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医史溯源 > 正文
  • 魏晋服石之风与“寒食散”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2:45:36
  • 核心提示:摘自《中国医药报》在中国历史上,魏晋风度一直是文人名士所津津乐道的话题,在许多人看来,它所代表的是一种真正的名士风范。现在的历史学家和文化学者在提及魏晋风度时必定要谈及魏晋服石之风,因为服石之风在魏晋文人士大

    摘自《中国医药报》在中国历史上,魏晋风度一直是文人名士所津津乐道的话题,在许多人看来,它所代表的是一种真正的名士风范。现在的历史学家和文化学者在提及魏晋风度时必定要谈及魏晋服石之风,因为服石之风在魏晋文人士大夫中相当盛行,它是魏晋风度的主要表现之一。魏晋服石之风,最初由玄学宗师何晏所倡导,很快得到当时文人士大夫的仿效而开始流行,并由魏晋至唐,整整流行了五六百年。服石之风之所以能够在魏晋时期盛行,究其原因主要是:


        一、东汉末年玄学的兴起,人们开始用一种全新的眼光审视过去的一些道德观和世界观。由于当时门阀制度盛行,玄学标榜者于是借助服石、纵饮等方式为其行为寻找借口,以此逃避指责。


        二、魏晋时期社会对男女性欲的追求采取一种相对宽容甚至支持的态度。文人士大夫通过服石,以图增强其在房事中的性快感。所以唐代孙思邈在他的《备急干金要方》开篇卷一说:“有贪饵五石,以求房中之乐。”


        三、魏晋时期道家养生学和炼丹术的兴起,对魏晋时期服石之风的盛行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魏晋时期服石之风盛行还有一个原因。由于药石在当时相当昂贵,所以到后来服石渐渐成为一种身份富有的象征,甚至有人假装服石毒性发作来表示自己的富有身份。《太平广记》卷二四七引侯白《启颜录》载:“后魏孝文帝时,谙王及贵臣多服石药,皆称石发。乃有热者,非富贵者,亦云服石发热,时人多嫌其诈作富贵体。”那么,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所服的是什么药石呢?魏晋时期文人名士所服之石,是一种叫“寒食散”的药石。这种散剂由石钟乳、紫石英、白石英、硫磺以及赤石脂五味药石组成,又称“五石散”。“寒食散”的得名,是由于这种散剂药性燥热峻烈,服用后需食用“寒食”以发散药性。


        我国古代很早就开始使用药石。据西汉名医淳于意的《诊籍》记载,最早使用药石的是扁鹊:“阴石以治阴病,阳石以治阳病”。淳于意又引古论说:“中热不涅,不可服五石”。屈原的《楚辞》中也有“登昆仑今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的句子。可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开始服用药石。


        到了秦汉时期,药石的使用已经比较普遍了,并且出现了使用药石的剂型。《神农本草经》上品中共记载有丹砂、石钟乳、石胆、曾青、禹余粮、白石英、紫石英、五色石脂等18种药石,称其能“轻身益气,不老延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养生方》中也有“治云母在麦籍为丸,如酸枣大”的记载。


        但是,关于“寒食散”的发明,一般认为是东汉的名医张仲景。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方论》中的《伤寒杂病》一篇中有“侯氏黑散”,最早注明“宜冷食”,又有“紫石寒食散”,最早直呼“寒食”,所以隋代名医巢元方在他的《诸病源
    候论》里引述西晋名医皇甫谧之例用其治疗伤寒。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石钟乳、白石英和硫磺具有温肺肾和壮阳的功效,可以治疗阳痿等症。紫石英具有镇心、安神的功效。可以治虚痨等症。赤石脂性收敛,可以治遗精。所以,“寒食散”被用于壮阳,治阳痿,同时还用于治疗湿疮、溃
    疡等病症。但是,药石大都有毒,一般只宜外用,内服容易造成中毒。


        西晋名士皇甫谧,自己是名医,由于服食药石不当,七年以后,还要袒身吃冰来压制毒性的发作。同时他还记载了一些服石的中毒事件“或爆发不常,天害天命……东海王夫良,痈疮陷背;陇西辛长绪,脊内溃烂;蜀郡赵公烈,中表六散,悉寒食散之所为也”。唐朝名士李泌也由于“服饵过当,暴成狂躁之疾,以至弃代。”由于服石的毒性太大,它的危害逐渐为人们所认识,所以到了唐以后,服石渐渐被人们据弃。(林平顺)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