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名著广览 > 正文
  • 《伤寒论》方药的特殊煎煮法及临床意义初探

  • 来源:中医药导报 作者:杨万告 时间:2009-08-29 15:22:00
  • 核心提示:  张仲景《伤寒论》的113方,每方都有详尽的制作及煎煮方法介绍,笔者将其中的特殊煎煮法归纳为:去渣再煎、泡服、先煮去上沫及特殊溶媒等方法,现浅析如下。  1去渣再煎法  《伤寒论》第98条小柴胡汤方:“柴胡半

      张仲景《伤寒论》的113方,每方都有详尽的制作及煎煮方法介绍,笔者将其中的特殊煎煮法归纳为:去渣再煎、泡服、先煮去上沫及特殊溶媒等方法,现浅析如下。

      1去渣再煎法

      《伤寒论》第98条小柴胡汤方:“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甘草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运用这样方法的还有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和旋复代赭石汤等方,它们都有“去滓,再煎”的特殊煎煮要求。

        西汉杨雄《方言》云“凡有汁而干谓之煎”,这里的“干”是指浓缩。上述7方在煎煮方法中需要“去滓,再煎”,即去滓后再次浓缩,其意义有3:其一,7方中大、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可和解少阳半表半里之枢机;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和旋复代赭石汤由小柴胡汤变化而来,可和解上下之枢机,同属寒热并用,攻补兼施的和解剂。去滓重煎,再次浓缩可使诸药性味匀和,作用协调,寒热并行,攻补同施,更好的取得和解的作用。其二,上述7方所主之症状大多有呕逆,去滓重煎可以浓缩药液,减少药量,减轻药液对胃的刺激,尤为适宜呕吐病人。其三,去滓再煎,再次浓缩,可使药性缓而持久,与和解剂的立意合拍。

      2泡服法

      《伤寒论》第159条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黄二两,黄连一两,上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泡服法与煎煮法同样有加热、溶解的过程,但有程度的差异.泡服法加热仅用沸水浸泡而不需煎煮,这种程度上的区别决定了它的特有作用,其目的是取两药苦寒之气以清中焦无形之邪热,薄其苦泄之味而防止其直下肠胃。而《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中用本方加黄芩,名泻心汤,治吐血,衄血,但用煎煮之法,而且顿服,则取其味厚力大而泻其血分之热,用药虽一,服法有别,效应各异。

      3先煮、去上沫法

      《伤寒论》原文中注明“先煮、去上沫”的药物有麻黄、葛根。如《伤寒论》第31条葛根汤:“葛根四两,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芍药二两,大枣十二枚,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六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先煮、去上沫”是张仲景对麻黄、葛根二味中药所采用的独特煎煮方法。《本草纲目》麻黄项下记载:“用之折去节根,水煮十余沸,以竹片掠去上沫,沫令人烦。”麻黄为辛温发汗解表之峻药,临床运用时如果不掌握好恰当的剂量和煎煮方法,会出现心慌、心悸、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甚至出现大汗亡阳的危候,张仲景对麻黄的特殊煎煮方法,无疑能有效地消除或减轻麻黄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葛根在方中与麻黄、桂枝配伍,佐麻黄以发表,佐桂枝以解肌且生升津液,濡润筋脉,用于太阳经输不利,筋脉失养之项背拘急证,先煮去沫可减其轻扬发散之力,而存其生升津液之性。

      4特殊溶媒法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根据汤剂的不同组成、功用和临床使用特点,对煎药溶媒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在《伤寒论》中用于汤剂煎煮的溶媒除普通水外还有5种,即甘澜水、潦水、清浆水、清酒、苦酒。

      4.1甘澜水甘澜水又称劳水,《伤寒论》介绍甘澜水的制作方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勺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甘澜水,即普通水以木勺反复扬之,使其产生气泡,以改变水中的含气量。《伤寒论》第65条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半斤,桂枝四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五枚,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j升,温服一升,日三服。”本方为心阳虚而水邪上逆欲作奔豚而设,方中茯苓淡渗利水且能宁心,以防水邪上逆,桂枝温通心阳,助茯苓化气行水,用甘澜水煎煮药物“其用意是减少水寒之性,以免有助水邪之患”。

      4.2潦水潦水即天上降下的雨水。李时珍云:“降注雨水谓之潦。”《伤寒论》263条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二两,连翘二两,杏仁四十个,赤小豆一升,大枣十二枚,生梓白皮一升,生姜二两,甘草二两,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成无己日:“仲景治伤寒瘀热在里,身发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煎用潦水者,取其味薄而不助湿气利热也”。所谓“其味薄”即淡薄,较之江河泉水所含矿物质及无机盐较少,与中药植物药中的有机成分较少产生沉淀,能提高药物溶解率。

      4.3清浆水《伤寒论》第393条枳实栀子豉汤:“枳实三枚,栀子十四个,豆豉一升,上三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内枳实、栀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温分再服。”清浆水的制作,清代医家吴仪洛说:“一名酸浆水,炊粟米熟,投冷水中浸五六日,味酸生花,色类浆,故名。”《本草纲目》记载,清浆水“气味甘酸微温无毒,调中引气通关开胃止渴。”用清浆水煎药,有清热,除烦,理气,宽中助消化的作用。"用清浆水作溶媒煎煮枳实栀子豉汤,用于大病新差,复劳者。清浆水可助枳实理气宽中,助栀子清热除烦,其性昧甘酸微温,味甘能补能缓能和,用于病后体虚复发热者,实为良法。

      4.4清酒  《伤寒论》第182条炙甘草汤方:“甘草四两(炙),生姜三两,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三两,阿胶二两,麦门冬半升,麻仁半升,大枣三十枚。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复脉汤。”《伤寒论》第351条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同样以水与酒按一定比例用作煎药溶媒。清酒为古代酒中清醇而味浓之酒。酒性辛温,味甘辛苦,有通血脉,御寒气,醒脾温中,行药势的作用,在炙甘草汤中,既能助药物通阳复脉,也可以防止生地黄、阿胶、麦冬、麻仁滋腻伤胃助湿。张锡纯云:“酒性原热,而又复久煮,欲变生地黄之凉性为温性。”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中,清酒能助药物活血而散久寒。

      4.5苦酒  《伤寒论》第312条苦酒汤方:“半夏十四枚,鸡子一枚(去黄,内上苦酒,着鸡子壳中),上二味,纳半夏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上火,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剂。”本方以苦酒煮半夏,以半夏涤痰散结,鸡蛋清甘寒润燥止痛,苦酒消肿敛疮。本方用于少阴病,邪热与痰浊郁闭咽喉,局部疼痛溃烂之症。“苦酒即米醋,味苦酸,能制火毒,消疮肿,敛创面,活血行瘀止痛”。

      在上述特殊溶媒中,清浆水、清酒、苦酒三种具有各自的性味和治疗功用,在各自的方中均起到其他药物难以替代的功效,与普通水、甘澜水、潦水有着明显的区别,所以他们既是溶媒,又属药物,在方中起双重作用。

      5结  语

      汤剂的煎煮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又十分复杂的问题。由于药物及病情的差异,所采取的煎煮方法也有不同,煎煮方法是否得宜,对疗效有很大的影响,历代医家对此颇为重视。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卷上所云:“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今后对汤药制剂应从多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在保持和增强疗效的前提下,加快实现这一传统剂型的改革。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