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医史溯源 > 正文
  • 潘高寿一百年的追求(1890—2004)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2:45:36
  • 核心提示:光绪年间(约公元1890年前后),广东开平人氏潘百世、潘应世兄弟在广州高第街设药铺,店号“长春洞”。长春洞是前店后场式的药铺,前店卖药,后场制丸,雇工10余人,进行作坊式生产。潘氏兄弟于20年代初先后去世。药铺由潘百世之子

    光绪年间(约公元1890年前后),广东开平人氏潘百世、潘应世兄弟在广州高第街设药铺,店号“长春洞”。长春洞是前店后场式的药铺,前店卖药,后场制丸,雇工10余人,进行作坊式生产。潘氏兄弟于20年代初先后去世。药铺由潘百世之子潘逸流、潘应世之子潘楚持共同经营。没多久潘逸流、潘楚持又相继离去,转营他业。药铺由潘百世的四子潘郁生出任司理,潘郁生刚接手经营,就爆发了广州起义。长春洞药铺毁于战火。潘氏改在西关十三行路豆栏上街设店,重新营业。辛亥革命后,西医逐渐为人们所接受。这对于传统中成药的一统天下无疑是一大冲击,那些药效平平的中成药铺就更是惨淡经营,长春洞潘高寿蜡丸因此营业额一落千丈。潘郁生意识到再独沽一味蜡丸业难于持久经营,于是决意另辟路径,着手创制新药,复兴祖业。潘郁生看到南方气候炎热多雨;且多乍暖乍寒天气,人们容易患伤风咳嗽,但市面销售的枇杷露多是独味单方,治咳疗效不显著,于是他将具有润肺镇咳作用的川贝母和有祛痰作用的桔梗与枇杷叶一起熬炼,为消除病人怕吃苦药的心理,还在药液中加上香料和糖浆,将汤剂改为糖浆剂,为使该剂耐久存放,又吸取了西药制剂方法,加进了苯甲酸等作防腐剂。新药制成后,定名为“潘高寿川贝枇杷露”。

     

    潘郁生为扩大宣传,以父亲潘百世的真像和自己的画像为商标,并特意在自己的像旁注明潘四椒创制(潘郁生又名潘四椒),印成精致的包装盒,使人容易辨认。潘还通过报章广作宣传,到处贴街招,还经常写些奇文怪论在报上发表,引起社会人士注意。使潘高寿川贝枇杷露名声鹊起。几年间便成为家喻户晓的治咳药,并行销省港澳以及台湾等地。

     

    随着潘高寿川贝枇杷露走俏,1929年,潘郁生正式树起潘高寿药行招牌,专营枇杷露。长春洞仍然以经营蜡丸业为主。

     

    日本侵华,广州沦陷,长春洞被迫歇业,潘郁生父子分别逃到香港、韶关等地,继续经营川枇杷露。抗战胜利后,因长春洞药铺被洗劫一空,族人无力集资复业,于是由潘郁生独资经营,以潘高寿药行取代长春洞,并淘汰祖业经营的蜡丸,专营川贝枇杷露,又在杉木栏路开新店铺以扩大生产。1948—1949年间,潘高寿药行发展到鼎盛时期,潘钮生除在香港设厂外,还在台湾、澳门设点经营。

     

    潘高寿药行一直采用传统方式生产:煮药是铁锅木柴、土炉明火。像民间“煲凉茶”一样。浓缩药液和煮糖也是用明火煎熬,木棍搅拌。由于怕配方泄露,所以调配药液往往是老板亲自动手,或者叫自己的亲戚做配药,这样就限制了生户的发展。直到公私合营前,潘高寿药行仍是作坊式生产,雇工亦不到30人。

     

    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潘高寿药行与生产止咳枇杷露、止痛散、济众水的大同成药社和生产白萝仙咳水及丹杜莲皮肤水的中华成药社合并,组成“公私合营潘高寿联合制药厂”。生产以各合并厂原有的止咳糖浆为主,将川贝枇杷露作为主体产品,保持了原“潘高寿”的传统特色,其它外用药则调出划归其他厂生产。

     

    合营以后,企业进行了扩产、改建。企业的规模扩大了,生产得到一定的发展。

     

