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名著广览 > 正文
  • 《伤寒论》第52条探微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张静远 时间:2007-11-06 14:24:36
  • 核心提示: 《伤寒论》第52条:“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此条文和现在教材所讲的脉数为热,浮数为表热,似当用辛凉法治疗,若用麻黄汤之辛温法,不太适宜。  从观各注家的解释来看,柯韵伯言:数者,急也,即紧也。《医宗金鉴》:伤寒脉浮
      《伤寒论》第52条:“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此条文和现在教材所讲的脉数为热,浮数为表热,似当用辛凉法治疗,若用麻黄汤之辛温法,不太适宜。
      从观各注家的解释来看,柯韵伯言:数者,急也,即紧也。《医宗金鉴》:伤寒脉浮紧者,麻黄汤诚为主剂矣。今脉浮与浮数,似不在发汗之列。然视其病,皆伤寒无汗之表实,则不妨略脉而从证。亦可以用麻黄汤汗之。方有执认为:浮与上同,而此数,数者,伤寒之欲传也。再综其他注家可看出,有认为浮数不用顾及,舍脉取证;有认为此脉数不可用麻黄汤。
      对此笔者思考两个问题,一是脉数若为风热,就当用辛凉法解表,二是若条文无误,是否可以用麻黄汤。对于前一个问题,认为浮数即为表热,辛凉之剂当用,缺乏依据。而有此判断是因于教材认为浮紧为表寒,浮数为表热。然而脉浮紧(缓)和浮数是不同的范畴,前者指寸口脉的紧张度,后者指寸口脉的速度,不对等比较也就无法比较、失去了鉴别的价值;再者,感受寒邪的表寒证很多体温升高,其脉跳加快,必定脉数。在《伤寒论》中辛温治表中,就有“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所以这里只能说浮数可能是风热表证,那样可选辛凉之剂。
      后一个问题,是否脉数可以用麻黄汤。这里不是舍脉取证之意,陈瑞春教授的详脉略证之省笔法一说值得借鉴。结合临床病案:病者,女36岁,患外感病人发热1月余,恶寒,早上不发热,下午开始发热,晚间发热厉害,最高达40℃,胸腹出疹,颈项有水痘,无汗,苔薄黄,脉浮而数、稍滑,在医院治疗抗生素、物理降温等,中药初以柴胡桂枝汤治疗,后以银翘散加减治疗,均不效。1个月后转入省中医院,医仿仲师桂枝二越婢一汤制方小汗之。此为寒伤太阳,久而郁于表,化热之象。此病案虽脉浮数,仍可取用麻黄汤之意,不可过早用辛凉之剂,反不解邪。所以脉浮数未尝不可用麻黄汤。
      综上可以看出,有此脉者,结合上下条文理解,正如方氏言有传变之势,若表热已成,当用辛凉为主,若病证仍在太阳,当可用麻黄汤发汗或小发汗。此条文一个“宜”字很有启示,以具体代一般,示人以法度。暗示可用麻黄汤,亦有非麻黄汤之用的。
      总之,读此条文,当条文互参,脉证结合,知常达变,举一反三,多联系临床,方能有所收获。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