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名著广览 > 正文
  • 浅析《内经》“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 来源:《时珍国医国药》 作者:陈雪梅 王儒平 时间:2008-01-07 15:37:36
  • 核心提示: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有声无痰为之咳,有痰无声为之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内经》对咳嗽的论述颇详,如《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气所病…肺为咳。”《素问·咳论篇》既认为咳嗽是由于“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有声无痰为之咳,有痰无声为之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内经》对咳嗽的论述颇详,如《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气所病肺为咳。《素问·咳论篇》既认为咳嗽是由于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所致,又说五脏六腑皆令咳,非独肺也,并以脏腑命名,分为肺咳、心咳、肝咳、脾咳、肾咳等。揭示了咳虽为肺之病变,但其他脏腑病变,也可影响肺而发生咳嗽,从而拓宽了咳嗽的辨证论治范围,对临床辨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临床中笔者诊治了多例有关咳嗽患者,对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与感悟。今不揣谫陋,草就成篇,意欲求正于医林长者。

        《素问·咳论篇》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五脏各在一定的时令受病而后传肺脏,如乘春肝先受邪,乘夏心先受邪,乘秋肺先受邪,乘至阴脾先受邪,乘冬肾先受邪五脏受邪而后传肺致咳嗽。各脏咳又传胃、大肠、胆、小肠、膀肤、三焦。而六腑又可传五脏,以及脏象间横传,皆可导致咳,内经中还根据脏腑与咳嗽的病理关系分述了五脏咳与六腑咳的特点,五脏咳证,是指邪犯各脏经脉,使各脏经脉气血逆乱,并出现相应的咳证。肺咳:《内经》言: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心咳:内经》言: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肝咳:《内经》言: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胁下满。脾咳:《内经》言:脾咳之状,咳则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肾咳:《内经》言:“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六腑咳证:《内经》言: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胃咳: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胆咳:呕胆汁;大肠咳:咳而遗矢;小肠咳: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膀胱咳:遗溺;三焦咳:咳而腹满不欲饮食。

        祖国医学认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的病理过程中痰与淤占有重要因素,痰是脏腑功能失调,津液输布障碍,或邪热伤津,炼液而成的。脏腑功能失调以肺、脾、。肾三脏为主。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为水之上源,感受六淫外邪,或其它脏腑功能失调,如肝气郁结,横逆伤肺,或久病肺虚,均可使肺失宣降,津液输布失常,停聚为痰;脾主运化,《素问·经脉别论》篇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各种原因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水湿内停而为痰浊,痰浊上乘,蕴贮于肺脏,即所谓“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肾主水,为水脏,久病肾虚,或劳欲伤肾,肾阳虚弱,不能温化水湿,聚成痰浊。慢性肺病长期反复急性发作,迁延不愈,久病必致脾、肾虚损,为痰的产生提供了病理基础。痰既成之后,又作为内源性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痰阻于肺,肺失宣肃而见咳嗽、咯痰、气喘等症。

        血液流行不止、环周不休有赖于气的推动,有赖于阳气的温煦,气虚或气机郁滞或阳失温煦均可致血淤。久咳患者大多肺气渐虚,无力推动血行而易形成淤血;心主血脉,肺朝百脉,肺助心主治节,调节血液循环,外邪闭肺,或痰郁肺阻皆可致肺失宣降,不能助心主治节而形成淤血;久病脾肾阳虚,甚而累及心阳,不能温煦经脉或鼓动血脉,血液凝滞,形成淤血。临床常出现唇甲青紫、面色黎黑、肌肤甲错、胁下痞块、舌质暗红或紫暗或有淤斑、脉涩等表现。血淤络滞,五脏六腑营养障碍而功能受累,可导致机体抵抗力低下,易致外邪侵袭,引起咳嗽反复发作。

        痰和淤二者常相互影响,痰阻遏气机,尤其郁阻肺气,肺气被郁,失于宣降,百脉不能正常朝汇于肺,肺不能助心主治节,可形成或加重淤血病理;反之,血淤也可引起痰的产生,加重痰郁病理,由于肺朝百脉,助心调节血液循环,淤血停滞,经脉涩滞,势必引起肺气郁闭或肺气损伤,从而使肺失宣发、肃降,导致津液失于输布,停滞为痰。痰、淤既成,极易形成痰淤相结出现痰淤相兼表现,如咳嗽、咯痰、喘促、唇甲青紫、胁下痞块、舌质淤暗等。

        咳嗽常分为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一般而言,外感咳嗽其病尚浅而易治疗,内伤咳嗽多呈慢性反复发作过程,其病较深,治疗上难取速效。古人在治疗咳嗽时非常注重内伤、外感之辨。外感之咳以治肺为主,内伤之咳以治其他脏腑为主。因肺通过气道与外界相通,且外合皮毛,人体感受外邪,肺首当其冲,故外感咳嗽属于邪实,治疗上应祛邪利肺为主,而内伤咳嗽本身就是由于脏腑气血阴阳失调累及于肺所致,按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则,当以去邪止咳、扶正补虚分别处理。

        内经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理论是中医整体观念的典型体现,是一个指导我们进行肺系疾病诊疗的非常科学的理论,现代医学也已认识到许多脏腑的疾病均可造成咳嗽,如鼻后滴漏综合征、咽炎、心功能不全、胃食管返流、肾功能不全等均可致咳。将这一理论运用于具体疾病的诊治时,必须结合临床实际,对疾病的特殊性、规律性进行深入的研究,辨证施治,灵活应用,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