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医史溯源 > 正文
  • 岭南医学源远流长(四):羡煞鸳鸯共为仙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李姝淳 刘小斌 时间:2007-05-10 13:55:46
  • 核心提示: 俗话说:“只羡鸳鸯不羡仙。”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夫妻琴瑟和鸣是不变的追求,甚至在神话传说里,那些寂寞的仙人们不惜代价地追求这种珠联璧合,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几人能有此福气呢?卓文君的《白头吟》最终也不能唤醒司
        俗话说:“只羡鸳鸯不羡仙。”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夫妻琴瑟和鸣是不变的追求,甚至在神话传说里,那些寂寞的仙人们不惜代价地追求这种珠联璧合,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几人能有此福气呢?卓文君的《白头吟》最终也不能唤醒司马相如对《凤求凰》的记忆;马嵬坡上“掩面救不得”的唐明皇心里不知是否想起《霓裳羽衣舞》的曼妙;李香君滴血而成的桃花扇最终也不能回到候朝宗的手中。这一个个凄美的故事流传千古,似乎,美丽的爱情只是劫难之后的回味。
      然而,在晋代,岭南的罗浮山上,却有这样一对夫妻,他们同志同梦,共同济世救人,甚至在人们的传说中已经是共同飞升的故事,却是真正的“羡煞鸳鸯共为仙”。
      这对令人羡慕的夫妻就是在罗浮山上隐居的晋代岭南最著名的医家葛洪及其妻鲍姑。他们隐居山林,著书立说,治病救人,甚至民间传说葛洪夫妇在罗浮山修炼成仙,共同飞升,称其夫妇为“小仙翁”和“鲍仙姑”,并建有“葛仙祠”、“鲍仙姑殿”来纪念他们。
      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出身世家,适逢“八王之乱”,曾经满怀抱负,希望救国救民于乱世,曾在吴兴太守顾秘麾下任将兵都尉,并因镇压石冰领导的农民起义“有功”,赐爵关内侯。然而,就在这外人看来似乎仕途光明的时候,葛洪却挂印辞官,来到了岭南。
      其实,岭南并不是葛洪原来的目的地,他要去的地方是交趾,因为他“闻交趾出丹砂”,他还是想去找丹砂,炼仙药。两晋时期,士大夫阶级都喜欢炼丹求仙之术,当时风靡全国的“五石散”就是炼丹家们忽悠士族的一个明证。而葛洪更是一个特例,其从祖父葛玄,吴时学道,得仙号葛仙翁,专炼其丹,秘术传弟子郑隐,葛洪从郑隐处学炼丹术,悉得其法,为了寻找炼丹所必须的丹砂,他选择了辞官,南下交趾。然而,他并没有到达交趾,而是留在了岭南罗浮山,因为在这里,他碰到了陪伴他终生的人——鲍姑,一个神奇的女子。
      鲍姑,葛洪之妻,名潜光,上党(今山西长治)人,人称鲍仙姑,晋代岭南针灸名医。其父南海太守鲍玄也是葛洪的老师,教给葛洪炼丹术和医术。鲍玄深重葛洪才学,将女儿鲍姑许配葛洪为妻,两人情好有同画眉,日后共为岭南名医。
      鲍姑从小生长于仕宦兼道士家庭,深受道教影响,后从夫在广东罗浮山行医炼丹。鲍氏医术精湛,擅长灸法,因以当地盛产的红脚艾灸治赘瘤与赘疣而驰名广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针灸家。对于鲍姑的神奇医术,史书记载:“每赘疣,灸之一炷,当即愈。不独愈病,且兼获美艳。”
      葛洪晚年归隐于罗浮山“冲虚古观”养身修道,行医治病,接触流传于民间的医药知识和经验,观察岭南地区的一些急性传染病。他的著述很多,可惜现在仅存的只有《肘后备急方》和《抱朴子》两部,成为了葛洪为岭南医学留下的印记。
      葛洪医书中所记载的大部分药物都是山乡易得且行之有效之物。现代学者从葛洪对青蒿治疟的记载中得到启发,采用低温的方法提取了青蒿素,使之成为一种高效、速效、低毒的抗疟疾新药。
      几百年来,岭南人一直没有忘记葛洪和鲍姑这对济世救人的“神仙眷侣” ,罗浮山上“稚川丹灶”、“洗药池”,越秀山下的“鲍姑井”都是葛洪夫妇当年行医济世的遗迹。
      宋代方信孺有诗《鲍姑井》:“为觅丹砂到海滨,空山废井已生尘。不将一滴苏焦槁,神艾虚传解活人。”虽然时光已经远去,但是葛洪夫妇这对“神仙眷侣”在岭南地区行医活人、习术飞升的故事却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模糊,在人们的心里,他们是真正的“羡煞鸳鸯共为仙”的理想境界。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