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医史溯源 > 正文
  • 漫谈宋代医学发展

  • 来源:上海中医药报 作者:刘绍义 时间:2013-03-27 15:51:00
  • 核心提示:我们知道,在唐代以前,医生的地位并不高,但到了宋代,这种局面突然好转,“士人尚医”“士人崇医”的风气在宋代非常盛行。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曾说过:“达则为贤相,穷则为良医。”更有

    我们知道,在唐代以前,医生的地位并不高,但到了宋代,这种局面突然好转,“士人尚医”“士人崇医”的风气在宋代非常盛行。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曾说过:“达则为贤相,穷则为良医。”更有文人墨客亲自编写医书,北宋著名学者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就多处记载了医药的条目。为了更好地治病救人,沈括还广泛搜集药方,编成《良方》15卷,书中记述的“秋石方”,是如今发现最早的提取激素的记载。著名文学家苏轼也搜集记载了不少有奇效的验方,他的书与沈括的书被人合编成《苏沈良方》,也是对医学界不小的贡献。
        宋朝政府对医学也非常重视,宋朝官府医生官阶中也包括众多的“大夫”和“郎中”“和安大夫”“成和大夫”“成安大夫”为从六品;“成全大夫”“平和大夫”“保安大夫”为正七品;“和安郎”“成和郎”“成全郎”“保和郎”等为从七品。这些与官府官吏一样的称呼,对医生地位的提高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对医学人才的培养,也是宋朝政府对医学发展的新举措。范仲淹在庆历改革时,就在中央建立太医局,专门培养方脉和针灸两个专业的学生。宋神宗时期,朝廷又大规模发展医学教育,规定太医局设教授一名,学生定额三百人,此后政府医学学校的教授科目和招收学生不断扩大,到了宋朝中后期,医学学校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规模:
        宋朝政府也非常重视编修医学书籍。宋太祖开国之初,就编修了《开宝新详定本草》一书。宋太宗组织编纂了《太平圣惠方》100卷和《神医普救方》1000卷等。同时,宋朝政府还对《脉经》《千金方》等医学书籍广泛印发,任人购买,这些也为人们了解医学知识提供了方便。
      与历朝历代一样,宋朝的生药市场上,也有以次充好、哄抬药价,坑害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情况发生。为了清除这些弊端,王安石改革时,就在京城汴梁创立了太医局熟药所,专售成药和中药饮片,配制方法都按“国家标准”从严掌握,售价只是市场价的三分之一,制药和供货都由太医院主管。紧接着,这种平价药房迅速推广到各州县,“天子赐钱合药,惠及百姓”,深受老百姓欢迎。到了南宋,官办熟药所改名医药惠民局,各州军至少有一所医药惠民局,并在质量、专利、作息等方面作了严格的规定。
      此外,宋朝医学的发展,我们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也能看得出来。《清明上河图》中有三处中医诊所,两处是小儿科.这也让我们看出了宋代中医小儿科的发展盛况。《清明上河图》里还有“专门接骨”的诊所,这在唐代都是没有的,因为唐代以前没有外科、伤科之分。宋代医学的科室划分为后代医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清明上河图》里还有“本堂法制应症煎剂”的中药铺和“赵太丞家”的匾额,里面也有人在求医问药。这些都是宋代医学的繁荣景象,也说明了宋代医学的发展盛况。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