    1959年,潘高寿药厂的一个重要产品“铁破汤”问世。这种对肺病有一定疗效的药物,本是一种有前途的产品,由于片面追求产值,造成质量下降而被有关部门勒令停产。同年10月23日深夜,药厂旁的一家木屐工场失火,火势很快漫延到潘高寿药厂,一夜之间将厂房毁为平地。火灾后,工人们进行生产自救,并物色地点重建工厂。经过一段艰苦时期,积累了一定资金和生产资料,因陋就简地盖起了简易工场,砌起了炉灶,架起了铁锅,便成了煮糖间。到1960年底,潘高寿药厂才恢复传统产品“川贝枇杷露”的生产。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潘高寿药厂恢复了生机,生产直线上升。1961年,川贝枇杷露荣获市“一等名牌产品”称号;红中牌白萝仙止咳露和祟业牌小儿咳糖浆同获“二等名牌产品”称号。潘高寿的产品再度名扬市场,畅销各地。

     

    1964年,潘高寿药厂划入广州市化工局属下的中药总厂。工厂的产、供、销由中药总厂统一计划安排。翌年4月,将位于和平西路的星群药厂的中药提炼车间并入潘高寿,调整后,使潘高寿药厂从窝棚户中摆脱出来,规模进一步扩大。

     

    “文化大革命”期间,取消了原厂名,改为“广州中药七厂”,且一度命名为“中药七连”。1974年中药总厂撤销,并入市医药工业公司。直到 1981年才恢复广州潘高寿药厂名。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潘高寿药厂生产有了飞跃的发展。制药车间大楼落成投产后,先后两次改造锅炉,彻底改变过去土炉明火式制药生产,代之以蒸汽加热炼制,大大减轻劳动强度,改善了工作环境,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改革了原酊水糖浆灌装机,使之达到了半自动化,提高了分装的工作效率。同时根据生产情况,调整了厂房布局和生产设备。

     

    随着形势的发展,被同行喻为“独抱琵琶”的潘高寿药厂,因为长期生产单一酊水糖浆制剂川贝枇杷露,在厂家林立、同类产品激烈竞争的市场上,曾一度产品滞消,“琵琶断弦”,陷入困境。

     

    通过认真的探究,“潘高寿”人找到医治“断弦”症结的良方,就是以重点开发治咳药物系列为主,同时多品种、多剂型地发展其它治疗药物。针对小孩、老人等不同对象,热咳、寒咳等不同症状,高低等不同档次,从单一产品向治咳药物系列方向发展,先后推出了全国首创的驱风镇咳、除痰散结的蛇胆川贝液和润肺止咳、祛痰定喘的蛇胆川贝枇杷膏。同时又研制出鼻咽清毒剂、升血调元汤、炎热清等新产品,仅用几年时间,便开发了20多个新产品,不但发扬了精制治咳药的传统,而且发展到生产治疗胆囊炎、肝炎和肾炎等多种疾病的药品,使产品结构向着多元化发展。

     

    今天的潘高寿拥有自己独立的研发部门,并积极开展行业科技攻关大协作,先后与广州汉方中药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广州拜迪生物医药公司、广州市药材公司签定了战略合作协议.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储备力量,并以自己的实力,于1996年顺利通过澳大利亚卫生部TGA认证。公司坚持“药材好,药才好”的原则,建立可靠的药材来源基地,运用现代生物医药技术和现代检测手段,逐步实施GAP管理,实现重要原材料产地一致、质地优良、成分稳定、生产可控的现代化标准。以使产品质量从源头上得到有力保证。

     

    目前,潘高寿已发展为中国中药工业企业50强之列。产品结构向多元化发展,形成了以呼吸系统用药为主、其他用药为辅的产品结构格局。开创了治咳川贝枇杷露、蛇胆川贝液、蛇胆川贝枇杷膏、蜜炼川贝枇杷膏4大支柱产品,5大剂型。100多个品种,并积极扩大国际市场产品销售,连续5年出品创汇在广州中药行业领先,连续4年排名全国500家最佳经济效益医药制造业工业企业前列。2002年,潘高寿被评为广东省 12家名牌企业之一,成为全国著名的中成药企业。

     

    历史的长河蜿蜒曲折,铸造出了潘高寿百年辉煌。我们预祝:走过百年春秋的潘高寿在引领风骚上百年之后仍矢志不移的为打造完美品质而精耕细作,一路攀高,再创一个辉煌的100年。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