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名著广览 > 正文
  • 读马有度《感悟中医》--振兴中医的精气神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6-10-25 15:31:38
  • 核心提示:中医,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和丰富的人文精神。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发明,有的在当代继续应用,有的被新的科学形态自然替代,都没有发生重大争执。唯有中医,存亡之说,兴废之


    中医,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和丰富的人文精神。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发明,有的在当代继续应用,有的被新的科学形态自然替代,都没有发生重大争执。唯有中医,存亡之说,兴废之争,旷日持久。令人义愤填膺,也令人魂牵梦绕。根本原因,是传统文化遇到了现代科学。是文明冲突论,是文化融合论,还是文化多元论,这要靠学术环境的宽容和包容,更要靠体制和政策来支持与调整。在这中间,中医人自身的文化自信、理论自信、养生自信、疗效自信,至关重要。近日读马有度先生的《感悟中医》一书,被他的临床经验和学习精神所折服,也被他娓娓动听的高论宏议深深感染。他是一个极有中医自信的人。人生如棋。会走车马炮的人不在少数,但高明的棋手没有几个。像马有度这样,既是中医临床高手,又有中医战略眼光,又是中医科普专家,又是中医养生典范,如此专家而兼杂家者,实在不多。《感悟中医》这本书表达了中医的正气、底气和生气,反映了中医的精气神。它的优点,有四个方面。

    感悟中医,笔底常带感情

    马有度青年时代,患肺结核、胃溃疡,还严重失眠,读高三时只得休学回家治病。但服了很多药都无效。后来找到重庆七星岗的一位老中医,开了一个方子,仅5味中药,吃了10剂,病就好转了。复学以后,凡有病情反复,就用这个方子,继续有效,于是一直把这张方子珍藏于箱底。1956年高中毕业,报考大学的时候,生性活泼的他一连填了三个志愿,都是报考中医学院。于今用他的话来说,“嫁给中医六十年,人生贵在结良缘”。从此对中医结下的缘,始终充满了爱。这种从根子上发芽的感情,是对学术的爱,对职业的爱,对传统文化的爱。

    马有度每次论及中医,言语笔底常带感情。他认为中医有五大贡献,“以哲理引领人生,以文化哺育心灵,以养生维护健康,以疗效取信天下,以康复服务人民”。“中医是智慧之学,中医是灵验之术,中医是文化之花”。对中医的忠贞,他自己做到了,也希望同行们“认识到位,感情到位,行动到位”。这种感悟,不是思想一闪念,不是浮浅的随感,而是有深度、有温度的大悟彻悟,是出于对中医学术的高度信任、感恩与热爱,是在中医饱受患难中养成的对国之珍宝的衷心呵护,也是唯恐中医丢失而发出的留恋惋惜之情。他为中医自豪,他希望中医雄起。1980年,他读了《名老中医之路》,“近百位中医前辈的治学之路,他们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坚韧的品性,学者的风貌,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对同事同辈的工作成绩,他精心收集,编入书中,炫耀宣扬。对学生晚辈,则尽力扶持提携。所有这一些,都围绕着对中医的感情。好像在同一个战壕里,关心着共同的胜利。他说,“回顾我迈进仲景之门的60年,我深深感悟到,学习中医,研究中医,兴趣是入门的向导,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根基深厚,疗效取信患者

    《感悟中医》饱含深情,文采飞扬,但不是抒情之作。书中记录了作者大量的临床经验和学习心得,使内行看了频频点头;外行看了,很受启发。马有度是成都中医药大学(原成都中医学院)第一届毕业生,中医根基深厚。毕业以后他和另一位同学分配到重庆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他们两个年青中医,在大量西医科室和众多西医专家的包围中,身手不凡,独树一帜,干得红红火火。“我们想来想去,关键就在我们能原原本本地按照中医思维去诊治疾病,用中医思维指导临床,辨证论治,遣方用药”。因此,他一贯主张“疗效是中医的生存之根,发展之本,是最有说服力的硬道理”。“回归中医思维,就是回归中医灵魂”。《感悟中医》专门有一章讲“中医是灵验之术”。他说,“要想疗效好,拜师取经有诀窍;要想疗效好,反复临床熟生巧;要想疗效好,中医思维是个宝;要想疗效好,三基功夫要打牢;要想疗效好,知常达变最重要;要想疗效好,整体调治是高招”。这几句话听起来好像很普通,但每一节讲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临床经验,内涵非常丰富。

