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医史溯源 > 正文
  • 岭南医学源远流长(十五):伤寒“四大金刚”(上)

  •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李姝淳 时间:2007-06-14 20:47:24
  • 核心提示:  在人们的印象中,一提起岭南,就会想到湿热的天气,疫疠的流行,而岭南医学似乎也成了温病最好的“教材”。然而,在岭南,阐扬仲景《伤寒》《金匮》经方者,亦不乏其人。清代有香山麦乃求、东莞陈焕棠;近代有新会陈伯坛、顺德
        在人们的印象中,一提起岭南,就会想到湿热的天气,疫疠的流行,而岭南医学似乎也成了温病最好的“教材”。然而,在岭南,阐扬仲景《伤寒》《金匮》经方者,亦不乏其人。清代有香山麦乃求、东莞陈焕棠;近代有新会陈伯坛、顺德黎庇留、南海谭彤晖、鹤山易巨荪,四人均在广州开设医馆,治病救人,后人描述四人“为心性之交,每于灯残人静酒酣耳热之际,畅谈《灵枢》《素问》论略之理”,号称“四大金刚”。
      陈伯坛(1863-1938年),号英畦,广东新会人,近代岭南经方派医家,自幼刻苦好学,聪敏过人,博览经史,精通《周易》,尤笃好医学,22岁时设馆行医,悬壶济世,因其治病所用经方,药量特重,如桂枝生姜之属动以两计,大锅煎敖,药味奇辣,而服之奇效,故人多称之“陈大剂”。
      古人说,凡欲为医者,当发三大愿:一愿必精通方术以活人;二愿有医学名著以传世;三愿将独到经验以授徒,陈伯坛便以其医术医德达此三愿。
      他悬壶济世,医术精湛,他对仲景经方运用灵活且能结合实际,如用治疗阳毒的升麻鳖甲汤加减治疗当时广东流行的“疫核症”,也就是鼠疫,活人无数。1930年陈伯坛迁居香港,期间,香港一度痘疹流行,西医认为痘疹是疮科一类,要消毒,要抗感染,尤其要从外治,一见灌浆,就加洗刷,以消毒,结果死亡率极高。而陈伯坛则用中药内服法救治病人,病人基本上都能脱险,从此名震粤港两地。
      他的著述《读过伤寒论》与《读过金匮》代表了他的学术成就,他认为两书的关系是:“论合卷亦合,分之则书亡……伤寒分卷不分门,金匮分门不分卷。”所以《读过伤寒论》终于卷十八,《读过金匮》始为卷十九,二书相应如合璧,读之相应宜互参,成为后世医家必读医书。
      他设馆授徒,毫无保留,将自己的活人之术尽数授予弟子,并创办中医夜学馆、中医学校传播中医学。1905年他受聘于广州陆军医学堂,任中国医学总教习,主讲伤寒论。1924年在广州书坊街设中医夜学馆,该馆学员大半为广州执业名医,白天行医,夜间切磋技艺,可见其为同道所推重。迁居香港后在文咸东街创办伯坛中医专校,传授长沙之学。
      黎天佑,字庇留,广东顺德人,儒而通医,学术上专师仲景,为广东近代伤寒名家之一。光绪甲午年(1894年)任省城十全堂医局医席,坐堂行医,治病救人,效如桴鼓。民国初年,在广州流水井设医寓“崇正草堂”,大厅悬挂“振兴医风,挽回国命”对联以自勉。他为人襟怀广阔,毕生以济世活人为务,他常与人说:“人生最可贵者,莫过如尽己之力,为病民服务,何必孜孜为己?”黎庇留在诊务之余,著书立说,撰《伤寒论崇正篇》八卷。黎庇留还有大量据经方治验的医案手稿,解放后由其子黎少庇及学生肖熙、许大辉等人整理,出版《黎庇留医案》。
      黎庇留对近代广东伤寒研究的影响不仅仅在于他的著作,更在于他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在同一时期仿照其《伤寒崇正篇》体例,对仲景原文进行注解发挥者,还有台山伍律宁《伤寒论之研究》三卷二册,南海赵雄驹《伤寒论旁洲》二卷一册,番禺陈庆保《伤寒类编》一册等。可见其影响之大。
      光绪甲午年(1894)年,是个多事之秋。中日甲午之战丧权辱国,国内鼠疫流行民不聊生。岭南地区的鼠疫流行,疫疾到处,先死鼠,后死人,哀嚎遍野,死亡人数达十余万人。内忧外患的光绪帝虽有爱民之心,面对着慈禧老太太在朝廷上那薄薄的朝帘却只能 “望帘兴叹”,他实在是有心无力。
