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医史溯源 > 正文
  • 岭南医学源远流长(三):蓬莱仙岛罗浮山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李姝淳 刘小斌 广东省中医院名医工作室 时间:2007-05-09 14:35:44
  • 核心提示: 在一段漫长的时间里,对于中原的人们来说,岭南是蛮夷之地。偏偏就在这蛮夷之地,横亘着中国十大名山之一的罗浮山。  罗浮山位于广东省南部,横跨博罗、增城两县,素有“岭南第一山”之称,是秦时传说中的“蓬莱三岛”之一
        在一段漫长的时间里,对于中原的人们来说,岭南是蛮夷之地。偏偏就在这蛮夷之地,横亘着中国十大名山之一的罗浮山。
      罗浮山位于广东省南部,横跨博罗、增城两县,素有“岭南第一山”之称,是秦时传说中的“蓬莱三岛”之一,光绪《广州府志》卷一百四十中有“蓬莱山三岛,罗浮山其一也”的说法,是道教的十大洞天之第七洞天,名朱明耀真之洞天。又列为七十二福地之第三十四,名泉源福地。
      远在南方交趾之地的罗浮山成为道教名山其实很偶然,但是,这种偶然却推动了岭南医学的发展。
      秦时东渡扶桑为始皇求仙药的方士们在海上迷了路,顺水漂流到这里,看到这里山川灵秀,似有道家仙气,便误以为到了蓬莱仙岛之一,欢天喜地地在这里炼丹修炼,祈求长生不老。于是,罗浮山便误打误撞地成为了道教仙山,也为岭南地区迎来了第一批友好的“客人”。在秦汉时期,罗浮山云集各地来的方士,他们在罗浮山采药炼丹,服食丸散,以求长生不老。传说安期生在罗浮山采药修炼,在菖蒲涧得道飞升。
      在秦代之前,岭南地区的人们已有了应用中草药的经验,岭南医学萌芽渐渐显露。到了秦汉时期,尤其是晋代,大量方士在罗浮山隐居,炼丹修炼,朱砂、雄黄等矿物药也开始从丹炉中走出来,应用于治病救人的临床实践中,使岭南医学进一步发展。
      1983年,广州市象岗山西汉南越王墓葬发掘出土的文物中,发现有中药、捣药工具及装药丸的银盒。中药计有雄黄、硫磺、紫石晶、绿松石、赭石等五石药和羚羊角;捣药工具为铜臼、铜杵、铁杵。装药丸的银盒外形扁圆,盒盖和盒身有蒜瓣形花纹,盖身、口沿饰有精细几何纹,并且鎏金,盒底有铜质圈足,盒上烧焊3个小钮,出土时,盒内盛着半盒中药丸,说明当时的医学发展已经出现了丸药成品。西汉南越王墓葬考古的重大发现,证实岭南地区医药历史,至少已有两千年之久。
      对于岭南医学来说,应该感谢秦始皇这一备受非议的劳民伤财的求仙药的举动。随着这些掌握着道家理论和基本医学知识的方士们的到来,罗浮山也就成为了岭南医学的“洞天福地”。
      在罗浮山上习术炼丹者中,最有名的应该是我国岭南著名医家、中国化学药的创始人葛洪和他的妻子鲍姑。葛洪晚年居罗浮山,是有史可证的。《晋书》卷七十二《葛洪传》载,葛洪晚年闻交趾产丹砂,遂南下交趾,以便就近采料炼丹。后行至广州,为刺史邓岳所留,“乃止罗浮山炼丹”。 葛洪在罗浮山隐居期间曾广泛搜集和整理民间的各种验方秘方,写成了《肘后备急方》、《抱朴子》等医书,反映了晋代以前的医学成就和民间疗法。鲍姑善用红脚艾灸疣,虽然没有留下医学著作,但是,《肘后备急方》及《抱朴子》中的关于艾灸的论述,应该也有葛洪这位贤内助的功劳吧。
      罗浮山上的长生井、炼丹炉、洗药池,处处留下了葛洪求仙炼丹、治病救人的足迹。遥想葛洪当年,仙风道骨,一锄一篮,跋山涉水,为民采药,治病救人。这池子便是他洗药草的地方。清代诗人丘逢甲为追忆葛洪,在洗药池畔的巨石上镌刻题诗云:“仙人洗药池,时闻药香发;洗药仙人去不还,古池冷浸梅花月。”
      洗药仙人虽然去不还,但他留下的岭南医术却在岭南地区流传几千年,岭南人深受其惠,世世代代纪念着这对同志同梦、治病救人“羡煞鸳鸯共为仙”的夫妻。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