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名著广览 > 正文
  • 也谈《脉要精微论》“精明”之含义

  •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张效霞 时间:2007-05-26 09:31:33
  • 核心提示:  包头市杏林中医研究院孟琳升先生相继发表了《〈脉要精微论〉“动静”“精明”辨》(见贵报2006年2月17日2489期)、《<脉要精微论>“精明”再辨》(见贵报2007年5月11日2727期)二篇鸿文,对《素问·脉要精微论》“精明”一
      包头市杏林中医研究院孟琳升先生相继发表了《〈脉要精微论〉“动静”“精明”辨》(见贵报2006年2月17日2489期)、《<脉要精微论>“精明”再辨》(见贵报2007年5月11日2727期)二篇鸿文,对《素问·脉要精微论》“精明”一词作出了与众不同的解释,认为该篇“所使用的四个‘精明’字眼,各有不同含义,不能混为一谈”。“第一处‘切脉’所涉‘精明’,系因断句所造成的读误与解误”;“第二处‘五色’之‘精明’……应是精亮明润的约词”;“第三处之“精明”,则明显地系专指‘眼睛’;第四处‘头者’之‘精明’,则为精气神明之代称”。对此,笔者难以苟同。
      首先看孟先生“再辨”一文所说的“精明五色”之“精明”的含义。原文:“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青欲如苍璧之泽,不欲如蓝;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苍。五色精微象见矣,其寿不久也。”对此之“精明”,刘衡如先生认为是“衍文”:“按上文‘视精明,察五色’精明与五色对举,然后分别解释。与之相对,此间自当有‘夫五色者’一段,专释五色,详审上下文义,知五色前‘精明’二字为衍。”若诚如刘先生所言,则此之“精明”当然不会有孟先生所说的深刻含义了——“应是精亮明润的约词”。不过,笔者倒认为此之“精明”并非衍文,因为紧接着上述所引经文的就是“再辨”一文所说的专指“眼睛”的“精明”:“夫精明者,所以视万物,别白黑,审短长。以长为短,以白为黑,如是则精衰矣。”此之“精明”,即是对上文“精明五色”之“精明”的解释。因此,“精明五色”之“精明”,当是指“眼睛”。《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臭,其浊气出于胃,走唇舌而为味。其气之津液皆上熏于面……”《灵枢·大惑论》云:“五脏六腑之精气,留上注于目而为之精。”也就是说,“精明”(眼睛)和“五色”(面色)都能反映“气之华”,故本段经文首先概括“精明”与“五色”对于诊察精气盛衰的重要意义,而后分别论述如何从中判别预后吉凶,故“精明五色”之“精明”并非“衍文”,而是《内经》作者的有意安排。这恰好体现了《内经》的说理在语言逻辑上的严密性。
      其次看“头者,精明之府”之“精明”的含义。其文曰:“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俯,筋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从上下文关系上看,“头者,精明之府”是和“头倾视深”相对为文的,前者言“头”和“精明”在生理上的联系,后者言“头”和“视”在病理上的因果关系。因此,经文中的两个“头”字,其含义应是一致的,即都是指“头”而言,并非前者指“脑”,后者指“头”。“精明”和“视”也是相对应的,其含义也应该是一致的,即都是指“眼睛”而言,而不是前者指“精气神明”,后者指“眼睛”。此句经文与“夫精明者,所以视万物,别白黑……如是则精衰矣”相隔仅126字,从文义上看,后者言“眼睛”出现“以长为短,以白为黑”,则“精衰”,前者言“精明”出现“凹陷”(即视深),则“精神将夺”。若以“眼睛”来释此“精明”,则前后文意相贯。二者都是言通过观察眼睛的变化表现来体察五脏精气的盛衰。如果将“头”解为“脑”,“精明”解为“精气神明”,则下文中的“头倾视深”就没有着落了,从文理上也是讲不通的。其实,“头者,精明之府”该段经文意在阐述通过体表组织的变化去推测内部器官的改变,下文“背者,胸中之府”、“腰者,肾之府”、“膝者,筋之府”、“骨者,髓之府”中的胸中、肾、筋、髓都是指人体有形可见的实体组织器官,若将“精明”释为无形的“精气神明”,则前后文义不属。如同“腰者,肾之府”是指“肾位于腰中”,“骨者,髓之府”是说“髓位于骨中”一样,“头者,精明之府”则是说“眼睛位于头中”。
      最后看“切脉动静而视精明”之“精明”的含义。原文云:“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孟先生在《〈脉要精微论〉“动静”“精明”辨》一文中认为该段经文“应作如下句读:‘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笔者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这里“视精明”与“察五色”并称,正与下文“精明五色”并提形成前后照应,如果像孟先生那样句读,则“精明五色”之“精明”,真正成了“衍文”了。其实,“精”与“睛”同。如《说文通训定声》云:“精,字亦作睛。”《正字通》云:“精,目中黑粒有光者,亦曰精。”《荀子·解蔽》“用精惑也。”注云:“精,目之明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太素·卷二十七·邪中》“睛”作“精”亦可资证。是“精明”即“睛明”,亦即“眼睛”、“眼神”也,眼睛所汇聚之精充足,则“明”而能视,这从《灵枢·大惑论》“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是故瞳子黑眼法于阴,白眼赤脉法于阳也,故阴阳合傳而精明也”,也可进一步得以证实。
      总之,《素问·脉要精微论》四个“精明”所出的一段经文,前后文意一贯,层次分明,环环相扣,其含义是一致的,均是指“眼睛”而言,别无其他深意。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