    马有度说,“在我学习中医的60年中,除《伤寒》《金匮》之外,阅读次数最多的就是清代程仲龄的《医学心悟》。此书虽小,但对我的帮助却很大。该书倡导的八纲辨证,八法论治,使我在临床上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他在20年前还说过,“从医50余年,用得最多的一张古方就是小柴胡汤。我的体会是,在医门八法之中,和法的应用最广,而小柴胡汤又是和法中最精炼的代表方”。于是他在小柴胡汤的基础上加减化裁,变化成14个“小柴胡”,供临床随证治之。这确是一位老中医的肺腑之言,锦囊妙计。

    科普说理,从容而通俗

    古今很多中医专家,或满腹经纶,或医术高超,但不一定能写通俗的中医科普文章。中医之所以不为一些人所认知,很大一个原因是医理深奥。当今许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远不如前辈。我们的爷爷奶奶,大都知道阴阳虚实,心火肝火。遇到感冒,牙痛,腹泻,催奶回奶,都说得出几个单方验方。当代人在现代科学语境下,对中医的许多术语名词,都不熟悉了。甚至认为中医又玄又虚,又慢又苦,“不科学”了。针对这种情况,马有度认为,“中医药事业要腾飞,必须要有坚强的两翼,一翼是科学研究,一翼是科技普及。只有这两只翅膀都坚强有力,才能飞得高,才能飞得快。中医药要走向世界,也必须以中医药科普为先导。深奥的中医药学术,只有通过深入浅出的表达,才能看得懂用得上,才能广为流传”。所以他一贯主张“一手抓科研,一手抓科普”。几十年来,他编写出版了《家庭中医顾问》《健康奥秘》《大众养生妙法》等科普著作。有的著作一版再版,发行量很大。有的著作翻译成外文,在海外出版。他成为全国著名的中医科普作家、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但是做科普工作,必须有 “付出一升,自装一斗”的丰厚积累;必须有广泛的知识、敏感的触角、过硬的文字功夫;必须要放得下身段,挤得出时间,坐得住冷板凳。马有度中医科班出身,学验俱丰。与病人接触广泛,话题极多。平时博览群书,知识面宽。工作又很刻苦,常在严寒酷暑中坚持写作。他的科普作品选题恰当,说理精辟,文笔流畅,行文从容,深而不藏,浅而不俗。他在青年时代,读过一本《伤寒论改正并注》。“这部石印的线装书,虽然纸张粗糙,但内容丰富,论述精当。对于博大精深的《伤寒论》,该书只用了百余字就将其精华概括无遗”。马有度用一篇短文记述了这本书的要点、历史、流转以及与他从事中医的关系,称此为“一部医书引进门”,相当概括地反映了他的学医经历和对科普写作的启示。

    养生有道,心胸自有天地

    马有度有句著名的格言,“大千世界,以人为本;人生一世,健康为本;维护健康,养生为本”。他最经典的养生之道,是“养生四有”:“心胸有量,动静有度,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这个话源自于《黄帝内经》。《内经》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又说,“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所欲,皆得所愿。”马有度把古人的养生经验,总结提炼,编排成四句话,令人好学好记。特别是“心胸有量,动静有度”两句,非常精彩。马有度说,“最重要的一个关键词是‘适度’”。“重养生,重保健,治未病,这是中华民族的大智慧”。中国中医药报记者海霞这样描写马有度的状态,“虽已古稀,马有度仍像一匹年轻的小马,身轻体健,思维活跃,行动敏捷,声音洪亮,干事雷厉风行,老同学说他‘还与年轻时一样,有才有貌,是个活跃分子’”。由这样一个人来讲中医养生,是既有身份,又有才学,还颇有风度,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了。

    自古以来,中医讲精气神。马有度《感悟中医》一书所表达的,就是中医的正气、底气和生气,也就是中医的精气神。这是中医的自信,也是中华民族的自信。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