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医史溯源 > 正文
  • 中、日、韩等国古代医学交流述略

  • 来源: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作者:余瀛鳌 时间:2012-03-15 10:15:00
  • 核心提示: 作者简介:余瀛鳌,江苏阜宁人,出身于世医名家。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委员会委员、研究员、研究生部客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中医文献研究室主任、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副所长、所长等职。兼任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
        作者简介:余瀛鳌,江苏阜宁人,出身于世医名家。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委员会委员、研究员、研究生部客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中医文献研究室主任、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副所长、所长等职。兼任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成员、当代中医药技术中心顾问、中国中医药掌会文献分会副主委等,是我国中医,陆床文献学科代头人。著述丰富,主编《中国传统医学大系》、《中医大辞典》、《现代名中医类案选》、《中国古籍珍本提要》等多部医籍,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
        追溯古代,世界各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区,诊疗医学的创建与传承是人所共知的。中医药学堪称是传统医学的“领头羊”,这主要体现于历史的悠久、编著的丰富和当前在医药界所起的重大影响。中医是深受医界瞩目、流传较广的医学科学。笔者认为,中医药学在提高国际医学的诊疗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回顾中国医学的发展史,《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早期经典医著以及历代医学名著,对日本、韩国等邻国的学术、临床影响很大。作为医学科学,中、日、韩等国,在古代就是互为影响、积极交流的。中医学在日本称之为“汉方医学”,古“高丽”国(包括韩国和朝鲜)则称之为“东医学”。彼此之间的学术经验交流,则以医著、文献最为醒目。故这里着重谈中、日、韩在古代传统医著文献的交流及其代表性著作。
    1古代中日医学交流略述
        古代中、日医学,早在中国汉、唐时期即有颇多交流。特别是唐代高僧鉴真在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应日本高僧荣睿、普照的邀请东渡,前后航行六次,到天宝十二年正式到达鹿儿岛,经太宰府、大阪等地,于次年抵奈良,被迎入东大寺,当时鉴真大师曾为日本光明太后诊病,治其宿疾而愈。他还从中国带赠了唐以前的多种医药典籍,这是一次较大规模的中、日医学交流,促进了日本汉方医学的传承、发展。唐代以后,医学交流益趋频繁。其中,日本的汉方医学著作和对中国医圣张仲景著作的弘扬、注释与研究,堪称取得了重大建树。
        人所共知,日、韩等国均有我国早期医典和名著的较多刻本、抄本传世,日本尤多。笔者所看到的除《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干金要方》、《圣济总录》、《和剂局方》、《三因方》等多种早期的日刻本外,还曾在《中国中医总目提要》(薛清禄主编)中看到日本众多的方书,如《金兰方》、《医心方》、《神遗方》、《济民略方》、《古今方汇》、《医方提要》、《医方聚要》、《医方摘要》、《类聚方》、《大同类聚方》、《观聚方要补》、《类聚方集成》、《众方规矩》等。凡此,反映了中日两国方书交流的历史盛貌。
        日本汉方方书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医心方》。这是日本十世纪永观二年(公元984年)丹波康赖在广泛采摭中国晋、唐方书和医籍约150余种的基础上,将临床各科的选方以及其他多学科(包括学术理论、本草、明堂、孔穴、养生、服石、气功、导引、美容、食疗、解毒等)内容予以分类编纂而成。全书共30卷,书中还引述了高丽国的有关医籍内容。这部大型编著,使我们了解到在1000多年前,日本汉方医学的历史原貌和研究成果,从中也看到了早期中、日等国的医学交流状况。值得重视的是,丹波康赖在书中弓l述的我国晋、唐文献,其中已有多种佚失不传,端赖《医心方》传承了其中一部分精粹阐论。
        我国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包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其学术经验受到日本的高度重视。历史上有关日本历代医学家所撰张仲景《伤寒论》等研究性论著或注本多不胜数。其中18世纪至19世纪的论著尤多,《伤寒论集成》、《伤寒论纲要》、《伤寒之研究》、《伤寒论辑义》、《伤寒论述义》、《伤寒广要》、《伤寒脉证式》等被辑入我国近现代医家陈存仁所辑编的《皇汉医学丛书》中,这套丛编在我国有较大的学术影响。我国近代医家恽铁樵的《伤寒论讲义》,即在参阅多种日本汉方医学家伤寒著作的基础上,吸取其中的学术精髓编撰而成。体现了汉方医学对中国的学术影响和两国之间医学交流的学术脉络。
        再者,古代日本的汉方医学家对《金匮要略》亦有诸多研究。如丹波元简的《金匮要略辑义》和其子丹波元坚的《金匮要略述义》,《金匮要略约说》等在我国也有较深广的影响。
    2古代中韩医学交流略述
        关于中国和古高丽国(包括现今的韩国、朝鲜)传统医学的交流,亦有悠久的历史。高丽国将中国、日本的传统医学及其本国的传统医学概称之为“东医学”。该国有关东医学的论著,虽不如中、日两国丰富,但在精粹和切于临床实用
    方面多所致意。如早期,以大型方书《医方类聚》最具有代表性。该书由金礼蒙等编撰,成书于李朝世宗二十七年(1445年),该书重点将高丽中期的医学名著《御医撮要》等书予以编辑、整理,并广泛参阅中国历代医学名著150余种予以分类编纂而成。该书原为365卷,其后佚失已难窥全书原貌,现存日本国江户学训堂本。日刊本原为266卷,现存262卷,内容包含甚广,以治疗方剂昭显于世。书中选方达五万余首。其中有中国明代以前多种已佚方书的选方,靠《医方类聚》得以传世。这套大型方书著作,虽不完整,但中、日、韩等国均有多种刊本传世。
        又如许浚等汇集于l611年的《东医宝鉴》,参阅、援弓l中国明代以前相关医籍80余种的学术精粹内涵,并予以分类辑编,包括基础理论、各科病证的方药治疗、针灸等多方面内容,其编纂在删繁和精选方面下了较大功夫。《东医宝鉴》中的文献资料,主要是以中国明代以前历代医学著作为主,同时又参考、精选了本国的《医方类聚》、《乡药集成方》二书,其编撰体例、版刻风格、印刷与装帧形式皆仿效我国中医古籍,为中医学和朝鲜传统医学的学术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在20世纪后期,曾有新编《东医宝鉴》问世。此书在中、日、韩等国都有流传、交流的刊本。
        在古高丽国医学名著中,还有李济马的《东医寿世保元》、元持常的《东医四象新编》等书,这些名著促进了中韩等国传统医学的交流。
    3结语
        今后,加强中、日、韩等国传统医学的古籍整理和文献研究,拓展学术和诊疗医学相互交流的深广度,将有利于提高临床医学的水平,也定能为世界各国各族人民的防治医学和保健作出积极的贡献。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