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名著广览 > 正文
  • 《伤寒杂病论》中对立统一观浅议

  •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崇桂琴 时间:2008-03-27 15:14:26
  • 核心提示: 东汉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共载方300余首,其制方遣药严谨有度,认真研讨,发现这些方剂的组成都是充分运用阴阳既对立又统一这一规律。 寒热并用 寒以治热,热以治寒,寒性属阴,热性属阳,二者性质相反,寒热并用

        东汉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共载方300余首,其制方遣药严谨有度,认真研讨,发现这些方剂的组成都是充分运用阴阳既对立又统一这一规律。

        寒热并用

        寒以治热,热以治寒,寒性属阴,热性属阳,二者性质相反,寒热并用的配伍方法,多用于治疗寒热错杂及大寒大热之证。如乌梅丸为治疗厥阴寒热错杂蛔厥证而设,方中细辛、干姜、附子、当归、蜀椒、桂枝辛温以散寒,同时又用黄连、黄柏苦寒清热,诸药如此合用,热得清,寒得温,蛔得安,厥可愈。麻黄升麻汤为治疗伤寒六七日大下后,正气伤而邪陷于里形成表里不解、上热下寒之证而设。此证正虚邪实,阴阳错杂,寒热兼见,仲景用麻黄、升麻、桂枝发越郁阳的同时,用石膏、黄芩、知母、玉竹、天门冬、芍药育阴清热、润肺解毒,又用白术、干姜、甘草、茯苓等温中散寒、健脾补虚,诸阴阳寒热之药合用,相得益彰,使难治之证可得尽解。再如《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篇》的大黄附子汤为治寒实内结,“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而设,方中大黄泻下通便,去其结滞,附子、细辛温经散寒,并能止痛,大黄得附辛,攻下而不伤阳,附、辛得大黄,散寒而不助其实邪,君

    臣相伍,腑实可通,寒实可祛。其他如栀子干姜汤、黄连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等都为寒热并用以治寒热错杂证的方剂。

        病气寒热与药性寒热之间有同气相求、异气相格的关系。故治疗大寒或大热病证时,常常配伍适当的寒药或热药,引之以达病所,即反佐之法。如白通加猪胆汁汤用治少阴阴盛戴阳证,以阴盛阳衰为主要病机,故用生附子、干姜、葱白破阴回阳,又佐以人尿、猪胆汁咸寒苦降之品,意在引阳入阴,使热药不为阴寒所格拒。其他如少阴阴盛格阳证主方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之猪胆汁、《金匮要略》黄土汤之黄芩均为反佐之药。

        补泄兼施

        补乃扶正气之不足,泄乃祛邪气之有余。补泄药合用多用于正虚邪实的病证。虚实错杂之时,纯补虚则闭门留寇,单攻邪则正气愈伤,补泄兼施,攻邪不伤正,补虚不留邪。如麻黄附子细辛汤和麻黄附子甘草汤为治疗少阴里虚兼太阳表实证而立。少阴里虚当温补,太阳表实当发汗,少阴与太阳两感,应温经与发汗同施,方中麻黄解表以散邪,附子温经以助阳,二药相伍,扶正祛邪,细辛既助麻黄解表,又助附子温经散寒,一药二用,此乃仲景用药之妙。再如治疗疟母的鳖甲煎丸,在用鳖甲、大黄、桃仁、庶虫、蜣螂、葶苈子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药的同时,又用人参、阿胶、桂枝、芍药等益气养血之品,是寓补于消,使攻邪而正不伤。

        升降相因

        升浮和沉降之性的药物合用的方法多用于治疗脏腑之性气机升降失常所导致的各种疾病。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是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升降相因,出入有序,则人体健康;反之即病,甚则死亡。仲景非常重视对人体气机的调节,如治疗胃虚痰阻、噫气不除证的旋覆代赭汤,用旋覆花、代赭石、半夏、生姜理气化痰以降浊,复用人参、炙甘草、大枣健脾养胃以升清,诸药合用,降中有升,升中有降,升降相因,阴阳并调,使清升浊降,气机调畅,诸症悉除。又如治疗少阴病或厥阴病的吴茱萸汤,方中重用苦温之吴茱萸为君,以降肝胃之寒逆,用辛温之生姜散胃中寒饮水气,又用温之人参、大枣升补脾胃之清阳。其他如大半夏汤之半夏与人参、白蜜合用;橘皮竹茹汤之橘皮、竹茹、生姜和人参、甘草、大枣合用;半夏、生姜、甘草三泻心汤之黄芩、黄连、生姜、半夏与人参、甘草、大枣合用等都有升降并用之意。

