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医史溯源 > 正文
  •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中医学发展的指导作用

  • 来源:《中医药导报》 作者:张燕平 时间:2007-08-13 17:14:31
  • 核心提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运动、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同样,中医学的发展也有其自身规律,这种规律可以为我们所认识并掌握运用。正确地认识并运用这种规律就能促进中医学的发展,反之则会走弯路。1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是贯穿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运动、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同样,中医学的发展也有其自身规律,这种规律可以为我们所认识并掌握运用。正确地认识并运用这种规律就能促进中医学的发展,反之则会走弯路。

    1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是贯穿中医学理论和实践的主线

        中医学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形成完整理论体系的过程是以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贯穿始终的。所以,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是完整的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根本指导思想,离开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指导,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就被破坏,就失去了中医学的根本和精髓,中医学就不成为中医学,而只是一堆松散的原始经验。“一引其纲,万目皆张”。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就是中医学的纲,只有在这个纲的统领下,中医学的实践才组成了完整的体系;同样,也只有经过这个纲的贯穿,新的实践和新的事物才被不断地纳人中医学体系,使中医学不断向前发展。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体现在中医学发展过程中就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中医学发展的指导作用。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认为,道是最普遍的规律,其小无内,其大无外,范围天地而不过。中医学理论体系也体现了这一思想,它的表现就是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可以不断地把新事物纳入其体系之中。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是将新事物纳人中医学体系的唯一途径。

    2中医学术的发展是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指导下的归纳、验证与实践的过程

        中医学的发展必然是将中医理论体系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丰富、发展和创新。在中医学的历史上,这种不断进步的过程从来没有停止过,从历代编撰的本草典籍到不断出现的各家学说皆是如此,在中医学实践中各种新的事物、经验和知识被不断地归纳总结,在传统哲学思想的指导下提炼升华,进人中医学体系,成为不断发展完善的中医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西医传人中国之后,大量的医学实践成果没有进入中医理论体系,一方面原因是当时大部分中医对西医相当陌生,没有很好的条件进行归纳、总结,而主要原因在于当时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大环境,它直接否定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体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中医学的存在都成问题,发展更是步履维艰。由于当时对中医的盲目排斥,人为地将使用西医方法进行的医学研究与中医相隔绝,使中医学对西医成果的容纳和吸收基本停滞下来。即使如此,自张锡纯以至现在,仍有医家对此进行着不懈探索,但这种偏见形成习惯性思维,其影响无法忽视,以至于有人认为对人体的微观研究是中医的禁区。其实不然,中医学的基本思想认为所有事物的属性都是无限可分的,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也是如此。《黄帝内经》说:“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是讲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普遍指导作用;“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这种无限扩展、无限深入的认识,其原理是不变的,仍然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也就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所以,中医学的指导思想决定了中医学对人体的认识无论从宏观上还是从微观上都是可以进一步拓展的。

        中医经典理论不是顶峰而是基础,用中医学的方法认识新的事物并不会动摇中医的理论基础,并且只有这样中医学才能不断发展。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是中国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实践的升华,它与西方现代哲学思想体系不同,但是这两个体系只是角度不同,并不互相排斥。就像视觉和听觉一样,对眼睛而言,声音是无法感知的,但不能站在眼睛的立场否定声音的存在;同样也不能站在耳朵的立场否定颜色的存在。从这两种体系中产生的中医学与西医学的关系也是如此,这两者可以相互比较、印证,相互借鉴。但是如果中医学的发展只片面强调符合“科学”要求而离开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指导,那就像以耳视、以目听一样匪夷所思了,实际上却是违背了科学的基本精神。

    3  中医事业的发展应符合其自身规律一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一般规律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中医学发展的指导作用体现在中医学发展目标的各个方面:

    31的思想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的重视是一贯的。《论语》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那么对于中医学的发展来说“本”是什么呢?这个“本”就是中医学自身的价值,是它明确可靠的疗效。中医学薪火相传数千年不绝的根本原因也正在于此。明确可靠的疗效决定了社会的服务需求,同时中医学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使其在传承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性,不会变得支离破碎。相比之下,许多中国古代的学术、技艺则没有这样的幸运,以至于我们现在只能从只鳞片爪的记载中推测一些当时的情况。“殷鉴不远”,中医学的生存和发展不能指望像对待古董一样的保护政策,只能依靠社会的需求,社会的需求才是中医学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力量。

        有适宜的土壤和条件,假以时日,自然能长出参天大树。中医人才的培养也是如此,关键是提供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并且是一个自由成长的环境。老子说“大器晚成”,在人才培养上不能急功近利,而且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点,老中医药专家的产生也都有其独特的过程,就好比野山参,不是温室大棚里能种出来的。如果说中医人才的知识和能力是“标”,那么有利于人才自由成长的良好环境就是“本”,只要这个“本”存在,年轻中医自然就会去努力学习老专家的学术思想,去刻苦钻研经典,去积累临床实践经验,并且会根据自己的特点有所发挥,自成一家。

    32管理上的审时度势、扬长避短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统一的规范是提高中医整体水平所必需的,但是医师自由发挥的空间也是不可忽视的。中医的“道”就好比是水,而每一个中医,由于其学术思想、流派、师承甚至习惯的不同,会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就像不同形状的容器,水盛在这些容器里也会呈现不同的形状,但其内在本质是没有改变的。所以,中医的规范不要过于刻板。只有在遵循规范和自由发挥之间把握好平衡,不偏不倚,才符合自然之道,才有利于中医学术的创新和发展。

        中医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有效的投入。从短期投入的效率看,应该扬长避短,发挥中医的长处,创立、推广疗效显著的中医技术、方法,形成与西医的优势互补,使卫生投入发挥最大效果;但是从发展完整学科体系的长远目标看,中医学应该全面发展,即使在西医有明显疗效的方面也不应该存在学术上的盲区,不能回避中医的难题,如果没有对难题的攻关,难题就永远解决不了,中医学的覆盖范围就会逐渐萎缩,甚至中医学体系也会逐渐失去完整性。所以在中医的投入上要审时度势,合理把握短期效率和长远目标的平衡。

        中医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在中医学形成和发展的实践中已被证明了其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这种指导作用不仅是中医学继续发展的必要保证,而且是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普遍指导意义的重要探索。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