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历代名医 > 正文
  • 安贫乐道 师古研新--记著名金匮专家殷品之

  • 来源:上海中医药报 作者: 时间:2013-09-04 08:40:00
  • 核心提示: 任重道远研经典
    辛勤耕耘建学科
    殷品之饱学通儒,博闻强记,不仅中医基础功底深厚,且对《史记》《说文解字》《隋书》《经典释文》《文典通考》等中国古代文献均有研究,他以扎实的文史哲底蕴久负盛名。殷品之主
        任重道远研经典
        辛勤耕耘建学科
        殷品之饱学通儒,博闻强记,不仅中医基础功底深厚,且对《史记》《说文解字》《隋书》《经典释文》《文典通考》等中国古代文献均有研究,他以扎实的文史哲底蕴久负盛名。殷品之主张以汉儒考据之学治医,强调训诂、校勘对中医古籍研究的重要性。
        殷品之对《金匮要略》研究广辟蹊径,不仅对《金匮要略》文辞用义研究深入,对其中辨治理论也探究颇深,被称为“金匮专家”。如殷品之将《金匮要略》语词一一加以注释,为青年学生学习提供了便利,并结合《伤寒论》各注本对《金匮要略》遣方用药规律详加辨析;《金匮要略》条文叙证简略,甚或仅列方名之处,殷品之必从流溯源,从方剂推测相关症状予以补充;对同一症状并列两首方剂之处,殷品之则从方剂中推测相应症状加以区别;对仅述症状而略方剂之处,殷品之遂从相同的症状中找出适宜的方剂加以完善。殷品之的工作推动了《金匮要略》的教学发展,正确引导了青年学生学习中医经典著作,功不可没。
        殷品之先后参加了多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及教材参考书的编写工作,包括《中医内科学讲义》《中医各家学说及医案选讲义》《金匮要略选读》《金匮要略讲义》《中医方剂临床手册》《高级教学参考丛书•金匮要略》等,发表了《我对“甘温除热”的看法》《略论医学流派产生的原因》《淋证治验》等10余篇学术论文。殷品之建立的上海中医药大学金匮专业博士点属国内首创,为全国中医院校金匮专业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为我国深入研究《金匮要略》这部中医经典著作和培养人才作出了贡献。
      《金匮》辨治得要领
       临证灵活特色彰
      《金匮要略》各方,疗效卓著,垂于千古。殷品之认为这与仲景独到的用药经验密不可分。他归纳出《金匮要略》中诸多用药规律,如专病用专药、一药多用以及从药物气味性用不同的特点取用。具体如专病用专药,可见于百合专治百合病、茵陈主治黄疸、蜀漆主要治疟疾,此三味用治专病运用于临床,皆有良效;从药味而用可见于治肝阴虚有热的“虚烦不得眠”,选用酸枣仁汤,乃取酸枣仁味酸,而酸为肝之本味,本脏之味的药可直入本脏以补本脏;取味中之气可见于附子泻心汤中大黄、黄连、黄芩用麻沸浸渍绞滓取汁,取其轻清之气,使热清以去上焦之热。
      殷品之将《金匮要略》遣方用药经验在临床加以运用,如风饮汤是《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方,由石膏、寒水石、滑石、紫石英、赤石脂、白石脂、龙骨、牡蛎、大黄、干姜、桂枝、甘草所组成。殷品之认为,“风饮”意即中风抽掣牵引之谓,后世亦称“搐搦”“痉挛”,多由肝阳暴亢化风所致。风饮汤重在清热潜镇,收敛浮阳,实开后世治中风用潜镇之先河。临床见由火热亢盛、肝风内动所致癫痫一类的病证,与内风病机相一致,殷品之运用本方加减治之,临床收有良效;附子粳米方是张仲景《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篇用以治疗寒饮逆满,症见“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的代表方。殷品之将其加以发扬,灵活化裁,运用于虚寒性呃逆的治疗,临床每见喉间呃呃作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止,西医学诊断为膈肌痉挛者,投以该方则收捷效。殷品之还重视调理脾胃,不仅治疗脾胃虚寒之久泻注重燥湿健脾,治疗肝脏疾病如鼓胀、癥瘕,亦或脾失健运之痰饮,也多从调理脾胃人手,根据临证情况采用健脾养肝或健脾利水等法,疗效甚验。
        妙用四法治眩晕
        经验颇丰效力宏
        治疗眩晕,殷品之将其治法归纳为平肝、化痰、补虚、化瘀四法。