        燥润相济

        润即滋润,具有滋润作用的药物,多能生津润燥,滋阴养血,如生地黄、芍药、麦门冬、阿胶等,但其性阴柔,质多黏腻,易阻气机,损伤阳气,腻膈碍胃,滑肠致泄。燥即燥湿,具有燥湿作用的药物,多能健脾燥湿,如半夏、苍术、茯苓等,但性多辛热燥烈或淡渗利湿,易耗气伤阴助热。二者合用,补偏救弊,使湿祛而不伤阴,滋阴而不助湿,刚柔相济,并行不悖。猪苓汤为治疗阴虚水热互结,小便不利而设,方中猪苓、茯苓、泽泻、滑石清热利水,与阿胶滋阴养血润燥并用,使水邪去而阴不伤,滋阴血而不恋湿。又如治疗肺胃阴伤,火气上逆而致肺痿的麦门冬汤,方中用人参、麦冬、甘草、粳米、大枣润肺养胃、益气生津,同时又用半夏燥湿健脾、降逆下气,使津液充沛,肺胃得润而火气得除。再如竹叶石膏汤用竹叶、石膏、麦门冬、人参、甘草、粳米益气生津、清热除烦的同时,特加一味辛温的半夏以和胃降逆止呕,如此合用,一使石膏、麦冬等凉润而不致呆滞,再使半夏只收降逆之功,而无伤津之弊。

        散收相伍

        散和收是两种相反的治疗方法。散即发散、宣散,一般味多辛香,具有宣肺解表、行气解郁等功能。收即收敛、收涩,具有收涩固脱等功能。前者易伤正,后者易留邪,二者相伍运用,则可取长补短,使散不伤正,收不滞邪,多用于虚实夹杂的病证。如桂枝汤,方中桂枝辛温,驱风解表为君药;芍药苦酸,和营敛阴为臣药;二者一散一收,发表中寓敛汗之意,和营中济调卫之功。另有生姜助桂枝以散表邪,大枣助白芍以和营阴,共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相合,使微微欲似汗出,表邪得解,营卫调和。四逆散功能疏肝解郁,为治疗

    肝气郁结,气机不利,阳郁于里不能布达四肢致厥而设。“结者散之”,故用柴胡、枳实疏肝行气解郁,发越郁阳。“散者收之”,故用芍药敛阴和营以调肝脾,甘草缓急和中,正如方有执说“故用柴胡以解之,枳实以泻之,芍药以收之,甘草以和之也。”四药合用则肝气条达,郁阳得伸,肢厥自愈。其他如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之细辛与五味子同用,均属散收并用的方法。

        补阴补阳同用

        补阴药与补阳药合用的配伍方法,主要见于治疗肾虚的方剂中。肾为先天之本,内寄真阴和真阳,阴液和阳气的根本。然阴根于阳,阳根于阴,孤独阳不生。补阴药性多寒凉,质多腻滞,易伤阳气药性多辛温燥烈,易伤阴精,但二者合用,阴阳互阴有所生,阳有所化,故景岳说:“善补阳者,必于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八味地黄丸为治疗肾阳虚劳的有效方剂,但观其组方,实为滋阴的六味合温补命火之桂、附而成,且桂、附之用量仅为全的十三分之一。此方不仅体现了阴阳互根、阴中原则,同时也体现了“少火生气”的治则。其他如汤、芍药甘草附子汤均为阴阳双补的方剂。

        结语

        综上所述,仲景遣方用药,充分体现了阴阳一这一规律。“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绝”,若阴阳失衡,可表现为寒热错杂,虚实互兼,常,湿阻与津伤互见,阴阳互损等等。病变往往杂,为使方药能与病情相合,需将性质和作用趋立的药物容于一方中,以切中病机,方收到良好效果。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