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名著广览 > 正文
  • 《医学心悟》中外科病论治撷要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 时间:2008-04-02 14:38:51
  • 核心提示:  《医学心悟》为清代程国彭著,书中不仅对内科、妇科杂病论治较详,且对外科疾病的论治亦有独特观点和见解,就其学术特点简述如下。  肿毒初起,倡导内消  程氏认为:内毒者,肿毒初起,随用药消散也。凡痈疽、发背、对口、

      《医学心悟》为清代程国彭著,书中不仅对内科、妇科杂病论治较详,且对外科疾病的论治亦有独特观点和见解,就其学术特点简述如下。

      肿毒初起,倡导内消

      程氏认为:内毒者,肿毒初起,随用药消散也。凡痈疽、发背、对口、疔毒,当初起时,脓尚未成,不过气血乘违,逆于肉里耳。治疗亦内服银花甘草汤,外敷远志膏,或贴普救万全膏,即时消散。若系疔疮即亦刺破,或艾灸肿处,涂上蟾蜍饼,贴以万全膏,内服菊花甘草汤,随即平伏。如挟风寒而发者,宜先用芎芷香苏散以散之,随服菊花、银花等药,即可内消,并告诫须及早下手,不可迟滞。

      辨证运用火照法

      凡痈肿在头面以上者,不宜艾灸,恐引起火气上攻。宜用火照法,神乎其神。法用火照散,安纸燃中,以麻油浸点,每用火三技,离毒半寸许照之。自外而内,俾气透入,皮色紫滞者,立转红活,若疮热平塌者,立转高耸。仍需不时照之,则毒气顿解,转阴为阳以收全功。且此法不止施于头上,即如发背等毒,亦宜用之。

      用刀针砭石须辨脓深浅

      对痈疽脓之成否,手法按脓深浅及进刀深浅均作具体阐述。对脓已成熟,无暇待灼艾火照者,即宜用刀法开之。但刀法须在脓熟之时,又须深浅合度。以手按脓处,先看脓之成否,如按下软而不痛,肿随手起者,脓已成也,按下硬而痛,或凹陷不起者,脓未成也。已成脓者可刺,未成脓者,宜姑待之。以手指按下,软肉深者,其脓必深,软肉浅者,其脓亦浅。若脓浅刀深,恐伤好肉,脓深刀浅恐脓不出而肉败,最宜斟酌。更有伏骨之疽,脓腐于肉,皮色不变者,宜以刀入深处,放出瘀脓,不得姑且因循,俾毒气越烂越深也。

      收敛疮口,妙用海浮散

      凡治痈疽最难收口者,程氏认为,多由瘀肉夹杂,瘀脓不尽所致。明确指出:庸工不识,妄用补涩之剂,勉强收口,恐他日内毒复发,更甚于目前,惟予所用海浮散堪称至宝(海浮散:乳香、没药各等分,上二味,安箬皮上,或灸干,为极细末,敷患处,再贴膏药。此散,毒尽则收口,毒不尽则提脓外出,其神妙难以言喻)。对其功效,备加赞赏,以此药敷上,瘀肉自脱,不必用刀,新肉自生,又不藏毒,万举万当也。

      痈疽服药,照顾脾胃为主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对痈疽服药治疗,程氏非常重视脾胃的重要作用。认为凡痈疽服药,重照顾脾胃为主,若病势虽盛,而元气渐虚者,则清药中须兼托补之剂。若脓水已溃,必须托补元气为主,参芪内托散主之。脾虚者,宜理中汤、参苓白术散。气虚下陷者,宜补中益气汤。胃经受寒,饮食停滞者,宜藿香正气散。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