      万幸的是,这个时候的岭南医学已经全面发展,温病伤寒各有发挥,扬岐黄之术,活人无数。广东专研经方的陈伯坛、黎庇留、易巨荪、谭彤晖四位伤寒名家经常在一起畅谈讨论仲景医学心得,切磋医术,治病救人,传道授业,就像佛经中济世救人的金刚菩萨一般,所以被成为“四大金刚”。
      易庆棠,号巨荪,鹤山人,近代岭南著名经方派医家。易氏出身医学世家,从小在祖父的影响下,谙熟中医经典著述。易巨荪读仲景书着重领会其精神,临证治病于无字无方处阐述发挥;又对金元四大家时方有所长者融会吸收,可见易氏治学态度严谨且又客观。成年后,在广州西关龙津桥脚设医馆,悬壶济世,后迁往小半甫,榜其门曰“集易草芦”。光绪甲午(1894)年,广东疫核(鼠疫)流行,不少医生用败毒散等医治无效,他通过辨证以升麻鳖甲散为主药,活人无数。后来,广州清平局绅宋秋生创办十全堂医局,聘请他为主席,主持医务。
      易巨荪诊务繁忙,但对治验案例多有记述。将其辑录成书,名曰《集思医编》、《集思医案》,前者已经亡佚,后者仍在指导着后来者的伤寒运用。集思者,集众思,广众益也。古人云:“集思广益,而功不必自己立。”《集思医案》即集中众人运用仲景经方智慧,推而广之使其效果更大更好。《集思医案》共记录病案62 例,其中内儿科46例、妇产科9例、鼠疫6例。这些病例的记载文句朴实简练,主证重点突出,其所治病症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危重病,二是急性流行传染病。该书详细记载了这两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成为后来医家学习伤寒以及在岭南地区运用伤寒的最好的范本。
      中医经典著作,文字深奥,非儒者不能精通其说,仲景《伤寒》《金匮》方药济世,尤为儒医所推崇。故清末岭南读书人出身的中医生,其时均以通晓仲景圣贤书为时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四大金刚”之一的谭彤晖。号星缘,南海人,举人出身,属于“儒而通医”。谭彤晖是岭南著名的伤寒派医家,临症以伤寒经方为主,辨证治疗,效如桴鼓,在甲午年的那次鼠疫中,他辨证论治,和陈、黎、易三公一起,制订治疗方案,根据辨证,用升麻鳖甲汤为主治,后改变剂型,改汤为散,分发给患者,活人无数。谭彤晖毕生忙于诊务,未见著述存世。但其医术传于后人,延续着岐黄薪火。
      在一般的认识中,治疗寒性疾病多用伤寒之学,而治疗热性疾病多用温病。所以,在湿热的岭南地区,敢于运用仲景经方治疗危重病和急性传染病尤其是温疫热性病,除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还要有“四大金刚”那样的过人胆识才敢如此“出奇制胜”。
      在清朝末年那个动乱的年代,战争、疫病、天灾、人祸,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内忧外患,岭南也不再是可以“置身事外”的清静之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儒家思想,使读书人奋起抗争,才有了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让近乎绝望的光绪帝似乎看到了振兴的希望,才有了后来的“百日维新”的戊戌变法。这次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却也改变了国人的观念,也让那些闭关锁国的人们知道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让岭南人越来越多地登上历史舞台,政治上先有康有为、梁启超,后有孙中山,黄兴;也使岭南医学在中西医结合方面敢为人先,出现了陈珍阁家族以及朱沛文、谭次仲等中西结合的先驱。当然,这是后话。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