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名著广览 > 正文
  • 《备急灸法》的学术价值

  •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袁宜勤 时间:2008-11-28 10:30:41
  • 核心提示: 《备急灸法》是南宋医家闻人耆年编写的一部灸法专著,兹就其学术价值探讨如下。 保存了古代名医的灸法经验 《备急灸法》选人的22则灸法处方,均出自历代名医之手,其中孙思邈9首,葛洪7首,张文仲2首,仓公、华
          《备急灸法》是南宋医家闻人耆年编写的一部灸法专著,兹就其学术价值探讨如下。
           保存了古代名医的灸法经验
          《备急灸法》选人的22则灸法处方,均出自历代名医之手,其中孙思邈9首,葛洪7首,张文仲2首,仓公、华佗、徐文伯、甄权各1首。以上名医除孙思邈、葛洪有著作传世之外,其他医家均无著作传世,正是通过《备急灸法》他们灸法经验才得以流传。因此,在保存古代名医的灸法经验上,《备急灸法》功不可没。
           总结了急症灸法的学术成就
          《备急灸法》所载灸方,均为急症而设。这些灸方不仅出自名医之手,而且又为闻人耆年亲自筛选,屡试屡验,具有取穴少、疗效高、易掌握等特点。如“卒忤死法十三”载:“急以皂角末吹入两鼻即活,若经时不活,急灸掌后三寸两筋间(间使),各十四炷……如身冷口噤者,灸人中三炷,炷如粟米大。”又如《备急灸法•转胞小便随七》、《备急灸法•转胞小便不通七》日:“治卒胞转,小便不通,烦闷,气促欲死者,用盐填脐孔,大艾炷灸二十一壮,未通更灸,已通即住。”再如《备急灸法•妇人难产十八》云:“治横产手先出者,诸般符药不效,急灸右脚小指尖三炷,炷如绿豆大。”以上所述的灸间使、人中治疗神志昏迷之忤死、灸神阙治疗小便不通之转胞(隆闭)、灸至阴治疗妇人难产等急症灸法经验,受到后世医家的广泛重视,亦成为上述疾病的经典灸方。今人还在继承古人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如利用灸至阴治疗难产的经验来治疗胎位不正,获得显著效果。
          《备急灸法》虽然载方不多,但均为古代急症灸法的经典方,是对宋以前急症灸法经验的概括性总结,对于指导当今的针灸临床,仍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突破了热证不可灸的藩篱
           自汉末名医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一再告诫:热证用灸,可因火逆、火劫造成发黄、谵语、出血、烦躁等变证之后,人们往往固守热证不可灸之藩篱。这样一来,既限制了灸法的应用范围,又失掉了治疗热病有利的时机与手段。闻人耆年积数十年的临证经验,对外科发背、疔疮、肠痈等热病大胆施灸,提出了热证宜早灸的观点。他在《备急灸法•诸发等证一》中指出发背“依法早治,百无一失”,“凡觉有患,便用大蒜切片钱厚,贴在疮头上,先以绿豆大艾炷灸之……不拘多少,但灸之不痛即住”。疔疮“惟宜早灸,凡觉有患,便灸掌后四寸两筋间十四炷”。
           闻人耆年热证宜早灸的观点,得到后世诸多医家的认同。与闻人耆年同时代而稍晚的外科医家陈自明在《外科精要》中,把隔蒜灸作为外科疔疮、痈疽早期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明代医家薛立斋也以善用灸法治疗外科痈疽而闻名。李梃还在《医学入门》中阐述了热证用灸的机理,“热者灸之,引郁热之外发”,即通过灸法的活血化瘀、解毒散结作用,促使痈疮局部瘀滞壅结之热毒得以向外宣散透发。
                              促进了灸法的普及与推广
          《备急灸法》所载灸穴,几乎全部采用部位描述,避开了经络腧穴等专业名词术语,是典型的民间疗法版本。如肠痈“灸两肘尖各百炷”,卒暴心痛“灸掌后三寸两筋间左右各十四壮”,急喉痹“宜急于两手小指甲后各灸三炷”等。对某些用文字难以描述清楚的部位,还附图说明。这种通俗易晓的方式,即使不懂医术,也能在急症仓促之际,按照文字、插图索穴救人,对灸法的普及与推广、灸法在民间的传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