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医史溯源 > 正文
  • 中国(华)制药厂效力抗战救济社会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5-09-24 14:45:13
  • 核心提示: 中国制药厂董事长焦易堂
    提倡国防中药中央国医馆西迁重庆后,为配合中医救护工作,“鉴于四川产药之丰富,甲于全国,而重庆又为药材荟萃之区,当此全面抗战,西药来源断绝之时,正

     

    20150924151402.jpg

    中国制药厂董事长焦易堂

     

    20150924151412.jpg
    提倡国防中药

    中央国医馆西迁重庆后,为配合中医救护工作,“鉴于四川产药之丰富,甲于全国,而重庆又为药材荟萃之区,当此全面抗战,西药来源断绝之时,正宜利用时地,设厂制药,以供救护之用”(《中医救护医院工作报告书》),于是,一方面提倡国防中药研究,另一方面筹设中国(华)制药厂。

    1938年5月,中央国医馆成立国防中药研究会,提出“中央国医馆为供应国防需要附设国防中药研究会,其各省市县及海外华侨之国医分支馆暨国医药公会得附设分会”。当年7月重庆市国防中药研究会作为分会率先成立。国防中药研究会的研究范围包括:“一是凡以科学方法制造中药有供应国防价值者,由会研究后,连同药方成药呈请中央国医馆审定及试验;二是对于药物从事的新的化验或配制;三是搜集秘方及民间单方制成方案加以说明;四是搜集本草所载以外之草药及其他药品从事化验及研究,并加说明;五是本条二、三两项研究之结果应呈中央国医馆审定,交由中国制药厂化验或制造。其第四项研究之结果得呈中央国医馆编入本草。”(《国防中药研究会简章》)

    国防中药提倡民间献方,难免触动传统保守观念。焦易堂主张以国防大义为先,他曾说:“希望国药界,将有益于国防的秘方都一齐贡献出来,以作救护伤兵难民的帮助,如我国四川的接骨丹,云南的白药,治跌打损伤的以及其他种种方药,于治疗上都有特别的效验,我们都应当尽量拿出来,贡献国家。要知道我们国家,已到了最后关头,此时还不各尽其长,来争取我们民族的最后生存,等到为人征服,就是想贡献也是来不及了。药品如属专利关系,也应当公开一部,才不愧对国家。”在他领导下,中央国医馆多次发文征集各地验方。

    重庆创立药厂

    在倡导的同时,1938年,中央国医馆经与振务委员会协商同意,在中医救护医院内附设了中华制药厂。药厂由中医救护医院副院长饶凤璜、前协和医院制药厂厂长及卫生署制药厂厂长冯志东、留法药学博士曾义、重庆市国药业公会主席许锡之等负责主持,并成立厂务委员会,焦易堂、朱庆澜、陈郁等9人为委员。厂址设在重庆江家巷,厂内设制造、技术和事务三科。制造科下又分三个组,其一典制组负责按照《中华药典》或古今名方为根据制造成药;其二精制组则制造“科学化”药品,主张“凡国药已被西医采用者及已被科学家研究者,其有效的要素与精制品,皆宜为国医所采用”;其三则为采制组负责采集药材等。该厂由振务委员会、中央国医馆首先筹集资金,后来内政部卫生署给予津贴,于1938年6月开设经营部,10月开始投入生产。

    中央国医馆通报中华制药厂的建设情况时说:“自八·一三抗战以来,将士牺牲于疆场,老弱转徙于沟壑,救护工作,至关重要……惟救护工具,端在医药,现在西药来源匮乏,供不应求,若不速谋改进中药,制造中药,则前线无量数负伤将士势将束手待毙。本馆有见及此,创设中华制药厂于重庆,以科学方法,制造关于国防上急切需要之药品,刻已开始制造,成绩颇佳。”

    为了长远发展,中央国医馆决定将中华制药厂改组,按当时《公司法》成立股份有限公司,定名为中国制药厂股份有限公司。股本拟定为法币20万元,共分2000股,每股100元,由股东们认购。其后改为每股200元,但后来仅认购得6万元,便作为先期股本。1939年1月18日中国制药厂股份有限公司在重庆商会大礼堂举行创立大会。会上焦易堂讲话指出,药厂创立有利于“实现中医中药之科学化,利用土产药材,加以西法精炼,协助抗战,而保民族健康”,遂定该厂的宗旨为“应用科学,保存国粹,效力抗战,救济社会”。会上推选股东主席团7人,焦易堂任主席。

    中国制药厂注重药品质量,技术人员在南川金佛山开展采药活动,曾采集160多种中草药标本,撰写论文发表于《四川经济》月刊。药厂对所购进的中药材,仅选取上品作为原料,其中品、下品则再行转卖而不用于制药。厂内还附设高级药学训练班,培训药剂技术员。中国制药厂按照“科学制药”的理念,引进了较为先进近丸片制药机,提高生产效率,如有打片机、磨光机、糖衣机等,对中药材进行择验、烘焙、轧末、打粉、制片及蒸馏提炼。建厂初期即生产救济水达100万瓶,止痢片100万粒,止咳片100万粒,痔漏膏1万磅等。焦易堂常亲往视察,自述:“余每日午后5时抽暇一至厂,则机器转动,员工皆努力从事,红丸蓝丸,装潢陈列,琳琅满目。”(江定《追忆焦易堂先生》)

    巴县艰辛发展

    作为战时首都,重庆不断遭到日机轰炸,1939年6月中国制药厂江家巷厂址遇炸,损失大批药品,厂房震塌,财产损失惨重,人员星散。焦易堂只得让药厂疏散到巴县,他请求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吴稚晖等人出面,获得政府拨款五万元,在巴县新桥石梯租地五亩,建设新厂。总经理李志周轰炸中“受惊恐后常在病中”,坚决辞任。焦易堂只得亲自负责,“事实上等于董事长兼代总经理”。他征调一部分中央国医馆职员前来参与建设,“建筑清理,费时三月,于烈日下荒山中风餐露宿,无人不病,并无薪给,纯尽义务”(焦易堂致董事会函),终于复办厂房,1939年10月恢复生产。

    1939年重庆政府财政部同意给予中国制药厂的“制成药品及制药所用国产原料”专案免除转口税,促进了药厂业务开展。1940年,爱国华侨陈嘉庚回国考察,他原想在重庆创办制药厂,后来见中国制药厂条件具备,于是改为投资200万,生产各种药品捐往前线。

    1941年药厂股本仅剩92500元,董事会提出募股增资至30~50万元,但受轰炸影响,士绅多数走散,后来直至1943年才募足股本。此期间药厂不断培训工人,修护机器加强生产,加大宣传促进推销等,取得较好成效。所生产的药物,包括救急类如救济水、防疫宝丹、救急包等;内科类如藿香正气丸、龙胆大黄片等;外伤科类如中国防腐消炎膏、马氏化脓生肌膏等,“独价值廉而药品纯正,极见效用”(《中央国医馆第四次理事会工作概况报告》)。到1946年,中国制药厂的产值已达到4300万元,产品销售额约1900万元,每年中成药原料需用量为4500公斤。

    民国时期,中国的制药工业相当落后,中药很少采用机器生产,而西药原料基本依赖国外。战事一起,原料断绝,对我国军民影响颇大。而中国制药厂走出了一条中药西制的新路,扩大生产,发挥中医药疗效,为国防需要做出了积极贡献。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