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医史溯源 > 正文
  • 薪尽火传--- 从秦伯未对孟河学派的发扬谈中医的传承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 时间:2008-11-27 10:33:20
  • 核心提示: 孟河,古称南兰陵,今指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孟河镇,是孟河学派的发祥地,为我国著名的“名医之乡”。在孟河学派中以费伯雄、丁甘仁、马培之、巢崇山为代表的孟河四大家,早已名噪中华,是晚清中医学派中的一支奇葩。  孟
         孟河,古称南兰陵,今指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孟河镇,是孟河学派的发祥地,为我国著名的“名医之乡”。在孟河学派中以费伯雄、丁甘仁、马培之、巢崇山为代表的孟河四大家,早已名噪中华,是晚清中医学派中的一支奇葩。

      孟河学派对于中医药学术的发展与传承,对于中医理论的造诣与研究,以及中医药临床诊疗等诸多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孟河学派为中国近代中医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

      孟河学派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丁甘仁先生,又名丁泽周,是清末至民国时期的著名医学家,江苏武进孟河人氏,生于1864年,卒于1924年。丁师生于武进孟河,成名于上海。丁师医术精湛,品德高尚,乐善好施,对病家不分职位高低、不论富贵贫贱,均一视同仁,为大众所敬仰。当年孙中山先生曾赠予“博施济众”金字匾额,以示表彰。丁甘仁先生是孟河学派中对当今中医药的发展最具有影响的人物。

      丁甘仁先生医术精湛,临床疗效显著,活人无数。除此而外,先生还培养出了一大批高明的中医大师,成为近代中医界的代表人物。例如:上海丁门三杰(程门雪、章次公、秦伯未)以及黄文东、张赞臣、王一仁、张伯叟、王慎轩、陈存仁等诸多名医大家均出于丁师门下。

      秦伯未先生曾于1961年对弟子们说,《丁甘仁医案》及《喉痧症治概要》是丁师学术思想的代表著作,你们应当好好研读,并说,丁氏医案具有指导性和启发性,既体现丁师对中医药的独立思考,又显示了他的辨证灵活之妙,治病的思路与方法,不局限于一病一方一药,《喉痧症治概要》一书,是丁师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诊治“现代疾病”的范例,更值得学习与研读,对于中医学术发展与应用具有特殊意义。

      《丁甘仁医案》为丁师甘仁长孙丁济万先生于1927年整理完成,全书共8卷,收集有丁氏医案400余例,一至六卷为内科病及时病,七卷为妇科、八卷为外科。总的治病特点是,不拘一家之言,兼采各家之长,创自家之见,其辨证精细而灵活,立法严谨而慎重,注重实际,突出疗效,用药强调小、巧、轻、灵、效。

      治疗外感病,丁师主张融会伤寒与温病的辨证治法,不拘于派别与门户。秦老于1966年“十年动乱”中曾说,“我有两个心愿未能完成,其一,就是想把‘伤寒’与‘温病’结合成为中医外感学,但我现在的处境实难完成了……”这是秦老欲承丁师的遗愿,却成为他终生的遗憾,更是中医学术史上无法弥补的损失。

      对于疑难杂病,丁师主张抓主症、抓重点,兼用各种治法;对于外科,注重整体,内治外治相结合。总之,丁师无愧于医学大家、无愧于孟何学派代表人物之称谓。

      秦伯未先生幼承祖业,又于1919年,时值23岁时拜于丁师门下,由于学有渊源,功底深厚,加之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深得丁师青睐,是丁师门人中的佼佼者,秦老直至晚年,仍深情地跟弟子说“初学于丁师门下,丁老首先要求背诵《古文观止》中的二百二十篇文章,每天背一篇,天天如此,尤其是诸葛亮的《出师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苏轼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更要求背得滚瓜烂熟,一气呵成,当时觉得乏味,却不料古文程度与日俱增,从此博览群书亦觉易也”。他还说,要多学文史知识,提高文学修养,漫步学林,如果说单一的研讨医学可以掘出运河,而整个文学修养的提高,则有助于酿成江海。所以秦老一生著述繁多,笔锋犀利,他的文章大都是一气呵成,直至晚年仍念念不忘丁师的教诲和感激之情。

