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名著广览 > 正文
  • 《金匮要略》对腠理解释之我见

  • 来源:《中医药导报》 作者: 时间:2007-10-18 10:46:53
  • 核心提示: 在中医经典著作和诸多古医籍中,常有“腠理”一词出现。“腠理”究竟所指何物?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现就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对其的解释略杼己见,以就正于同道。1腠理简介 “腠理”一词首先出自于《内经》。首

        在中医经典著作和诸多古医籍中,常有腠理一词出现。“腠理”究竟所指何物?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现就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对其的解释略杼己见,以就正于同道。

    1腠理简介

        腠理一词首先出自于《内经》。首次作出解释的是仲景的《金匮要略》,其中特别写到:“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皮肤藏腑之文理也”。这段文字也体现了仲景对人体生理的认识。对于仲景的解释,《医宗金鉴》注解为:“腠者,一身之隙,血气往来之处,三焦通会真元之道路也;理者,皮肤脏腑,内外井然,不乱之条理也”。近代的陈伯坛在《读过金匮卷十九》中说“必三焦通而后元真会,悉由腠理之收放为转移”。

        《简明中医辞典》解释为腠理,泛指皮肤、肌肉、脏腑的纹理及皮肤肌肉间隙交接处的结缔组织,分为皮腠、肌腠、粗理、小理、瞧理等”。对其功能解释为:“腠理是渗泄体液、流通气血的门户,有抗御外邪内侵的功能”。这是现代比较公认的认识。

    2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

    21    腠是指部位,亦即是皮肤的间隙、皮肉的间隙。《内经》中用作部位时多称为皮腠、分腠;谈及这个部位的病机时称为腠理。

    22元真    在《内经》、《难经》中无元真一词,“元”涉及对宇宙生成的看法。仲景之“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认为是人得天地之气,三者相合而人得以生长。这生成和生长的观点换一种说法就是:元可化三,三也可化元;人禀一元而生,人能自生,必和三再化元;三为天地人,人之天为五脏真气,地为谷气,人为脉,合此三者方能再化为元。

        元真即是营卫。谷气未流通经过脏腑不能称谓营卫,经历五脏六腑后人脉的谷气即“并”有了五脏之真气,方可换名为营血卫气,而营血卫气合和于脉方能化元。在《灵枢·刺节真邪》中有“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在《素问·玉机真藏》中有解释“脏气者,不能自致于手太阴,必因于胃气,乃至于手太阴也。故病甚者,胃气不能与之俱至于手太阴,故真脏之气独见”。

    23三焦    营卫不和会影响到三焦的功能,三焦的功能依赖营卫相和,从而三焦得归其部而行其所能。《伤寒论·平脉法》中“荣卫不能相将,三焦无所仰,身体痹不仁。荣气不足,则烦疼、口难言。卫气虚,则恶寒数欠。三焦不归其部。上焦不归者,噫而酢吞;中焦不归者,不能消谷引食;下焦不归者,则遗溺”。

        三焦依赖营卫相将,实质是脏真同谷气走脉化为营血,人体合三(营、卫与脉)再化元的过程,为了明确这是再化之元,用“原”来代元(《尔雅》原,再也),原气得以生化,别使方能司职。

    24血气    血气是腠理所充的物质,指营卫相和后的卫气,其下一步的转化是汗、津、液。这基于如下的考虑:(1)卫气所、所之处是腠理。《灵枢·本藏》谓:“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说明卫气循行于腠理。《素问·痹论》谓:“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傈疾滑利,不能人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2)卫气走腠理而化津,外出则为汗。《灵枢·决气》中谓:“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或“津脱者,腠理开,汗大泄”。在《灵枢·营卫生会》中有“人有热,饮食下胃,其气未定,汗则出,或出于面,或出于背,或出于身半,其不循卫气之道而出,何也?岐伯日:此外伤于风,内开腠理,毛蒸理泄,卫气走之,固不得循其道,此气傈悍滑疾,见开而出,故不得从其道,故命日漏泄”。

        综上所述,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此句即是:后天摄人的谷气和人体五脏的真气,入脉形成营血卫气(元真),营卫相和之卫气(血气)化为津液汗,营卫相和后原气得化,其使三焦得“归其部”,司其职,生化水谷,再继续下一个同样的循环过程。营卫(元真)之行若元气之流皮毛腠理也”。

        《素问·评热病论》在谈阴阳交病时说: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今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却而精胜也。精胜则当能食而不复热;复热者邪气也,汗者精气也,今汗出而辄复热者,是邪胜也,不能食者,精无俾也。病而留者,其寿可立而倾也”。俾:益处、随从。这段文献所描述的亦是水谷生化的循环道理。

    3理者,皮肤藏腑之文理也

    31理的字义     理,在《灵枢·五变》中解释为:“理者麂理,麂理而皮不致者,腠理疏”。“麂”为“粗”的古字,本意是鹿相背而食、虑人兽之害也。是鹿在防范外界入侵的情况下进食,由此可以理解“腠”既是物质交换的场所,也是外邪入侵的地方。

    32理,指皮肤直接内应于脏腑之理,还指病邪可由皮肤经腠理而入内脏传变之理    病邪可不经过腠理直接由皮肤传人脏腑。在《素问·刺要论》中有“病有在毫毛腠理者,有在皮肤者…是故刺毫毛腠理无伤皮,皮伤则内动肺”。病邪由皮肤经过腠理传人脏腑。《灵枢·五变》:“余闻百疾之始期也,必生于风雨寒暑,循毫毛而人腠理,或复还,或留止”。在《素问·皮部论》中论述邪气通过影响皮肤和腠理最后人脏府的过程:“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人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腑脏也。”

    33理,指腠理的开阖同皮肤脏腑相关之理    腠理是一部位,气血津液在此处交汇出入,其开阖体现了此处正常与否,开闻是由卫气和皮肤所司,开阖的重要表现就是汗与热。

    331开阖之外因,是皮肤受寒热影响    《素问·举痛论》谓:“寒则腠理闭,气不行,故气收矣。炅则腠理开,荣卫通,汗大泄,故气泄”。《素问·四时刺逆从论》谓:“秋者天气始收,腠理闭塞,皮肤引急”。卫气积于腠理就会化热,在《素问·调经论》有“皮肤致密,腠理闭塞,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之论。这种情况多表现为皮肤受寒而无汗,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发热只是迟早之事)。治疗就要从皮肤和肺着手,宣肺解表。

    332开阖之内因,是卫气营血之影响    气血盛衰影响腠理开阖,这在《灵枢·岁露论》有一长文论述。在《灵枢·五变》也谈到“人之善病风厥漉汗者”原因就是“内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同样在《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有“方乘虚时及新用力,若饮食汗出,腠理开而中于邪”之说。在《伤寒论》中:“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人,与正气相博,结于胁下”,条文说明血气不足,邪气可由腠理而入里。营卫不和可影响腠理开阖。在《伤寒论》中第53条提到“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卫气不共荣气和谐故也”。所以内因责之于营卫,多因脏腑生化水谷不足,从而卫气衰而失开阖之职,所以从脉着手,采用补益脏腑、食粥以充谷气,调和营血卫气之法。

    4 

        腠理是一部位,是皮肉的间隙,是气血津液转化的重要场所。由皮肤、卫气司其开阖,是人体抵御外邪侵入的第一道防线、驱邪外出之地,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皮肤脏腑的变化通过此处都会得到反应。所以在诊断和治疗疾病上,腠理应予足够的重视。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