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医史溯源 > 正文
  • 岭南医学源远流长(十八):瘟疫防治功效著

  •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李姝淳 时间:2007-06-25 22:03:03
  • 核心提示: 中国的痘神。中国人几千年来一直供奉着的痘神娘娘依然无法阻止天花的肆虐,一直到了清代邱熺才真正找到一种“送痘”的方法。  清代广东曾多次爆发瘟疫流行,尤以鼠疫、霍乱、天花等危害甚烈,岭南医家在治疗瘟疫病中
        中国的痘神。中国人几千年来一直供奉着的痘神娘娘依然无法阻止天花的肆虐,一直到了清代邱熺才真正找到一种“送痘”的方法。

      清代广东曾多次爆发瘟疫流行,尤以鼠疫、霍乱、天花等危害甚烈,岭南医家在治疗瘟疫病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大量有关瘟疫病专著出现,是当时情况的真实写照。
      鼠疫,又称黑死病,中医又称之为“疫核”,以其高热咯血、全身淋巴结肿大、皮肤瘀黑而得名。清代末年鼠疫曾在广东地区流行,儋州罗汝兰著《鼠疫汇编》,是岭南地区第一部关于鼠疫的专著,首先提出了该病的病原、病机,治疗方法等。书中又提出了预防十六字诀:“居要通风,卧勿粘地,药取清解,食戒热滞。”
      1894年广州发生鼠疫,死亡超过十万人。1900年9月,羊城林庆铨著《时疫辨》,其序言曰:“粤东时疫之作,先是同治间始于越南,传流广西,继而高廉,继而琼雷,二十余年,蔓延靡息。迄光绪二十年(1894年),又继而广州郡城疫作,次及村落,于今又五阅年矣。偶遇雨泽愆期,大地亢旱,雷雹不作,阳气闭郁,故疬疫盛行,倍于畴者,生民何辜,死亡接踵。”有鉴于此,林庆铨写成《时疫辨》四卷。卷一首引吴鞠通《温病条辨》语,谓温邪初由口鼻受之,病在上焦,不治则传中、下焦,其法分上中下三焦分治。卷二论时疫杀人最速,列治疫法则八门,附录论治鼠疫方案。卷三卷四宗吴又可说,论瘟疫有九种,收集了广东各地(高州、茂名、广州)的民间验方,卷末附论癍症。《时疫辨》是一部学术水平较高的温病学著述。
      霍乱是消化道烈性传染病,病者上吐下泻,药石不进,顷刻而亡。江南王孟英曾总结其诊治霍乱的经验,创制了著名的蚕矢汤并著有《霍乱论》传于后世,庇益后人。清代末年,霍乱流行于广东省沿海各县及水乡地带,岭南的医家在临床诊治霍乱的过程中总结经验,著书立说,传于后世,顺德钟贻庭撰写《瘟毒霍乱约辨》、中山林粹祥著《霍乱经验良方》、阳江林辅贤著《霍乱良方》等,都是防治霍乱病专著。
      天花是致死致残率极高的烈性传染病。几千年来,不管是平民百姓还是王公贵族都深受其害,据载清朝顺治皇帝就是得了天花而死的。尽管关于顺治的离去有多种说法,但是,康熙因为出过天花而登上帝位却是没有异议的。
      对于天花,人们是谈“痘”色变,但是对天花预防的研究却从来没有停止过,我国从宋代开始就有用天花的痘痂吹入健康人鼻中以预防天花的人痘技术。但是,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种痘技术则是明代邱熺从澳门学来的,并将其广为传播,为岭南的人们免除“天花”这一瘟神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方法。
      邱熺,字浩川,广东南海人,他并不是医生,而是一个在澳门经商的商人。1805年,邱熺从英国医生皮尔逊那里学到了种痘之法,在自身及家人身上试种成功之后,他在洋行会馆的种痘局,风雨无阻地为百姓种痘,成为我国第一位专施接种牛痘的专业医生,并著有《引痘略》一书。他并不是为自己谋私利,而是为了当代和后世的人可以避免生命的危险,得以平安健康地成长。邱熺对接种牛痘的技术精益求精,十余年间,经他接种的人据说超过了万人之众,而无一失误,这种严肃认真、对人负责的高尚品德值得后人借鉴。
      由于随着广东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迁入广东的人口越来越多,尤其是珠三角的城市更是人口众多,岭南山岚瘴气的特殊环境特点,造成了烈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岭南的温病学家们在继承了传统的温病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本地的特点,发展了温病学对瘟疫治疗的理论体系,形成岭南特色的温病学,为温病学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