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医史溯源 > 正文
  • 岭南医学源远流长(十):岭南医学大发展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 李姝淳 时间:2007-06-01 19:34:59
  • 核心提示: 随着人口的逐渐迁入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宋元以后,岭南地区的对外交流逐渐增多,在我国的历史舞台上,开始出现了岭南的身影。到了明清两代,僻处南服的广东由于其南临南海,在闭关锁国的当时,是我国为数不多的重要的海
         随着人口的逐渐迁入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宋元以后,岭南地区的对外交流逐渐增多,在我国的历史舞台上,开始出现了岭南的身影。到了明清两代,僻处南服的广东由于其南临南海,在闭关锁国的当时,是我国为数不多的重要的海上贸易港。乾隆年间,清廷一道圣旨使之成为了全国惟一海上对外贸易口岸,史称“一口通关”。
      凭借着独特的地理和政策优势,广州逐步成为工商业都市,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大规模通海。当时流传着首歌谣:“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广州十三行,被称为“帝国洋行”,是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华南地区对外贸易通商中心、当时的珠三角,商贾云集,出现百业竞争、花繁柳茂的情景。
      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全球进行殖民扩张,地大物博的中国成为他们推销商品和贩卖鸦片的首选目标。但是,闭关锁国的清廷依然自以为是地以“天朝上国”自居,对此“不屑一顾”,于是,大量的黄金白银在沿海各省,尤其是最大通商口岸的广东,源源不断地外流。
      从道光帝开始,国库的渐虚和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让皇帝们渐渐清醒,西方列强不是带着贡品来朝觐的“蛮夷之邦”,他们的野心也远不止于简单的商业贸易。于是,广东的政治经济形势引起了朝廷的重视。过去南选入粤的京官顶多只有五品,如今一品大员、封疆大吏却都走马灯似地南下广东巡抚,从而使广东的政治地位大为提高。为了接待这些官员,广东与南岭以北地区的道路交通也有了改善。在这种改善下,许多有名的学者、医学家也或主动或被动地来到广东,如江苏惠士奇(康熙进士)、浙江陈澧(道光举人)、奉天徐延祚(在广州著有医书四种)、江苏管镇乾(著名骨伤科医家)等等。这批才华横溢的学者、医家,从中原江浙等文化、医学、教育发达地区南下入粤,促进了近代岭南文化事业的建设,使岭南成为人才荟萃的地方,也使明清时代岭南地区出现了不少“儒而通医”的医家。
      随着经济的发展,岭南地区的文化教育亦得到相应提高。据近人刘伯骥《广东书院沿革制度》统计,宋代广东书院据方志可稽查者只有27所,至明代已有168所,到了清代猛增至411所。书院教育与明清两代广东中医的兴起关系极大,前人有云:“读书而不能医者有之,未有不读书而能精医者。”我们曾做过调查,明清两代岭南医家453人,其中进士、举人、生员(秀才)出身即所谓“儒而通医”者达125人,占27%,这反映了明清两代广东中医素质水平是比较高的,具有文史哲医相通的特点。所谓“是为大儒乃大医”。另据不完全统计,历代岭南医家约953人,其中宋元以前仅占3%,明清以后占97%,历代岭南中医药文献约408部,其中宋元以前占10%,明清以后占90%,可见岭南医学在明清之后的飞速发展。
      明清的岭南医学除了在内、外、妇、儿各科进一步发展之外,还出现了另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中西汇通的发展。这和岭南特殊的地理和政治环境有关。岭南濒临南海,有着广阔的海岸线和优良的港湾,广州作为最大的通商口岸和西方世界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于是,大量的西洋文化从海外传入,成为我国近代史上中外文化沟通的枢纽,这其中当然包括了医学,因此,广东成为了较早接触西洋医学的地区,也出现了一批中西汇通的医家,如邱熺、陈定泰家族、朱沛文等,创造了具有地方时代特色的岭南医学。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岭南医学出现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药学、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科等分科。岭南医学的高潮真正来到了。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