上海中医学院就读。1967年(丁未),妻子椒琴被迫害。197年(丁巳),插队政策结束,女儿聪慧返城,儿子小宽考入南京医学院。1987年(二度丁卯),花甲之年,JL女长成。1997年(丁丑),柯老师因患胃癌在位于宜山路的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接受胃部大手术,有诗《病中吟十二首》记录住院时的情感,其一《静珠因劳累受凉而患面瘫》记述了住院期间妻子因为劳累而生病,他为此深怀歉疚,充满了悲悯和晚情:“晚寒晨露太辛苦,遂使邪风袭上焦,天钥宜山频往返,案前日日备新肴。”2007年(丁亥),他的最后力作《伤寒论临证发微》完稿。

    二、心路纪程

    回顾柯雪帆先生的一生,他效法前贤、奉献杏林、热爱国家、热爱人民、对学术热烈的追求,与亲友、同窗感情弥笃。他虽然不是从文科出身,但酷爱舞文弄墨,尤其崇尚仲景伤寒学说,愿为“仲师门下犬”。205年柯老《七绝·迎新》诗有日:“愿作仲师门下犬,医林巡护嚎长天。”

    1997年3月,柯老在接受胃部份切除手术前夜,自知身患癌症,犹鼓起余勇以求最后一搏,将《疑难病症思辨录》(30回本)清样的校对完成,最后意犹未尽,重燃希望,在自序的末尾加了一段:“如天假我年,至21世纪初再出40回本,奉献医林。”2005年2月当拿到《疑难病症思辨录》40回本清样的时候,他感到无比欣慰,有一种再次为人,重获新生之感,他喜极而泣,含泪赋《七律一首》:

    手持清样泪难禁,是喜是悲混不分。
    八载辛勤凝素简,一腔执着望霓云。
    欣逢盛世扰思奋,常忆艰时不厌贫。
    若得余年能握笔,愿将残体作传薪。

    情真意切,嘉言句句铭深情。他将感恩化为奉献的热情和拼搏的动力,终干完成手术前立下的弘愿。

    柯雪帆先生一生兢兢业业,不懈努力。他于1997年5月退休年龄,办理了退休手续,但与职务有关的工作还是继续努力去完成:如指导两位台湾研究生撰写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为自己任主编的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伤寒论选读》及两本辅导读物拟订了编写大纲,他主持了编写会议,最后还逐字修改了书稿。退休后,返回故乡常熟,名为养病,而继续潜心学问和写作,所谓生命不已,笔耕不辍。1997年底,与日本东洋学术出版社签约,出版30回本《老中医诊察室》的日文版。1999年秋,与台湾知音出版社签约出版《掇英》繁体字本,2005年,该书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柯先生在晚年更充满了余生不多的紧迫感,要把生前余事都赶紧了却做完。《丁亥岁朝感赋》中:“拼将剩事生前了,喜见医林茂叶添。戊土生金佳运转,来年再写好诗篇。”他赋诗表述决心。《参加名师工作会议后抒怀》:“八年养病沫甘霖,友谊亲情暖我心。轻握鼠标伸夙愿,微微余热献医林。”此诗是胃癌手术8年后于2005年所作。柯老师将自己病后的康复以及恢复得如此之好,寿命的延长,都归功于友谊亲情和各方的关爱,并将这种关爱比喻为滋润和温暖自己的“甘霖”。故诗中除由衷的谢意外,并抱病衰之躯发愿重振生命的余热,撰写新著《伤寒论临证发微》,以此来答谢各方的关爱,也作为对社会和中医事业的微薄贡献。

    《伤寒论临证发微》为柯老晚年力作。该书设有“原文”“发微”“医案医话”选三个栏目。柯老师将自己40余年来研读、教学、应用《伤寒论》的心得体会进行表述,突出创意,着意发微。2006年6月,我去访问他的时候,他正在做资料准备工作,不仅列出提纲,而且把有关资料的书名,起讫页码都标注出来。后来笔者从他午休时的枕上诗中发现,此书写作进程其实是柯老师与疾病作斗争的见证,在写写停停的过程中,以两年时间才得以告竣;是他带病笔耕“书扉染血”、顽强意志的表现,也是他在写作上“经人道语不轻同”的着意创新。在《(伤寒论临证发微)序言)和《(发微)书成之日支扩咯血又发》中有句日:“八十衰年意未赊,汉王笔底(柯老采用汉王电子书写笔)写长沙(指张仲景所写伤寒论)。东洋四度传经去,老树春深更着花。”“芳华杏苑发新枝,开载<掇英>酿蜜时。一瓣心香求创意,《发微》十卷献金师(指著名中医学家金寿山教授)”,又日:“书扉染血我从容,不负衰残八十翁。升万蝇头成一册,竞芳杏苑属中工。”到了耄耋年华,他还是心系中医事业。《午休枕上偶得》:“八十衰年意未休,荧屏犹自杏林谋。愿助青年多创意,度针添线绣神州。”

