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养生应用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东方养生 > 养生应用 > 妇科 > 正文
  • 子宮内膜异位症

  • 来源:《中华养生大全》 作者: 沈丽君 时间:2007-02-07 10:12:58
  • 核心提示: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由于子宫内膜生长在子官腔外的任何部位所引起的疾病。异位的子宫内膜随着月经周期性激素影响而发生增生、分泌、脱落、出血等周期变化,引起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根据异位部位的不同,分为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由于子宫内膜生长在子官腔外的任何部位所引起的疾病。异位的子宫内膜随着月经周期性激素影响而发生增生、分泌、脱落、出血等周期变化,引起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根据异位部位的不同,分为内在性与外在性两类。子宫内膜由基底部向肌层生长,局限于子宫者,称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侵犯于子宫以外的组织或器官,称为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好发部位在子宫的肌层(子宫肌腺瘤)、卵巢(巧克力囊肿)、子宫直肠陷窝、骶韧带,病因至今尚未明了。

        中医将内异症归人痛经癥瘕月经不调”、“不孕”范畴。病因为七情所伤,肝脾失调,肝郁气滞,邪滞经脉;或因经期、产后感受寒湿,阻滞脉络,血流不畅;或由于手术创伤,如人流术、剖腹产、宫颈电熨术等致气滞血瘀,脉道不通,不通则痛,瘀阻日久,积聚成癥成瘕而致。

        [临床表现]

        痛经,继发性痛经呈进行性加剧,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或月经淋漓不断,或月经紊乱,伴有不孕,性交疼痛,或便秘、便意,或肛门坠胀,舌紫暗边有瘀点,苔薄,脉弦或弦细。

        [辨证分型]

        分三型。气滞血瘀型:情志不畅,经时淋漓不畅,日久不止,经色紫暗,夹有血块,下腹胀痛拒按,痛甚呕吐,血块下后腹痛减轻。胸胁胀痛,乳房胀痛,舌紫暗边有瘀点,苔薄,脉弦。②寒湿凝滞型:形寒肢冷,面色咣白,经行量少,淋漓日久不净,经色紫黑,夹有血块,下腹冷痛,得热则舒,平时带多,大便溏薄,苔薄白,脉细。③湿热蕴结型:少腹疼痛,临经腹痛加剧拒按,痛引腰骶,低热缠绵,或有灼热感,经行量多,经期较长,或月经先期,色红,时有血块,小便黄赤,带下增多,色黄质稠,口干不欲饮,苔黄腻,脉濡数。

        [养生及治疗原则]

        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养生及保健方法]

      1.药物法  可应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生蒲黄、血竭、乳香、没药、莪术。再随证选用中药,如气滞血瘀型选用桃仁、川芎、乌药、制香附、延胡索、川楝子、小茴香、丹参;寒湿凝滞型选用肉桂、五灵脂、艾叶;湿热蕴结型选用红藤、败酱草、金银花、连翘、薏苡仁。②中成药选用琥珀片、参三七片、延胡索片。③有化瘀作用的单味中药有益母草、皂角刺、山楂。

      2。外治法  每日晚上,洗净肛门,用套有指套的示指(食指)将妇康消炎栓1粒轻推入直肠7厘米处。每日1粒,连用7日,间隔2日。如遇月经期仍连续使用。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止痛之功。②中药保留灌肠:红藤30,丹参15,加水煎至100—150毫升,加少许藕粉(或生粉),拌成稀稠液,用5号导尿管或小儿肛管插入直肠约15厘米,将药液于30分钟内缓慢注入直肠,注完后卧床休息。最好在晚上临睡前灌,可保留至次晨起床后,使药液通过肠壁充分吸收,保留时间越长,效果越好。经期停用。③三七粉、黄酒。调匀,稍温热外敷脐腹。有活血化瘀,止血止痛作用。④痛经散(当归、吴茱萸、肉桂、细辛、乳香、没药各50,樟脑3,加黄酒数滴,调糊状)外敷脐中,胶布固定,药干则调换1次,经行3日后取下。每月1次,连续使用。有理气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

        3.针灸法  取三阴交、关元、合谷、冲脉。有调经止痛的作用。②耳针:取内分泌、子宫、皮质下、少腹。有止痛止血的作用。

        4.注射绦  丹参注射液5支加入5%葡萄糖液500毫升,静滴。每日1次,3星期为1个疗程。莪术注射液每次2毫升,肌注。每日2次,2星期为1个疗程。有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

        5.按摩法  按揉脚全息生殖腺。3分钟。②按揉地机、三阴交。各2分钟。按揉内关、合谷。各3分钟。有调经止痛的作用。

        6.食疗法  干山楂200,放人米酒500毫升中浸泡,密封7日。月经前,每次10毫升,每日2—3次,连服3~5日。有化瘀止痛的作用。血热血虚者忌用。②生姜15,红糖30,艾叶10,鸡蛋(连壳)2个,加水煮熟,蛋去壳再煮,饮汁食蛋。有温经散寒止痛的功效。③皂角刺15,粳米100(洗净)。皂角刺先煮20分钟,取汁与粳米共煮粥,每日服食。有化瘀消散功效。④青皮9,山楂12,皂角刺12,水煎去渣,加糯米30,加水至800毫升,煮粥服食。有散结消癥的作用。

        [按语]

        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多发生于30~40岁妇女。其内膜有可能向远处播散、转移与种植,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在月经期应避免不必要的妇科检查,以防经血溢人盆腔。减少人工流产等手术,即可减少内膜种植的机会。调摄情志,坚持服药与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