      秦老先生经常与弟子谈及丁师的轶事和孟河学派的学术特点,以及丁甘仁先师的学术成就和对中医发展的巨大贡献。

      秦老常说,学习中医容易,学好难,学精更难。学习中医必须要打好基本功。什么是基本功?从丁师的著作中可以看出“医经”、“脉学”、“药性”的重要,首要的是努力学习中医经典著作,掌握中医的基础理论,特别是对于《内经》的研读。秦老27岁时即有“秦内经”之美誉。秦老说,学习《内经》首先要明确他的学术思想,在名词方面不要模糊,其次要分清哪些要熟记,哪些只须了解大意,待学完之后,再来一次复习。这种复习要结合临床反复多次,只有这样反复的研究应用,才能不断加深理解,而达到融会贯通,这是学习《内经》和中医所有古典著作的方法。

      孟河学派,非常重视临床诊病,历来以良好的疗效而著称。秦老常说,临床疗效是检验一个医生水平的主要标准,作为医生一定不能离开临床实践,不能离开病人。他还说,作为医生一定要勤读书,多临床,不要做“空头理论家”,其实许多经验是从临床中得来的。

      从事中医的同道都知道秦老的著作及讲述的最大的特点是深入浅出,条目清晰、说理透彻,非常实用。他常把深奥的医理剖析精要后,运用于指导临床,同时又用临床的疗效来验证医理的精深至微。

      更值得提出的是秦老1963年在他主编的《中医临证备要》一书中说:“本书主要是供中医临证方面的参考,具有临床手册作用……本书从临床出发,以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为原则,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各地研究的成果和个人的一些经验,加以简要的论述……。

      该书为了便于临床参考与查阅,秦老以人的形体部位划分为全身症状、头面、目、耳、鼻、口、唇、舌、牙、咽喉、颈项、肩背等20类,400多种临床常见症状,又以内科为主,兼及妇科、儿科、外科和眼、喉等科。不但条目分类新颖而且辨证详实,治法方药俱细,实为一部中医临证必备的参考书。

      著书立说,传经于世,是孟河学派的又一特点与贡献。秦老一生著述繁多,仅据《中医图书联合目录》一书中所收藏的书名统计就有50余种之多。无法一一列出。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对中医理论研究的著作;第二类是指导中医临床治疗方面的著作;第三类是发展中医教育讲学方面的著作;第四类著作是中医科普方面的。

      孟河学派的学术思想中,另一个特点是为了中医学术的发展,提倡融合西医知识,共同发展。秦老在著作和临床中,一直倡导中西医团结合作,取长补短,共同与疾病斗争。秦老对中西医团结合作有如此的见解,在人事交往中还有一段趣事。他与西医大师张孝騫先生私交很好,由于两位中西医国手经常一起给中央领导同志会诊,结下了深厚友谊,“十年动乱”中都被定为“牛鬼蛇神”、“反动学术权威”而被打倒。一次秦老去协和医院,遇上张老正在“劳动改造”打扫厕所,二老相视苦笑了一下,便找到厕所旁一个偏僻的角落,窥视周围,相互劝慰了几句后,竟切磋起了中西医对心梗、白血病、肺癌的理解与认识上的异同,以及在治法上的异同,弟子在旁边听呆了,心里想,你们二老都如此狼狈,还谈这些有什么用呀?中国的知识分子,他们对于事业、学术的赤胆忠心、孜孜以求的精神是多么可爱可敬呀。在回家的路上,秦老笑着说,今天是我这两年来最为高兴的一天。

      时至今日,中西文明的迅速交融碰撞给中华医药的发展带来一个独特的契机:以五千年文明之水容四海新知使中医药文明再登高台。这可能需要几代杰出之士前仆后继为之奋斗,真是唯愿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谨以此文纪念秦老,诚望中医学术传灯不尽,光耀四海。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