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杏林拾趣 > 正文
  • 瑶医的故事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2 10:30:13
  • 核心提示:覃迅云

    (二)与疹同:指皮肤出现红点如粟,以指循皮肤,稍有阻碍的疹点类病症。如清代邵新甫在刽临证指南医案)按语中言:“痧者,疹之通称,有头粒如粟。”(时病论.卷四):“其风痧。头痛自汗,腹痛肢麻。”指的是风疹,是因为外感风热
    覃迅云
    (二)与疹同:指皮肤出现红点如粟,以指循皮肤,稍有阻碍的疹点类病症。如清代邵新甫在刽临证指南医案)按语中言:“痧者,疹之通称,有头粒如粟。”(时病论.卷四):“其风痧。头痛自汗,腹痛肢麻。”指的是风疹,是因为外感风热时邪,郁于肌表所致的小儿冬春季皮肤疹点细小淡红,退后无疹痕及脱屑,且具有一定传染性的病症。
            (三)指麻疹:清代沈金鳌《幼科释迷.卷二。麻疹》曰:“方书名麻疹者,北人谓之疹。吴人谓之痧子……各名不同,其实则一也。痧疹虽由肺胃间毒,毕竟是肺经所发之疾,故方书言手太阴肺经。”<重刻烂喉丹痧辑要)“即呼为白面痧”,又叫白鼻痧,是指由于患麻疹所出现的面色苍白症。
            (四)指一般的暑热病症:此为现在民间的称法,指的是由于夏秋之间,感受暑湿之浊气后,结于胸腹与经络之间,出现全身胀累感觉,阵发性发麻感觉,或在舌下、喉结旁、乳部及双肘等部位静脉淤血曲张,嗳出气味有碱性,舌质灰蓝等。一般无传染性,治疗及时多能迅速痊愈。
            瘴症为古代瑶族地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瘴症的发生和瑶族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特点密切相关。气候炎热、多雨潮湿,是导致瘴症的主要原因。其主要表现为头痛体痛、胸腹痞闷、腹胀痛、寒热往来、食欲不振.重则突然昏仆、失语、脱发等。
            远在汉代,瑶族先民已经认识了瘴症,并积极寻找防治方法,如服食薏苡仁、咀嚼槟榔、悬挂菖蒲、针刺治疗、居住干栏建筑等。宋代周去非(岭外代答)中有针刺治瘴的记载:“南人热瘴发一二日,以针刺其上下唇,其法卷唇之里,刺其正中,以手捻其唇血,又以楮叶擦舌。又令人并足而立,刺两足后腕横纹中青脉、血出如注,乃以青蒿和水服之,应手而愈。”瘴症的分类,可按发病季节分为青草瘴、黄梅瘴、新禾瘴、黄茅瘴。按症状及性质分为冷瘴、热瘴、哑瘴等。依植物命名的桂花瘴、菊花瘴,依动物命名的有蚺蛇瘴、孔雀瘴、蚯蚓瘴、鸭虫瘴、黄蜂瘴等,还有瘴田、蒙沙、水瘴等。这些分类命名综合概括了瘴症的病因、病理及病势的演化,反映了瑶族对瘴症的认识水平。

    〈上海中医药报 〉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