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名著广览 > 正文
  • 求索 实践 真知——读王少华《中医临证求实》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朱杰 时间:2007-03-15 08:34:49
  • 核心提示: 新春伊始,隔壁诊室的王少华老中医欣喜地告诉我,他的新著《中医临证求实》已于2006年12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我有幸在第一时间先睹为快,洋洋45万言,叹为观止,每天置于案头,爱不释手。该书分专病论治、方药运用、变法
        新春伊始,隔壁诊室的王少华老中医欣喜地告诉我,他的新著《中医临证求实》已于2006年12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我有幸在第一时间先睹为快,洋洋45万言,叹为观止,每天置于案头,爱不释手。该书分专病论治、方药运用、变法实践、医论医案医话四个部分,除汇集作者半个多世纪的临证心悟,还反映了王氏四代行医百年求索的轨迹与师传、家传的经验。理法方药周到熨贴,按语分析细致入微,可谓陈年佳酿,醇厚深邃,足见老骥伏枥,拳拳之心。
      一、一本临床大家的书
      古人云“医不三世,不服其药”,作者生于世医之家,其祖父王润身(1869~1932年),为晚清江淮名医赵海仙大师兄江泽之之得意门生,其父王华国(1896~1963年)辨证有“眼毒(洞察病情、诊断准确)手狠(用药胆大、恰到病处)”之誉,医事掌故流传甚多。王少华1929年生,为江苏省名中医,主任中医师,1957年自南京中医学院医科师资班毕业分配到河北中医学院任本草方剂教研组组长、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主任,兼任河北省中医研究院研究员。1962年调回故里,任兴化市中医院院长、江苏省第一届中医内科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为兴化市中医学会会长、兴化市中医院名誉院长,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耄耋之年仍笔耕不辍,已发表论文184篇,专著有《中医诊疗阐微》等。擅长治温病、血证、肝病、脾胃病及妇科崩漏、胎前产后等疾患,积累了屡奏捷效的达药验方、匠心独运的诊疗方法,晚年经治疑难杂证众多,常用变法取胜。自悬壶以来,日诊患者百余人次,现年近八旬,仍活跃在临床第一线。该书是长期临床实践的砥砺、体悟与总结,精湛丰盈,开卷有益,当为学医之津梁、全面研究王氏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极好的教材。
      二、一本辨证心得的书
      临证须辨疑似,治病首重识证,诚如《临证指南医案·凡例》所谓:“医道在乎识证、立法、用方,此为三大关键,一有草率,不堪司命。然三者之中,识证尤为紧要。”医道玄微,原非浅尝辄止者所可得其奥旨。作者恰是医学理论深透又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会辨证、善识证的斫轮老手。该书开门见山,提纲挈领,言必有所指,对复杂证候,善于对照比较,传道解惑,每每示人大法,循循善诱,常能授人以渔。如“湿温用下,体征上可掌握‘苔黄中心干厚’六字,症状上宜具备‘频转矢气’四字。”令读者豁然开朗、涣然冰释,且易于牢记,过目不忘。善用药对,选方各尽其妙,经方、时方乃至验方、食疗方,兼收并蓄,不拘一家之言,如用《伤寒论》桂枝汤治肺结核发热;《千金翼方》生地大黄汤治多种血证;头面部疾患用《医学衷中参西录》建瓴汤等。还自创部分方剂,如连胶龙牡汤治失眠,柔肝抑火汤治头痛,加味补中益气汤治新产后癃闭,三黄固冲汤治崩漏等,都有确切的疗效。对寒热错杂、虚实并见、表里同病、脏腑两伤、升降逆乱、阴阳偏颇等情形,常选择寒热共调、燥湿并行、滑涩互济、收散同用、刚柔俱备、升降互依等双向组方,以收相反相成之功,互制互济之效。讲到“湿温用干姜”这样落笔:“湿蔽于外,热处于中,如油入面,胶结难解。此刻汗之伤津,清之下之伤阳,治疗颇费周折。但若选用干姜,则又进退裕如,左右逢源。例如湿重于热者,脾阳因邪遏而不展,斡旋无力,用干姜可以振奋脾阳,使湿得宣透而热得外达;如属热重于湿者,则应考虑到此刻之湿热,非辛不开,非苦不降,用干姜配伍黄连而成苦降辛开之势;苦辛并举,则泄中有开,通而能降,各尽其能,并行不悖,于是中焦枢机渐趋复常,升降自如,结聚之邪,得以外透内彻。”说理逻辑严密,深入浅出,论析精辟,切中肯綮。特别是精心绘制的图表,如胸痹、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因病机示意图,慢性肾炎水肿病机及附子组方治疗效用示意图,甘温除热与甘温祛寒两法适应证病机、方义示意图,均简明易懂,由博返约,使读者拾阶而上,窥其堂奥,正所谓大道至简自有门径可循。
      三、一本求索创新的书
      作者善守法度同时善于变通,师古不泥常能独具创见,认为既要发皇古义,也要融会新知。第一章“专病论治”部分,以中医病名为主,不避“慢性肝炎”、“慢性肾炎”、“萎缩性胃炎”、“慢性肾功能衰竭”、“心律失常”等西医病名。王老认为,西医的检查,照样是要做的,只是思维和方法应当是中医的。书中不乏对中药现代药理研究的引用,但读者自会感叹作者行文纯正的中医语境。惜“科班出身”之吾辈自中医学院到临床,饱受“西风凋碧树”,已“失最初一念之本心”矣。没有继承,则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还何谈创新。第三章“变法实践”部分,是作者上世纪50年代在高校任职时,发现用滋阴药有发汗退热功效,从此留意有关变法资料的搜集,如生气于精、泻南补北、提壶揭盖、逆流挽舟、上病下取、下病上取、上下交病治其中等等,自1964年迄今,实践的病例,前后有半个世纪的跨度,对重病和疑难证侯,无疑有可贵的借鉴作用。
      四、一本不尚空谈的书
      删繁就简、一语中的,一如作者其人的朴实耿直、古道热肠。丰富的内容显得厚实而有分量,很多实战记录,真实不虚,注重实效,绝无杜撰、臆造、人云亦云或抄书之风。第四章“医论医案医话”,则是百余年来王氏几代人的业务学习和工作片段。虽零金碎玉、片言只语,却是折肱漫录、弥足珍贵;虽平实见如指掌,自有深意蕴焉、至理存焉。书中和盘托出了成功的经验,也毫无保留地记载了失败的教训,既言得又言失,虽为个案,却有普遍意义,得失之间读者自可得到启迪。第二章“方药运用”部分在全书中的比重略少,原因是作者执拗地认为,入编内容一要有古方药效用的印证,二要有方药的新用,两者缺一不可。抱着对读者负责的态度,很多资料都忍痛割爱了。就连平生对中医重大理论问题的阐述,包括对《景岳全书》学术思想多所发挥、卓识纷披的得意之作,都一概没有收入书中。其实窃以为读书明理、探赜索隐,只要机杼自出,也是原创性的工作。建议再版时补录,甚至临证照片、处方墨迹、著作手稿也值得选辑留存,或另行付梓。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