      对于素体阴虚、情志郁结所致肝阳上扰型眩晕患者,殷品之采用平肝法治疗。殷品之认为在运用平肝法的同时,还需辨别肝阳上扰系火旺为还是阴亏为主,属于火旺者宜增加苦寒之品,以清肝泻火;若肝肾亏损,水不涵木,肝阳上扰,则变易清肝平肝为育阴平肝潜阳之法,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对于脾虚化生痰湿者,殷品之采用化痰法治疗。由于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脾虚不运,聚湿生痰,痰湿交阻,升降之机为之闭塞,以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头目眩晕。此种情况,治疗必用化痰法,辨证时,当区别属痰浊中阻亦或水饮停聚,才能击中要害。
      对于因虚而眩晕者,殷品之采用补虚之法。殷品之认为此病虚者大凡有三:一为气虚,即《灵枢•口问》“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二为血虚,如《证治汇补》‘:眩晕生于血虚也”。临床所见,两者每相关联,所谓气虚则清阳不升,血虚则脑失所养是也。三为肾精亏损,此于临床亦屡见不鲜,盖肾为先天之本,‘藏精而生髓。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对于气血虚弱而眩晕的治疗,殷品之多用归脾汤、补中益气汤、黄芪建中汤一类方剂,着眼于培补后天之本,脾得健运,化源充沛,则眩晕自愈。殷品之认为在补益气血的过程
    中,应该辨别是以气虚为主还是以血虚为主,或属气血两虚。不同情况,制方潜药亦当有所差异。至于髓海空虚,肾精亏损之眩晕证,前人有张应用鹿茸、龟甲、阿胶、海参、鲍鱼等血肉有情之品,均补奇督。殷品之认为并非一定要用血肉有情之品来填补精髓,即使一般补肾之品如肉苁蓉、枸杞子、熟地、川断、潼蒺黎、桑寄生等,亦有良效,且少碍胃腻膈之弊。又因肝肾同源,在补肾同时,还须予补益肝脏。
        殷品之对化瘀法的运用,多见于外伤跌扑,或久病气滞血瘀,血流不畅,脑海供血不足所引起的眩晕。对此,殷品之多用活血通络的方法,药用红花、丹参、当归、桃仁等。同时辨证加减,如久瘀体虚则增党参、黄芪等益气以行血;若瘀血挟痰湿,每加陈胆星、半夏、竹茹之类以化痰。殷品之认为眩晕之症起因不一,只要审因正确,方药对路,每多获效。唯有病情复杂者,则更需抓住主症,分清缓急,或将多法融合一体,或前后交错施治。对于久病之体,气血易亏,补血益气,自属要途。然若患者年过半百,阴阳气血乖戾,常易导致气血复而阳转旺等变端,当谨察病机,各司其属,不可拘泥于一法一方,而应通权达变。
         谨遵仲景理论意
        痰饮治以温药和
      慢性支气管炎,属于中医“痰饮咳嗽”的范畴,殷品之治疗该病颇有心得。殷品之认为 ,人体的体液流行,有其常度,正如《素问•经脉别论》所言:“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在正常情况下;不论饮水多少,通过三焦的气化作用,吸收和排泄,各有所宜。如果脾肾阳气虚弱,气化失常,水液不归正化,则水湿停留,积而为饮,上渍于肺,则为咳喘。其本在肾,其标在肺,其制在脾。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殷品之针对本病以脾肾阳虚为根本的情况,根据《金匮要略》“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原则进行。在饮邪不甚或伏而不发时,以治本为主,偏重调理脾肾,即中医所言“冬病夏治”。此时不可过于补益,补益反助其邪,宜选用真武汤或肾气丸,肾气丸优于右归丸。如在感受外(寒)邪引动宿饮上逆、咳喘较剧时,则以治标为主,即治肺为主,方选小青龙汤、六安煎合三子汤等。一般多用标本兼治,祛邪与扶正并用。因本病宜用温和,治标不宜过于刚燥,刚燥反伤正气,可用些麻黄、细辛去温散寒,但不宜过量,须配伍得当。殷品之言,叶天士治?痰饮咳嗽”,绝少用麻、辛,是他经验可贵之处,深得仲景之遗意。
        (根据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浦东名医集萃》整理)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