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名著广览 > 正文
  • 趣说医理又何妨——评张大明的新作《小说中医》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2:45:36
  • 核心提示:  中医如何与“小说”联系在一起?乍一看张大明先生的新作,我不无迷惑。待披阅全书,疑问便迎刃而解了。作者在自序中写道:“《小说中医》,有二层意思,一是以小说形式普及中医,二是与‘大而全’相对,小说者,小小说之也,意即书中

      中医如何与“小说”联系在一起?乍一看张大明先生的新作,我不无迷惑。待披阅全书,疑问便迎刃而解了。作者在自序中写道:“《小说中医》,有二层意思,一是以小说形式普及中医,二是与‘大而全’相对,小说者,小小说之也,意即书中所说仅为博大精深中医之一小部分。”


      以小说形式表现中医药,上世纪七十年代柯雪帆教授开风气之先,其所著病案小说《医林掇英》,风行一时,远及东瀛,获优秀科普作品奖,可见此种形式颇受欢迎。然自此以后,中医科普作品虽然不少,而以小说形式者至今鲜见。张大明先生既是中医专家,又是资深的中医期刊编辑,并注重文学修养,兼习书画篆刻,他结合自己的实践和创见写成《小说中医》,作为“中医新课堂丛书”之一,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是为空谷足音,见之而喜,故乐为之评。


      小说语言典雅而不失风趣,师生对话,时有妙语。书中结合病案,广征博引,以中医学为主线,结合西医学、心理学,乃至文学、史学、哲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来喻医说理,循循善诱,使得全书既具有难得的趣味性,可读性,而又不失其严谨,引导读者在轻松的气氛中学医悟巧,避免了学术读物单调枯燥的缺陷,如同“手把手”地带教,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医学与文学的融合。而如果只将此书看成中医普及读物,只是将已有的知识普及化而已,则未免有失公允。这是因为,小说仅是一种表现形式,作者借此来表现中医的深刻内涵,寓学术于情节之中,趣味盎然而绝不浅俗,通俗易懂而颇多见地,如对中药理论的认识、对辨证施治的表述、对医易关系的探讨、对经典学习的见解等,均有作者对中医学术的发挥,许多思想具有前沿性。我认为,其中的许多章节都是以小说形式写成的论文,章头句尾都反映出作者的良苦用心。


      《小说中医》虽然写的是跟师抄方实习,但又非单纯的病案小说,正如丛书主编刘观涛先生在“中医新课堂丛书”总序中所言:“特别要指出的是,作者并没有拘泥在临床技巧这一层次,而是时常借此将读者带到中医之道的大境界,通过中西医学及中西方文化的比较,引导读者从较高的层次俯瞰两大医学体系,开阔了读者的视野,可使读者从东西文化差异的角度,更为深刻地理解中医学的文化底蕴、中医学的思维方法、中医学特色之所在,这皆有助于从根本上、从实质上理解中医临床思路,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这只无形的手对中医临床的统摄指导作用。”张君此著,正当其时,开一家之言,抒赤诚之见,颇具意义。联想到近期中医界新作连连、新意频出,不禁让人兴奋不已,喝罢“鸡汤”读“小说”,习过病案温医经,文化复兴在中医领域里真的兴盛起来了。


      仔细品味《小说中医》,我越发有爱不释手之感。作为中医爱好者、中医院校学生的普及读物,她可以悄然使人们与中医靠近;作为高层次专业人员的欣赏作品,她能给人以有益的启发和思索。浅者可得其浅,深者则得其深,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