    《病中·步李商隐无题诗》(2007年11月于龙华医院):“生也非轻死亦难,东风拂拂抚衰残。人生到死思方尽,薪火残躯燃欲干。久病容颜何用镜,几番问慰暖心寒。尚留两眼余光在,大好河山仔细看。”这是他的最后一首诗。人生至死,薪火渐烬,容颜虽改,精神健在,他一直保持着令人钦佩的生活意志。

    三、往事纪程

    30多年前,柯教授如岁左右,正当年富力强,怀着为劳动人民服务的满腔热情,为了改善农村缺医少药状况而竭尽绵薄,参加了支援黄山的医疗小分队。与柯教授同去黄山的还有著名老中医夏涵、吴翰香教授等。赴公社巡回医疗,他们小组5人,被分配到地势最高的岗村。在巡回医疗中,令他最难忘的是抢救一位被毒蛇咬伤的病人,他们就地取材,采用新鲜草药治疗。在一个深秋的夜晚,柯先生刚刚入睡,突然有人敲门,说是相邻的村里一个青年被蝮蛇咬了。柯先生立即起身,挖出几枚移栽在院子里的七叶一枝花根,背上小药箱马上出发。尽是山间小路,上陡坡时要用手攀爬,手足并用,抵达村庄时已近半夜。病人被咬伤已超过16小时,伤在右拇趾,趾踢关节背侧,局部肿痛明显,肿胀已蔓延到膝关节以上约15cm。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有触痛,病人轻度烦躁不安,小便颜色无明显变化,无复视,无眼睑下垂,不思饮食。柯教授看过病人,马上打着手电筒出去采撷草药:乌柏嫩叶一小筐,半边莲一小筐,生南星根一大个。回到病榻旁作三项处理:先在咬伤处,小腿肿胀严重处作十字形切开,宽约5mm,深约3mm,口含半边莲嫩叶,一边咀嚼,一边用口吮吸创口,吸出血液及淋巴液约10~15ml。不加压迫,使其继续有少量淋巴液流出。第二,将乌柏叶、半边莲、生南星加食盐、食油少许捣烂,敷于肿处,自足背一直敷到膝关节以上。第三,将七叶一枝花根4枚切片,与半边莲约60g,一起煎汤,频频内服。

    当晚柯教授睡在病榻的旁边,病人的一动一静、一叹一息听得清清楚楚。正当迷迷糊糊有些睡意起来,却见晨光熹微透进窗来,柯教授立刻起身,发现病人右下肢肿胀开始明显消退,神清气爽。柯教授也有一首《清平乐》记此难忘的星夜出诊:“夜山壁立,新月透山隙。肩背药囊神奕奕,足下浑忘跋蹬。为了贫下中农,一宵廖战从容。赢得病人一笑,归来旭日彤彤。”

    到了晚年,写诗已成为柯老生活的一部分。年届耄耋,养成拍摄花卉草木照相的习惯,生活处处真善美,他用慧眼和照相镜头不断去发现,去挖掘!2005年10月11日重阳佳节,那天柯老师既从时令花卉中捕捉了一个桂花的镜头,桂花点点金黄,在肥硕绿叶的映衬下,显现出它的质朴和高贵。他便即景生情,创作了一首七绝《咏桂花》:“叶坚不畏清秋冷,花小能飘满园香。轻飘微云邀玉兔,仰承雨露迎朝阳。”诗中表现了绝大部分知识分子的高贵品质,他们耐得清秋寂寞,守得清贫,虽然地位卑微弱小,却为了遍洒满园香气而进发出最大的能量。生活在柯老师的眼中是美的,路边被人熟视无睹的小草小花,抑或枝头不经意绽放的腊梅、海棠、芙蓉、荷花都具有独特的光彩魅力,他用诗化的语言和韵律赞美它们平凡不争的美、顽强不屈的美、柔和纯净的美......

    柯老师走了,永久地离别了我们,让我们以他与病魔作斗争的精神为榜样,永不言败,记住他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还为中医事业奉献了凝结一生经验的著作《伤寒论临证发微》。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0533-7538787)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temp.changyan--]
  • 图片
  • 视频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