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医史溯源 > 正文
  • 钱乙与“地黄丸”

  • 来源:中国医药报 作者: 时间:2007-10-25 08:40:16
  • 核心提示: 六味地黄丸为补阴代表方,原名地黄圆(丸),最早见于北宋钱乙之《小儿药证直诀》。  钱乙(1035~1117),字仲阳,郓州(今山东郓城县)人。钱氏专业儿科四十年,积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1114年,他的学生阎季忠将他的理论、医案和验方加
        六味地黄丸为补阴代表方,原名地黄圆(丸),最早见于北宋钱乙之《小儿
    药证直诀》。
      钱乙(1035~1117),字仲阳,郓州(今山东郓城县)人。钱氏专业儿科四
    十年,积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1114年,他的学生阎季忠将他的理论、医案和验
    方加以整理,编成了《小儿药证直诀》,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儿科专著。钱
    乙是北宋一位杰出的医学家,其学术远溯《内》、《难》及仲景之说,近继《太
    平圣惠方》等医学成就,堪称儿科鼻祖,但其影响又远远超出了儿科的范围。钱
    氏在五脏辨病时认识到,小儿肾病实证很少。同时他又认为小儿为纯阳之体,勿
    须补阳,只须补益肾阴,故应“地黄丸”。
      “地黄丸”即张仲景方“金匮肾气丸”减去桂枝、附子而成。从此,地黄丸
    成为滋补肾阴的基础方。到了明朝,医学家薛己,对肾阴尤为注重,凡肾阴虚者,
    尽用地黄丸方。1529年,薛己在其所著的《正体类要》中,正式提出了“六味地
    黄丸”。
      在我国古代文化中,“六”为成水之数,称为老阴;又因肾在人体位置居下,
    五行就将肾归属于水,“六”即为肾的代名词。
      “六味”从字义上讲,是六味药。1114年钱乙在立地黄丸方时选用的即是此
    六味药,当时钱氏没有直名“六味地黄丸”。自地黄丸问世至公元1529年养阴学
    派将地黄丸前面冠以“六味”,其间经历了400余年。这一时期,医家对地黄丸
    的认识逐渐得到了统一,都把地黄丸作为“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剂,都认为
    有必要将地黄丸这种作用加以肯定和强调,故特意将“六”这个老阴、成水之数
    加在地黄丸前面,醒目地表示本方有滋阴壮水的功效。方中地黄者,李中梓曰:
    “六味丸以之为首,天一所生之本也”。故方名“六味地黄丸”。
       文/王乐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