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医史溯源 > 正文
  • 走入辉煌的隋唐养生时代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2:45:36
  • 核心提示: 隋唐二代,养生文化进一步沿着秦汉魏晋以来形成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方向发展,出现了孙思邈和司马承祯等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养生学家。 孙思邈的养生思想主要收在《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部书中。孙思邈

        隋唐二代,养生文化进一步沿着秦汉魏晋以来形成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方向发展,出现了孙思邈和司马承祯等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养生学家。

     

        孙思邈的养生思想主要收在《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部书中。孙思邈既主张静养,又强调运动;既强调食疗,又主张药补;既强调节欲,又反对绝欲:不但涉及到衣、食、住、行与养生的关系,而且专门探讨了老年保健问题,这些都对后世中华养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司马承祯的两部重要著作《天隐子养生书》和《坐忘论》,都大抵本于老、庄,阐述了内修养生理论和方法。他创立了各种服气法、导引法,详见其《服气精义论》和《导引论》二书。较之于其他的道家养生方法,司马承祯创立的上述方法的最大特色,就在于能够运用中医理论探讨服气、导引的作用机制。

     

        隋唐时期还有一个重要的养生问题必须提到,就是道家气功从汉朝发展到隋唐时期,逐渐形成了最具养生特色的“存思”和“内丹”两大流派。

     

        存思派存思,又名存想,是一种专以调神为基本练功手段的气功功法。在道家经典《太平经》中,存思法就得到了较为详细的记载。隋唐以后,存思派进一步得到发展。到了宋代,张君房所辑《云笈七签》收录的《老君存思图》中,所述的存思法具体方法达18种之多,存思的内容也较前更为丰富。伴随着存思派气功的产生和发展,一种具有自我心理保健功能的存思疗法也开始得到普及与提高。东汉时期,存思疗法已初具规模,《太平经》中就有不少这方面的记载。隋唐以后,存思疗法的运用范围更加广泛,《诸病源候论》就是这方面的代表性著作。

     

        内丹派内丹派气功奠基于东汉魏伯阳所著的《周易参同契》,但“内丹”这一名称却一直到晋代许逊的《灵剑子》中才始有记载。魏晋时期,道家气功方面出现了一部融合内丹、存思两派基本特点的内修专著,这就是《黄庭外景经》。内丹气功兴盛于隋唐二代,此时相继出现了《群仙会真记》和《日月玄枢论》(已亡佚)之类的内丹气功集大成之作。

     

    总体而言,晋朝到隋唐时期的养生学专著,至今尚存的还有晋·许逊《灵剑子》、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隋·巢元方《巢源补养宣导法》、唐·王煮《外台辑养生导引法》等,共十一种,其中书佚存目者,有张湛《养生集要》、王仲丘《养生纂录》、高福《摄生录》、郭雯《摄生经》、斐煜《延寿赤书》、郑景岫《四时养生论》、穆殷《四气摄生论》七种。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