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医史溯源 > 正文
  • 药粥话古今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2:45:36
  • 核心提示:北宋著名散文学家苏辙,官至尚书右丞(相当于现代国务院总理),晚年自号“颖滨遗老”,为人落落大方,一生嗜好喝粥,晚年作《钟山诗》云:“老僧一身泉上住,十年扫尽人间迹。客到惟烧柏子香,晨饥坐视山前粥。” 粥,是一种饮食的方法

    北宋著名散文学家苏辙,官至尚书右丞(相当于现代国务院总理),晚年自号“颖滨遗老”,为人落落大方,一生嗜好喝粥,晚年作《钟山诗》云:“老僧一身泉上住,十年扫尽人间迹。客到惟烧柏子香,晨饥坐视山前粥。”

     

    粥,是一种饮食的方法和形式,文字,记载始见于《周书》:“黄帝始烹谷为粥”。对于粥,原来只认为它简便易行,口感好。而后来发现它还能使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溶解成液体状态,便于肠胃充分消化吸收,很有利于养生保健,故为人们广为使用。汉代大史学家司马迁在其所著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云:“齐王故为阳虚侯时,病甚,众医皆以为蹶。臣意(淳于意,即仓公)诊脉,以为痹,根在右胁下,大如覆杯,令人喘,逆气不能食。臣意即以火齐(煮)粥且饮,六日气下;即令更服丸药,出入六日,病已(愈)。”还有,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14种医学方剂书中,也记载有服食青粱米粥治疗蛇咬伤,用加热的石块煮米汁内服治疗肛门痒痛等方。

     

        汉朝,享有医圣之称的张仲景,对粥食的应用极为广泛,或服药以后随之吃上一碗粳米热粥,或将一撮粳米掺入药中一起煎煮。在其《伤寒论·太阳上篇》第一方桂枝汤中,就是服药须臾,饮热稀粥以助药力。《伤寒论》中记载了很多谷米、中药材合用的名方,桃花汤、竹叶石膏汤和白虎汤等。

     

        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倾注心血编著的《千金方》“食治”篇节中,还收集了很多的民间药粥方,如用谷皮糠粥防治因缺少维生素所致的脚气病,羊骨粥温补阳气,防风粥“去四肢风”等。唐·同州刺史孟诜撰写的《食疗本草》,也收集了不少民间粥疗方剂,可惜原书早已散佚。

     

        宋朝,官方编纂了《太平圣惠方》和《圣济总录》二书。《太平圣惠方》第96、97卷,专为“食治门”,载药粥129方。《圣济总录》是征集当时民间及医家所献医方结合“内府”所收藏的秘方汇编而成,其中也载有不少药粥。

     

        元代,药粥在宫廷王室里也很盛行,皇帝、皇后、皇太后无不喜食。宫廷饮膳太医忽思慧(蒙古族),主管宫廷贵族的饮食烹调,他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结合诸家本草及名医方术知识,在编撰的《饮膳正要》中载有不少滋补强壮、延年益寿和防病治病的药粥方。医药史上“脾胃论”的创始人李东垣,对药粥疗法很有研究,在《食物本草》卷五中专门介绍了28个常用的药粥方。此外,陈直在《养老奉亲书》中录有药粥77方,为当时及后世的中老年人食养食疗、保健益寿提供了一份宝贵的资料。

     

        明朝,名医李时珍长期在民间走访,结合前人应用药粥的经验,在《本草纲目》中选载了药粥62方,并列出专节作了论述。明初朱棣等编撰的《普济方》是汉唐以来最大的一部方书,该书收集药粥180方,对每一个药粥方还作了全面而详细的论述。此外,明初开国元勋刘伯温的《多能鄙事》中也载有药粥30方,戏曲作家高谦在《遵生八笺》中也收有药粥38方,古琴家戏曲理论家朱权《月瞿仙神秘》也录有药粥10方,万历进士王象晋《二如亭群芳谱》中也载有药粥16方。由此可见,在明代举国上下普遍应用药粥,惠及百姓,受益良多。

     

        清代,药粥疗法又有了长足发展,黄之鹤著《粥谱》一书,收载粥方247个,是目前已知记载粥方最多的一书。它将所有的粥分为谷类、蔬菜类、水果类、花卉类、植物类、动物类等,根据药食同源原理,对每一粥方的功用主治作了一简述。曹庭栋所著《老老恒言》中,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前人的总结,选择了适合老年人养生益寿防病治病的药粥10t3方,还将其分别为上、中、下三类。费伯雄撰写的《食鉴本草》一书中,载药粥29方,并按风、寒、暑、湿、燥、火、气、血、阴、阳、痰等逐项分类。汪昂的《医方集解》、张璐的《本经逢原》、章穆的《饮食辨录》等著作中,均有应用药粥防病治病、养生益寿的记载。

     

        到了近代,由于中医药一度受时政的摧残,以致药粥的应用受到制约,但民间应用仍很广泛。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关心中医药的发展,药粥医疗保健作用日益为现代人所认识。当今,药粥作为一种食疗保健方法,已迅速从家庭走向社会,充满生机和活力。许多有识之士运用科技成果把滋补保健的粥品纳AZ业化发展轨道,使药粥商品化,品种繁多,花样翻新,从而进入千家万户,适应和各种人群的不同需求,为药膳事业的发展开创了新路子,谱写出新篇章。

    摘自:《药膳食疗》文/刘思龙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